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复习:逻辑推导题
第一关:用公式求比值
1. 几块相同的砖如图放置,已知长、宽、厚之比为4:2:1。求:平放在地面上的压强比?
2. 三块相同的砖如图放置,已知长、宽、厚之比为4:2:1。求:第2块砖上、下表面的压强比?
注意:
找准压力和受力面积。
3. 三块不同的砖放在地面上如图,已知它们的压强比为4:3:2,砖的长、宽、厚之比都为4:2:1。求:三块砖的压力比?
第二关:
1. 两个金属制成的实心圆柱体,它们的密度比为2:5,高度之比为3:1,若把它们竖直放在水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比是多少?
2. 相同的砖如图放置,已知长、宽、厚之比为4:2:1。求:平放在地面上的压强比?
例1. 几块相同的砖如图放置,已知长、宽、厚之比为 4:2:1。求:平放在地面上的压强比?
甲 乙 丙
例2. 一块砖分别怎样放置会出现压强比4:2:1?
例3. 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压强怎样变化?
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压强怎样变化
例4. 密度比为1:2:3的三块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三块砖质量之比为1:1:1
B. 三块砖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1:2:3
C. 三块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比为1:2:4
D. 三块砖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1:4:12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 选择题
(单选)
1. 如图放置相同的砖,对地面压强关系为:
A. B.
C. D.
2. 如图水平放置的砖对地面压强最大的为:
A. 甲最大 B. 乙最大
C. 丙最大 D. 一样大
3. 有两物体对地面压力比为1:2,则对地面压强比为:
A. 1:2 B. 2:1
C. 4:2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多选)
4. 如图三块相同的砖长、宽、厚之比为4:2:1,下列正确的是:
A. 密度之比1:1:1
B. 地面支持力之比4:2:1
C. 压力的受力面积之比2:4:1
D. 对地面压强之比1:4:2
5. 三块砖密度之比1:2:3,体积外形相同,长宽厚之比为4:2:1,则下列正确的为
A. 质量比1:2:3 B. 重力比4:2:1
C. 对地面压力比1:2:3 D. 对地面压强比1:8:6
6. 相同的4:2:1外形的砖如图分组放置,则:
A. 密度比为1:1:1 B. 质量比为3:2:1
C. 地面对它们支持力比为3:2:1 D. 对地面压强比为3:4:4
7. 有八块体积相同、长宽厚之比是4:2:1的砖,按密度大小分为甲、乙、丙三组,这三组砖的密度之比为1:2:3,每组都是由密度相同的砖组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三组砖的质量之比为3:4:9
B. 甲、乙、丙三组砖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为3:4:9
C. 甲、乙、丙三组砖中最下面那块砖受到的压强之比为1:2:3
D. 若把乙、丙两组中最下一块换成与甲组相同的砖,则此时甲、乙、丙三组砖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为12:6:7
【试题答案】
1. C 2. A 3. D
4. AC 5. ACD 6. ABCD 7. A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总复习:光学
(一)光的直线传播
1. 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要会利用光的这种性质解决、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应用以上规律可以推算出距离。
3. 用实际例子来证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光的反射
1.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的时候,有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利用以上的规律解决控制光路的问题,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3. 光射到任何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光在平滑表面上的反射叫镜面反射;光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的反射叫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根据两种不同反射特点,解释一些现象,说明它们的简单应用。
(三)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利用以上特点画平面镜成像图、确定平面镜位置,通过光源的虚像找入射点、确定平面镜所成虚像的观察范围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四)光的折射
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总是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应用以上知识解决平板玻璃侧移、三棱镜偏折、透过不同介质观察物体位置等问题。
(五)透镜
透镜有两类: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需要掌握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
(六)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表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应用
大小 倒正 虚实
无限远 极小 光斑 测
缩小 倒立 实像 照相机
等大 倒立 实像 1. (测)2. 最小
放大 倒立 实像 幻灯机
无限远 1. 平行光源2. 测
同侧 放大 正立 虚像 放大镜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会利用它们来判断像的性质、虚实分界点、倒正分界点及放大还是缩小分界点;判断物体移动速度与像的移动速度之间关系;判断焦距;判断变化。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1所示,AB为一条从空气射向玻璃与空气界面时的一条反射光线,请你完成光路并指出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入射角、反射角要准确,折射光线画出大致方向)。
图1
解析:本题综合反射和折射的知识。要画反射现象的光路,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先找出虚像位置可使问题简化,此处无光源,无虚像,可在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虚拟一个虚像,再找出对应的虚拟的物,问题就解决了,在作出了反射光路基础上,再根据折射规律画出折射光线。
答案:将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在延长线上任取一点,过作界面垂线交界面于O点,截取。连接SA、SA就是入射光线,过A作直线垂直界面即为法线,然后过A点作出折射角比入射角小的折射光线AC。如图2所示,为入射角;为反射角;为折射角。
图2
方法提炼:作光路图时,有时虚拟一个物体的像可使解题过程简便,在折射现象里,光从空气(或真空)到介质,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光从介质到空气(或真空),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入射角为0°时,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例2] 有一光源放在平面镜前,经平面镜得到两条反射光线,如图3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光源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图3
解析:要找到光源位置,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找到像的位置根据对称性就能求出光源位置,而像的位置可由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得到。
答案:反向延长两条反射光线交于S,是S的像,过作直线垂直于平面镜交平面镜于O点,截取找到S点,如图4所示,S即为所求的光源位置,再将光源与两条反射光线连接起来完成光路图。
图4
易错分析:解此题是用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虽逆向思维,还是离不开平面镜成像特点。这类反射光路问题,简便的方法就是找到虚像,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若直接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也可,但要繁琐许多。
[例3] 如图5所示,用自制的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
A. 薄膜上出现的像是倒立的
B. 薄膜上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 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薄膜,烛焰的像更明亮
D. 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薄膜,烛焰的像变小
图5
解析:针孔照相机的针孔很小,烛焰上部的光通过小孔直射到薄膜下部,烛焰下部的光通过小孔直射到薄膜的上部,成的像是倒立的,烛焰和薄膜离小孔的距离不同,像可以是缩小的,也可以是等大或放大的,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薄膜,像距变大,像也变大,但像变暗,向前推动薄膜,像距变小,像变小,像就更明亮些。
答案:ABD
拓展延伸:对本题如果分析不全,很容易漏选D,对针孔照相机,要弄懂其原理,原理弄懂了,关于它的各种说法就能辨别真伪了。
[例4] 为什么从圆形玻璃鱼缸的上方看水显得浅?从旁边看鱼显得大?把鱼缸放在阳光下,为什么鱼缸的影子里有个较亮的光斑?
解析:要学会联想法,鱼缸中间凸起,使我们想到鱼缸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凸透镜解释缸中鱼变大,在太阳下有光斑就不困难了。
答案:从鱼缸上方看鱼缸,鱼缸底上的光通过水射向空气发生了折射,故看起来显得浅;从旁边看,凸形的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金鱼游到鱼缸边附近时,处在这个凸透镜的焦点之内,凸透镜起放大镜的作用,我们实际上看到了金鱼的放大的虚像,鱼缸在太阳光下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会聚点处形成一个较亮的光斑。
找出规律:凡是联系实际的题,我们要善于将实际情况与一些物理模型进行对比,看它是否符合某一物理模型的特征;找到了物理模型,就能用物理原理来解释现象了。
[例5] 如图6所示,OC,OD是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发生折射的光的传播路线,EF是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N为法线,图中A侧物质是 ,B侧物质是 ,入射角是 ,折射角是 ;在图中标出光线方向并画出反射角。
图6
解析: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OC与法线的夹角是50°,OD与法线的夹角是,所以较小的角为折射角,因此可判断A侧物质是玻璃,B侧物质是空气,入射角为50°,折射角为25°,由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50°。
答案:玻璃;空气;50°;25°光路图如图7所示。
图7
方法提练:本题找出哪是玻璃哪是空气是解题的关键,可以用假设法也可用分析法解本题。例如假设DO是入射光线,则入射角为25°,折射角为50°,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与题意矛盾,故只能是CO是入射光线,利用结论“光从空气(真空)到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介质到空气(真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题往往是奏效的。
[例6] 如图8所示,由A点发出一束激光在液面MN上的O点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的光斑射到B点,由于液面高度发生变化,反射光斑由B移到C点(B和C是屋顶上的两点),试用作图法画出液面变化的高度。
图8
解析:由于液面上升或下降,A点虚像不好确定,所以不好找虚像。根据题意,入射光线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由于液面总是水平的,故入射角不会改变,由反射定律,反射角也不会改变,所以液面改变后,反射光线的方向应当与BO平行,根据这一思路,就很好作图了。
答案:过C点作BO的平行线交AO的延长线于,过作MN的平行线,与MN的距离就是所求的h,如图9所示。
图9
方法提练:分析题意,要善于找出哪些是不变的,哪些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从中找出便于作图的元素,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7] 如图10所示,请根据光线的传播情况,在方框内画出合适的一个光学元件,并完成光路图。
图10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光学“黑匣”问题,它要求我们根据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判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的种类,并画出光路图,对于A图,平行光变成会聚光,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可判断出A框中是凸透镜,对于B图,是两条可相交的光线变成平行光,我们知道,会聚于凹透镜虚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轴射出,若根据这一思路画出图来,应当如图11所示,结果两条光线之间的距离不能达到要求,且上面的光线不能到达下边射出,下面的光线也不能到达上边射出,由此想到方框内不能是凹透镜,那就只能是凸透镜了。进一步想到,两条入射光线只有相交于凸透镜焦点,再分散射向凸透镜,其出射光线恰好能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能满足本题要求,问题解决。
图11
答案:如图12所示。
图12
方法提炼: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熟悉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二是要注意入射光线和相应的出射光线的位置和方向,而第二点是往往容易忽视的,结果会导致选错元件,会聚光射向方框,但不等于射到透镜上的光一定是会聚光,可能是会聚光,也可能是会聚后的发散光。
[例8] 如图13所示,有一束光线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 )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动 D. 无法判断
图13
解析:往杯中加水,光射到水面上,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在杯底形成的光斑随之向右移动。
答案:A
易错分析:若误认为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光斑不动,就错误了,当折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时,折射光线是向右移动的一些平行光线。如图14所示。
图14
[例9] 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距凸透镜35cm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
A. 放大的 B. 缩小的 C. 等大的 D. 虚像
解析:根据题意,由于是在屏上成像,肯定是实像;又由于像距大于物距,说明物体处于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所以成的像是放大倒立实像。
答案:A
方法提炼:凸透镜成像问题中,在屏上成像,肯定是实像,虚像只能用眼看到。在成像问题中,不管是平面镜、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组合光具除外),只要是虚像,必是正立的,实像必是倒立的,凸透镜(或凹透镜)成像,像距大于物距,必是放大的像,物距大于像距,必是缩小的像,这些结论对快速解题有很好的作用。
【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6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小 B.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C.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关于SARS病毒传播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通过光线传播,看一下非典病人就会被传染上
B. 跟非典病人打电话,就会被传染得病
C. SARS病毒通过飞沫、水等传播
D. 只要不跟非典病人握手,就不会被传染上SARS病毒
3.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 不透明的物体被光线照射时,后面形成影子
B. 日食、月食的形成
C. 平静的湖面上看到山的倒影
D. 晚上探照灯的光束照到很远
4. 潜望镜观察到的像是下列情况的哪一种( )
A. 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正立等大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等大的虚像
5. 晚上在水平面上铺上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 )
A. 镜面、白纸都是亮的,因为都有光的反射
B. 镜面、白纸都是暗的,因为侧面没有反射光线
C. 镜面是暗的,因为它发生的是镜面反射,纸是亮的,因为它发生的是漫反射
D. 镜面是亮的,因为它发生的是镜面反射,纸是暗的,因为它发生的是漫反射
6. 平面镜厚2mm,一只铅笔尖贴着镜面,则笔尖和它的像之间的距离为( )
A. 1mm B. 2mm C. 4mm D. 8mm
7. 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从平面镜里看到的挂在墙上走时准确的时钟的像,则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 10时10分 B. 13时50分 C. 14时52分 D. 10时20分
图1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不同的
B. 法线就是垂直镜面的一条光线
C. 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有可能相等
D. 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是等大的虚像
9. 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火焰的像,如果用黑纸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屏上的像( )
A. 上半部分没有了 B. 下半部分没有了
C. 无任何变化 D. 依然完整,光亮度减弱
10.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
A. 100mm外 B. 恰为50mm C.50mm以内 D. 略大于50mm
11. 凸透镜的焦距是,将物体从距离透镜处移到距透镜处,物与像之间的距离( )
A. 变大 B. 不变 C. 变小 D. 无法判断
12. 小周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正立的像 B. 观察到的像一定是虚像
C. 观察到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像 D. 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像
13. 人站在平面镜前以0.5m/s的速度向镜走去,此时镜中的像向镜面移动的速度为( )
A. 1 m/s B. 0.5m/s C. 0m/s D. 0.25m/s
14. 在焦距是20cm的凸透镜正前方100cm处,一个物体以10cm/s的速度沿透镜主光轴靠近透镜,当物体运动到第6s时,此时物体所成像为( )
A. 倒立、放大实像 B. 倒立、缩小实像
C. 正立、放大虚像 D. 等大、倒立实像
15. 用“傻瓜”照相机照集体照时,从取景框内发现左侧有部分人超过取景框范围,为了照出满意的照片,应该( )
A. 照相机略向左转 B. 照相机略向右转
C. 照相机离人群稍远一点 D. 照相机离人群稍近一点
二. 填空题
16. 太阳光与地面成30°角,为使太阳光平行地面传播,平面镜与地面应成 或 角;若太阳光与平面镜成30°角,此时反射光平行地面射出,则平面镜与地面 角。
17. 早晨,我们看见太阳的视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要高一些(如图2所示),这是光的
现象。
图2
18. 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有一支铅笔,要使铅笔的像跟铅笔相互垂直,铅笔应该和镜面成 度角,如果铅笔尖紧贴镜面时,笔尖距它的像的距离为4mm,则镜子的厚度为 m。
19.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光在 中的速度,也可以认为是 m/s。
20. 站在河边看到清澈水中的游鱼和山的倒影,实际看到的是鱼的 像和山的 像。前者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后者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
21. 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明的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比镜头 稍大,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可以把幻灯片上的画面放映到 上,形成 立 的 像,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 着播在架上,聚光镜的作用是增加照到幻灯片上的 。
三. 简答题
22. 到北极探险的工作人员丢失了火种,在冰天雪地中如何获得火?
23. 人站在向阳的窗户边,手拿平面镜,要从镜中看清自己的面部情况,人应面对窗户还是背对窗户?为什么?
四. 作图题
24. 如图3所示,有一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到玻璃,入射角是60°,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在图中用带箭头的线表示,O是入射点,已知OB、OC是垂直的,AO、OC间夹角是150°,请在图中画出法线和空气、玻璃分界面,标出折射角的大小。
图3
【试题答案】
1. D 导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2. C 导解:掌握SARS传播与预防的常识。
3. C 导解:平静的湖面上看到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4. D 导解:潜望镜有两个平面镜物体经平面镜两次成像。
5. C 导解: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白纸发生的是漫反射。
6. C 导解:平面镜的反射面是玻璃表面的涂层,笔尖到涂层之间的距离就是物体到反射面之间的距离。
7. B 导解:平面镜成像有对称性。
8. B 导解:不要忘记特殊光线。
9. D 导解:画折射光路图再作判断。
10. D 导解:用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
11. C 导解:物体从距离透镜6倍焦距处移到3倍焦距处;物距减小了3倍焦距但像距增大不到1倍焦距,故物与像之间的距离变小。
12. C 导解:观看远处物体,物距大于焦距。
13. B 导解:平面镜的对称性判断。
14. D 导解:第6s时物体运动到距离凸透镜40cm处,即为2倍焦距处,在光屏上应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15. C 导解:照相机离人群稍远一点会使像变小一些,将部分超过取景框范围的人包括到取景框中。
二.
16. 15°;75°;30°导解: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有小于90°和大于90°两种情况。
17. 折射 导解:太阳光通过不均匀大气层,发生折射。
18. 45°或135°;0.002 导解:平面镜成像规律
19. ;真空; 导解:光的传播速度要求记忆
20. 虚;虚;折射;反射 导解:水中的鱼的像是光的折射产生的,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1. 凸透镜;焦距;银幕;倒;放大;实;倒;亮度 导解:幻灯机原理
三.
22. 在北极工作人员可以将冰块制成凸透镜的形状,然后利用凸透镜在太阳光下能将阳光会取到焦点,引燃易燃物质取火。
23. 人应面对窗户,因为人照镜子是利用脸部漫反射光射到平面镜,再反射到人眼中,人才看清镜中的像,人面朝窗户,面部漫反射光就多些,镜中的像才会清楚些。导解:看清看不清与光的多少有关
四.
24. 如图所示 导解:作AB之间夹角的平分线为法线与法线垂直的为空气、玻璃分界面,根据题目给定的角度不难求出折射角为30°。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简单机械、机械效率复习巩固
【典型例题】
例1. 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采用下列方法不能使杠杆平衡的是( )
A. 在杠杆上再施加一个力,使这个力作用在杠杆的中心。
B. 在杠杆上再施加一个力,使这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
C. 使动力和阻力同时减小到原来的。
D. 使动力臂和阻力臂同时增大一倍。
解:A正确。
点评: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该力的力臂为零,使杠杆仍然平衡、而力的作用点在杠杆的中心,而支点不一定在杠杆的中心,所以不一定使杠杆仍平衡,C、D都同时减小或增大,都能使杠杆平衡。
例2. 动滑轮装置如图所示,两个连在一起的定滑轮同轴转动,绳在滑轮上不滑动,设拉力为F,重物重为G,大定滑轮半径为R,小定滑轮半径为r,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则F等于( )
A. F=; B. ;
C. F=; D. F=
解:D正确。
点评:设拉力F拉动绳绕过大定滑轮一圈时拉力F做功为F,而此时小定滑轮也随之转一圈,使拉着动滑轮的绳子实际只上升了(2R-2r)。这样动滑轮下的G重物只上升了,因此根据机械效率得:
则:
例3. 轻质杠杆两端分别挂重为G和G的两个实心金属球A和B,已知,杠杆原来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现在将它们同时浸没于酒精中,则杠杆还能平衡吗?
解:所谓“轻质”杠杆,即不计杠杆质量,要判定两球浸入酒精后,杠杆是否平衡,需判断浸没后左右两边产生的力矩是否相等。当球浸入酒精后,球对杆的拉力等于球的重力减去球受到的浮力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G
球浸入酒精中后:左边力矩为
=
右边力矩为:
=
又
杠杆不平衡,杠杆向A球倾斜。
例4. 要用G的力将重物从地面搬到高为h的平面上,你可用哪些方法 画出每种方法的草图,并简要说明所用的条件(不计摩擦和额外阻力)
解:第一种方法:利用杠杆,如图所示,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L=F当动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时,F=F=G
第二种方法:利用滑轮组,如图所示根据F=(动滑轮重不计)当n=4股时,F=G(G有4股绳子承担)
第三种方法:利用斜面:如图所示:根据=,当L=4h时,F=G,即斜面的长是高的4倍。
第四种方法:.还可以简单机械的组合等等。
例5. 如图所示,在杠杆的中点挂一质量为20kg的物体,某人在端点用125N向上的力将该物体匀速提高了0.5m.,则此人对物体做功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分析:被提升物体的重力
G=mg=196N
物体升高的距离h=0.5m,动力F=125N,但动力作用点升高的距离h未知。
由图知,物体升高的距离h=AB.
又
故AB:A’B’=AO:A’O=1:2,
A’B’=2AB=2
则===78.4%
例6. 用滑轮组将重为G的物体匀速提升h,所用的拉力为F,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则W=Gh,W=Fs,其中s为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有s= nh(n为承担重量的绳子的股数),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何表示
η==
或表示为η==
例7. 所用的拉力F=100N,如果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不计摩擦和绳重,求物重和滑轮自重。
分析:由题图知,有四股绳子承担着物重,当物体被匀速提升h时,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4h,不计摩擦和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
则G=4F
因为F=100N,η=75%,
所以G=4
又因为F=,
所以G=4
例8. 使用滑轮组沿水平方向拉物体时,拉力F与物体重力G没有直接联系,有用功W,而是克服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或阻碍物体运动的力)f所做的功,设物体沿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为s,则
W
例9. 某人站在岸上利用滑轮组使停泊在水中的船匀速靠岸,已知滑轮组由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滑轮重不计),如图所示,船重1.02,船移动时受到水的阻力是船重的0.01倍,人水平拉绳的力为240N,船靠岸的速度为0.72km/h。求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人拉绳子的功率及人对船做的有用功率。
分析:滑轮组上拉船靠岸的绳子段数n=5
(1)船受到的阻力
f=0.01G=0.01=1.02,
人拉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船移动距离的5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船靠岸的速度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则人拉绳子的功率为
人对船做功的有用功率为
例10. 如图所示,沿着长为L的斜面把一个物体匀速拉到顶端,如果在物体与斜面之间涂润滑剂减小摩擦,那么产生的效果是( )
A. 总功增加 B. 有用功增加
C. 有用功减小 D. 机械效率增大
分析: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小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其有用功将保持不变,故(B)、(C)错误。
又因为在加润滑剂后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f变小,则实际拉力
F(A)错误
根据
应选(D)
【模拟试题】
1. 如图所示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和力F2。
2. 如图所示。AOB是一杠杆,OB与水平面平行,现在B点放一小球a,在A点加一水平力F,当F为60N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且O仍与水平面平行,设AO=,求小球a所受的重力。
3. 如图所示,杠杆每小格的长度相等,质量不计,以o点为支点,杠杆的右端挂有重物M,支点左边的A处挂钩码M时,杠杆平衡,将重物M浸没在水中,钩码移到B处,杠杆又平衡,则重物与钩码的质量比为多少?重物M的密度是多少?
4. 在下列工具中省力的是( )
(1)镊子 (2)铡刀 (3)汽车上的刹车闸 (4)天平 (5)钓鱼杆
(6)剪铁用的剪子 (7)羊角锤起钉子
5. 有一根长为L的均匀细棒,一部分浸入密度为的液体中,浸入部分长度为b,另一端搁在容器壁上,伸出容器壁的长度为a,如图所示,则细棒的密度等于多少?
6. 如图所示,某同学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已知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50g,g取10。
(1)在图上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要求施力方向竖直向上
(2)现将钩码匀速竖直向上提起20cm,弹簧秤的示数是0.8N,则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7.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2540牛的物体提高1.7m,若不计摩擦,也不考虑滑轮和绳重,求:
(1)绳端的拉力F为多少大?
(2)绳子自由端移动多少米?
(3)若考虑各种阻力,则须在绳子自由端施加800牛的力,求滑轮组机械效率为多少?
8. 均匀细长棒AB,其质量为m,A端用细线悬挂起来且悬线竖直,B端无阻碍地斜向浸没在水池中,当它稳定静止时,棒被浸没部分的长度是全长的,如图所示,求棒的密度是多少?
9. 下图所示,杠杆AB是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其质量为116g,C是用细绳挂在木秤上o’点的铜铝合金球,其中含铝54g,现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量得Ao’=AB,AO=AB,求合金球C的密度。(。)
10. 圆柱形砝码底面直径为2cm,质量为100g,用它来测量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均匀木质米尺的质量,砝码边沿与米尺一端相切放在米尺上,米尺与桌边沿垂直,逐步地外移米尺,当伸出端与桌边相距25cm时,米尺刚翘起,则这根米尺的质量是多少克?
【试题答案】
1.
F2
L1
O
L2 B
C
F1
2. G
3. ; 4
4. (2) (3) (6) (7)
5.
6. (1)略;(2)=
7. (1)635N (2)6.8m (3)79%
8. 0.84
9.
