7 散文诗二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7 散文诗二首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04 15:3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7 散文诗二首 学习导航
课前自学
课内精读
课外拓展一、请在书本上给生字词注音,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找新学词语的解释?
二、整体感知
1.整体把握课文,填写以下内容。
“我” 三次嬉戏 妈妈
天真可爱 亲切慈祥
金色花 活泼稚气 关爱孩子
淘气孝顺
主题( )母子情深

以花喻人 托荷赞母
荷叶·母亲 联想
荷叶护莲 ( )
母亲呵护子女2.《金色花》中作者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来抒发母子之爱,这是什么写法?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试概括《金色花》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孩子:
?
妈妈:
托物抒情或借物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具体、生动、感人。天真活泼,机灵可爱沉静诚恳,善良慈爱
4.试概括《荷叶·母亲》的主题。
本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重点描写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动人情景,抒发作者对母爱的感激和赞美之情,同时表达了失去母爱的悲哀和拥有母爱的幸福。三、达标自测
1.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我暗暗地在那里nì xiào( ),却一声儿不响。
(2)当你mù yù( )后,湿发披在两肩。
(3)走到你做dǎo gào( )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匿笑沐浴祷告(4)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zǐ mèi ( )。
(5)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àn dàn( )的,今晨却开满了,tíng tíng( )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6)pái huái( )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姊妹菡萏亭亭徘徊(7)在无zhē bì ( )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8)我不宁的xīn xù ( )散尽了!
(9)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liú zhuǎn ( )无力的水珠。
(10)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īn bì( )?遮蔽心绪流转荫蔽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向上帝祷告,别让我的100元付诸东流,而哥哥却在一旁偷偷地匿笑。
B.希望永远在我们的前面,就在阴云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我也不会悲观。
C.他翻来覆去地想,仍想不起来把钥匙放在哪里了。
D.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D“随声附和”指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用于此处与句意不符。3.下列各句修改后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优秀的诗篇承受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把“承受”改为“承担”)
B.“孙中山故居”已成为珠三角很重要的旅游观光之一。(把“旅游观光”改为“旅游观光地”)
C.三年的初中生涯已近尾声,我们班同学在心里由衷地感谢班干部多年来的默默付出。(把“在心里”去掉)
D.医学界相信,现代人众多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老年痴呆症及老化现象都是因自由基的氧化作用。所以,消除有害的自由基对身体健康和防止衰老至关重要。(把“所以”改为“因此”)
D成分残缺,在“都是因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后加上“导致的”4.仿照《荷叶·母亲》最后一段重新选取意向写一段话,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爱恋。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示例:母亲啊!你是甘露,我是小草。心灵枯涸时,除了你,谁会为我送来滋润的源泉?
母亲啊!你是大气,我是地球。灾难来临时,除了你,谁是我在茫茫宇宙中的保护伞?
?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冷风中的温暖?
?母亲啊!你是港湾,我是小船。心中的波涛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可以依靠的地方? 荷叶·母亲
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红莲”和“荷叶”各象征着什么?
2.选文围绕着荷叶写出了作者的情绪变化,请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烦闷—— ( )——( ) ——深深地受到感动
红莲象征孩子,荷叶象征母亲。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3.作者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赏莲的事?
4.你对“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怎么理解?
写与祖父赏莲,是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这句话以花喻人,赞美母亲是为我们遮蔽人生风雨的人,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母爱:生而为一棵树
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一幅很简单的画面拨动了我的心弦。
是那种很老很旧的仿日式小楼。略显笨拙的门廊下,站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手里摆弄着一只红艳的蝴蝶结。在她的身后,她的母亲贴近她站着,正在细细地为她梳头。晨光从街对面的楼顶上斜铺过来,将门廊分成界限清晰的两部分,一明一暗。小女孩就站在这水一样的阳光中,全身流淌着透明的新鲜与灵气,像摇曳在晨风中的一朵新蕾。母亲则被推在暗影里,辨不清面容,只有恒久的安详与幸福隐约在眉宇间。也许是谁 说了个笑话,母女二人忽然开心地笑起来,满门廊都鼓荡着,拥塞着灿若朝霞的笑声。
似乎有一双手抚过我的心灵,温暖立刻弥漫了全身。记忆的叶片纷纷飘落,家的面貌从遥远的地方一下子飞到了眼前。
那是一片亲情的海啊!