10. 96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总复习):测量、力、运动和力、声现象
[知识梳理]
1. 测量
2. 力
3. 运动和力
4. 声现象
重点、难点:
1. 正确使用刻度尺、托盘天平和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2. 会用力的图示法、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 会用图像法描述物体的运动。
4. 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典型例题】
例1. (2004年苏州市中考题)
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哪项操作不是必要的?( )
A. 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的工作台面上
B. 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点上
C. 称量时左盘应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 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解题思路:天平的使用前要进行两步调节,即水平调节和横梁平衡调节。但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不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只要看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即可。
解:D
例2. (2004年陕西省中考题)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课桌与我们朝夕相处。那么,你是否知道课桌所用材料的体积有多大呢?某中学木工房新做了一批简易木制课桌,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选择恰当的工具或器材,设计一个方案来测定一张这种简易课桌所用木料的体积。(方案应该科学合理,不能损坏课桌)
解题思路:课桌的形状是不规则的,但课桌的质量易测,设法测出这种材质的密度,就可用密度公式求出体积;课桌的整体形状是不规则的,但每个部分(如腿)形状还是规则的。故也可考虑化整体为数个规则小部分,分别测出其体积,累计出课桌体积。
解:方法一:
(1)到木工房找一块和课桌材质相同的小木块作样本,用天平测出小木块的质量,用量筒(或直尺)测出小木块的体积,利用,算出小木块的密度;
(2)用台秤称出课桌的质量m;
(3)由,算出课桌所用木材的体积。
方法二:
(1)用直尺(或皮尺)测出课桌不同部分的长、宽、高(或厚);
(2)利用体积公式,算出各部分的体积;
(3)最后把各部分的体积相加就是课桌所用木材的体积。
例3. (2004年扬州市中考题)
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________________的生动描述,其中“人不觉”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解题思路:机械运动是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首先要选择参照物。而参照物的选择必须是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人在关闭了门窗的大船中,由于看不到船以外的物体,所以就无法选择船外物体做为参照物,来判断船的运动与静止。人以船内物体做参照物,当然无法察觉船是否运动,故“舟行而人不觉”。
解:相对性;船(或船内物体)
例4. (2004年烟台市中考题)
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如图所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频率
解题思路: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要素。人说话时,很容易改变自己的音调(如唱歌时,就要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也可以大声说或小声说话(改变响度),惟有音色很难改变。所以在区分声源时,常用各人的音色进行判断。
解:B
例5. (2004年河北省中考题)
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摩擦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请你举一个增大有益摩擦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没有摩擦,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子?请你写出一个相关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是一个开放与想像题,答案很多。增大有益的摩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使接触面变得更加粗糙,如鞋底、自行车车把上刻有花纹;二是增大压力。如皮带轮、自行车的车闸。如果没有摩擦,从有益摩擦思考,就会得出人不能行走,无法用皮带带动轮子转动等相当情景。
解:汽车轮胎上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汽车将无法行驶。
例6. (2004年广州市中考题)
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与伤害跟惯性有关,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或减小事故造成的伤害,根据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提出三条防范措施。
解题思路:所有的交通事故的发生都与惯性有关,故需要想一想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如:汽车急刹车时,人向前倾倒;载货多,速度快的车,遇有紧急情况时,刹车也很难立即停下等),就能顺利回答。
解:(1)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系上安全带
(2)严禁超载
(3)限制车速
(4)保持车距
(5)公交车乘客要扶好或坐稳
例7. (2003年龙岩市中考题)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动用了巨型航母、坦克、阿帕奇直升机、精确制导导弹等先进武器。交战期间,巴格达等城市的夜晚常常火光冲天,爆炸声震耳欲聋,给伊拉克生态环境、平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请你根据上述文字提供的信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不同问题。(只要求提出问题,不要求解答问题。每个问题的文字不超过20个。)
解题思路:本题中通过一段文字给出信息,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名词和形容词,如“巨型航母”,可提出问题,“象巨型航母这样笨重的舰艇在水中为何不沉?”;导弹可提出问题,“导弹在空中是利用惯性飞行的吗?”爆炸声震耳欲聋可提出问题,“声音也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吗?”等。
解:(1)阿帕奇直升机是利用空气浮力升空的吗?
(2)坦克是如何减小对地面压强的?
例8. (2004年宁波市中考题)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实心正方体,边长a为10cm,质量m为5kg。在大小为1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在时间t为5s内,匀速向右移动路程s为6m。请你利用上述数据,结合示例格式,任意选择四个未知量,完成下表。()
待求未知量 计算公式 计算过程与结果
示例 物体的重力G
1
2
3
4
解题思路:考生可以根据题给条件,运用自己学到的物理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出一系列自问自答的题目来。可求量有:与木块本身有关的几何未知量有底面积、表面积、体积。
受力未知量有:摩擦阻力、支持力
木块静态物理量有:密度、压强
与运动有关的物理量有:速度、功、功率。
在这些物理量中任求三个即可,建议一般不要求几何未知量,因为这三个量与物理关联度要小一些,有的阅卷老师认为不符题目的要求。
解:下列任选四项即可。
待求未知量 计算公式 计算过程与结果
1 正方体的运动速度
2 拉力做的功
3 拉力的功率
4 正方体的底面积
5 正方体的表面积
6 正方体的体积
7 水平面受到的压强
8 正方体的密度
9 正方体受到的摩擦力
10 正方体受到的支持力
11 水平面受到的压力
例9. (2004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题)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时,首先将弹簧的B端固定,再用两个测力计沿相反方向拉A端,使A到达某一点O并记录下该点的位置,然后在表格中记录下两个拉力的大小与方向。再用一个测力计拉弹簧A端,仍将A端拉伸到O点,记录下此时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1)从下表记录中你能得到的关于同一直线上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施力情况 大小 方向
用两个测力计 向右
向左
用一个测力计 向右
(2)实验用一个测力计拉弹簧时,为什么仍要将弹簧A端拉伸到O点再读数?
解题思路:本题是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所用的研究方法叫等效法。因为力的作用效果在此就是使弹簧发生了形变。仍要将弹簧A端拉伸到O点再读数,就保证了两次形变程度相同,也就是说一个力F与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解:(1)
(2)保证力F的作用效果与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例10. (2004,安徽省)
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伽利略通过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结论: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
推理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中,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
解题思路:伽利略通过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发现当阻力越小时,小车速度减小得就越慢,由此推理出,如果阻力为零,小车的速度将不减小,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图乙这个实验中,虽不能把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但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减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由此可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可以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由此可以推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选题。
1. (镇江市)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厘米( )
A. 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9
B. 教室宽约为60
C. 小明的身高为1.68
D.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2. (四川省含成都市)“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技术是以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可能是( )
A. 一个人的身高 B. 物理课本的长度
C. 一座山的高度 D.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3. 划船时,使船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 人 B. 水 C. 桨 D. 船
4.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平衡的力是( )
A.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 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子所受的重力
5. 在下图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6. (杭州市)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 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C. 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D. 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7. (福州市)在下图中所示的方法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
8. (福州市)惯性有利也有弊,下列实例中属于惯性对人们有利的是( )
A. 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
B. 大雾天在高速公路上,由于一辆车突然停止造成几十辆车追尾
C. 汽车上的司机和前排乘客都必须系上安全带后,才能驶上高速公路
D. 体育课上推铅球时,铅球出手后不再受推力,却仍然可以向前运动。
9. 下述哪个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 )
A. 火车匀速通过弯道
B.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C. 人造卫星环绕地球匀速运转
D. 小孩在荡秋千
10. (常州市)作用在物体上的两力分别为和,并且两力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则和的合力( )
A. 一定是8N B. 一定是2N
C. 可能是3N或5N D. 可能是2N或8N
11. (山东省潍坊市课改实验区)体育课上小伟和小强进行爬绳和爬杆比赛,小伟爬绳小强爬杆,两人同时匀速向上爬,则( )
A. 小强受杆的摩擦力小于他受的重力
B. 小伟受绳的摩擦力大于他受的重力
C. 小强受的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 小伟受的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2. (四川省郫县课改实验区)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 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 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 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13. (山东省潍坊市课改实验区)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 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14. (南京市)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
物质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铅
物质的密度()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 330 316 5100 5000 1300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 多选题。
1. (北京市)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人的推力
B. 两个物体只要互相接触,就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C. 用手捏一个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 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天津市)下列现象中,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 实心铁球从高处自由落下
B. 人走路被障碍物绊倒时会向前倾倒
C. 锤头松了,把锤柄的后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
D. 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虽然不再受到火药的推力,但是仍然向前运动
3. (河北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
C.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
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只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突然失去其中一个力,则该物体可能不再做直线运动
4. (北京市海淀区)同学们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了解到物体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快慢有关,物体运动越快,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同学们认真观察了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并讨论了篮球从抛出到落回地面的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下面几种看法中正确的是( )
A. 刚抛出时篮球受到的合力最大
B. 落地前瞬间篮球受到的合力最小
C. 整个运动过程中,篮球所受合力先减小后增大
D. 整个运动过程中,篮球所受合力先增大后减小
三. 填空题。
1. (福州市)你家吃饭所用的筷子长约为_________cm,人民币的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5_______。
2. (北京市海淀区)漫步花丛,我们听到蜜蜂的嗡嗡声是由蜜蜂翅膀的___________产生的。
3. (北京市海淀区)投出去的篮球能够继续运动,是由于篮球具有___________。
4. (北京市海淀区)有些饮料瓶的塑料盖的外缘有竖条纹,制作这些条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 (天津市)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汽车在市区的街道上行驶,不准鸣喇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这是为了减小___________。
6. (河北省)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___不同。
7. (镇江市)早晨,小华跑步时感觉到路边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小华向___________跑。小明踢足球时感觉到脚疼,说明___________对脚也有力的作用。
8.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到上海的铁路全程1463km,2004年4月18日我国铁路第5次大提速后,北京至上海的Z21直达特快列车运行时间约为12小时,则提速后它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__ km/h。(结果保留整数)
9. (天津市)目前普通列车的速度约为100km/h,而磁悬浮快速列车设计速度为500km/h,南京到上海的距离为300km,按以上速度计算,磁悬浮列车从南京到上海比普通列车缩短_________h。
10. (山西省)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合___________km/h。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则该处海的深度是___________m。
11. (太原市)通过电视,我们看到“神州五号”飞船中的一个情景:宇航员杨利伟手中拿着一支笔,当他松手后,笔“悬”在空中。这支笔相对于____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_____是运动的。
12. (山东省)新型战机在执行远距离作战时,常常需要空中加油,若要实现空中加油,战机与加油机必须保持___________。
13. (哈尔滨市)某同学在超市购物时,用10N水平力推着购物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小车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___N。突然他发现前面有位老人,于是马上用15N的水平力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小车所受的合力为___________N。
14. (河北省)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摩擦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请你举出一个增大有益摩擦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摩擦,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子?请你写出一个相关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安徽省)夏季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在一次闪电过后约3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你约___________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
16. (南宁市)小明骑在自行车上不断地用力蹬,使自行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当他停止用力蹬后,自行车由于___________仍继续前行。因为有___________作用,自行车的运动会逐渐停下。
17. (云南省)要使行驶着的自行车很快停下来,常用的方法是用手捏紧刹车把手,这样做可以增大刹车橡皮对车轮的___________,从而增大车轮受到的___________。
18. (昆明市)暴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这是风力使小树发生了___________;狂风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这是风力使落叶的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狂风具有___________能,被吹弯了腰的小树具有___________能。
四. 作图题。
1. 如图所示,重8牛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力的图示法表示该重力。
2牛
2. 如图所示,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对斜面压力为25牛,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压力。
3. 如图所示,一小车受一向左拉力,大小为50牛,用力的图示法表示该力。
A
4. 一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在下图中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5. (南昌市)站在滑板上的甲、乙两位同学相对而立,如图所示,甲同学用60N的力推乙同学,用图中的标度画出甲对乙推力的图示。
6. (安徽省)图示是长在枝条上的苹果,请在图中画出苹果受力的示意图。
五. 实验题。
1. 刻度尺是测量____________的基本工具,下图所示的测量中,木块长度是____________厘米。
2. 使用托盘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_____上,先把游码移在____________。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左侧时,应将横梁上右端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直至____________平衡。
在该托盘天平右盘放入的砝码有50克1个、20克2个、5克和2克各1个,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_克。
3. (上海市)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b)所示。
(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作____________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_________s。
(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m。
(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______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 (重庆市)
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所示。
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简答计算题。
1. 如图所示中分别列出了几种动物可听到声音的最高频率和能发生声音的最高频率,请根据图表给出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海豚能发出声音的最高频率为多大?狗可听到声音的最高频率为多大?
(2)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0m/s,运用下面公式计算人可听到最高频率声音的波长。
波长=速度/频率
2. 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轿车若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3. 近年来,玉林市区与周边城镇的道路相继改建成一、二级公路,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遗憾的是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
(1)如图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00m处以72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该同学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
(2)为了减少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分别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和过路的行人,各提一项合理的建议。
【试题答案】
一. 单选题。
1. D 2. A 3. B 4. C 5. D 6. A 7. A
8. D 9. B 10. D 11. D 12. C 13. B 14. C
二. 多选题。
1. ACD 2. BCD 3. BD 4. AB
三. 填空题。
1. 15~30;克 2. 振动
3. 惯性 4. 增大摩擦
5. 噪声污染 6. 响度;音色
7. 东;球 8. 122
9. 2.4 10. 5400;3000
11. 神州五号;地球 12. 静止
13. 10;25
14. 轮胎上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汽车无法行驶(答案不唯一)
15. 1020
16. 惯性;阻力
17. 压力;摩擦
18. 形变;运动状态;动;弹性势
四. 作图题。
1.
2牛
G=8N
2.
12.5N
F=25N
3.
25N
A
F=50N
4.
N
f
匀速下滑
G
5.
6.
五. 实验题。
1. 长度;1.38
2. 水平台面;零刻度处;右;横梁;98.2
3. (1)匀速,6;(2)1.2;(3)小于
4. 0.03m/s;0.02m/s;0.024m/s
六. 简答计算题。
1. (1)海豚:150kHz;狗:50kHz
(2)
2. (1)0.5h;(2)100km/h;(3)0.7h
3. 解:(1)已知
汽车到达岔路口的时间:
该同学完全通过公路所需时间:
因为
所以该同学不能完全通过公路,有人车相撞的危险。
(2)建议:
交警部门:
例:①设立警示标志,提醒注意岔路口。
②设立强制减速带。
汽车司机:
例:①通过岔路口时要减速慢行。
②注意观察,避让行人。
过路行人:
例:①正确估计车速和车距,保证足够过路时间。
②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总复习:电和磁
(一)磁体和磁极
1. 知道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知道磁体还具有指向性。
2. 知道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
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将静止后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N极),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S极)。
3. 知道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会根据磁极间作用判断未知磁极的名称。
4. 知道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二)磁场和磁感线
1. 知道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其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2. 磁场具有方向性,在磁场中某点,磁体北极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 磁感线
(1)知道磁感线是为了形象而又方便地描述磁场分布情况而引入的假想曲线,知道磁感线的定义。
(2)磁感线的特点:①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出北极入南极;② 是在空中不相交的闭合曲线;③ 磁感线分布的疏密可反映磁场的强弱。
4. 从磁感线定义和磁场方向的规定,可看出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方向、静止后指向与该点磁场方向、磁感线切线方向是同一方向,小磁针在该点如能自由转动,最后停在与所在处磁感线切线重合的位置上,可见磁感线是帮助认识磁现象的重要手段,应记住典型的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分布,并能利用它判断磁极名称、磁极受力方向、磁针指向等。
在磁场中某一点磁体南极受力方向或指向与该点磁场方向和磁感线切线方向相反。
(三)地磁场
知道地球周围存在着地磁场,由于地磁场的存在,磁体才有指向性。
地磁南、北极分别在地理北、南极附近。小磁针静止时磁针两极是沿描述地磁场的磁感线指向地磁极,而不是指向地理南、北极,这样磁针指向与正南北方向稍有偏差。我国宋代沈括是世界上第一个记录这一现象的学者。
(四)电流的磁场
1. 知道奥斯特实验及其结论。
2.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其外部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磁极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这一关系可由右手螺旋定则判断。
会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五)电磁铁和继电器
1. 知道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电磁铁的特点: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通入电流的大小及电磁铁的外形及匝数有关,磁极极性与通入的电流方向有关,有无磁性可由通断电流控制。
3. 知道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电磁继电器是使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变化改变电磁铁的磁性,实现对工作电路的控制,进而实现利用低压电路控制高压电路,小电流控制大电流,达到远距离操作或自动控制的目的。
(六)电磁感应和发电机
1. 知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在电磁感应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 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电路闭合。
(2)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3. 知道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知道怎样改变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4. 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关系。
5. 了解发电机的结构。
(七)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 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导体中的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会改变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
2. 知道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3. 知道改变直流电动机转动方向的方法。
4. 知道什么是交流电,及其频率,周期,知道频率和周期的关系。
【典型例题】
这一章知识可分为磁体性质,磁体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两部分,这一章知识与实验是紧密联系的。
[例1] 一条形磁体两端标明磁极名称的符号已模糊不清,怎样确定它的磁极的极性?
分析:要判断磁体的极性,要从磁体的性质及磁极间作用规律入手。
解:方法一:将一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放在桌面上,将磁体的一端靠近小磁针北极,如果相斥这一端是北极,相吸则是南极。
方法二:用细绳系住磁体中间吊起,使磁体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等磁体静止后指南的一端为南极、指北的一端为北极。
[例2] 如图1一方形磁体沿曲线裂成A、B两块,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A、B两块按裂开的缝隙对齐,两块一定会互相吸引,不会分开。
B. 按原方向将A、B对齐可能互相排斥,将B沿断裂面转后放在一起会相吸。
C. 将B沿断裂面转与A放在一起可能会被吸在A上。
D. 以上都不对。
图1
分析:一个磁体分为两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两个磁极,题中没有给出原来磁极的位置,如果在左右两侧,则断面两侧为异名磁极,将互相吸引,由于不知磁极是否在磁体两侧所以一定相吸不对。如果磁极在相对的上下表面或前后表面上,裂后按裂痕对齐,A、B两块的北极与北极相对,南极与南极相对,会相斥,将B转动则两块的异名磁极相对会相吸,所以B选项是对的。B转动后能否被稳定地吸在A上与磁极方向有关,可能会被吸引所以对。
解:选B、C。
一磁体裂为两部分,按原裂痕对齐不一定相吸。
[例3] 如图2,在橡皮筋吊着的物体A下方有一螺线管,当S闭合后A的位置一定上下移动吗?为什么?
图2
分析:只有磁体或不带磁性的铁、钴、镍等物质在磁场中被磁化后,才会受到磁场的作用力。S闭合后A所在位置有磁场,因不知A是什么物质,无法判断A是否受到磁力作用,发生移动。
解:不一定上下移动,因不知A是什么物质,无法判断A是否会受到磁场作用。
磁场只会对磁体和少数物质产生磁力作用,绝大多数物体不会受到磁场的作用力。
[例4] 如图3所示,弹簧悬挂的软铁下方有一电磁铁,闭合开关S后,弹簧伸长,为使弹簧的长度缩短一些,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将变阻器的滑块P向右移
B. 将变阻器的滑块P向左移
C. 减少电源的电池个数
D. 闭合S1
图3
分析:因软铁本身没磁性,只能受到电磁铁的吸引,减少弹簧长度应减少电磁铁线圈中电流,使电磁铁磁性减弱,变阻器滑块P向右移,接入电阻增大,电流减小。减小电池个数电源电压降低电流减小,闭合S1总电阻变小线圈中电流加大。
解:选A、C
这一章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电磁感应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是两个能量转化相反的过程,在解题中应注意区分两类现象。
[例5] 如图4所示,当(甲)图中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向上运动,产生向纸里的感应电流,判断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按(乙)图情况运动时感生电流的方向。
甲 乙
图4
分析:闭合电路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有关,改变其中一个方向,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将(甲)图逆时针旋转,与(乙)图对照,导线运动方向相同,磁感线方向相反,所以感应电流方向相反即向外,也可将甲顺时针方向旋转,磁感线方向相同比较运动方向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解:(乙)图导线中感应电流方向向外。
这类题如果图形方位不一致,可旋转已知图形,待方位相同时再比较判断,得出结论。
[例6] 如图5所示,条形磁体中心与金属环的圆心重合,磁体中心线与圆环在同一平面上,条形磁体以其轴线为轴转动,金属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
图5
分析:磁体转动,金属环左半部分、右半部分切割磁感线,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相同,磁感线方向不同,会产生相反方向的电流互相抵消,因而金属环中不会有电流产生。
解:无电流产生。
闭合线圈在磁场里转动,可能不产生感应电流,和转动轴方向与磁场方向的角度有关。
[例7] 如图6通电导线垂直于纸面,在放置水平面上的条形磁体的上方,当导体里通向纸内的电流时导体受到向上的力。现将电流方向改变通向外的电流,磁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是否会改变?为什么?
图6
分析:电流方向的改变会使通电导线受力方向发生变化: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导线受力方向发生变化时磁体受力的方向也随着发生变化。
解:会改变,因电流对磁体作用力方向变了,所以磁体对水平面压力会发生变化。
[例8] 不闭合的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没有电流产生,电路中是否有电压产生?
分析:电路闭合有电流产生,根据电流产生的条件可判断,电路中存在着电压,这是由于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当电路不闭合时,不产生电流是因为缺少产生电流的电路闭合条件,导体切割磁感线会产生电压。
解:会产生电压
【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60分钟)
一. 填空题:
1. 一个磁体分为两部分,每一部分有 个磁极,磁极在 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2. 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后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是因为受到 场的作用。小磁针不指向正南、正北方向是因为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北南极 ,当小磁针静止后,小磁针北极实际上指向 (“地理北极”、“地磁北极”、“地磁南极”)
3. 我国照明用电用的是 电,额定电压是 V,频率是 Hz,电流每秒改变 次方向。
4. 火力发电厂每燃烧1kg烟煤大约可发电2kWh,同时产生大量污染环境的三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粉尘等有害物质。三峡水电站建成后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kW,平均每年发电量约。相当于火力发电厂燃烧 t烟煤所发的电,相当于所有发电机组满负荷工作 天。
5. 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线圈两端的电压为380V,线圈电阻为,通过线圈的电流为10A。这台电动机正常工作1s内消耗的电能为 J,线圈内产生的热量为 J。
二. 选择题:
1. 世界上第一个准确记述小磁针静止时指向与地球经线方向有夹角的学者是( )
A. 张衡 B. 奥斯特 C. 沈括 D. 哥仑布
2.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磁场是有方向的,磁针北极在磁场中某点受力方向叫这一点的磁场方向。
B. 磁感线是由铁屑排列而成的。
C. 在磁场中,磁针北极在某点受到的磁力方向,与该点的磁感线方向一致。
D. 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
3. 在图1中,画出的磁感线与小磁针磁极名称标注正确的是( )
A. B.
C. D.
图1
4. 如图2所示两个外形相同的钢棒A、B相互吸引则( )
A. A棒一定带有磁性
B. B棒一定带有磁性
C. A是没有磁性的钢棒
D. B是没有磁性的钢棒
图2
5. 在图3所示的通电螺线管中,电流方向与螺线管南北极标注正确的是( )
图3
6. 在图4所示的装置中,闭合S后悬挂磁铁的弹簧长度变小,闭合S后向右移动变阻器滑块P,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 的下方是南极,弹簧长度变短
B. 的下方是北极,弹簧长度变短
C. 的下方是南极,弹簧长度变长
D. 的下方是北极,弹簧长度变长
图4
7. 法拉弟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的重要应用是( )
A. 电磁铁 B. 发电机 C. 电动机 D. 电热器
8. 下列电磁感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电磁感应是指电流的磁效应
B. 电磁感应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这间的联系
C. 电磁感应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 电磁感应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9. 关于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 任何导体在磁场中运动都能产生电流
B. 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相对运动时就能产生感应电流
C. 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只有垂直于磁感线运动时才能产生感应电流
D. 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就能产生感应电流
10. 如图5磁场内的导体均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以一定的速度运动其中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有( )
图5
11.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发电机和电动机主要都是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B. 交流电的方向是周期性变化的
C. 直流电的大小不发生变化
D. 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12. 关于电动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B. 电动机的线圈只要有电流通过,线圈就会在磁场力作用下不断地运动
C. 电动机只能使用直流电供电,电动机中的换向器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D. 电动机的构造简单,效率比热机高,广泛地应用在电车、起重机、电风扇、电冰箱等电器中
13.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以下能改变通电导体受力方向的措施是( )
A. 改变导体中的电流方向
B. 改变磁体的磁场方向
C. 改变磁体的磁感线方向
D. 同时改变导体中的电流方向和磁体的磁场方向
三. 作图题:
1. 根据图6中小磁针N极指向,标出磁体的磁极名称,并画出磁感线。
图6
2. 如图7所示,标出通电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和螺线管的磁极名称。
图7
3. 当螺线管通电后,磁针稳定在图8的示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螺线管的绕线示意图。
图8
四. 问答题:
1. 图9中M是电磁铁、N是衔铁,L是固定的直角形状的绝缘体,N可绕L上的O点转动,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闸刀能自动打开,切断电路起保护电路作用,试分析其工作原理。
图9
【试题答案】
一.
1. 两;磁场 2. 地磁;并不重合;地磁南极
3. 交流;220;50;100 4. ;192 5. 3800;200
二.
1. C 2. ACD 3. BD 4. B 5. A 6. C 7. B 8. AD 9. D 10. ABD
11. ABD 12. D 13. ABC
三.
1. 如图答10所示
图10
2.
图11
3.
图12
四.
1. 答:当电路有电流时电磁铁的磁性随电流增大而增强,当电流大于额定电流时电磁铁M会将衔铁N吸动,闸刀在弹簧作用下被打开,切断电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总复习:电学计算
(一)电功(W)
1. 概念:
电流通过导体时可以做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 公式:
电功的基本公式是:
根据欧姆定律,基本公式还可推导出公式
由电功率的定义又推导出:
3. 单位:
焦耳:
千瓦时(度):
4. 电能表:(俗称电度表)
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电能)的仪表,它表盘上的单位是度。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二)电功率(P)
1. 概念: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它是反映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公式:
由电功率的定义得
由电功率的定义式和电功的基本公式可导出计算电功率的基本公式
3. 单位:
瓦特:
千瓦:
4. 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这两个数值往往标明在用电器上,不同的用电器这两个数值一般不相同。
当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等于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时,其电功率等于它的额定功率,此时用电器正常工作。
当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小于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就小于它的额定功率,该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当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大于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就大于它的额定功率,该用电器也不能正常工作,并容易损坏。
决定用电器工作状况的是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它的大小将随着它两端的实际电压的改变而改变。
(三)实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根据实验要求,自己设计出电路,画出电路图,并连接实物元件组成实验电路。
调节滑动变阻器上的滑片P的位置,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小灯泡的实际电压、额定电压和对应的实际电流、额定电流。
用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说明:在连接电路和测量中,要熟练掌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会正确选择量程、接线柱;能准确读数。
(四)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焦耳定律。用公式可表示为:
(五)关于电功、电功率的计算
解题步骤:
1. 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画出不同情况下的等效电路图,并在该电路图上注明已知条件及要求的物理量;
2. 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求电功率的公式(可直接使用导出式)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3. 求解方程。
主要公式:
【典型例题】
[例1] 小华家的电热水壶因使用不当而烧坏,他打算自己更换一根电阻丝把壶修好,但不知道电阻丝的阻值,他找出电热水壶的包装盒,上面印有如下的表格:
——电热水壶 220V 50Hz
型号 功率 容量
SPS—1.0L 800W 900W 1.0L
SPS—1.5L 1200W 1500W 1.5L
根据表格中的资料你能帮小华算出此壶电阻丝的阻值吗?
已知:,
求:
解:
[例2] 两只灯泡L1和L2分别标有“220V 40W”和“110V 100W”字样,若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总功率最大不得超过多少瓦?若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总功率最大不得超过多少瓦?
已知:
求:串联时的最大总功率
并联时的最大总功率
分析:该题属“照顾弱者”一类典型题,即为了二者都不损坏,在串联时要使通过它们的电流等于二者中额定电流较小的;在并联时要使它们两端电压等于二者中额定电压较小的。
解:
串联时(如图1甲) ∵
图1
∴
并联时(如图1乙) ∵ ∴
∴
[例3] 灯泡L与定值电阻R0并联接于12V电路中时,灯泡L正常发光,此时干路电流为1.8A。当把它们串联接于另一电路时,灯泡L的功率为它额定功率的,电阻R0的功率为0.9W。求灯的额定功率。
此题在串、并联两种状态下电路电压不同,这一类型题求解一般较难。如果巧用比例,可化难为易。
解:根据题意画出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
由甲图可得,代入数据后①
由乙图可得,代入数据后②
由①②式联立求解得,。
图2
[例4] 用一标有“220V 800W”的电热水壶烧开一壶水,在220V电压下使用时需要1h 4min。八一建军节快到了,李彤和刘宁听说学校附近的铁道兵施工工地喝开水困难,她们组织了班里部分同学去慰问,并带去了这把热水壶,当他们把220V电源接到工地上使用时,发现烧开同样一壶水却需要1h 40min,同学们正疑惑不解时,刘宁说一定是导线太长损耗了一部分功率。导线上损耗功率有多大呢?请你帮她们算一算。为了计算方便,与实际情况相比我们忽略了哪些因素?
此题计算繁锁,如果不讲究计算技巧,很容易出错。遇到这样的习题,在运算过程中应注意:若不到最终结果尽量不要近似计算,尽量保留分数形式,以便在后面的运算中约分、化简。这样不但简化运算,而且保证了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以下解析供同学参考。
解:根据题意画出两情况下的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
在220V电压下烧水时间 在工地烧水时间
因为烧开同样一壶水所需热量相同即:, ∴
由 ∵ R一定 ∴ P与成正比
∴ ∴
再由乙图串联正比关系: ∴
在运算中我们忽略了电热水壶的电阻丝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因素。
图3
[例5] 当一个电阻两端电压增加了时,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增加了(设电阻阻值不变),请证明该电阻功率的变化量。
此题证明方法很多,一般都是公式推导证明,我们应善于用所学过的各种数学工具,例如坐标图象法论证,它比公式推导法更加简单、直观、明了。以下用两种方法论证,供同学们参考、对比。
证一:
∵ ∴
证二:如图4所示
∵
而
∴ (S1、S2、S3表示图4中相应的长方形面积)
图4
[例6] 有两盏灯泡“220V,40W”、“220V,60W”,但它们的铭牌模糊不清,请你用两种方法分辨它们。
解析:两灯泡的额定功率不同,虽然额定电压相同,但带来的不同点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电阻、实际功率等。
答案:至少有以下几种:① 目测比较灯丝粗细;粗的电阻小,为“220V,60W”;②
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电阻大为“220V,40W”;③ 用“伏安法”测定;④ 正常工作
比较亮度,亮度大的是“220V,60W”,任选两种。
拓展延伸:对于此类开放性题,紧抓住物理特征,电阻、实际功率的不同,方法可以由这两个物理比较去展开,如此则打开思路,方法多变。
[例7] 小刚用甲、乙两只小灯泡做如图5所示的串联、并联研究实验,发现两种不同的现象,并记录在表中。
(1)比较两次实验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大小;
(2)比较与的大小;
(3)请分析一下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串联 并联
甲灯 亮 暗
乙灯 暗 亮
图5
解析:由于两电路中的总电压相同都等于电源电压,由知,电阻大的功率小。在串联电路中,由,电阻大灯泡亮一些;在并联电路中,由,电阻小的灯泡亮一些。
答案:
(1)并联电路的总功率比串联电路的总功率大;
(2);
(3)在串联电路中,由知:甲的电阻大,甲的功率大,甲灯亮;在并联电路中,由,甲的电阻大,甲的功率小,甲灯暗。
方法提炼:题目只发现甲、乙两灯亮暗不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灯泡的亮暗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根据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功率公式特点,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判断。
[例8] 如图6所示,电源电压和灯泡电阻不变,当合上开关S1,断开开关S2和S3时,电灯R1正常发光,电压表示数为6V;当合上开关S1,S2,断开S3时,电流表示数为1A;当合上S3,断开S1、S2时,灯R1的实际功率为其额定功率的1/9,R2消耗的功率为0.6W,求灯L的额定功率和电阻R3的阻值。
图6
解析:由于电路变化大,所以在求解过程中,首先作出等效电路图,再根据电路特点,联系各量列方程求解。
答案:
(1)当S1闭合,S2,S3断开时,等效电路如图7所示,电压表示数为6V,恰好是电源电压,同时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灯泡功率为额定功率, ①
图7
(2)当S1,S2合上,S3断开时,等效电路如图8所示,此时灯泡正常发光。
因为
故,即
图8
(3)当S3闭合,S1,S2断开时,等效电路如图9所示,由于灯L及R2,R3串联,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联系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
图9
因为,即
所以,而此时又因为,即 ③
即 ④
将③式代入④式得:,代入②式得:
解得或(舍去),故
因为,故
由图可知,,解得
易错分析:求解电学综合题的思路很多,本题用常规按电路变化的顺序,列方程求解的方法,解本题的关键是按题目要求画出各种情况下对应的等效电路图,然后各个电路分步求解,思路明晰、清楚。
【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6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1. 把同样长短和同样粗细的一根铜导线和一根镍铬合金导线串联在电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铜导线两端电压大,通过的电流大
B. 镍铬合金两端电压大,通过的电流大
C. 铜导线两端电压大,但两根导线通过的电流一样大
D. 镍铬合金两端电压大,但两根导线通过的电流一样大
2. 如图1所示,当变阻器滑片P在某一范围移动时,A读数变化范围为1~2.4A,V读数变化范围为10~7.2V,则R1阻值和电源电压分别是( )
A. , B. ,10V C. ,12V D. ,10V
图1
3. 如图2所示电路,总电压U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总阻值为2R,当滑片位于变阻器中点O时,四只电流表示数相同,都为I0,当滑片向上移动到点时( )
A. A1的示数大于I0 B. A2的示数大于I0
C. A3的示数大于I0 D. A4的示数大于I0
图2
4. 电冰箱启动时,与电冰箱并联的台灯变暗,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进户线中的电流变大 B. 线路中的电阻变大
C. 线路中热损失变大 D. 灯泡两端电压变小
5. 在图3中,合上开关后两灯都正常工作,两表均有示数。突然两灯熄灭,且V示数变大,A示数为零,由此判断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
A. 电流表损坏 B. 灯L1断路
C. 灯L2断路 D. 灯L2短路
图3
二. 实验题
6. 两盏电灯L1和L2,L1的电阻比L2的电阻大;若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中时,加在 灯两端的电压较大,在相等时间里,电流流过 灯所做的功较多。
7. 如图4所示,额定功率为2W的灯泡L与一个阻值为的电阻R串联后接到由4节新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上,小灯泡恰能正常发光,要使电路消耗的电功率较小,小灯泡的电阻和额定电压的值分别为 和 。
图4
8. 如图5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与断开时,R1两端电压之比是4:3,则当S断开时,R1与R2的功率之比是 。
图5
9. 下面是某同学家本月的电费单据,据此单据你可以得到哪些数据信息(说出两点)。
(1) ;
(2) 。
三. 简答题
10. 有人认为:用电流表分别测出两灯泡电流相等,则两灯一定串联;用电压表分别测出两灯泡电压相等,则两灯一定并联。你认为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四. 计算题
11. 给你一个电源,一个滑动电阻器,一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一只已知额定电压的灯泡、一只电流表,一只开关,导线若干,要求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画出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推导出计算式。
12. 如图6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电压表用0~3V的量程,电流表用0~0.6A量程,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为0~,为保证两电表均不损坏,求变阻器允许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
图6
13. 如图7所示是某个电路的一部分,其中,,,,,,则电流表中的电流为( )
A. 0.2A,向右 B. 0.15A,向左 C. 0.2A,向左 D. 0.3A,向右
图7
14. 以下事例中不属于利用电热作用的是( )
A. 电风扇吹风 B. 电熨斗烫衣服 C. 微波炉烘烤食品 D. 电饭锅煮饭
15. 如图8所示电路,由估算可知,通过毫安表的电流约为 mA,通过电流表的电流约为 A。
图8
16. 两个相同的电阻,并联在电路中t分钟放出热量为Q焦耳,若把这两个电阻串联起来接在电压不变的同一电路中,则t分钟内放出的热量为 J。
17. 一只“3000r/kW·h”的电度表,某同学用来测自己家庭电路正常工作时的总功率,测得1min转盘转了30转,则该同学家庭电路此时的总功率为 W。
18. 如图9所示是一个封闭的小盒,A,B,C,D是四根外接引线。已知盒内的结构是由三只电阻连接而成,并与A,B,C,D相连。现用多用电表测得A,C间电阻,A,D间电阻,C,D间电阻,用导线将B,D连接,此时测得A,D间电阻,拆除这根导线。
(1)画出盒内电阻的连接图,并标出每个电阻的阻值。
(2)如果在C,D间加30V电压,求A,C间电压及盒中电阻消耗的总功率?
图9
19. 如图10所示,“黑盒”内有灯泡、电阻、电池,面板外有A,B,C,D四个接线柱和灯泡。现用A的两个接头a,b测试,若a接A,b依次与B,C,D相接,发现接B时灯不亮,A示数为零;接C时,灯亮,A有示数;接D时灯光减弱,电流表示数减小,试画出箱内电路图。
图10
20. 如图1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9V,且保持不变,将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灯泡L正常发光,A1,A2示数分别为0.2A和0.8A,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求:
(1)灯泡L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2)滑片P移到另一位置时,灯泡L的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比值为16/25,则此时A2的示数为多少A?
图11
【试题答案】
1. D 2. C
3. BC 导解:滑片上移,A3所在的支路端电压增大,故A3示数变大,电路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A1示数变小,故A2变大。
4. ACD
5. B 导解:因A示数为零,所以D错误。
6. L1;L1
7. 8;4 导解: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利用串联电路的特点。
8. 导解:S闭合时,R2短路,S断开时,R1,R2串联,可知,据公式可知,
9. 以下答案仍选两种
(1)截止到本月抄表时为止,用电2929°
(2)本月用电207°
(3)上月抄表数为2722°
(4)电价0.40元/度
(5)按30天算,平均每天耗电6.9°
10. 不对。电流相等时,如果电阻相等,可能是并联;电压相等时,如果电阻相等,也可能串联。
11. 实验步骤:
(1)先计算
(2)将A与R0串联,调整滑片P,使A示数为I1
(3)将A与L串联,保持滑片P不动,读A示数为I2。计算式:
第11题图
12. 解:R0与R串联,保证A不烧坏,电路中的最小电阻:
滑动变阻器最小值:
保证V不烧坏,R0两端电压分担3V,此时,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
13. C 导解:R1两端电压降为1V,R2两端电压降为0.1V,故R3两端电压为0.9V,电流0.3A,方向向上,故A示数0.2A,方向向左。
14. A
15. 20;0.12
16.
17. 600
18.
(1)如图所示
方法一:
方法二:
第18题图
(2),,所以,
19. 见图
第19题图
20. 解:
(1)由并联电路特点,R中的电流,又因,灯泡电阻
灯泡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2)据公式可知:
灯泡:
流过R的电流:
A2示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总复习:热学
(一)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最小刻度值为1℃。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1. 熔化和凝固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熔化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二是要继续吸热,液体要凝固成晶体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凝固点,二是要继续放热。
2. 汽化和液化
(1)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它们的异同点如下表。
名称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温度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汽化程度 缓慢 剧烈
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液体表面处气压大小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2)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一切气体只要温度降低到足够低都可以液化,但压缩体积的方法不能使一切气体液化。
3. 升华和凝华
这两种物态变化是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直接转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三)解答热现象问题的一般步骤
1. 认真审题,弄清题设条件,确定研究对象。
2. 分析过程,确定需要用到的物理知识。
3. 表述结果,表述顺序是现象、过程、依据、结论。
(四)解物态变化习题的两种方法
1. 观察比较法
用观察比较法解答物态变化问题的步骤是:
(1)认真观察或回忆观察到的现象
(2)对题目中物质的状态、变化的环境、条件、吸放热情况进行认真分析
(3)与物态变化的规律进行比较
(4)得出结论
2. 图像法
用图像法解决物态变化的一般步骤是:
(1)明确图像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
(2)弄清坐标上最小分格的数字、单位
(3)明确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4)根据图像作出判断,得出结论
(五)分子动理论
1.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间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
①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还表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②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从分子动理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越快。
2.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3)我们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4)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③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用功或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3. 比热容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征,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吸收的热量、温度的变化量无关。
(3)水的比热容是。
4. 热量的计算
(1)物体的温度由升高到时吸收的热量:
(2)物体的温度由降低到时放出的热量:
5.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六)内能
1. 内能的利用
(1)燃料的热值
① 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② 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表示。
③ 单位是J/kg
④ 酒精的热值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⑤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
(2)炉子的效率: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之比,叫做炉子的效率。
(3)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
(4)内能的重要应用。
① 直接利用内能来加热物体。
② 利用内能来做功。
2. 热机
(1)热机是利用内能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内燃机。
(3)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4)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轴转动两周,燃气做功一次。
(5)热机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效率。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设计、制造和使用上要尽量减少各种能量损失,有效减少摩擦,提高热机效率。
(6)人们在使用燃料的同时,排放的烟尘废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改进燃烧设备,加装消烟除尘装置,采取集中供热,在城市普及煤气和天然气的使用是保护环境,控制消除大气污染的方法。
【典型例题】
[例1]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要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为什么?
解析:解题中要注意回答吸热的原因和吸热更多的原因,还要回答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对吸热的影响。
答案:夏天从水中上岸后,身体表面的水蒸发,要从人身体吸收热量感到冷,如果有风会加快身体表面的水分蒸发,从身体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会冷得打颤。
拓展延伸:题中要从蒸发吸热的知识解释,还要从影响蒸发的因素方面解释,有风的情况下蒸发加快吸热更多。
[例2]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 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D.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物体对外做了功
解析:物体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度减慢,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内能减小,A正确;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物态变化时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不变,B错;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即内能而不是温度;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而不是物体对外界做功。
答案:A
拓展延伸:温度、内能、热量、功是四个不同的物理量,物理意义是绝然不同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快慢的宏观表现。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例3] 液体蒸发的快慢由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来决定的,如何用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有关知识来进行解释?
解释: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可抓住分子的运动特点与物理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本题中,应重点突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变化时,从微观的方面进行理论解释。
答案:液体的蒸发,实质上是液体的速度较大的分子摆脱其他液体分子吸引飞离液面的一种现象,如果液体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速度大的分子就越多,飞离液面的分子就越多,蒸发就越快,如果液体的表面积越大,在液体表面的分子就越多,飞离液面的分子就会越多,蒸发就越快,跑出液面的分子若在液体表面附近运动,其中一部分又会回到液体中,如果液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从液面跑出的分子就被较快地带走,液面附近的蒸发出来的分子就越少,返回液体的分子就越少,离开液面的分子比返回液体的分子多,蒸发就越快。
方法提炼:分子动理论解释蒸发的有关现象,要用微观的理论来说明宏观现象,从分子的运动变化到液体的蒸发变化来说明,液体的温度对蒸发的影响;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对蒸发的影响;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对蒸发的影响。
[例4] 如图1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为( )
图1
解析: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正确放入被测液体中,还要注意读数时的正确方法。
答案:D
易错分析: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要求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题中A,B温度计的玻璃泡分别碰到了容器侧壁和底,故不正确。(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题中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例5] 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普通锅却看不见这样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 熄火后,锅内温度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
C. 熄火后,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为一个大气压,所以重新沸腾。
D. 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解析: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解题时要分析沸点和压强的关系。
答案:C
方法提炼:本题要从沸腾的条件分析:沸腾时沸点与压强有关,而且高压锅内的压强一般高于1标准大气压,从而高压锅内粥的温度会高于100℃,当锅降温并打开锅盖时,锅内压强迅速变为1个大气压,沸点应为100℃,而粥的温度降低速度较慢,仍高于沸点,所以刚揭开锅盖时,锅内的粥仍然在沸腾。
[例6] 一个四冲程柴油机在一个冲程中活塞移动的距离是115mm,活塞直径是95mm,做功冲程中燃气的平均压强是,如果飞轮转速是2400r/min,求该柴油机的功率。
解析:要求出功率就要知道功和时间,做功由活塞受燃气的作用力F和活塞移动的距离求出,作用力由燃气压强P和活塞受力面积求得,从而可以求出功率。
答案:
(1)活塞受力面积为
(2)活塞受燃气的作用力
(3)活塞在燃气推动下做功
(4)转速是2400r/min的柴油机,1s做功20次。
(5)1s内活塞做的总功为
(6)此时它的功率为
拓展延伸:解题时要注意逐步分析,善于知识迁移,找出各个物理量的相互关系,由已知条件出发一步一步计算各个量,求出功率。
[例7] 把质量为m温度为30℃的铁块投入到一杯0℃的水中,最终铁块的温度降低到6℃,那么把另一块质量为,温度为30℃的铁块投入到同样另一杯水中,最终这块铁的温度为多少?
解析:第一块铁的最终温度6℃,是混合的末温,求第二块铁块的最终温度也是热平衡时的末温。
答案:第一块铁下降的温度为
水升高的温度为
第二块铁下降的温度为
水升高的温度为
所以第一次热平衡时有:
第二次热平衡时有:
求两式之比得:
所以
所以
方法提炼:解题时要注意,初温、末温和混合后的温度的关系。运用热平衡方程时,要分析出吸热物体和放热物体,将水温的变化代入热平衡方程,从而求出水的末温,解这类题,温度变化量的错误是导致解题失败的常见原因。
[例8] 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金属块,初温度也相等,如把甲投入一杯90℃的水中,热平衡的水温下降了5℃,取出甲后,再把乙投入水中,热平衡时,水温又下降了5℃,比较甲、乙两金属的比热和吸收的热量,正确的是( )
A. 甲的比热大于乙的比热 B. 甲的比热等于乙的比热
C. 甲的比热小于乙的比热 D. 甲吸收的热量大于乙吸收的热量
解析:当分别把甲、乙投入到同一杯水中,每次水降低的温度相等,说明甲、乙两金属块分别从水中吸收的热量相等,要比较甲、乙的比热,除质量相等、初温相等和吸收的热量相等外,还必须明确甲、乙的温度变化量,设甲、乙初温为,当把甲投入水中时,水温下降了5℃,则有。
(1)
甲投入后水的温度变成
再把乙投入水中时水温又下降了5℃,则有℃(为乙与水混合时的末温)
5℃(2)
乙投入后的温度变成5℃=80℃
比较(1)、(2)两式可得
,
又因为,所以。
答案:C
方法提炼:本题虽是选择题,但反复用到,或等公式,解题中还要充分理解,下降了5℃,质量相等,初温相等等条件。
[例9] 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砂轮磨刀时,刀的温度升高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 陨石进入大气层成为流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壶中水沸腾时,壶盖不停地跳动,水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动能
D. 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时,筒内空气内能转移到气筒上,使气筒壁温度升高
解析:磨刀时,砂轮转动对刀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刀的内能;流星发出光和热是由于空气与陨石摩擦,机械能转化为陨石的内能;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用气筒打气时,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再进行热传递使气筒壁温度升高。
答案:BCD
方法提炼:物体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同时,能量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6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1. 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洲南部的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最低气温可达℃,所以在那里测气温应用( )
A. 酒精温度计 B. 水银温度计 C. 寒暑表 D. 都可以
2. 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悬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变焦,而悬放在油中炸,则会发黄、变焦,甚至炸糊了,这一现象说明( )
A. 油炸制食品的能力比水强
B. 油的传递性能比水强
C. 油的沸点比水高
D. 油在沸腾时温度继续上升,而水在沸腾时温度则保持不变
3. 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比较( )
A. 第一次省时间 B. 第二次省时间
C. 两次所用时间基本相同 D. 第一次省燃料
4. 把盛有水的大试管插入同样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1所示,当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时,试管中的水将( )
A. 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B. 能达到沸点,也开始沸腾
C. 不可能达到沸点,且不能沸腾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图1
5. 下列各例子中,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 冬天,人站在阳光下感到暖和
B. 爆竹点燃后腾空升起
C. 用锤子锻打铁丝,铁丝发热
D. 在炉子上烧火,水温升高
6. 某同学将能量的转化及常见的例子连成如下,其中有一组出现了错误请你帮他找出来( )
A.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用磨刀石磨刀
B.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暖水瓶瓶盖蹦起
C. 电能转化为内能——电炉工作
D. 势能转化为动能——向上运动的乒乓球
7. 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物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B. 煮稀饭时,看见米粒在水中滚
C. 在红砖墙角堆煤时,过段时间墙壁变黑了
D. 扫地时,尘土飞扬
8. 将一瓶酒精倒掉后,则剩下的酒精( )
A. 密度不变,比热容和热值都变为原来的
B. 质量、比热容、热值都变为原来的
C. 比热容不变、质量和热值变为原来的
D. 比热容和热值都不变,质量变为原来的
9. 冬天,汽车司机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作发动机冷却液,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 )
A. 较低的沸点 B. 较低的凝固点
C. 蒸发性能强 D. 较易流动
10. 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质量不同,初温相同,放出了相同的热量之后,再把它们相互接触,它们之间的热量传递为( )
A. 质量小的向质量大的传递
B. 质量大的向质量小的传递
C. 无热传递发生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1. 下列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扬
B. 用盐水腌蛋,过一段时间后蛋变咸
C. 煮稀饭时,看见米粒在水中翻滚
D. 木头放在户外,长时间后会腐烂
12. 从本质上看,内燃机的工作能量来源于( )
A. 机械能 B. 化学能 C. 内能 D. 化学能和内能
二. 多项选择题:
13.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其原因可能是( )
A. 给它传递了热量,使其内能增加
B. 对它做了功,使其内能增加
C. 对它传递的同时又对它做了功
D. 只有吸收热量才能使温度升高
14. 萘的熔点是80.5℃,则萘在80.5℃时的状态可能是( )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 D. 固态、液态、气态共存
15. 下列过程中,哪种情形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A. 火箭点火后升空
B. 卫星进入大气层后会被烧毁
C. 植物吸收太阳的光和热进行光合作用
D. 穿滑冰鞋滑冰时,与冰鞋刀口接触的冰会被熔化
三. 填空题:
16. 冬天,人们常用嘴向手上呵气,手就感到暖和,这是利用 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用两手搓同样使手感到热,这是用 的方法改变手的内能。
17. 下列各现象中,分别是怎样利用内能的
(1)炒菜、煮饭 ;
(2)火箭升空 ;
(3)汽油机工作 ;
(4)用高炉炼铁 ;
18. 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干旱地区尤为珍贵,我国的一些山区、半山区和北方一些缺水的平原地区采用 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是为了减少输水过程中的 和 。
19. 医生测量患者甲的体温,体温计的读数停留在38℃,接着用这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患者乙的体温。如乙病人的实际体温是37℃,则体温计的读数是 。
20. 用久了灯泡会蒙上浅浅的黑色,这是因为钨丝受热时产生 现象出现钨蒸气,在灯泡内壁上产生 的缘故。
21. 洗衣服时,洗衣粉在冷水中很长时间才能溶完,而放在热水中很快就溶完了,这是因为 。
四. 简答题:
22. 2001年3月23日,在太空飞行了15年的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进入大气层发生燃烧,在南太平洋上空焚毁,试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23. 当水壶的水被烧开以后,在壶盖小孔上方一定高度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小孔的地方看不到“白气”,这是为什么?