母爱就从云蒸霞蔚中突现出来,如雨后的彩虹,满世界一片澄明。我试着用诗的触角感知她,于是,我看见一棵缀满花朵的树,安详地沐浴在阳光中。
譬如一株柳。
就是在城市和乡村都极易见到的那种树。春 天里披一身鹅黄,仲夏里撑一地浓阴,安安静静地生长在每个人的视野中。雨天里或者阳光下,她更像一位淡妆肃立的女子。她的普遍导致了她的普通,而她天性的安静又使她默默无闻。漫漫旅途中,在路旁或水边,能有几人会因为一株柳的突然出现而驻足慨叹?只有当脚步接近荒原、接近情感的边缘地带时,对于绿的渴望才使旅人回头寻觅。在远方,那株柳仍然绿意葱茏地独立在风中。这道遥远的风景很容易使人伤感,旅人便很自然地想起了童年和少年的大段时光。
那么母爱生而为一株柳。
譬如一株枣树。
小巷的土墙边,山涧的崖畔上,河埠头,沟谷中,似乎没有什么条件可以限制她的脚步。她的躯干生来与粗壮无缘,春天里她静立一隅,瘦弱单薄,很让人担心,让人怀疑那样绵软甘甜的枣子是不是这样的躯干捧出来的。然而不久就证实了,面对秋风中挂满枝头的小灯笼似的红果,没有人否认那是她苦心凝聚的爱的糖汁。那份甘香穿越寒暑,历久弥香,引着漂泊的游子不远万里,叩响家门……
她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她从未苛求更多的水、空气和阳光,她不需施肥、浇水,似乎也没有人想过要为她施一点肥、浇一些水。在乡人的眼里,她的生长开花结果似乎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用不着为此大惊小怪费力伤神。他们在秋天里采摘她的果实时不必稍存愧疚或者感激。
那么,母爱生而为一株枣树。
……
面对一棵树,在接受了她浓阴的慰藉之后,在分享了她生命的果实之后,我们是否想过要为她做点什么,比如为她遮一遮风、挡一挡雨,比如坐下来倾听她心底的诉说,比如尽我们的力量给她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微笑……
那么,面对母爱呢?
面对母爱,正如面对一棵树,我们心清如水,倾听叶落的声音 ……
1.文章开头描写了一幅母亲为女儿梳头的画面,这幅画面表现了什么主题?画面给人怎样的感受
2.“我试着用诗的触角感知她,于是,我看见一棵缀满花朵的树,安详地沐浴在阳光中。” 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主题是母爱。给人的感觉:温暖、幸福、快乐。内容:“她”指代母爱,运用想像,通过“缀满花朵的树,安详地沐浴在阳光中”这一明媚、温暖、安静、柔和的视觉形象传达了母爱之于人的情感感受,突出母爱的光辉。结构作用: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从情感体验上概括了上文关于母爱的描写,另一方面将树和母爱联系起来,开启下文,统领下文。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把母爱比喻为“柳树”“枣树”各写出了母爱的什么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把母爱比喻为柳树,体现了母爱的平凡广泛、温柔宁静、默默不张扬的特点。把母爱比喻为枣树,体现了母爱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特点。4.人们对母爱的理解有很多方面,也用很多的比喻来表达对母爱的体会,请仿照例句再造一句,表达你对母爱的认识。
?
例句:母爱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需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示例:母爱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睡。
?
母爱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