五. 实验题:
24. 如图2所示,使用温度计时有两处错误,它们分别是:
图2
(1)
(2)
25. 在1min供热不变的情况下,给温度是℃的某物质加热,测得数据记录于表中,请在图3中画出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0 0 0 0 0 0 0 19
由图3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 ,它的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此物质在第8min处于 态,这种物质是 。
图3
26. 如图4所示,在试管中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住,拿酒精灯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把木塞冲出去,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看:酒精燃烧,酒精的 能转化为内能,通过 方式传给 和 ,它们吸热,内能增加, 对木塞做功将自身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 。
图4
27. 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实验所需步骤如下,则正确的实验排序是( )
①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和水充分接触
② 选取量程适当的温度计,认清它的最小分度值
③ 估计被测水的温度的高低
④ 取出温度计
⑤ 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A. ③②①⑤④ B. ③②①④⑤ C. ②③①⑤④ D. ②③①④⑤
28.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得到下列的记录表格:
时间/min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温度/℃ … 95 96 97 98 98 98 95 98 98
(1)某同学检查记录数据后发现,在某一次记录中有明显的错误,这个错误是( )
A. 第6min时,记录的温度明显偏低
B. 第11min时,记录的温度明显偏高
C. 第12min时,记录的温度明显偏低
D. 第13min时,记录的温度明显偏高
(2)从记录数据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① 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
② 水沸腾时要 热,但温度保持 。
六. 计算题:
29. 把质量是300g的金属块加热到100℃,迅速放入温度14℃,质量为120g的水中,混合后水的最后温度为20℃,求金属块比热容是多大?(不计热损失)
30. 自制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在夏天可达50%,已知在地球表面,晴天时垂直于太阳光的表面接收到的热辐射为,如果晒水箱内有水40kg,晒水箱接收阳光垂直照射的面积始终是,计算要使水温上升30℃,需要多长时间?
【试题答案】
1. A 导解:酒精的凝固点是℃
2. C 导解:油的沸点高于100℃
3. C 导解: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急火”只能使汽化加快,不能使鸡蛋吸热加快。
4. A 导解:沸腾时要吸热,试管中水不能从烧杯水中吸热,因为二者温度相等,故不能沸腾。
5. C 导解:锻打、运动与机械能相联系;铁丝发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6. D 导解:运动的乒乓球是动能转化成势能。
7. C 导解:煤分子的扩散使墙壁变黑。
8. D 导解:比热容和热值是物质的属性,是不变的。
9. B 导解:较低的凝固点防止结冰使水箱损坏。
10. B 导解:放出相同热量,质量大的温度下降较小,故温度比质量小的高,二者接触后,质量大的向后者传热。
11. B 导解:扩散才是分子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见不到的。
12. B 导解:内燃机中的燃料燃烧,消耗化学能。
13. ABC 导解:做功和热传递都能增加物体的内能,使温度升高。
14. ABC 导解:在熔点时,物质固、液态共存。
15. BD 导解:卫星进入大气层,势能减小,转化为内能温度升高,烧毁;滑冰、冰刀运动的动能转化为内能,使冰熔化为水。
16. 热传递;做功
17.
(1)利用内能加热 (2)利用内能做功
(3)利用内能做功 (4)利用内能加热
18. 喷灌;渗漏;蒸发
19. 38℃
导解:体温计不甩,如果所测温度低于原来温度,体温计读数还是原来温度。
20. 升华;凝华
21.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热运动越剧烈
22. “和平号”空间站进入大气层后,克服摩擦做功,使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它的燃点,而燃烧焚毁。
23. 靠近壶盖小孔的地方温度较高,水蒸气不能液化,离小孔较高的地方温度较低,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细小的水珠,即出现“白气”。
24.
(1)玻璃泡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2)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25. 0℃;6;液;冰(请学生自己画图)
26. 化学;热传递;试管;水;水蒸气;机械能
27. A
28. C
① 98℃ ② 吸;不变
29. ,,又因为
所以
30.
所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总复习:电学基础
电路
(一)正确认识摩擦起电的本质
一个物体经过摩擦带了电的现象称为摩擦起电,产生这种现象,不是通过摩擦产生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
一般情况下物体成中性。是因为物体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由于相互吸引,核外电子在原子核的束缚下绕核转动,而原子核电荷量与核外电子总电荷量相等,就使整个原子呈现中性状态,而物体也是中性的。
不同的物体,由于其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不同,它们相互摩擦时,就会有部分电子从束缚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核周围转移到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原子核周围,此时,原子核所带正电荷量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量不再相等,使物体呈现带电状态,得到电子的物体显示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显示带等量的正电。采用摩擦的方法容易出现这种现象,摩擦面上分子运动加快,相互碰撞机会增多,这都使电子转移机会增多,容易起电。
(二)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
为什么说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对这一结论的认识过程要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熟悉实验现象,第二个层次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归纳总结。下面为了说明的方便,把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称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称为。
实验现象:两个相互排斥,两个相互排斥,与相互吸引。
分析推理:与应带同种电荷,b与b也应带同种电荷,这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与相互吸引,这说明与带不同电荷,至此,说明自然界至少存在两种电荷。
实验现象:使各种各样的物体带电后去与a或b作用发现,凡是与相互吸引的就必与相互排斥,凡是与相互吸引的就必与相互排斥,没有其他情况。
分析推理:上述现象说明,任何一个带电体所带的电荷,要么与是同种电荷,要么与是同种电荷,不存在第三种不同电荷,至此,说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注意: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区别,带两种不同电荷的两个物体之所以相互吸引,带正电荷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带负电荷的物体也可以吸引轻小物体,但前者是电荷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后者是带电体具有的一种性质。
这种作用与后面的磁体作用要加以区分。
(三)知道电流的形成及电流方向的规定
1.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电荷可以分为两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所以在理解电流的形成这一内容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电流可能只是由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2)电流可能只是由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3)电流可能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的。
2. 物理学中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正负电荷的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那么按照定义,负电荷的定向移动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如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那么它的电流就和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四)弄懂通路、开路、短路的概念
“通路”就是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必然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及导线组成)有电流通过。
“开路”就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造成开路可能是开关没有闭合或接线处松动,或导线断了,也可能是用电器“损坏”。开路也叫断路。
“短路”从狭义讲就是电源“+”“-”极之间没有用电器,而用导线直接把“+”极和“-”极连接起来,短路由于电阻很小,电流会很大,烧坏电源,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部分电路的短路可以用来控制某一段电路中电流的有无。如图1所示的电路只闭合S1时,L1L2都亮。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不通过L2而直接通过开关S2形成通路,使整个电路中只有L1亮,灯L2被短路。
电流
(一)正确理解用水流类比电流
人们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电流,但可以看见水流,虽然水和电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有着许多类似之处,因此我们往往用水流来类比电流,借助水流来理解电流的初步概念。
水管里的水不流动时,和内的水分子只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当大量的水分子作定向移动时,就形成水流;导体里没有电流时,导体内自由电荷只做无规则热运动,当大量的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时,就形成电流。
(二)会使用电流表
与使用其他的测量工具相同,使用电流表前首先要校零,即使指针对准表头刻度盘的零刻度线,同时弄清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如果正负接线柱接反,则电流表的指针就会反向偏转,容易造成指针碰弯或者损害电流表的事故。同时应该注意:电流表有“正负”接线柱,不是“正负”极。
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电流表的量程是指允许通过电流表的电流的最大值,若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的大小,根据估计的电流的大小,选择合适量程的电流表,若不能估计被测电流的大小,采用接大量程“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试触时,电流表接大量程接线柱先拿电路中的开关迅速闭合,迅速打开,观察指针偏转的范围,如果超过大量程,就应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否则该电流表将被烧坏,如果小于大量程而大于小量程,就应选用大量程接线柱。如果小于小量程就应选小量程的接线柱。
有的同学问:从电流来看,无论用大量程还是小量程,只要指针偏角未超过量程,都可读出电流大小。为什么还要在大量程偏角很小时换用小量程测呢?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电流表上的刻度盘就会发现,大量程与小量程的刻度上,每个小格的电流值不同,具体来说:如一个电流表有0~3A和0~0.6A两个量程,用0~3A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1A,用0~0.6A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02A,我们说0~0.6A量程的准确度高些,如果通过电流表的电流是0.04A,用0~3A量程去测就读不准确,而用0~0.6A量程去测就较准确,可见换用小量程测是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就直接把电流表接到电源的两极上,因为这样连接会使电流表中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流表(因为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直接与电源相连,会使电源短路,所以电流很大)。
(三)弄清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特点
1. 串联电路电流特点
从理论上分析:经过电路中各个部分的电荷不能消失,也不会增加,所以单位时间里经过串联电路各处的电荷应该一样多,也就是说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2. 并联电路电流特点
电流和水流相似,我们以水流为例,从干渠里流出来的水分支后,由于每一条支路上的水流都是从干渠里流出来的,所以每一条支路上的水流都比干渠里的水流小。同理,在并联电路中,每一条支路中的电流都比干路中的电流小,所以并联电路有分流的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电压
(一)知道电压的概念
由于电源的正极上不断聚集正电荷(高电位),在电源的负极上聚集负电荷(低电位)。高低电位之差叫电压(电位差、电势差)。电源的正负极之间产生了电压。这个电压可使大量电荷从一个极流向另一个极(电压使大量的电荷发生了定向的移动)。
电源的作用是使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压,电压的作用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如果某一电路与电源相连,电压应加在电路的两端,使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因此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了电能。
(二)会使用电压表
1. 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电压表。
2. 电压表的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
(1)若用“+”(“-”)“3”两个接线柱,量程为3V,分度值0.1V。
(2)若用“+”(“-”)“15”两个接线柱,量程为15V,分度值0.5V。
(3)注意:先看量程(找接线柱)后确定分度值。
3. 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2)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
(3)不要超过量程。
(4)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测出电源电压。
4. 电压表与电流表比较
仪表比较 电压表 电流表
用途 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符号
连接方法 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与电源相接 能够直接并联在电源两极上 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
相同点 使用前要调指针零刻度,弄清分度值、量程,使用时要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都要选择合适量程,都要等指针稳定时再读数值,不能估计出电流值、电压值时可用试触法判断是否超过量程。
(三)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串联电路里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不一定相等,但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因为测量并联电路电压时,电压表分别接入电路中相同的两点之间,所以测得的电压必然相等。
(四)学会识别电路
1. 识别电路时,由于电流表的内阻极小,因此可将电流表所在处视为一条导线,由于电压表的内阻极大,因此可将电压表所在处的电路视为断路,这样可方便地判定电路的连接方式得到结论。
2. 在利用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求解某段电路两端电压时,正确分析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后,确定电压表的测量对象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判断的基本方法是看电压表并联在哪个用电器两端或哪一部分电路两端,那么电压表就测哪一个用电器或哪一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这就需要先找出电压表并联在电路哪两点之间,可借助“节点法”帮助解决这类问题。
3. 不论是画电路图还是连接实物图,或是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都应在最后补接电压表,即先连接电路中除电压表之外的其他元件,连接完成后,找到电压表要测量的那一部分电路的两个端点,将电压表并联即可。
电阻
(一)内容
1. 电阻
(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用字母R表示。
(2)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1。
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兆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此外,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
2. 变阻器
实验室常用的变阻器有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电阻线)制成(结合实物弄清它的构造)。它的原理是靠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它的作用是可以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它的表示符号是,它的结构示意图是。
注意:每个变阻器都有规定的最大电阻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使用时要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不能使通过的电流超过最大值,否则会烧坏变阻器。通过在使用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2)电阻箱:一种能够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
(二)要求
1. 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2.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改变电流。
3. 知道电阻箱的使用和读数。
【典型例题】
[例1] 在加油站小朋看到一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请你说出这条标语的道理。
解析:塑料的化学性质很稳定,用塑料容器可装酸碱物质,当然汽油也不会损坏塑料筒,因此它可能属于物理原因。汽油在运输过程中与塑料容器摩擦,而使塑料桶带电,汽油易燃容易产生燃烧而爆炸的事故。
答案: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与塑料桶摩擦,汽油和塑料的电性不一样,使塑料桶上带电,而塑料桶是绝缘体,桶上的电荷不能转移,从而桶上的电荷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放电现象,放电产生的火花会引燃汽油,造成火灾或伤亡事故。所以加油站用醒目的标语提醒人们不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以免发生意外。
易错分析:摩擦起电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分析问题时要看物体是否发生摩擦而产生电的现象,切勿被表面的化学现象所迷惑。
[例2] 判断下列电路中各灯的连接情况:
解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有串联、并联、混联,如何判断电路的连接在于找出电路有无支路,图1中电流有两条路径,电流经L2后在A点分流,分别经L1,L3于B点会合流回电源负极,所以该电路是L 1与L3并联后,再与L2串联的一个混联电路。其等效电路图是图4。
在图2中,电流由电源正极流出,在A处(实际上也是B点处)分流,分别经L1,L2,L3 于C点,D点处会合流向电源负极,其等效电路图如图5所示。
在图3中,电流的路径可能四条:①“+”“-”,②“+”“-”,③“+”“-”,④“+”“-”,其中第④条C点与“+”相接,B点与“-”相接,电流不会从“-”流到“+”,所以电路中电流只有①②③条,灯L1,L2,L3并联,如图6所示。
答案:图1中L1,L3并联后再与L2串联。
图2中L1,L2,L3并联。
图3中L1,L2,L3并联。
方法提炼:图1如不认真分析,很容易误认为,,互为并联,而图2、图3又容易看成短路或部分短路,分析题的关键是找出电流可能流过的路径,看清各条路径上有什么元件。
[例3] 如图7所示为旋钮式变阻箱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的情况可知,此时变阻箱A,B两接线柱间的等效电阻为 。(上的每个电阻阻值都为,上的每个电阻阻值都是,上的每个电阻阻值都是,上的每个电阻阻值都是)
解析:本题看起来很复杂,但从电流路径上分析可看出电流从A流到B只有惟一的一条路径,所以AB间的电阻都是串联连接的,AB间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
答案:。
方法提炼:复杂题目可通过分析判断电路的连接情况,简化为最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
[例4] 如图8所示,若闭合开关后,两只灯泡都不亮,电流表指针也几乎不动,而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则该电路故障可能是( )
A. 电流表坏了或未接好
B. 从经过到的电路中有断路
C. 灯丝烧断或灯座未接通
D. 电流表和,都坏了
解析:从题可知,两灯都不亮,这说明在两灯泡上没有构成正常的电流通路,又由于两只灯泡是串联的,所以题目所给的四个答案中的任一个,都可能成为灯泡不亮的原因。但考虑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而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则说明从电源经电流表,电压表及这一电路连接完好,由此可确定A,C,D不正确。
答案:B
方法提炼:用电压表可判断电路中断路故障,如果电路确定是断路,电压表与某一段电路并联时有读数,说明此段电路一定是断路。
[例5] 小实验:火焰开关。用导线把一节干电池,一只工作电压为2.5V的小电珠和一段长约7cm的铅笔芯按图9所示连成电路。调节铅笔芯串入电路中的长度,刚好使小电珠不发光,现在你可划燃一根火柴并加热铅笔芯,待会儿小电珠就能点亮,火柴一旦熄灭,小电珠也会慢慢地熄灭。这里,火焰犹如一只开关,为什么火焰竟然能起这样的作用呢?
解析:原来铅笔芯是石墨做的,石墨能够导电,并且它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正好与金属相反)。当用火焰加热铅笔芯时,铅笔芯电阻减小到电路中有足够大的电流时,小电珠就亮了;反之,铅笔芯温度降低,电阻随之增大,当电路中电流强度充分小时,小电珠就熄灭了。
答案:见解析。
易错分析:电阻的阻值大小与温度有关,有些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有些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同学们要注意它们的区别。
[例6] 在楼梯中间安装一盏灯,需要在楼梯上、下两处都能能控制它,当上楼梯时,能用下面的开关开灯,人上楼梯以后,可用上面的开关关灯,当下楼时,能用开灯,用关灯,如图10所示是用两个单刀双掷开关控制一盏灯的电路图,这个电路有什么问题吗?
解析:如图10所示,它仅仅满足了两个开关控制一盏灯的要求,却不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设电源中上方为火线,下方为零钱,当和都接“1”,“2”时,这时电灯虽然不亮,但灯头都带电,这种情况在电路安装中是不允许的,这里,只要把这一电路作如图11所示的修改,即满足要求,只要电灯不亮,灯头上就不带电,既能达到两个开关控制一盏灯的目的,又能满足安全用电的要求。
答案:当,都是1和2连接时,电灯不亮但电灯上都与火线连通,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拓展延伸: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它的适用性,更要考虑它的安全性。
【模拟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关于物体带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物体带正电,是因为它有多余的原子核
B. 一个物体带正电,是因为缺少质子
C. 一个物体带负电,是因为它有多余的电子
D. 一个物体不带电,是因为它既没有原子核也没有电子
2. 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电路中两只小灯泡的发光和熄灭,则这两只小灯泡( )
A. 只能是串联
B. 只能是并联
C. 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D. 串联、并联都不是
3. 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能用电压表正确测出灯两端的电压的是( )
4. 一个带电的通草球靠近一个不带正电的通草球,两球将会( )
A. 相互吸引在一起 B. 先吸引,接触后分开
C. 相互靠近一点后又分开 D. 相互排斥
5. 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导体的电阻跟导体横截面积有关的是( )
A. 长度相同的铜丝,细的比粗的电阻大
B. 横截面积相同的铜丝,长的比短的电阻大
C. 横截面积相同的铁线和铜丝,铁丝可能比铜丝的电阻大
D. 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铁丝和铜丝,铁丝电阻比铜丝的电阻大
6. 如图2所示,设灯丝电阻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或者向右移动时,下列各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通过,的电流 B. ,两端的电压
C. 和的电阻 D. 电路的总电阻
7. 如图3所示电路中,三个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8. 如图4所示,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有电流通过的是( )
A. L1,L2 和L3 B. L1和L3
C. L1和L2 D. L2和L3
9. 如图5 所示,开关闭合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明显偏转,电压表指针不动,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A. 灯L1的灯丝断了 B. 灯L2的灯丝断了
C. 灯L2的接线柱短路 D. 灯L1的接线柱短路
10. 如图6所示,电源是由三节蓄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若的示数为2.5V,则V1、V2的示数分别是( )
A. 4.5V,2V B. 3V,6V C. 3.5V,6V D. 2.8V,3.5V
二. 填空题:
11. 导体的电阻与它的材料有关,长短、粗细都完全一样的铜丝和铁丝比较,电阻值小的是 。
12. 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 的原理制成的。
13. 科学上规定以 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是靠 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其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 。
14. 塑料、玻璃、食盐水、石墨、人体、金属,属于导体的是 。导体之所以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能够 移动的电荷。
三. 实验题:
15. 如图7所示中,当开关S1,S2都断开时,能亮的灯是 ,它们之间是 联,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能亮的灯是 ,它们是 。
16. 如图8所示,是“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实验电路图,闭合开关后,各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7. 如图9所给出的电路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L1与L2是 联,S控制
。S1控制 ,S2控制 。
18. 灯泡灯丝在灯泡不发光时,电阻为R1,灯泡发光后电阻为R2,则R1 R2 。
19. 如图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 段,滑片P向下移动时,电路中电阻值将 ,电流表的示数将 ,灯的亮度将
。
20. 将灯L1和L2串联,用电压表测电压,使用的是“+”和“15”两个接线柱,将电压表和L1并联时,指针偏转8小格,电压表和L2并联时,指针偏转12小格,那么电路两端的总电压是 。
21. 市场上出售一种可以滚动的毛刷,当毛刷在衣物上擦刷时,可以把灰尘和微小脏物吸到刷内,这里用的主要物理道理是① ;② 。
22. 如图11所示,为了使L1,L2并联,,,三个电表分别是什么表?如果,,三个表的示数分别为1.5,1.2,2.5,则L1,L 2两端的电压各是多大?通过L1,L2的电流值分别是多大?
请做完之后再看答案!
【试题答案】
1. C 导解:一个物体带正电是因为物体失去电子而缺少电子带正电。一个物体带负电是因为它有多余电子。
2. C 导解:开关装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上也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
3. A 导解:A中与L1并联,B中与电源并联,C中与L2并联;D中“+”“-”接线柱接错了。
4. B 导解:带电球先吸引轻小球后相接触,两球带同种电荷而相排斥。
5. A 导解: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一定要材料相同,长度也相等,而横截面积不等,所以选A。
6. C 导解:电灯的电阻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7. D 导解:测总电流;测L1,L2的总电流比的小;测L1的电流比的小。
8. D 导解:L1灯被L2,L3右边的导线短路了。
9. D 导解:L1短路后,只有L2接入电路,电流大。
10. C 导解:V2测总电压,V1测L1的电压,总电压为,
。
11. 铜丝
12. 排斥
13. 正;自由电子;相反
14. 食盐水,石墨,人体,金属,自由
15. L2L3;串;L1L2;并
16.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17. 并;L1L2;L1;L2
18. 小于 导解: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9. ;增大;减小;减弱
20. 10V 导解:0~15V量程,每小格电压值为0.5V。
21. ① 摩擦起电;② 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
22. ① ,为电流表,为电压表;② 两端电压都为2.5V,L1通电流为0.3A,L2通电流为1.2A。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总复习:浮力
(一)浮力
1.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总要受到液体对它各个面的压力(前后,左右两侧面受到的压力相等),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的物体的浮力。即。压力差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浮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即。
2.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二)阿基米德原理
1. 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
2. 适用条件:各种液体和气体。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
1. 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条件:,对实心物体。
(2)物体下沉条件:,
(3)物体悬浮条件:,。
以上三点给我们指明判断物体的沉浮或悬浮既可从力的角度,即重力的浮力的大小关系,也可以从密度角度,即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2. 物体上浮的终止状态是漂浮,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物体部分露出液面),它与悬浮的区别是:物体悬浮时,物体漂浮时。
3.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的排水量:排水量就是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因为轮船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此时船受的浮力等于船排开水的重力。即。
(2)气球和飞艇的升降靠调整气囊中气体的质量来实现。
(3)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靠改变自身受到的重力来实现。
(4)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根据物体漂浮时,物体浸入液体体积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成反比的原理制成。
(四)求浮力的几种常用方法
1. 阿基米德原理。当已知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可根据求出浮力。
2. 压力差法。如果已知或根据题给条件能求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要根据求出浮力。
3. 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4. 从平衡力的角度建立求浮力的方程。如果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物体受重力和浮力作用,且此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要分析出重力和浮力以外的第三个力的方向,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同向时,则,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则。
(五)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几种表达方法
1. 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时,如果题中给出露出或浸入物体体积的几分之几,例如物体露出液面1/3,则。也就是用几分之几物体的体积来表达。如果题中给出露出液面的具体体积值,则用来表达,即。
2. 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则。如果物体是空心体可用表达。
【典型例题】
[例1] 有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得重3.8N,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有50mL的水从溢水杯中流入量筒,求:(1)金属块的体积;(2)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4)金属的密度是多少?
分析:首先应该知道金属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体积,即。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解得浮力。再根据示重差法,可解得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即。金属块的密度应根据解得。
解:
(1)金属块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
(2)。
(3)
(4)
[例2] 如图1所示,物体漂浮在圆柱形容器的水面上,B物体上放着一个物体A时,B排开水的体积为;若将A取下放入水中静止后,A、B两物体排开水的总体积为V2,且,,,求容器底对物体A的支持力的多少?
图1
分析:A、B分开之前漂浮在水面上,则有,将A取下投入水中静止后,物体B仍漂浮在水面上,则有,而A沉入容器底部受三个力作用,即重力、支持力、浮力。则有,以上三个方程相减得:可求出N。
解:原情况A、B叠放在一起时,漂浮在水面上,则有: ①
A、B分开后B仍漂浮,A沉入水底,则有: ②
③
①-②-③得:,而
∴
[例3] 如图2所示,一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重为10N,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放置一边长为,密度为的立方体木块,求:(1)桌面受的压强;(2)向容器内慢慢注水,恰好使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为零,此时木块下底面受到的压强多大?容器内水深多少?(。)
图2
分析:注水前,桌面受到的压强,应等于桌面受到的压力除以容器的底面积。即。当慢慢向容器中注水,恰使木块对容器底压力为零时,说明木块此时只受二个力:重力和浮力。物体处于漂浮状态。。而浮力又等于木块底部所受水的压力,进而根据可求出木块底部受到的压强,然后再根据求出此时水的深度。
解:
(1)
。
(2)当时,木块对容器底压力为0,此时,即:,所以
∴
[例4] 高为20cm的柱形容器内盛有10cm深的水,如图3所示。现将一密度为,高为15cm的柱形物块竖直放入水中,已知容器底面积为物块底面积的3倍,则物块静止在水中时(与容器底不密合)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之比是多少?
图3
分析:将物块投入水中后,水面要升高,此时,即。进而求出,由于物块对容器底有压强,可分析出物块受三个力作用。即,因为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容器底对物块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它们等值反向,所以求出支持力即也就知道了压力,然后根据求出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而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则可根据求出,最后再求出两个压强之比。
解:设木块投入水中后,水面升高,水深为
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例5] 一边长为的正方体悬浮在密度为的液体中,若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为,则正方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多大?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解析:欲知正方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先应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求出压强:,,然后据得即可求出压力和浮力。
答案: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方向向下)
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方向向上)
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
方法提炼:此题用浮力产生的原因即压力差法求浮力,可以加深对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的理解,亦可巩固液体的压强等知识。
[例6] 一个密封的空心球浮在水面上时,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2/5,若在空腔内注入100克水,空心球恰好可停在水中的任意位置,这个球的体积多大?
解析:根据题意可先画出球的受力示意图,根据已知条件,空球漂浮,装水后悬浮,列出两个等式进行计算。
答案:空球漂浮时。
。
(1)
注入水后。 球悬浮,(2)
(2)-(1):
所以
拓展延伸:解答物理习题,要了解物理过程,配以物体受力示意图,会加深对题意的理解,本题亦可理解为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潜水艇在水中,当排出一点水后,因为潜水艇体积不变,受浮力不变,,潜水艇上浮,最后呈漂浮状态,漂浮在水面时,逐渐向水舱中注水,潜水艇下沉,最后全部没入水中。由此可见,同学们在做完题时,一定要学会思维的拓展与延伸,学会举一反三。
[例7] 给你足够的水,量筒一只,怎样测定小瓷酒杯的密度(酒杯的直径小于量筒的直径)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密度表达式。
解析:测固体密度的方法有多种,有直接的方法:用天平测质量、量筒(量杯)测体积;有间接的方法:利用物体漂浮时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求出物体的质量,再利用排水法测物体的体积,算出物体的密度,本题应使用间接方法测小瓷酒杯的密度。
答案:
1. 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
2. 把小酒杯漂浮在水面上,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
3. 把小酒杯沉没在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
4. 计算:
小酒杯漂浮在水面上
小酒杯沉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水的体积为,即瓷杯自身瓷的体积。
拓展延伸:利用浮力测物质的密度,主要有两类方法:
(1)用弹簧秤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和浸没在液体中的弹簧秤的示数,用算出物质密度。
(2)用漂浮在液面的方法,则学们可以设想,假如没有量筒(量杯),能否用浮在液面的方法测出物质的密度?
【模拟试题】
一. 填空题:
1. 一个2N的钩码,挂在弹簧秤上,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示数1.2N,这个钩码受到的浮力是 N。
2. 把一个木块浸入水中,当木块浮在水面不动时,浸入水中的体积是木块体积的4/5,木块的密度是 ,如果把它浸没在煤油里,煤油的密度是,这时木块处于 状态。
3.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球,它们的密度比是,若将甲球浸没在液体A中,乙球浸没在液体B中,已知,则甲、乙两球所受浮力比是 。
4. 使体积为的长方形金属块全部没入水中,当它受到向上的压力是20N时,它受到水向下的压力是 N,若此金属块投入水中的深度增加,它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30N,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N。
5. 如图1所示,A是铁块,B是木块,若将A取下直接投入水中,则容器中水面将
,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 。
图1
6. 一艘轮船的最大排水量为,它满载货物驶入港口,此时船受到的浮力为
N,卸下全部货物后,排水量为,则船重 N。此时船受到的浮力为 N。
7. 一物体体积为,重29.4N。把它放入水中,则它浸入水的体积是 ,它受到的浮力是 。
8. 体积为的正方体木块,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是 N。如果放进装满水的水槽里,它受到的浮力为 N。(,
)
9. 为使质量为270g的铝球悬浮于水中,它的体积应为 m3,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
m3()
10. 将密度计放入密度为的液体中,液面在刻度A处,放在密度为的液体中,液面在刻度B处,已知,则 点在上方。
11. 密度为的木块,体积是,放入水中露出水面的体积是 cm3,放入某液体中露出的体积为总体积的3/5,该木块受到的浮力是 N,该液体的密度是
kg/m3。
12. 一艘潜水艇的艇壳体积为6000m3,其内部水箱的体积是2000m3,当它在水下航行时,水箱正好灌满水,此时潜水艇受到的浮力是 N,当潜水艇排完水箱中水时,潜水艇航行时受到的浮力是 N,此时潜水艇壳有 m3露出水面。(海水密度为
)
二. 选择题:
13. 有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若在水中加一些食盐,木块仍漂浮在水面上,测它受到浮力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4. 两个体积相等的木球和铁球,用细线系住后放入水中时能悬浮在水中,如图2所示,则木球和铁球受到的浮力( )
A. 木球较大 B. 铁球较大 C. 两球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图2
15. 把质量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分别挂在弹簧秤下,然后将它们分别全部浸入水中,比较弹簧秤示数则( )
A. 挂铁球的读数大于挂铝球的读数
B. 挂铁球的读数小于挂铝球的读数
C. 挂铁球的读数等于挂铝球的读数
D. 无法研究读数大小
16. 如图3所示,一块冰中含有一小木块,,浮在盐水面上,当冰吸热逐渐熔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面一直保持下降 B. 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 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D. 液面一直在上升
图3
17. 木块下面用细线吊一块铁块悬浮在水中,如图4所示,若细线断了,待木块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图4
18. 在密度为的海水中漂浮着一座冰山,冰的密度为,测得冰山露出海面的体积为V,则这座山的体积是( )
A. B. C. D.
19. 有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水、盐水、酒精和水银四种液体,且液面高度相同。如果把四块质量相同,外形不同的冰块分别放入四个容器中,当冰块熔化后,液面将( )
A. 水面高度不变,其它液面都升高
B. 酒精液面降低,水面高度不变,盐水和水银面升高
C. 洒精和水面都升高,盐水和水银液面下降
D. 无法判断
20. 一个很薄的塑料袋中装满水,挂在弹簧秤上,把塑料袋浸没在水中(不计塑料袋自重)则弹簧秤的示数( )
A. 大于塑料袋中的水在空气中的称重
B. 小于塑料袋中的水在空气中的称重
C. 等于塑料袋中的水在空气中的称重
D. 等于零
21. 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是,放在同种液体里,甲在液面下的深度是乙在液面下深度的3倍,则甲、乙二球受浮力之比是( )
A. B.
C. D.
22. 一个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为整个体积的1/2,它漂浮在水面上,有一半露出水面,若将空心部分注满水,则此球静止时将( )
A. 漂浮 B. 悬浮 C. 沉底 D. 都有可能
23. 把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球置于煤油中静止时甲漂浮,乙悬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所受浮力相等,甲密度小于乙密度
B. 甲受的浮力小于乙,甲密度小于乙
C. 甲受浮力小于乙,甲密度大于乙
D. 甲、乙浮力相等,密度相同
24. 水球运动员在把漂浮水面上的水球慢慢压入0.5m深水下的过程中,水球运动员对水球的压力( )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始终不变 D. 先增大,后不变
三. 计算题:
25. 有一金属球,在空气中称时,弹簧秤示数为14.7N,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秤示数为4.9N,已知该金属的密度为,这个金属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6. 将一木块和一铁块用细线拴在一起,并置于水中,若要使它能够停留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求木块与铁块的体积之比?()
27. 有一密度为,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浸在水中,如图5所示,若用对木块的拉力是N,求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用三种方法)
图5
【试题答案】
一. 填空题:
1. 0.8 2. ;悬浮 3. 4. 10;10 5. 下降;减小
6. ;0.; 7. ;
8. ; 9. ;
10. B 11. 20;; 12. ;;2000
二.
13. C 14. C 15. A 16. D 17. B 18. A 19. B 20. D 21. B
22. B 23. A 24. D
三.
25. 解:
如果金属球是实心的,其体积为
∵ ∴ 此球是空心的。
26.
∵ 木块与铁块处于是悬浮 ∴
27.
解法一: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求解
即:
解法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解。
解法三:根据木块受到的力求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浮力的应用巩固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所示,金属铝块的体积为500cm,用线系着放入装有某种液体圆柱形容器中,容器中的液体深度由20cm上升到21cm,这时细线对铝块的拉力为9.5N,求:
(1)铝块受到的重力
(2)铝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3)液体的密度
(4)剪断细线,铝块沉底静止后,容器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强(容器的重力和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
解:(1)铝块受到的重力:
(2)铝块受到的浮力:
(3)由可得:
(4)∵容器的底面积:
∴容器中的液体的重力:
即容器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强为:
例2. 某乡镇为了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举办春季全民田径运动会,操场上漂浮着几只巨大的彩色飞球蔚为壮观,一只气球的重量为0.5kg,气球球体半径为1m,空气的密度,气球内装有某种气体的密度为,运动会结束后将气球拉下收回,求气球被匀速拉下时受的拉力为多少?(球体体积公式为,R为球半径,π取3.14,不计皮球厚度)。.
解:因为球体积为
球内气体的重量为
又∵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气球受到的合力为0
∴
∴
例3. 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内盛有某种液体,一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液面上,已知木块的体积为1000cm,容器底面积是木块底面积的2倍,g取10N/kg,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要使木块浮出液面的高度恰好为1cm,必须向木块施加2N竖直向下的力,求液体的密度为多大?
(3)用力将木块恰好全部按入液体中,容器底部所受到的液体的压强比(2)中增大了多少?
解:(1)∵木块漂浮在液面,有
∴
(2)当
∵
∴
(3)∵
∴
又∵
∴
例4. 某次空难飞机的黑匣子已经找到,潜水员在出事地点从10m深的海底将它匀速拉出水面,它是体积约为50,重量为20kg,表面为红色的长方体,黑匣子防护要求很高,必须经受1000C的高温而不被烧坏,平放时能承受2.510N的挤压而不变形,在海水(设)中浸泡36小时而不渗水,请根据上述条件,自己设计提出三个问题并进行解答?
解:问题(1)黑匣子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问题(2)黑匣子平放时能承受的压强是多大?
问题(3)黑匣子在海底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问题(4)黑匣子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问题(5)潜水员在海水中对黑匣子做了多少功?
黑匣子在海水中匀速上升时受到以下三个力作用:重力G,浮力F浮和拉力F,
F=G-F=(2010-103)N=97N;
W=FS=9710J=970J
例5. 一个体积为1000cm的空心铁球,其空心部分的体积占整个体积的,用手拿住浸没在水中,(1)求铁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2)放手后铁球将上浮、悬浮还是下沉?
解:(1)
(2)
又
铁球在水中下沉.
例6. 几年前我国科学工作者第一次水下考古调查在云南省澄江县抚仙湖正式展开。考古工作者从湖底打捞出一批文物,其中有一长约70cm,质量为100kg的石块,考古人员是用气囊把它从水中浮起拉离湖底的。经测算可得,石块受到气囊向上的拉力为588牛时,它恰好能在水中匀速上浮,求(1)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该石块的密度(g=9.8)
解:(1)石块能从水中匀速上浮,说明受力平衡:
即气囊的拉力F,水的浮力F
其平衡方程为 F
∴F
(2)∵F
∴石块的体积V=
∴石块的密度
例7. 如图所示、一圆柱形平底容器底面积为,把它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容器内放入一个底面积为,高为0.15m的圆柱形物块,且与容器底不完全密合,物块的平均密度为
求:(1)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
(2)向容器内缓慢注入重量为多少千克的水时,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恰好为零?
解:(1)物块对容器的压强为p:
(2)当物块与容器底接触且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恰好为零时
∴
物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
∴注入水的体积为
V=(S容-S物)=(5-2)m=3.6
即:m==1.0
【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1、将一个长、宽、高分别为3cm,2cm,15cm,密度为的长方体木块,轻放在溢水杯底(木块与杯底不密合),向溢水杯内缓慢注水,当溢水杯被灌满水时水深为10cm,则木块的重量是______kg,所受的浮力为多少_______N(g=10N/kg)
2、若在烧杯中放入一个小木块,再装满水,总重量为700g、木块有体积露出水面;若在相同的烧杯中放入这个小木块,再装满某种液体,总重量为790g,木块有的体积露出液面,由此可知,烧杯的质量是________g。
3、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A和B,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改将A,B放入盛有足够多水的容器中,当A,B两个球静止时。水对A,B两个球的浮力之比,则。
4、用手把体积为的球浸没在水中,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N,若球重为6N,则浮力和重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N,放平后这个球将________。
5、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5kg体积为的木块A用一根细绳系着,静止在水中,此时木块受到的重力大小为________N。若将细绳剪断,那么在剪断细绳的瞬间,木块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N。
二、选择题:
1、甲、乙、丙、丁是四个体积形状相同,原材料不同的球,把它们投入水中,静止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它们中受浮力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铜球,分别沉入容器底部,当铜球静止时,容器底受到铜球的压力大小关系是,则液体密度相比较( )
甲 乙 丙
A、甲的最小 B、乙的最小 C、丙的最小 D、一样大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潜水艇开始上浮时,浮力大于潜水艇的重力。
B、当气球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在气球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浮力变小。
C、密度计是侧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它的刻度值越向下越大;
D、密度计是侧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它的刻度值越向下越小;
4、将一空心铁球投入CuSO4溶液中,恰好悬浮,过一段时间后铁球的状况发生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开始时球的重力与球受到的浮力平衡;
B、铁球与CuSO4发生反应,液体密度增大、铁球重力减小、球体上浮;
C、铁球与CuSO4发生反应、液体密度减小、铁球重力增大、球体下沉;
D、铁球与CuSO4不发生反应、球体保持悬浮。
5、体积相同的钢,铁、铝、木四个小球、放在水中静止后,如图所示,已知这几种物质的密度大小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铝、木两球一定是实心的,钢、铁两球一定是空心的。
B、四个小球的浮力关系是:。
C、四个小球的重力关系是:。
D、四个小球的质量关系是:。
三、计算题
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一个厚度不计的平底圆柱形玻璃杯,它的底面积为3,高为10cm,质量为0.3kg,问:
(1)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多大?
(2)把玻璃杯口朝上放入水银槽内,往杯中缓慢添加某种矿石粉,当矿石粉达到杯内一半时,杯口恰好与水银相平,该矿石粉的密度为多少大?
()
2、有一重19.6N的实心物体,体积为2dm,把它分别放入(1)水中。(2)密度为0.8的酒精中;(3)密度为1.2的盐水中,求它在三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3、在研究物体沉浮条件时,将一个空心金属球放入一个足够大盛满水的容器中,当球静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它体积的,将球的空心部分注入5m的水时,球恰好悬浮在水中,此时球内水的体积是球空心部分体积的;将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球沉入容器底(g=)求:
(1)此时容器底对小球的支持力
(2)金属球的密度
【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0.08;0.6 2、160 3、;
4、4.9;1.1;下沉 5、49;49
二、选择题:
1、A 2、A 3、D 4、A,C 5、C
三、计算题
1、(1) (2)
2、(1)19.6N (2)15.68N (3)19.6N
3、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基本要求:
1. 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理解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 尝试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选择实验器材根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交流与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通过类比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
5. 知道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会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和正确读数。
6. 理解串联电路各处电流关系和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电流间的关系。
7. 在实验探究中,要养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的探究能力,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与实验方案,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认识串联和并联电路,会画串、并联电路图; 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理解并会应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难点内容:根据要求或根据电路图,画出实物图或连接电路,尤其是连接并联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实验探究。
重点内容讲解:
一.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现在我们要把一只电灯泡、一只电铃、一个开关和电源组成电路,使得开关断开时,灯不亮、铃不响,开关闭合时灯亮铃响。然后再将我们所连接的实物图画成电路图。同学们连接的电路各不相同,画出的电路图也就不太一样,例如:
我们看到,这些元件是一个接一个地顺次连接在电路中的。像这样的电路叫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后依次经过各个元件后流回电源的负极。所以串联电路的特点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像上面那样用一个开关使电灯、电铃同时通、断电的效果不是只有用串联电路才能实现。同学们看下边的电路图,当开关闭合后,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后可以分成两条路径,这时灯和电铃中都有电流流过,它们可以同时工作。这种电路的共同特点是各个元件是并列的连接起来的,我们把这种电路叫做并联电路。由图可知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是:元件并列在电流分支处。电流特点:电流有分支,干路电流分成几部分分别流经各元件。
在上图所示的电路中,红色的部分是这个电路中的主干,就象是一条河流的干流一样,我们把这一部分叫做这个电路的干路部分。黄色部分是这个电路中的分支,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这个电路的两个支路。在这个电路中,开关在干路上,所以它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用电器,但不能单独控制各个支路中的用电器。所以我们可以各个支路中安装开关,以便控制开关所在支路中的用电器,而且各个支路中的用电器不会相互影响。所以:
①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
②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
③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这是并联电路特有的优点。在不要求各用电器同时工作的情形下,就要采用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广泛用于家庭电路和工业电路,就是因为实际中经常要求各用电器能独立通断,互不干扰。但是,对只要求各用电器同时通断的场合,采用串联电路可以节省开关,节日的彩灯就是这种情形。
找出下面电路连接图中的错误和不足。
甲电路为短路,电路中虽有用电器但没有接入电路。乙电路中L2没有接入电路中,造成L2部分断路。丙电路虽然连接对了,但由于导线交叉易造成混乱。在一个实际电路中,导线是可以交叉的,但我们画电路连接图时,为清楚起见,应尽量避免导线交叉。
试判断下面电路的连接形式。
如图2所示,甲图虽然看上去象是并列地连接起来的,其实由电路中电流的流向可知,电流是依次流过各个元件,所以它是一个串联电路。而乙图所示的电路,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后,分成两条支路,这显然是一个并联电路。
在组成电路时要注意:
①首先器材与做实验的电路图中需要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画出电路图。
②弄清使用的电源的正、负极。
③要是连接并联电路。弄清电路的分、合点,用字母A、B标出。标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分清哪部分是干路,哪部分是支路。弄清电路中有几个开关;哪个开关是控制整个干路的;哪个开关是控制支路的。
④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⑤若电路连接完毕,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时注意检查发生故障的原因:检查电池之间是否连接正确;检查每个接线柱是否拧紧,导线是否连接好;检查小灯泡与灯座是否接触好。
二. 电流
利用小灯泡做实验,是利用电流热效应的大小来判断电流大小的。电流是有大小的。电流是由电荷的移动形成的,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越多即电量越多,电流就越大。
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样判断导体中电流的大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做下面的实验。
将电阻线接到电源上,用蜡块接触电阻线,分别在电源开关断开和闭合时,观察现象。
我们发现有一部分蜡熔化了,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任何导体中有电流通过的时候,导体都要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可以判定电流的存在,能不能判定电流的大小呢?
我们将“PZ220—40”的白炽灯接入照明电路中,可以看到灯泡发光,我们摸一摸灯泡壁,感到发热。说明灯泡发光是由于电流的热效应。
把一只小灯泡用导线跟一节干电池连通如图甲,再把这只小灯泡跟两节干电池连通如图乙。注意观察这两种情况下小灯泡的发光亮度。
从实验可看出,用一节干电池时,小灯泡发光较暗,用两节干电池时,小灯泡发光较亮。对同一小灯泡,它越亮就表示通过它的电流产生的效应越大,也就是电流越大。
由以上两个实验可见:电流越大,相同时间内电流产生的热越多,灯也越亮。
我们知道,水管中的水流有大小,水流大,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水多,水流小,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水少。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导体中有电流时,就有电荷在导线中移动。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越多,即电量越多,电流就越大。
电流
①用电流(I)表示电流的大小。
②定义:把1秒内通过导体某横截面的电量(Q),叫做电流。
④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1安=1库/秒。
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
1安=1000毫安,1毫安=1000微安。
下图是一些常见用电器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三. 测量电流的仪表——电流表
电流表的种类很多。如有学生实验用的电流表和教学演示用的电流表。从电流表的测量范围和使用的单位来分:有安培表、毫安表、微安表和灵敏电流表。常用的电流表是以安培为单位的电流表,我们称其为安培表,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注意:
①使用前,先要观察:确认是电流表;零刻线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值。
②读数时,应由量程确认最小刻度值后再从指针位置读出结果。学生电流表有两个量程:量程3安时最小刻度0.1安,量程0.6安时,最小刻度是0.02安。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②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进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的大小时,要先用大量程,并且试触。试触结果表明电流值在电流表示数小量程范围内时,要改接小量程的接线柱。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四.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一)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1. 照下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2. 把电流表接在电路中的a处。经检查连接无误后,合上开关,测出a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表格中。
3. 把电流表先后改接在电路中的b处和c处,分别测出这两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表格1中。
4. 比较测得的数据,我们发现: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1. 照下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2. 把电流表接在电路中的A处,经检查连接无误后,合上开关,测出A处的电流值IA,并填入表格中。
3. 再把电流表分别接在电路中的B处和C处,测量出两支路中的电流值IB和IC,并填入表格中。
4. 比较表中的数据我们会发现IA比IB、IC都大,细心的同学还会发现IA=IB+IC。这也就是说在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典型例题】
例1. 马路上的路灯,傍晚时同时发亮,天明时同时熄灭,请判断这些灯是串联的还是并联的?
分析:路灯是串联还是并联,不能单纯地从同时亮同时灭的表面现象上判断,应从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上去分析。假如路灯是串联的,那么路灯中某一盏灯的灯丝如果断了,其它路灯将全都不亮,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解答:马路上的路灯应该是并联的。
说明:马路上路灯的控制开关安装在干路上,便能控制所有的灯。
例2. 如图所示,当S1,S2断开时,能亮的灯是______,它们是_______联的。当S1,S2闭合时,能亮的灯是______,它们是______联的。当S1闭合、S2断开时,能亮的灯是______。
分析:当S1,S2断开时,电流从正极流出经过L1再经过L3流回负极,因此L1,L3亮,是串联的。当S1,S2闭合时,L1被短路,电流从正极流出经过S1后分为两路,分别经过L2和L3再合为一路流回负极,因此L2,L3亮,是并联的。当S1闭合,S2断开时,L1被短路,L2是开路,因此只有L3亮。
解答:L1,L3,串;L2,L3,并;L3。
说明:判断哪些灯能亮时,一般看是否有电流通过;判断连接方式时,可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判断。
例3. 根据图1所示电路图,连接实物图(见图2)。
图1
图2
分析与说明:首先要根据电路图弄清楚各元件的连接情况。由图1可知,灯L1与灯L2并联,S1控制L1,S2控制L2,开关S在干路上。并联电路的分流点a,汇流点b。然后画出连接实物图。
画连接实物图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先连接好两条支路,即L1与S1串联,L2与S2串联,然后将两支路“头头相接”,标上字母a,“尾尾相接”,标上字母b。a与电源正极相连接,b经过开关S与电源负极相连接。第二种方法是顺着电流方向,将电源与其中一个支路连接成一个回路,例如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L1→S1→S→回到电源负极。然后把另一支路连接在a、b两点间。如图3。
图3
例4.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灯属于哪种连接?S1和S2分别控制什么?
分析:分析电路时,可以把原电路整理改画成常见的电路图。因为电路的起点和终点是电源的两极,所以可以抓住电流的正负极向两边展开,从而可得到如图所示的电路图。
解答:电灯L1与L2是并联,S1控制整个电路,S2只控制L2所在的支路。
说明:分析电路时,还可以从电源正极出发看电路是否有分支点。从电源正负极到两个分支点是干路。再看开关是在干路中还是在支路中,从而确定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和开关的作用。
例5.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试分析当开关分别为下述几种情况时,各盏灯能否还发光?
(1)S1、S3闭合,S2断开;
(2)S2、S3闭合,S1断开;
(3)S1、S2断开,S3闭合;
(4)S1、S2、S3均断开;
(5)S1、S2、S3均闭合。
分析:此题突出了开关在改变和控制电路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了对通路、开路的认识。由图可知,S3在干路上,S1、S2都在支路上。当S1、S3闭合而S2断开时,L1所在的支路为开路,没有电流通过L3,这时L1和L2并联接在电源上,构成通路。因此对于(1)的情况,L3、L2发光,L1不发光。当S2、S3闭合而S1断开时,L2所在支路为开路,没有电流通过L2,这时L1、L3并联接在电源上,构成通路。对于(2)的情况,L1、L3发光,L2不发光。当S1、S2均断开而仅S3闭合时,L1、L3所在的两条支路均为开路,这时仅L3通过S3与电源连接,形成通路。故对于(3)的情况,仅L3发光,L2和L1都不发光。当S1、S2、S3均断开时,三盏灯所在支路均为开路,均无电流通过,所以对于(4)的情况,L1、L2和L3都不发光。当S1、S2、S3均闭合时,三盏灯所在支路均为通路,可见对于(5)的情况,L1、L2、L3都发光。
扩展问题:图中,要使L1发光,必须闭合的开关是______;要使L2发光,必须闭合的开关是______;要使L3发光,必须闭合的开关是______。
答:S2、S3;S1、S3;S3。
例6. 有一只小灯泡,在半分钟内通过灯丝的电量为6C,求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强度。
分析:可直接运用公式I=Q/t进行计算,各物理量一定要用国际单位。
解答:Q=6C,t=0.5min=30s
根据电流强度的定义式得
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强度是0.2A。
例7. 一个家用电熨斗工作时的电流强度是1.5A,表示什么意义?
分析:根据电流强度的概念来回答。
解答:由公式I=Q/t知,表示在1s内通过电熨斗的电荷量为15C。
例8. 在图中,要用电流表测小灯泡中的电流强度。如果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强度在0.4A左右,应如何接入电流表?
分析:因为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分别为0~0.6A和0~3A,而现在被测电流在0.4安左右,小于0.6A,所以应选取0~0.6A量程。
解答: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A要接在“0.6”接线柱上,B要接在“-”接线柱上。
说明:量程选定后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例9. 在图(1)、(2)中,用电流表测量通过两个小灯泡的电流强度时,分别把电流表的“+”和“0.6”、“+”和“3”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两电流表指针所指的位置,各表读数应为多少?
分析:在上图(1)中,电流使用的量程是0.6安,读数时应读刻度盘下边的一行数字,这时每大格表示0.2安,每小格表示0.02安,所以应读作0.5安,在上图(2)中,电流表使用的量程是3安,读数时应该读刻度盘上边的一行数字,这时每个大格表示1安,每个小格表示0.1安,所以应该读作2.5安,由此可知,虽在两图中,指针位置相同,但由于电流表所用的量程不同,故读数不同。
解答:电流分别为0.5安和2.5安。
说明:在读数之前,首先要看清所使用的量程,然后再读数。
例10. 在图中,要用电流表测出L2中的电流,正确的电路图是( )
分析:A图电流表是串联在干路里,测得的是L1和L2的总电流。C图电流表虽然是与L2串联的,但正负接线柱接反了。D图电流表是与L2并联的,而且电流表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会将电流表烧坏。只有B图是正确的,电流表与L2串联,正、负接线柱也连接正确。
解答:B
例11. 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图,将图(2)中的实物用铅笔线(或钢笔线)连接起来。如果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安,A2的示数为0.3安,那么通过灯泡L1和L2的电流各是多大?干路中的电流是多大?
图(1)
图(2)
分析:根据图(1)的电路图,连接实物时,应把A1和L1串联起来,再把A2和L2串联起来,然后把这两个支路并联起来接入电路中,把开关和电池组接入干路,电流表A1测量的是通过灯泡L1的电流。电流表A2测量的是通过灯泡L2的电流,干路中的电流应该是这两个支路的电流之和。
解答:实物连接图如图4所示,通过灯泡L1的电流是0.2安,通过灯泡L2的电流是0.3安,干路中的电流是0.5安。
例12. 如图所示,(a)图为电路图,把(b)图中的实物按照(a)图连接起来。已知开关S闭合后L1中的电流为0.3A,L2中的电流强度为0.5A。
分析:从图(a)可以看出L1,L2是并联的,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电流表测L2支路中的电流。L2中的电流为0.5A,电流表应选0~0.6A量程。干路中的电流为两支路中的电流之和,等于0.8A,故电流表应选0~3A量程。在连接实物时可以按“先通后补”的方法,把图(a)分解为两串联部分,即先连接L1支路,后补上L2支路并联到a,b两分支点上。连图时从电源正极到电流表,b,L1,a,s回到电源负极,然后把电流表与L2串联后并到a,b两分支点上。
解答:如图所示:
说明:
选择电表的量程要适当,量程太小,实际电流过大有可能烧坏电表或别断表针;量程太大,实际电流过小,指针偏角小,读数不明显,产生的误差大,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量程。
【模拟试题】
一. 填空题
1. 规定______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2. 干电池和锌筒是它的______极,碳棒是它的______极。干电池是把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的装置。
3.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2、S3闭合,S1断开时,灯L1、L2是______联,当S2、S3断开,S1闭合时,L1、L2是______联。当S2断开,S1、S3闭合时,灯______亮,当S1、S2闭合时,会发生______。
4. 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法是______联和______联。图中两灯是______联。
5. 电源“短路”是指______,短路造成的危害是______。
6. 如图所示电路,两灯是______联的,当K′闭合,K断开时,灯L1______,灯L2______。(填“不发光”或“发光”)
7. 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______,如导线直接跟电源两极相连称为______,这时会因______,而会烧坏______。
8.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只闭合S3时,能亮的灯是______,它们是______联的。闭合S1和S2时,能亮的灯是______,它们是______联的。如只要L1亮,应闭合______,断开______。同时闭合______是不允许的。
9. 通过电风扇的电流是400mA,合______A,合______μA。
10. 12min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36C,则电流强度是______A;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11. 电流表使用时必须注意:①电流表必须______联在被测电路中;②电流必须是从电流的______流入;③电流表有两个量程,通过的电流强度为0.5A时,应选______量程,通过的电流强度为0.68A时,应选______量程;④绝对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接在______两极上。
12. 有甲、乙两根导线,1min通过甲导线的电量是12C,1s通过乙导线的电量是0.2C,比较甲、乙两导线中电流强度可知I甲______I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3. 某电路中有甲、乙两灯串联着,当甲灯每秒钟通过的电量为0.12C时,通过乙灯的电流为______A,这两灯中的电流之比为______。
14. 如图所示,电流表、和的示数分别为1.2A,0.8A和0.3A;那么通过L1的电流强度为______A,L2中的电流强度为______A,L3中的电流强度为______A。
二. 选择题
1. 图中属于并联电路的是图(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在图中,正确的电路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 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灯,这两个灯的连接方式( )
A. 一定是串联 B. 一定是并联
C. 可能串联,也可能并联 D. 串联、并联都不行
4. 在图中,闭合开关两个灯都能发光的是图(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三盏灯的电路中,熄灭其中一灯,另两灯也熄灭了,这三盏灯的连接方式( )
A. 一定串联 B. 一定并联
C. 可能串联,可能混联 D. 可能并联,可能混联
6. 关于电流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多,电流强度越大
B. 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所用时间越少,电流强度越大
C. 电流强度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和通电时间有关
D. 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与导体的横截面积和电量的多少有关
7. 使用电流表时( )
A. 必须串联在待测部分的电路中
B. 必须与待测电路并联
C. 把电流表的两接线柱接到电路中即可
D. 电流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
8. 有L1和L2两只灯串联在某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发现L1很亮,L2较暗,那么( )
A. L1中的电流较大
B. L2中的电流较大
C. L1和L2中的电流是相等的
D. 由于灯的亮暗不同,故无法比较
9. 有甲、乙两段导体,若通过甲、乙两导体的电量均为2C,则甲、乙两导体中的电流强度的大小( )
A. I甲>I乙 B. I甲=I乙 C. I甲<I乙 D. 无法比较
10. 根据如图所示电路及两只电流表的示数,可知道灯泡L1中的电流是( )
A. 0.2A B. 0.4A C. 1A D. 2A
11. 家用的普通照明灯,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强度约为( )
A. 200μA B. 200mA C. 0.02A D. 2A
12.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能用电流表测出L1中的电流强度的图是( )
13. 导体的横截面积为3毫安2,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为3安,在3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 )
A. 1库 B. 27库 C. 3库 D. 9库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过两灯电流强度相同,两灯一定串联
B. 电流表一般不允许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C. 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D. 干路电流等于支路中的电流
15. 要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灯L的电流,下图所示的各个电路图中,正确是( )
A. 图(1) B. 图(2) C. 图(3) D. 均不正确
三. 作图题
1. 根据图(甲)的电路图,将乙图的实物元件连接起来。
2. 根据图的实物连接情况画出相应的电路图来。
3. 大楼的值班室里有四盏电灯,分别由安装在东、西、南、北四个大门上的开关控制着。哪个门有人要进来,相应的那盏灯就亮了。请画出电路图来。
4. 图中给出的是电路元件符号,根据下列要求连接电路(元件位置不移动)。
(1)甲图中L1和L2两灯串联,电流表测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2)乙图中L1和L2两灯并联,开关控制L1,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路强度。
5. 将图中给出的实物连接起来。要求:L1,L2并联,S控制干路,测量干路的电流,测L2中的电流。已知L1和L2中的电流均为0.4A。
四. 计算题
1. 一台彩色电视机工作2小时,通过的电量为4320库,它工作时的电流强度是多少?
2. 在高大建筑物上安装有560只节日彩灯串联在一起,电源插头处的电流强度为120毫安,通过每盏灯的电流强度为多少安?
3. 某同学家有一台工作电流为700毫安的电冰箱,一台彩色电视机的工作电流为380毫安,一个热水器工作时的电流为2.5安,当这三个用电器同时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是多少?
【试题答案】
一. 填空题
1. 正电荷 闭合电路 电源
2. 负 正 化学 电
3. 并 串 L1 短路
4. 串;并;并
5. 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损坏电源
6. 并;不发光;发光
7. 断开,短路,电流过大,电源
8. L1、L2,串,L1、L2,并,S1,S2,S3,S1、S2、S3
9. 0.4,4×105
10. 0.05,每秒钟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0.05C
11. 串,正接线柱,0~0.6A,0~3A,电源
12. 等于
13. 0.12,1∶1
14. 0.4,0.5,0.3
二. 选择题
1. A 2. D 3. C 4. D 5. C 6. C 7. A
8. C 9. D 10. C 11. B 12. A 13. D 14. C
15. D
三. 做图题
1.
2.
3.
4. 略
5. 略
四. 计算题:
1. 0.6安
2. 0.12安
3. 3.58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摩擦力
(一)摩擦和摩擦力
摩擦是人们经常遇到的现象,我们用手拿起放在桌子上的书,是靠摩擦。假如没有摩擦,手拿东西时它就会滑掉。我们平常走路也是靠摩擦,假如没有摩擦,真是寸步难行。你如果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倒过,就能体会到这一点。一般运动物体能够停下来,又是靠摩擦。假如没有摩擦,火车到了站也不会停下来,乘客就不能下车.总之,我们经常遇到并且随时利用摩擦,只是不大注意罢了。
因此,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我们可以这样给摩擦力下个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根据摩擦力的定义,我们可以找到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一是物体互相接触,二是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例1:如下图所示:物体与地面(或斜面)间的接触面是粗糙的,图中没有受到摩擦力的是:
解析:A图中物体是静止的,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A不受摩擦力,B图中的物体有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趋势,C图中的物体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所以B、C中的物体受到摩擦力。D图中的物体向右运动,受到摩擦力,应选择A。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判断物体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本题的易错点是误认为只有发生相对运动,才有摩擦力,而忽视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也会产生摩擦力,因此会误选B、C。
摩擦力的方向:
仔细研究摩擦力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摩擦力的方向是沿着阻碍相对运动的方向(这也表示摩擦力的效果)
产生摩擦的原因:
产生摩擦的原因比较复杂,我们只能做粗浅的解释。
如图所示:看起来十分光滑,互相密合的两个平面,如果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却像图上那样显示出凹凸不平,两个物体的凹凸部分互相啮合,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互相啮合凹凸部分。就会发生碰撞,阻碍物体运动,这就产生了摩擦。
(二)测量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如图所示方法测量,通过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木块受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拉力F,一个是木块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 ,因为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水平方向的拉力F和摩擦力 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从弹簧测力计读出了拉力,也就知道了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
实验注意事项:一是因为弹簧测力计本身有重量,为了保证水平拉力,牵引木块时,要握住弹簧测力计的外壳;二是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关键是拉力要均匀,集中注意力盯住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一直拉到底,在指针不颤动时读数。
只有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和拉力才是一对平衡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能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因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大小时必须让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2:小红用20N的力拉着一个重50N的木箱在水平方向运动,此时摩擦力的大小为:
A.20N B.50N
C.30N D.无法判断
解:答案是D
分析: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C明显出错,给物体做受力分析,重力和摩擦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可排除B、C,作为看似正确的A,我们要仔细分析,此时物体不一定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题意:存在做变速运动的可能,所以此时的摩擦力大小不一定等于拉力的大小,因此A也不正确,答案只能是D.
(三)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黑板擦跟黑板的摩擦,我们推动桌子时,桌子和地面的摩擦……这些摩擦都属于滑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汽车、自行车轮子在地面上滚动时,圆筒或圆木在地面上滚动时,都是滚动摩擦。
用手按住小车,先按甲图的方式推动小车,再按乙图的方式推动小车.比较先后两次手感受到的阻碍情况是否相同,思考一下,这说明了什么?
用滚动代替滑动,摩擦就会明显减小。
远在古代,人类就已经发现用滚动来代替滑动,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如图所示,搬运重物时,在重物下垫上滚木。
在现代生活和生产中,各种车辆都安装了车轮,许多机器转动部分安装了滚动轴承等。
例3:骑自行车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属于哪种摩擦?紧急刹车时,刹车橡皮与车轮间的摩擦属于哪种摩擦?
解: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除了用各自的定义可直接区别外,也可根据实验操作来鉴别:在自行车的轮胎上,涂上一点红漆,在路面上行驶,可发现地面上是有间隔的红点,若在刹车橡皮上涂上一点红漆,在路面上骑行并刹车,可发现钢圈内侧出现连续的、不间断的红带。前者是滚动摩擦的特征,后者是滑动摩擦的特征,所以自行车前进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紧急刹车时,刹车橡皮与车轮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四)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推轻箱子比推重箱子轻松;推一重物经过光滑的路面和粗糙的路面,所用的力是不同的……这些事例说明摩擦力的大小是不同的,那么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让我们自己动手试一下
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科学猜想:根据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劲,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劲……这样看来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实验器材:抛光的水平桌面,抛光的小木块、弹簧测力计、多个砝码、棉布、毛巾等。
实验步骤:
1. 用弹簧测力计称出小木块所受的重力。
2. 如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木块和桌面的摩擦力。这时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等于小木块的重力。
3. 把小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它们之间的摩擦力记录到表一和表二。
4. 在小木块上加上一个砝码,用同样的方法测出摩擦力(如图),此时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木块和砝码的重力之和。把压力和摩擦力的数据填入表一。
5. 增加小木块的砝码,再做一次实验,做好记录。
6. 根据记录的数值,分析一下摩擦力跟压力有什么关系。
7. 把一块棉布铺在桌面上,小木块上不加砝码(如图)测出此时的摩擦力,将数据填入表二
8. 用毛巾代替棉布,小木块上不加砝码,测出此时的摩擦力,将数据填入表二。
9. 整理器材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表一:
实验次数 接触面的情况 木块上的砝码数 压力 摩擦力
1 抛光的桌面 0 1 0.2
2 抛光的桌面 1 3 0.6
3 抛光的桌面 2 5 1
表二:
实验次数 木块上的砝码数 压力 接触面的情况 摩擦力
1 0 1 抛光的桌面 0.2
2 0 1 棉布 0.7
3 0 1 毛巾 1.2
实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1. 如何理解压力
关于压力的定义我们将在第十三章专门学习,在本节内请同学们理解:作用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的大小等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2.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无关。
(五)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摩擦,但是任何事情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摩擦对我们也是如此。有些摩擦对我们是有用的,例如:走路时要利用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摩擦力太小走路就很困难……对于这些摩擦我们要增大;有些摩擦对我们是有害的,例如:机器内部各个零件之间的摩擦使机器磨损和发热……这些摩擦要尽量减小,那么如何来增大和减小摩擦呢?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有了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就可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摩擦力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增大压力可以增大摩擦,因此推重箱子比推轻箱子费劲。我们要拿起一个很重的东西,就要用力捏紧它,这是因为用力捏可以增大手对重物的压力,也就是增大它们之间的摩擦力,摩擦力足够大时,重物就不会从手中滑落。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就越大,所以把接触面做的粗糙些可以增大摩擦,下雪天路滑,在路面上撒沙子,就是利用使接触面的粗糙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
由于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所以我们如果能让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也可以增大摩擦。汽车的刹车装置就是在汽车紧急刹车时,强迫汽车轮胎由滚动变为滑动的,以此来增大摩擦使汽车尽快停下来。
找到了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我们就能很轻松找到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例如刀的表面非常光滑,变滑动为滚动,例如:古代在运输大型石块时,在底下铺设圆木……
除了上述方法外,使两个接触的表面分离,也能减小摩擦。加润滑油可以在两个表面之间形成油膜,使它们互不接触,这样就减小了摩擦。还可以用压缩空气或电磁场使摩擦面脱离接触,摩擦变小,磁悬浮列车(如图)就是靠强磁场把列车从轨道上微微托起,使摩擦力大大减小的。
气垫船(如图)的船底跟水面之间有一层空气垫,也是利用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的。
例4:下列各种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
A.用台钳钳紧工件
B.在搬动笨重的机械时,常在下面垫上圆木
C.自行车的脚蹬子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D.给机器点润滑油
解析:A是为了防止工件脱落,影响工作,C是为了防止脚与脚蹬子打滑,这两个实例中摩擦是有益的,所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大摩擦,B是利用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的道理减小有害摩擦的。D是通过加润滑油,使物体间不直接接触,从而减小摩擦的。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 判断题
( )(1)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会慢慢停下来,这是由于足球受摩擦力的原因
( ) (2)假如没有摩擦,我们将寸步难行
( )(3)滚动摩擦肯定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 )(4)在运输大型石块时,在石块下垫滚木,利用了滚动摩擦
( ) (5)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
二. 选择题
( )(1)一位同学在水平方向向左推一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此时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A.人推车的力与车对人的力
B.人推车的力和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C.车的重力和车对地面的压力
D.车的重力和人推车的力
( )(2)用手握住油瓶的颈部,油瓶不会滑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手给瓶子的摩擦力小于瓶子的重力
B.手给瓶子的摩擦力等于瓶子的重力
C.手给瓶子的摩擦力大于瓶子的重力
D.手给瓶子的摩擦力与瓶子的重力无关
( )(3)假如没有摩擦,下列哪种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A.地面上滚动的球,行驶中的车辆很难停下来
B.手拿不住笔写字
C.人可以在地面上行走如飞
D.用吹灰之力就可以将火车沿铁轨推动
( )(4)下面事例中,属于滑动摩擦的是:
A.行进的汽车前轮受到的摩擦
B.在地面上滚动的圆木桶受到的摩擦
C.擦黑板时,黑板擦受到的摩擦
D.在台面上滚动的乒乓球受的摩擦
( )(5)一个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其摩擦力的大小:
A.只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B.只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C.与物体的重力和接触面的状况有关
D.与相互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有关
( )(6)在研究木块与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不必要的是:
A.把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
B.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
C.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D.依次在木板上铺上毛巾和棉布
( )(7)关于摩擦力的大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小
B.推物体的外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C.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大
D.以上说法都不准确
( )(8)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应运用下列哪种研究方法?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法 C.模型法 D.分类法
( )(9)下列方法中属于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A.刀的表面生锈 B.冬天在积有冰雪的路面上撒些煤渣
C.给机器加润滑油 D.制做气垫船
( )(10)在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A.自行车刹车时要用力捏闸
B.体操运动员上器械前,常常在手上涂些镁粉
C.为车轴加润滑油
D.在鞋底上制出凹凸不平的花纹
( )(11)关于摩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摩擦都是有害无益的,应尽量减小摩擦
B.摩擦有利、有害,应利用它有益的一面、减小有害一面的影响
C.改变接触面大小,将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D.滚动摩擦是有用摩擦,所以都是用滚动来代替滑动
( )(12)关于摩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机械内部的转动部分,装轴承可以减小摩擦
B.在接触面间加润滑油可以消除摩擦
C.摩擦力总是阻碍接触的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D.增大压力并使接触面粗糙,可增大摩擦
( )(13)下列方法中增大有益的摩擦的是:
A.刀的表面生锈
B.汽车刹车时,将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
C.给机器加润滑油
D.雪橇滑板用钢制成
三. 填空题
(1)如图一个物体,在一个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上,则物体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作用,
(2)小红为了测定木块和桌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她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运动,若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是3.5N,则实验得出的摩擦力为_______N.实验所用的原理是物体在_________作用下,物体做___________.
(3)重600N的石块,受到20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所受到的摩擦力为 。
(4)用铅笔写字时,笔和纸之间的摩擦是 ,卷笔刀削铅笔,刀与笔之间的摩擦是 ,当你滑冰时,冰刀和冰面之间的摩擦是 ,当你滑旱冰时,旱冰鞋轮子和地面之间的摩擦是 。
(5)滚木头比拖木头省力,这是因为
(6)在水平地面上放一个重 20 N的物体,用 2 N的水平拉力使物体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
(7)质量为50kg的物体,在20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_,物体受到桌面的支持力是__________。若该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这时摩擦力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8)小孩从滑梯上滑下,小孩和滑梯之间的摩擦是________摩擦;钢珠与轴承内外圈之间的摩擦是____________摩擦。
(9)自行车的轮胎上印有花纹,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自行车的轮轴上装了轴承,这是为了___________ 、钢丝钳的钳口上刻有花纹,是采用增大接触面的_______来增大摩擦的,皮带传送带收紧些,是通过增大___来增大摩擦的。
四. 问答题
(1)缝纫机皮带如果打滑,只要在皮带上撒些松香或将皮带缩短一些,就可以解决了,这是为什么?
(2)请你分析一下:滑冰是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的?
(3)自行车刹车时,为什么手捏闸越紧,车越快停止?
(4)根据所给的图, 请你分析一下:润滑油是如何减少摩擦的
五. 阅读短文、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小明、小红和小王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分别提到了以下猜想:
小明: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小红: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小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个接触面的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的探究方案:
步骤1:把长方形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
步骤2:在长方形木块上放上砝码(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步骤3:在水平长木板上铺上棉布,把木块平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比较“步骤3”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大小。
(1)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什么?
(2)步骤2的设计目的是为了验证哪种猜想的正确?
(3)为了检验小王的猜想是否正确,可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写出你所设计的这一实验步骤
(4)在步骤2中,若木块和砝码的总重为0.5N,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则砝码与木块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是:
A.大于0.5N B.大于零且小于0.5N
C.等于0.5N D.等于零
(5)考虑到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教多,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他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摩擦力的大小与另外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想想看,在我们探究过的哪些物理问题中用到过这种方法?
【试题答案】
一. (1)对(2)对(3)错(4)对(5)错
二. (1)B(2)B(3)C(4)C(5)D(6)D(7)D(8)A(9)B(10)C、(11)B(12)B(13)B
三、1. 重力 摩擦力 压力 支持力2. 匀速直线 3.5 平衡力 匀速直线运动
3. 200N 4. 滑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5. 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 2N
7. 200N 500N 不变
8. 滑动 滚动
9. 增大摩擦 减小摩擦 粗糙程度 压力
四. (1)撒些松香可以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将皮带缩短可以增大压力,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增大摩擦力
(2)使接触面分离,可以减小摩擦
(3)这样可以增大压力。从而可以增大摩擦,使车很快的停下来
(4)加润滑油可以使接触面分离,从而使摩擦大大减小
五. (1)生活中的物体如果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受到平衡力,此时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表示拉力的大小又表示了摩擦力的大小。
(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3)将这个木块侧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它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B
(5)在探究电流大小和电压的关系时,让电阻不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总复习:简单机械、功和能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 定义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2)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3)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4)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5)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6)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也可写成。
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3. 杠杆的种类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起子、扳子、撬棍、铡刀等。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镊子、钓鱼杆,赛艇的船浆等。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天平。
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较大),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
(二)滑轮
1. 定滑轮
(1)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2)原理: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 动滑轮
(1)定义:轴可以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原理: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滑轮直径D)为阻力臂(滑轮的半径R)2倍的杠杆。动滑轮省一半力。
3. 滑轮组
(1)定义:由几个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叫滑轮组。
(2)原理:既利用了动滑轮省一半力又利用了定滑轮改变动力的方向。
功
(一)内容
1. 功
(1)功的初步概念: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该物体做了功。
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
(3)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就是,。
2. 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3. 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公式:
4. 功率
(1)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功率,。
(3)功率的单位:功率的单位是瓦特。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J,时间的单位是s,功率的单位就是J/s。J/s的专用名称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W。
,意思是1s内完成了1J的功。
,
(二)要求
1. 正确理解物理学中“功”的意义
在物理学中,做功是指两个因素同时存在的物理过程,根据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下面三种情况没有做功。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2)物体不受外力,由于惯性而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虽然通过了一段距离,但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这种情况也没有做功。
(3)物体通过的距离跟它受到力的方向垂直,这种情况,虽然有力的作用,物体也通过一段距离,但这个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
力和功是物理中的重要概念,是两个实质不同的物理量。
2. 知道功的原理是一切机械都遵守的普遍规律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功的原理是对所有机械都普遍适用的原理。不考虑摩擦和机械自重的机械,我们把它叫做理想机械,考虑摩擦和机械自重的机械,又叫做实际机械。在利用功的原理解决简单机械问题时,要区别理想机械和实际机械,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
3. 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
(1)机械效率是反映机械性能优劣的主要标志之一,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就越高,机械的性能就越好。
(2)在计算机械效率时,要注意各物理量名称所表示的意义。
(3)因为有用功只占总功的一部分,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4. 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跟功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并由它们的比值决定。
5. 注意机械效率跟功率的区别
机械效率和功率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机械性能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功率大的机器不一定效率高。
(一)内容
1. 动能和势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2)势能:势能可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
3. 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水能和风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巨大的机械能资源。
(二)要求
1. 正确理解能量(能)的概念。具有能量的物体,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可能正在做功,也可能没有做功,但只要它能做功它就具有能量。
2. 正确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学习时应注意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动能、势能产生的原因。动能、势能的决定因素。动能、势能的判断与比较方法。
3. 知道机械能的概念。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把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加,就是该物体所具有的机械能。
4. 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如果转化过程只局限在动能和势能之间,不涉及其他形式的能,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典型例题】
[例1] 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有一运输车车轮被一障碍物阻住(如图1所示)。为让运输物资及时送到指定地点,附近民工立即跑来帮助推车轮。设车对轮子的作用力及轮子重力共为G,方向如图,轮子直径为R,障碍物高度为H,民工作用最省力的方向应指向何处,作用力最小应为多少才能将车轮推上台阶。
图1
解析:民工推轮子的过程中,支点为轮子与障碍物的接触点,阻力G与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故当动力臂最大时,民工作用力最小。
答案:最省力的方向如图2,由杠杆平衡条件有:
图2
拓展延伸:解此类题时要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找出最大动力力臂,即可求出最小动力。
[例2] 在轻质杆两端各挂有体积相同的铜块A和铝块B,支点在如图3所示的O点位置时,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在下列情况下,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方法是( )
A. 在AB上同时放上质量相等的两物块
B. 将AB同时浸没在同一液体中
C. 在AB上同时切去体积相同的一小部分
D. 将A,B同时向支点O移动一小段相同的距离
图3
解析:杠杆平衡时有,由题设知,,,选项A中,选项B中两物体所受浮力相等,故,选项C中,切去相等体积后剩余体积相同,故有: 选项D中
答案:C
方法提炼:在解答杠杆平衡的习题中,要抓住杠杆平衡条件,列出方程,进行数学变换,再根据新的等量关系得出正确答案。
[例3] 一支步枪长0.8m,火药爆炸时高压气体对子弹的平均推力是2000N,子弹在离开枪口后又在空中飞行了500m,高压气体对子弹做功多少?
解析:在枪膛中高压气体推力对子弹做功,离开枪口后不再受气体推力,子弹飞行500m是由于惯性,故高压气体不再做功。
答案:高压气体对子弹做功
方法提炼:解物理过程复杂的物理题时常将复杂的物理过程看成一个个简单的物理过程的组合。本题将子弹的运动过程看成子弹在枪膛内推力推子弹做功的过程和子弹离开枪口后子弹靠惯性运动,没有推力对子弹做功的过程。
[例4] 把一只长试管分两种情况分别放在有水的容器中压向容器底同一深度。第一次试管底向上如图3甲,第二次试管底向下如图3乙,哪种情况下把试管压下所需的功比较多?(容器中水并不溢出,当试管底向下时水不流入试管中)
甲 乙
图3
解析:当把试管压向容器底时用力等于浮力减去试管重力。在甲情形中试管里的空气受到压缩后一部分水进入试管中,因此在甲情形中试管所受浮力小于乙情形中试管受到的浮力。
答案:把试管压入水中时压力等于浮力减重力。且甲情形中气体可压缩,即甲所受浮力小于乙所受浮力。所以在乙情形中把试管压向容器底所做的功多。
易错分析:常认为两种情况下试管所受浮力相等,即在两种情况下,试管的压力相等,故做功相等。
[例5] 一个重力为10N的物体在1.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第一次在光滑水平面上移动0.5m,第二次在表面粗糙的水平面上移动0.5m,求在这两次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
解析:根据功的定义,拉力所做的功等于拉力与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与表面是否粗糙无关。
答案:
易错分析:解此类题中常认为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受摩擦力,故拉力做功多。
[例6] 某人用图4所示的滑轮组吊起一个重1000N的物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他在1min内使绳子自由端移动8m。求此人的总功率为多大?
图4
解析:因此滑轮组有5段绳子承力,克服重力做功为有用功,绳子拉力做功为总功。
答案:因为,所以
,
方法提练:弄清滑轮组动滑轮上有n段绳子承受重力,绳的拉力做功为总功,重力做功为有用功,再根据功、机械效率公式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如图1所示,一根重木棒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以O为轴,由竖直位置逆时针匀速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若力臂为L,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为M,则( )
A. F增大,L增大,M增大
B. F增大,L减小,M减小
C. F增大,L减小,M增大
D. F减小,L增大,M增大
图1
2. 如图2所示,用板抵住铅笔两头,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板受到的压力相等,左板所受压强较大
B. 两板受到的压力相等,右板所受压强较大
C. 两板受到的压强相等,左板所受压力较大
D. 两板受到的压强相等,右板所受压力较大
图2
3. 举重运动员比赛时第一阶段把100kg的杠铃很快从地上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稳稳停留3秒钟,裁判判定举重成绩有效,则( )
A. 在第一阶段运动员没有做功
B. 在第二阶段运动员没有做功
C. 整个阶段运动员都在做功
D. 整个阶段运动员都没做功
4. 利用如图3所示的甲乙两个用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内把质量相等的两物体匀速提升到相同的高度(不计滑轮重量及一切摩擦)则( )
A. 甲滑轮组效率高 B. 乙滑轮组效率高
C. 做功功率大 D. 两力功率一样大
图3
5. 重5N的木块A,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如图4),此时绳子拉力为3N。若绳子突然断了,木块A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 5N竖直向下 B. 3N竖直向上 C. 2N竖直向上 D. 8N竖直向下
图4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 物体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 D. 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7. 已知小球A能在水中悬浮,小球B在水中下沉,小球C能在水中漂浮,现先将三只小球放在一只盒内后使盒子漂浮在盛水的容器中,则( )
A. 当把小球A从小盒中拿出放入水中后,容器中水面的高度不变
B. 当把小球B从小盒中拿出放入水中的容器中水面的高度不变
C. 当把小球C从小盒中拿出放入水中后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升高
D. 若将三只小球同时放入水中的容器中水面高度不变
8. 下列现象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 自行车的车把上套有带纹的塑料套子
B. 防滑地板砖表面凹凸不平
C. 铁路的钢轨要辅在枕木上
D. 汽车在冰雪天行车时轮胎上有铁链
9. 我国公安部门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
A. 车速太快时 B. 车速太慢时 C. 突然起动时 D. 紧急刹车时
10. 如图5所示,小车在水平面上匀速行驶,车内光滑的桌面上放着两物体与小车速度相同,且M>m。在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M和m会由于惯性而继续运动,在m离开桌面前( )
A. M可能碰上m B. M离m会越来越远
C. M与m之间距离不变 D. 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图5
11. 在地面上以一定速度v斜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当小球到达最高点时(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小球的( )
A. 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不为零 B. 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零
C. 机械能达最大值 D. 机械能达最小值
二. 填空题
12. 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如图6),该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则:
。(填“>”、“<”、“=”)
图6
13. 如图7所示,容器内盛有空气,活塞A可以上下移动不漏气,容器中有一小球B,现用力向下压活塞A,在活塞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设球B体积不变。且相对容器底的位置不变化,则B对容器底的压力 。(填“增大”、“不变”、“减小”)
图7
14. 在长30cm的曲管短臂的口A上粘着一层软而不透气的薄膜,把水银装满曲管,并且使管的开口B向下(如图8),则薄膜将会 ,若将氢气装入管中,其他条件一样,则薄膜将会 。(填“向外凸”、“向内凹”)
图8
15. 连同载重共为2000N的气球在竖直匀速下降,它在空中受到的浮力为1900N,则它在运动中所受的合力为 ,受到的空气阻力为 。若要使气球以同样的速度竖直匀速上升,可采用从气球中向外抛出重物的方法,则抛出物体的重力为 时可实现气球竖直匀速上升。(该气球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和浮力不变,g取10N/kg)
16. 如图9所示,瓶中装有一定量的啤酒,瓶竖直向上放置(如图A所示)时,酒对瓶底压强为,压力为,若将它竖直倒着放置(如图中B)时,酒对瓶盖的压强为,压力为,则 , 。(填“<”“>”、“=”)
图9
17. 一只容积为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下第25块相同的石子后,水面恰好升到瓶口,则瓶内石块的总体积为 ,石块的密度为 。
18. 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2m/s,乙的速度为3m/s,它们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 ,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
19. 竖直上抛的小球离开手后继续向上运动是因为 ,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 。
20. 用如图10所示的滑轮组提长重1500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400N,若将物体提升0.3m,则拉力做的功为 J,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
图10
21. 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月亮为参照物,则地球是 ,太阳是 。
22.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一标准大气压可支持 cm高度汞柱。若玻璃管顶部有一小孔会出现 现象。
23. 测量人体血液密度的方法是:在几只试管内分别装有密度不同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向每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一滴血液,有的血液在溶液中上浮,有的血液在溶液中下沉,有的血液在溶液中悬浮,则血液的密度等于 试管内硫酸铜溶液的密度。
24. 坦克的履带是由一块块金属板连接而成的,每块金属板上都有凸起的棱,则金属板的作用是 ,棱的作用是 。
三. 简答、作图题
25. 一个连通器由两个容器构成,如果其中一个容器里漂浮一个木块,如图11所示,两个容器中的液面还相平吗?为什么?
图11
26. 如图12所示,物重40N放在斜面上静止,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和斜面所受压力的示意图。
图12
27. 如图13所示,一物体在水平传输带上与传输带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计空气阻力,试画出该物体受力示意图。
图13
【试题答案】
1. C 导解:木棒支点为O,重力臂越来越大,而动力臂越来越小。
2. B 导解:右板受力面积小些。
3. B 导解:第二阶段物体在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
4. D 导解:两滑轮组机械效率均为100%,两力做功相同做功时间相同。
5. B 导解:合力等于拉力,方向与拉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
6. D 导解:惯性是物体基本属性,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
7. A 导解:小球A,C放在盒内和放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总体积不变,而将小球B放在盒内排开水的总体积大于将B球放在水中时排开水的总体积。
8. C 导解:减小压强可以采用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9. D 导解:紧急刹车时,人会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向挡风玻璃,对人身造成伤害。
10. C 导解:小车停止运动时,两物体由于惯性继续运动,速度大小不变。
11. A 导解:小球在最高点时水平速度不为零。
12. > 导解:乙试管中液体体积大,密度小。
13. 减小
导解:下压活塞A时,容器内空气密度增大,球B所受浮力增大。
14. 向内凹;向外凸
导解:薄膜两边所受的压强等于B点压强与之差,即与之差。当内部装水银大于外部空气的密度时,向内凹。当内部装氢气小于外部空气的密度时向外凸。
15. 0N;100N;200N
导解:气球在空中受浮力、重力、空气阻力,且三个力平衡,匀速下降时空气阻力向上,匀速上升时空气阻力向下。
16. <;>
导解:倒着放置时,液体深度大,压强大,但此时啤酒瓶盖所受的压力小于啤酒的重力,而竖直向上放置时,啤酒瓶底所受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
17. ;
导解:瓶内水的体积,25块石子的体积
所以石子的密度
18. ;
导解:通过路程相同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19. 小球有惯性;小球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重力作用
20. 600;75%
导解:滑轮组有5段绳子承受重力
21. 地球;运动的;运动的
22. 76;水银柱下降到与水银槽内水银面等高
23. 血液在溶液中悬浮的那只
导解:血液悬浮时
24. 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对地压强;增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25. 容器中的液面还相平,因木块漂浮在液面上与木块排开的液体产生的效果相同。
26. 图略
27. 图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总复习:压强
压强 液体的压强
(一)压力
1.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挤压作用时就有压力产生。
2. 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受力的物体并垂直于被压物体表面。
3. 压力不是重力,它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
(1)压力是由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互相挤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而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产生的。
(2)压力的方向可以向上,可以向下,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即只要指向物体表面并垂直于物体表面即可;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压力可以由重力产生也可以与重力无关,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无其他外力作用时,压力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重。
(二)压强
1.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用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物理量。“单位面积”应理解为“单位受力面积”是指施加压力的物体与受压力的物体互相接触并挤压的面积。
2. 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压强的单位符号是,。用该公式分析问题时切忌不能单纯用数学观点去分析得出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的错误结论,应注意当满足压力F不变这一条件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才成立,进而得出比例式;当满足受力面积S不变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才成立,进而得出比例式。
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用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用增大(或减小)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三)液体的压强
1. 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重力的作用且液体有流动性产生的。但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重力大小无关,即一定重力大小的液体可以产生不同的压力、压强。
2. 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
3. 液体压强公式,其中h——液体的深度,是从液体的自由表面到所研究的液体内部某点(或面)的高度,即从上向下量的距离。
4. 定义式与的区别与联系。
(1)液体压强公式是根据流体的特点,利用定义式推导出来的,只适用于液体,而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2)在公式中决定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受力面积;在液体压强公式中决定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深度。
(3)对于规则的侧壁竖直的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用公式和计算结果一致;对于其他不规则的容器,计算液体压强一定要用否则会出现错误。
5. 连通器:能够根据连通器里装有同一种液体且当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的道理。分析船闸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知道生活和生产中应用连通器的器具和装置。
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
大气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很大。
(二)大气压的测定及测定仪器
1. 测定出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2. 常用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测定大气压。
(三)大气压的单位
除了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斯卡来表示外,还常用厘米汞柱、毫米汞柱和标准大气压来表示。1标准大气压。
(四)大气压的变化及对沸点的影响
1.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减小是不均匀的。
2. 大气压随天气而变化,一般说来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
3.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五)大气压的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而工作的。
(六)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典型例题】
[例1] 一个物体重为20牛,把它放在斜面上,请你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斜面上受到的压力。
图1
解析: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而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表面,在斜面上。
答案:如图1。
易错分析:解这类题学生最易出错的是:重力的方向和压力的作用点,应注意,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其作用点在重心(若是规则物体,则在几何中心)。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其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
[例2] 如图2所示的容器中,装有重为20N的酒精,容器底面积为100cm2,试求A,B两处的压强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图2
解析:由图示可知,A,B两处的深度分别为,,由液体压强公式可以分别求得两处的压强和,容器底受到的酒精的压力可由求得。
解答:
容器底所受的压力为:
易错分析:本题的求解中,常会有同学认为容器底面所受的压力等于所装酒精的重力,形成如下的错解:,
关于的求解,容易发生的错误是把看成是12cm,这显然是未正确理解深度的概念。
本题的处理过程体现了液体压力、压强问题求解时,先求压强(用),再求压力(用)的一般模式。
[例3] 有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A和B,A的高度是B的高度的3倍,将A垂直放在水平地面上,B竖直放在A上如图3(甲)所示,这时A对地面的压强与B对A的压强之比为3:1,若将A,B倒置后仍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3(乙)所示,则A对B的压强与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多少?
图3
解析:A对B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GA。受力面积为SA,所以,B对地面的压力应为,受力面积为。
所以,根据已知条件,若求出GA与GB,SA与SB的关系,本题就可迎刃而解。
答案:
方法提练:这是一道压强与重力、密度等知识的综合题。它涉及,等公式的应用和对受力面积“S”的理解,常见的错误有:(1)求B对地的压力时认为;(2)对中的“S”理解不透,故胡乱使用SA、SB。
[例4] 图钉尖端的面积是0.3mm2,图钉上钉帽与手指的接触面积为42mm2,试计算手指用1.26N的压力往木板上按压图钉时,手指和木板受到的压强分别为多少?
图4
解析:如图4所示,手指用1.26N的压力按压图钉时,钉尖对木板的压力F2,其大小也等于1.26N。
解答:设手指的受力面积为S1,钉尖对木板的压力的受力面积为S2,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
。
拓展延伸:运用压强公式时,p,F,S必须一一对应,所用的单位必须统一采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尤其应注意受力面积的单位应统一化为m2和受力面积的含义。
[例5]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若玻璃管中水银柱高度低于76cm,可能的原因是( )
A. 将玻璃管向上提或向下压了
B. 玻璃管粗了或细了,不适中
C. 水银槽中水银多了,应倒些水银走
D. 玻璃管放倾斜了一点
E. 当地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或实验场所地处高原
F. 管内混有了少量空气
解析:托里拆利实验是利用水银产生的压强来巧妙地表示大气压强的大小,因液体压强与容器的形状无关,在密度一定时,只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故可排出A,B,C。当管子倾斜时,管内的水银柱变长,但竖直高度不变,可排除D,当管内混有少量空气时,空气会对下面产生压强,且有,,故此时h值会低于76cm,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正确答案应选E,F。
答案:EF
易错分析:液柱产生的压强与管子的形状和粗细无关,当管内上方无空气时,。当管内上方有少量空气时,。
不少学生认为:玻璃管向上提,管内水银柱下降,玻璃管向下压,管内水银柱上升,玻璃管粗,管内水银柱下降,玻璃管细,管内水银柱上升,水银槽中水银多了,玻璃管内水银柱会高于76cm,其实76cm是指管内水银面与水银槽内的水银面的高度差,玻璃管放倾斜了一点,将管内长度当成竖直高度,这些都是解题的误区。
[例6] 如图5所示,M为与U形管相连的球形容器内有某种气体,U形管中水银柱的高度差为10cm,大气压为75cm高水银柱,求球形容器内气体的压强p。
图5
解析: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不相等,表明M容器中的气体压强与右管液面上的大气压不相等,过左管水银面取一水平面,该平面上管中部分压强相等,可列出方程并求得结果。
答案:过左管中水银面取水平面,该水平面上左、右管中A,B两处压强相等,即,高水银柱,高水银柱,,所以厘米高水银柱高水银柱。
方法提练:这里的U形管不能看成是连通器,但这里分析问题所用的方法与研究连通器问题的取液方法相同,有些同学由于不理解所取水平面上管中部分压强相等,右管中该水平面上的压强为何等于,从而对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感到不好接受。
[例7] 中医常用“拔火罐”治疗风湿等病症,其方法是将一酒精棉球点燃放入广口瓶中,过一会儿将广口瓶瓶口扣在疼处,广口瓶就会吸在皮肤上,这是为什么?
解析:任何气体受热,其体积会大幅膨胀,若气体原先是用敞口容器盛装,则气体受热后,会有一部分气体到容器外,使得容器内瞬间气压降低。当广口瓶内的空气被点燃的酒精棉球加热时会有一部分空气跑到瓶外、致使瓶内空气变得稀薄气压减小。
答案:广口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有一部分到瓶外,使瓶内空气稀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广口瓶就被吸在皮肤上。
拓展延伸:“拔火罐”“瓶口吞鸡蛋”等均属此类题,若认为酒精球点燃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空气稀薄,气压减小,则是这类题的解题误区。
[例8] 如图6所示的是一种公厕自动冲洗水箱的装置,水箱内有一个倒放的L型管子,此管子通过箱底与排水管相连,当水箱内水位到达图中的哪点时,排水管开始大量排水?
图6
解析:水位到达A点,倒“L”型管中不排水,学生很容易判断,到底是到达B点还是D点,倒“L”型管内开始大量排水,学生很难作出回答,当水位到达B点时,倒“L”管中也会进水,用“液片法”结合大气压的知识就会迎刃而解。
答案:当水箱内水位到达图中B点时,在倒L型管的最高处取一液片C,并设液片向右的压强为p1,受到向左的压强为p2,则因为,又因为,所以排水管开始大量排水。
方法提练:这是一道液体压强、大气压与物体受力分析的综合题,它是将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类题是中考或竞赛的热点题。
【模拟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力的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B. 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C. 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指向接触面
D. 压力的大小一定不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2. 如图1所示,甲、乙两只相同规格的试管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液体后,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当甲试管倾斜至其中的液面与乙试管中液面相平时,甲、乙两试管底部液体产生的压强分别为和,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无法确定
图1
3. 如图2所示,盛有一定质量水的封闭容器放在水平面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1和p1,如果将容器倒过来放在水平面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2和p2,比较F1,F2和p1,p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图2
4. 把一块砖放在松软程度相同的沙滩上,下列哪种放法,砖对沙滩的压强最大?( )
A. 平放 B. 竖放 C. 侧放 D. 三种放法一样大
5.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发现测量的结果比实际值大,其原因可能是( )
A. 管子细了一点
B. 管内混入了空气
C. 往槽中加了水银,使槽内的水银面升高了
D. 管子倾斜了,读数时将管内的水银柱的长度当成了大气压的值
6. 把装满水的量筒,口朝下浸没在水中,如图3所示,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部分( )
A. 充满水 B. 有水,但不满 C. 没有水 D. 依次出现上述现象
图3
7. 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由此可知水面上方的气压( )
A. 一定等于1标准大气压 B. 一定小于1标准大气压
C. 一定大于1标准大气压 D. 可能等于2标准大气压
8. 下列医疗装置不利用大气压的是( )
A. 打吊针 B. 医用血压计 C. 胃肠减压瓶 D. 用快速输血器输血
二. 填空、作图题
1. 轮船舱底在水面下3m,舱底穿了一个面积为0.15m2的洞,要想堵住这个洞,至少需要对挡板施 N的力。(g=10N/kg)
2. 如图4所示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图线,设它们的密度分别为,,则 。(填“>”“=”或“<”)
图4
3. 小明的质量是50kg,每只脚的面积为100cm2,小明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 Pa,小明跑步时对地面的压强是 。(g=10N/kg)
4. 质量为3kg的长方体,长10cm,宽5cm,高20cm,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产生的最大压强与最小压强之比为 。
5. 画出图5中重物所受的重力和重物对支持面的压力的各示意图。
图5
6. 著名的 实验,首先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在同一地区,海拔500m处的大气压比海拔1000m处的大气压要 。
7. 1标准大气压= Pa,大约相当于 N的力作用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1标准大气压可支持 m高的酒精柱。()
8.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做 常用的有 和 ,如果 的刻度盘上标的不是
的值,而是高度,那么 就成了航空、登山用的 。
9. 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气压增大时 。
10. 液体压强公式, 这个公式来计算大气压强,这是因为大气的 是变化的,所以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 的,因此不能用液体的压强公式来计算 。
三. 实验题
1. 在图6中,将试管口朝下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加热3~5秒后,立刻竖直插入盛水的容器中的某一深度处不动。
(1)你猜想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
(2)你猜想的依据是 。
图6
2. 下表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的部分数据记录:
(1)实验次数1,4,5说明:水的压强随 增加而增大。
(2)实验次数1,2,3说明: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深度(cm) 3 3 3 6 9
橡皮膜方向 朝上 朝下 朝侧 朝上 朝上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2.6 2.6 2.6 5.4 8.2
四. 简答题
1. 茶壶的盖上总留有一个小孔,这是为什么?
2. 自来水笔吸墨水时,只要把笔尖浸没在墨水中,再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橡皮管里就会吸进墨水,为什么?
五. 计算题
1. 一块长方体花岗岩纪念碑高、宽、厚分别为10m,3m,2m,密度为,地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为使地面能承受纪念碑,现把纪念碑立在高1m,密度为的长方体基石上(g取10N/kg)
(1)纪念碑的质量是多少?
(2)若纪念碑直接矗立在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3)基石的底面积至少要多大?
2. 泰坦尼克号失事时在水下10m深处被冰山撞开一道长约2m,宽为20cm的口子,那么在破裂处受到水的压强为多少帕?裂口处受到水的压力为多少牛?(海水密度)
3. 海水的密度为,海面上大气压强为77cm水银柱高,求海面下40m深度处海水产生的压强。
4. 高压锅盖的表面积为0.05m2,若锅内气压为1.2个标准大气压,则锅盖所受锅内气体的压力是多少?
5. 城市燃气供应业常用毫米水柱作燃气的压强单位JMB—3型煤气表的铭牌如表所示(铭牌中“压力”指的是压强)当煤气的压强在什么范围时,这种煤气表可以正常工作?
JMB—3型煤气表
额定流量 2.5m3/h 使用压力 50~300mm水柱
回转数 4.17r/min 使用介质 城市煤气
出厂日期
北京市煤气表厂
【试题答案】
一.
1. C 导解: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
2. B 导解:若甲管放竖直。
3. A 导解:如图2放置,,倒过来,,所以。
4. B 导解:压力一定,竖放时受力面积最小。
5. D 导解:用排除法。
6. A 导解:1个标准大气压可支持10m水柱。
7. B 导解: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8. D 导解:用排除法。
二.
1. 4500N 导解:先用求压强,再用求压力即可。
2. > 导解:在横坐标任取一点,作y轴的平行线,用比较。
3. ; 导解:站立时,受力面积为2S,跑步时为S。
4. 4:1 导解:压强最大时,受力面积取最小,反之亦然。
5. 略
6. 马德堡半球;大
7. ;;
8. 气压计;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气压计;大气压;气压计;高度计
9. 一切;降低;升高
10. 不能用;密度;变化;气体的压强
三.
1.
(1)试管中的水面高于容器中的水面
(2)试管内的气体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2.
(1)深度 (2)压强相等
四.
1. 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若壶盖上没有小孔,壶中水倒掉一部分后,空间增大,气体压强减小,当茶壶内外的压强差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壶中的水将倒不出来,因而在壶盖上打一小孔,与空气相通,使壶内外的气体压强始终相同,水在重力作用下就可流出来。
2. 按弹簧片时,皮管内气体被排除一部分,放开皮管时,皮管恢复原状,管内气体比原来稀薄一些,压强变小,小于一个大气压。
五.
1.
(1) (2) (3)
导解:
(1)
(2)
(3),即可求出。
2.
(1) (2)
3. 导解:先用算出海水的压强,再加上77cm汞柱产生的压强,注意单位换算。
4. 6060N 导解:用即可求得。
5. 导解:要会看表格,50~300mm水柱,可用求出压强范围。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总复习阶段性模拟试题
【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选题
1. 下列数据中,符合中学生实际情况的是( )
A. 身高是1.7cm B. 正常行走的速度约是5m/s
C. 体温约是32℃ D. 体重约是600N
2. 一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50m,羚羊的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序是( )
A. 汽车、羚羊、运动员 B. 羚羊、汽车、运动员
C. 运动员、汽车、羚羊 D. 运动员、羚羊、汽车
3. 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
A. 铁 B. 水 C. 真空 D. 空气
4.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B.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 镜面反射时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5. 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
① 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 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 用力捏小皮球,球变瘪了;④ 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6. 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乒乓球,在离地面相同高度处,分别以v1和v2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且v1>v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球的机械能小于乙球的机械能
B. 两球达到最高点时,甲球动能大于乙球动能
C. 两球达到最高点时,甲球重力势能大于乙球重力势能
D. 下落相同高度时,两球机械能相等
7. 如下图所示,为一个梯形容器的纵截面,两侧壁高度分别为a和b,敞开口c处向容器内注满密度为的液体,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为( )
A. B. C. D.
8. 以下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 扩散 B. 液体的蒸发 C. 用久的灯泡会发黑 D. 烟囱冒黑烟
9. 下面列出了不同品牌的电视机、电风扇、电冰箱和空调机铭牌上的主要参数,请判断正常工作时,功率最大的是( )
A. 54cm彩色电视机工作电压170V~240V、工作频率50Hz、额定功率85W
B. FS—69电风扇规格400mm、额定电压220V、工作频率50Hz、额定功率65W
C. BC—65B电冰箱额定电压220V、工作频率50Hz、额定功率75W、耗电量为
D. KFR—33GW空调机、额定电压220V、工作频率50Hz、制冷/制热电流6.2A/6.2A
10. 如下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灯L1、L2均发光,过一段时间后,两灯均不亮,此时,示数变小,示数变大,则电路中( )
A. 灯L1断路 B. 灯L1短路 C. 灯L2断路 D. 灯L2短路
二. 多选题
11. 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距凸透镜中心2倍焦距处,当该物体从这个位置沿主光轴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 )
A. 像始终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像距逐渐减小
C. 物和像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D. 物和像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12.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色拉油的密度,以下四个步骤中必须而且最合理的是( )
A.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 将适量的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 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油的体积
D. 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的烧杯的质量
13. 下图所示用滑轮和桶组成的装置来提水,已知滑轮重4N,桶重6N,桶中水重50N,现将这桶水在20s内匀速提升5m,(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5W B.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2.5W
C.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3.3% D.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93.3%
14. 如图所示电路,灯L1标有“24V 16W”,灯L2标有“12V 16W”。两灯串联后接在电压为U的电路中,为使它们都不被烧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灯实际功率之比为
B. 加在它们两端电压U的最大值为30V
C. 加在它们两端电压为36V时,两灯均正常发光
D. 灯L1两端电压与总电压U之比为
三. 填空题
15. 如下图所示,物块A的长度为 m。
16. 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但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可以判定三人中骑车速度最快的是 。
17. 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一个电子钟的示数如下图所示,这时的时间是 。
18. 请你填上适当的单位:一只鸡的质量大约为 ,一粒药片的质量为200 。
19. 一物体在1min内振动了次,则该物体振动频率为 Hz。
20. 白炽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是由于钨丝在高温下发生了 的缘故。
21.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球,它们的密度比是,若将甲球浸没在液体A中,将乙球浸没在液体B中,已知,则甲、乙两球所受到的浮力比是 。
22. 在钳子、起子、镊子、钓鱼竿、锄刀、筷子这些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天平是 杠杆。
23. 功率是10kw的拖拉机,它1h能做 J的功;如果它1h行驶3600m,它的发动机的牵引力是 N。
24. 两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是,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则这两个电阻的阻值分别是 和 。
25. 两个电阻R1和R2串联后接在某一电源上,消耗在两个电阻上的功率之比是。若把R1和R2并联后接入另一电源上,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 ,它们的功率之比是 。
26. 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线圈两端的电压为 380V,线圈电阻为,通过线圈的电流为10A,这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1s内消耗的电能为 J,线圈产生的热量为 J。
四. 作图、简答题
2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庭拥有了私家汽车,请你设计一个方案粗略比较两辆相同的轿车的内燃机的机械效率哪个高?
28. 小明想在卧室装一个照明电灯和一个红色电源指示灯,要求:只要有电,红色电源指示灯就一直亮着;照明电灯则由开关控制。请你在下图中卧室的位置帮他画好电路图。
五. 实验题
29. 一位同学想测定一段金属丝的电阻(约左右),现有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每节1.5V),定值电阻3个,,,,电流表一只(只有0~0.6A量程),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1)请将实物用铅笔线连成所需的实验电路。
(2)定值电阻应该选用 。其理由是
30. 下图为一挂衣服的碗形的吸盘,请你利用一块平板玻璃,一只弹簧秤,两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估测大气压强的数值。要求:简述主要操作步骤及用测出的物理量表示出大气压强的数学表达式。
六. 综合题
31.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质量为200g的铝块放在沸水中充分加热后,迅速投入温度为16℃,质量为210g的水中,不计热损失。求:当它们达到共同温度时铝块大约放出了多少热量?(保留整数)[]
32. 如下图所示滑轮组(不计绳重和摩擦阻力),把重为6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的过程中拉力F1做的功为1440J。
(1)若用此滑轮组以3m/s的速度匀速提升重为1200N的物体,拉力F2的功率为多少?
(2)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升600N重物和1200N重物两种情况时机械效率之比为多少?
33. 学校课外活动小组为检测某传感器而设计的电路如下图所示,传感器上标有“3V 0.9W”字样(传感器可看作一个电阻),滑动变阻器R0上标有“ 1A”字样,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则:
(1)若电路各元件完好,检测时,为了确保电路各部分的安全,在a、b之间所加的电源电压最大值是多少?
(2)根据技术资料可知,如果传感器的电阻变化范围超过,则该传感器就失去了作用,实际检测时,将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加在图a、b之间(该电源电压小于上述所求电压的最大值)闭合开关S,通过调节R0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R0两端的电压。检测记录如下:
电压表示数(V) 电流表示数(A)
第一次 1.48 0.16
第二次 0.91 0.22
通过计算分析,你认为这个传感器是否仍可使用?此时a、b间所加电压是多少?
34. 把两个定值电阻R1、R2并联接入电压恒定的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I 1和I2。已知。并测出干路电流为I。试证明。
【试题答案】
一.
1. D 2. C 3. A 4. B 5. D 6. C 7. C
8. D 9. D 10. C
二.
11. ABC 12. BCD 13. AC 14. AB
三.
15. 16. 乙 17. 18. t(吨);mg(毫克) 19. 3000
20. 升华 21. 22. 镊子、钓鱼竿、筷子;等臂
23. ; 24. ; 25. ; 26. 3800;200
四.
27. 答:可以在油箱中加入相同质量(体积)的汽油,比较两辆车分别能行驶的最多里程,行驶里程多的机械效率高。或加油后,行驶相同的里程,比较耗油量,用油少的汽车热机效率高。
28.
五.
29.
(1)
(2)
选R1时,电阻过小,电流过大,烧坏电流表
选R2时,闭合S1,断开S2时,电阻过大,电流很小,电流表无法读数
30.
(1)先用刻度尺和两个小三角板测出吸盘的直径D,用细线系住吸盘背部。
(2)将吸盘紧紧地压在平板玻璃面上。
(3)用弹簧秤勾住细线,沿垂直玻璃面方向拉吸盘,记下吸盘脱离玻璃面时弹簧秤的最大读数F。
(4)
六.
31. ,,,
32.
(1),,
,(动滑轮重),
∵ ∴
(2),,
33.
(1),,
(2) ∴ 解得
传感器变化范围为<,仍可使用
34. 证明:并联电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有 ∵ ∴
又 ∵ ∴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总复习:欧姆定律
(一)知识要点
1. 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式中的I、U、R的单位分别为A、V、。
2. 串联电路的特点
(1)
(2)
(3)
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
(4)或
3. 并联电路的特点
(1)
(2)
(3)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这是因为把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4)或
4. 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从欧姆定律公式可以得到
由此可知,如果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通过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又使我们认识到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滑动变阻器可以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1所示的电路,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示数为1A,电路中的电源电压为5V,则R2的电阻为多少。
图1
解析:在图中标出已知量及其数值以及要求的量,再根据串联电路电流与电压的特点得出R2的电流与电压值,再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式解出。
答案:因为,所以。而,所以。
方法提炼:题中有多个电流、电压和电阻时要标上角标,并在电路图上标出,能帮助我们迅速准确的解题。
[例2] 下表是某组同学研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的实验的记录。
表1
电压U/V 1.5 3 4.5
电流I/A 0.1 0.2 0.3
表2
电阻R/ 5 10 20
电流I/A 0.4 0.2 0.1
分析以上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1) ;
(2) 。
解析:分析表1中数据可看出R不变时,U变大,I也变大,并且它们的数值比值都等于15。从表2中数据可看出U不变时,R变大,I变小,它们的数值乘积都等于2。
答案:
(1)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方法提练:在探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时,控制变量法是一个好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为控制其他可能相关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被研究量与某一可能相关量的关系。
[例3] 已知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A,则导体的电阻为 ;若电压为零时,导体电阻为 。
解析: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式可算出R值,当电压变化时导体电阻仍然不变。
答案:;
易错分析: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它只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但电阻值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相等。
[例4] 如图2所示,变阻器R0的滑片P在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4V,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1A~0.5A,求电阻器R的阻值、变阻器R0的最大阻值和电源电压U。
图2
解析:首先分析一下电路图,弄清电流表测量对象,同时可看出电压表示数为0V时,电流表示数最大为1A,电压表示数为4V时,电流表示数最小为0.5A。但根据已知,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能直接求出的量只有R0的最大电阻值,别的再无法直接求出,因此这里必须要列方程来解。
答案:当电压表示数时,电流表示数
电源电压: ①
当电压表示数为时,电流表示数
电源电压: ②
由①②解得:,
拓展延伸:在电路中由于电阻发生变化引起的电流、电压变化的题,如不能直接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特点直接求解,可考虑用方程解题。在设未知数时,尽量设电源电压、定值电阻等电路中不会变化的量。
[例5] 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归纳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用电流表分别测出两灯泡的电流相等,则两灯一定串联
B. 用电压表分别测出两灯泡的电压相等,则两灯一定并联
C. 串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大,总电阻比其中的最大电阻更大
D. 并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小,总电阻比其中的最小电阻更小
解析:两灯泡电阻相等时,无论串联、并联,电压、电流都相等。电阻串联可等效地看作增加了电阻的长度。
电阻并联可等效地看作增加了电阻的横截面积。
答案:CD
方法提炼:等效法是物理解题思维方法中很重要的方法。
[例6] 如图3所示,,A的示数为2.5A,V的示数为6V;若R1,R2串联在同一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为0.6A,求R1和R2的电阻值。
图3
解析:本题可先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找出R1、R2和总电阻的关系。
答案:并联时,,,
即 ①
串联时,,, 即 ②
由①②得
解得,
方法提炼:在解物理题中,数学工具的应用很重要。
[例7] 如图4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A1、A2的示数之比为( )
A. 1:2 B. 3:2 C. 3:1 D. 1:1
图4
解析:先分析电路可看出R1与R2并联,A1测干路电流,A2测R2的电流,由此可判断A2示数小于A1示数,可排除AD选项。
答案:B
找出规律:培养电路分析能力是学好电学的基础,也是解电学题的基础。它包括两部分:① 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② 确定各电表的测量对象。在串、并联电路中要灵活应用比例。
[例8] 如图5所示的电路,已知,,当S闭合时,V的读数是U1,S断开时,V的读数是U2,且,求R2和R3的阻值。
图5
解析:解题可从入手,经分析电路先画出S断开前后的等效电路图,然后用电源电压U和R1,R2,R3表示出U1和U2,最后利用比例解题。
当S闭合时,R3被短路,等效电路如图6所示, ①
图6
当S断开时等效电路如图7所示,
②
由①②及,解得
由
得
图7
答案:;
方法提炼:对复杂电路,一定要画出等效电路图帮助解题。,这个比例式的利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解答过程中应将U1及U2用欲求量、已知量及题目条件中的不变量U代换出来。
【模拟试题】
1. 关于欧姆定律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它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越小
B. 根据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可得,可见导体电阻大小与通过它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有关
C. 导体电阻的大小等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
D. 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其电阻越大
2. 的电阻两端电压值为6V,则在10min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 )
A. 10C B. 20C C. 300C D. 600C
3. 当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是6V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是0.6A。如果使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再增加3V,那么这时该导体的电阻和通过的电流分别是( )
A. 0.9A B. 0.3A C. 0.4A D. 0.6A
4. 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由左端向右移到中点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和电压表A1,A2和示数变大
B. 电流表A1示数变大,电流表A2和电压表示数不变
C. 电流表A2示数变大,电流表A1,电压表示数不变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图1
5. 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发现只有一只灯泡发光,电压表的示数为6V,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灯L1短路 B. 灯L2短路 C. 灯L1断路 D. 灯L2断路
图2
6. 在8min内有240C的电量通过阻值为的电阻,这时通过这个电阻的电流为 A,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V。
7. 两只电阻阻值之比为2:3,将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则两端电压之比 ,将其并联接入电路中,它们的电流强度之比 。
8. 一个小灯泡阻值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强度为0.4A,现要将其接入12V的电路中,要求仍能正常发光,则应 一个 的电阻。
9. 如图3所示,当把P放在a、b、c三个位置时,可得到对应关系已混乱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六个数据即0.9A,0.75A,0.5A和6V,8V,4.8V,则当P处于a点时电流表示数为
A,电源电压为 V。
图3
10. 给出下列器材:电流表(0~0.6A,0~3A)一只,电压表(0~3V,0~15V)一只,滑动变阻器(0~10)一只,电源(4V)一个,待测电阻的小灯泡(额定电压2.5V,电阻约10)一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要求用伏安法测定正常发光时小灯泡灯丝的电阻,测量时,两表的指针要求偏过表面刻度的中线。
(1)画出电路图;
(2)电流表的量程选 ,电压表的量程选 ;
(3)下列必要的实验步骤中,合理顺序是 。
A. 闭合开关 B. 将测出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C. 计算被测小灯泡的灯丝电阻 D. 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数值
E. 断开开关 F. 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G. 对照电路图连好电路 H.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11. 在如图4所示的方盒中,有三个阻值均为R的电阻,A,B,C为三根引出线,若A,B间的阻值为R;A,C间阻值为R/2,试画出方盒内的电阻连接图。
图4
12. 如图5所示,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15V,电阻,电路两端电压恒为U,U=24V,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太小时,电路中电流会超过电流表量程;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太大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会超过电压表量程。求:在不超过电表量程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的变化范围。
图5
13. 如图6所示电路,灯泡和电阻R并联接在电源上,电阻,电源电压恒为12V,当开关S闭合后,灯泡恰能正常发光,且在5min内有120C的电荷通过灯泡。根据这些条件,你还能求出哪些物理量,并解答出来。
图6
【试题答案】
1. C 导解: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电流电压无关,只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2. C 导解:
3. A 导解:,增加了3V电压后电阻不变,
4. B 导解:R1和R2是并联关系,测电源电压;测干路电流,测R2的电流。
5. A 导解:有一只灯泡发光说明电路是短路故障。
6. 0.5A 4V 导解:
7. 2:3 3:2 导解:串联电路,所以,并联电路,所以。
8. 串联 导解:小灯泡的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4V,接在12V的电流中要串联一个电阻分压。
9. 0.9 12 导解:找出三组对应的电流,电压数据。
10.
(1)如图所示
(2)0~0.6A 0~3V
(3)GFAHDBEC
11. 如图所示
12. 当示数为15V时,,
,,,当为0.6A时,,,
,
13.
(1)灯泡的额定电压
(2)通过灯泡的电流
(3)灯泡的电阻
(4)灯泡的功率
(5)5min内电流对灯泡做的功
(6)5min内电流对灯泡产生的热量
(7)R两端的电压
(8)R中的电流
(9)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总复习:物质和运动
质量和密度
(一)质量
1. 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单位,能进行单位换算。
2. 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 能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4. 知道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及托盘天平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5. 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密度
1. 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单位,能进行单位换算。
2. 记住水的密度。
3.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情况下物质不同,密度不同;同一物质的密度还和其所处的状态有关。
4. 会用天平和量筒(或量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 能应用密度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6. 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力
(一)力
1.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当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4. 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5. 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 会用力的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力。
(二)重力
1. 知道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计算重力的公式是,其中g为9.8N /kg。
3. 知道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利用悬挂法、支撑法(二力平衡原理)可找出物体的重心。
(三)二力的合成
1. 理解合力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2. 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1.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 知道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二)二力的平衡
1. 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2.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面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三)摩擦
1.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不一定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例如:在倾斜的传送带上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运动就是靠摩擦力的推动。
2. 知道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 知道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典型例题】
[例1] 有一个深为30cm的圆柱形桶,桶内装的水完全结成了冰,冰面高出水面2cm,求桶内的水原来的深度是多少?
解析:本题中要求水的深度,而水的质量和桶的横截面积都不知道,初看起来无从着手,但仔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冰和水是同种物质,它们只是状态不同而质量是相等的,桶又是圆柱形,横截面积是一定的,分析了这些条件就不难求得本题答案了。
答案:因为,所以。即。
所以。即
方法提炼:善于发现题中的隐藏条件是解决一些物理问题的关键,而隐藏条件的发现又是以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为依据,所以观察和分析是解决物体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2] 一卷细铜电线,说说怎样方便地测出它的长度?
解析:可以根据铜线的质量和铜的密度算出铜电线的体积,再测出铜电线的横截面积,就可以方便的算出这卷铜电线的长度。
答案:
(1)用天平称出整卷铜电线的质量m;
(2)从密度表中查出铜的密度;
(3)根据得出铜电线的体积;
(4)取少许细铜电线(20cm)紧密缠绕在一铅笔杆上,数出缠绕的圈数n;
(5)用刻度尺测出n圈细铜线的长度L1;
(6)算出细铜线的直径,再算出其横截面积;
(7)由体积计算公式,算出铜线的长度。
拓展延伸:本题是一道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好题,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也较多,也是一道训练能力的好题。除上述的解法外,还可以只用天平“称”出来,即先称出整圈铜导线的质量m,再从整圈铜导线上截取适量铜线(如几米长)称出其质量,就可求出整圈铜线的长度。同学们可以自己做一做,并讨论一下这样做的弊端是什么?
[例3] 甲、乙两物体,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3倍,甲物体的体积是乙物体体积的,则组成甲、乙两物体的物质密度之比是( )
A. 1:1 B. 1:6 C. 6:1 D. 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解析:该题是求组成甲、乙两物体的物质密度比,由于组成甲、乙两物体的物质的体积比不知道,根据题给条件也无法求出来,也就无法求出组成甲、乙两物体的物质的密度比。
答案:D
易错分析:本题根据质量、密度与体积的关系,运用比例关系式很容易得出选项C的错误答案。物体与物质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题目是要求组成甲、乙两物体的物质的密度比,题中给出的是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但这两个物体是不是实心并不知道,也就无法知道组成甲、乙两物体的物质的体积比,也就无法算出其密度之比了。如果题目是求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答案选项C就是正确的了。
[例4] 新宇小朋友用50N的力向上提一个放在水平地面上重60N的物体A,如图1所示,求物体A所受的合力是多少?
图1
解析:该题是求物体A所受的合力,应从物体A所处的状态和受力分析着手。物体A相对地面是静止的,物体受到了3个力的作用,根据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理论可知,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
答案:物体A所受的合力为0。
易错分析:在本题的解答中,我们很容易根据二力合成的概念,求出物体A所受的合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对题目提出的问题“物体A所受的合力”理解成了求“重力G与拉力F的合力”。
[例5] 一对平衡力涉及有几个受力物体?有几个施力物体?
解析:一对平衡力是指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这两个力必然涉及到另外两个施力物体,这两个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一对平衡力就会涉及到三个受力物体和三个施力物体。
答案:一对平衡力会涉及到三个受力物体和三个施力物体。
易错分析:解题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把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不认为是施力物体,另外两个施力物体也认为不是受力物体,只答一个受力物体,两个施力物体,分析物体受力时,抓住“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关键。
[例6] 图2是一只气泡水准仪,它是将装有水并有一气泡在内的密封玻璃管,固定在一平整的长方形木块上,如果将它放在桌面上,若气泡A恰好在玻璃管的正中央,则说明桌面是水平的,今将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水准仪突然由静止变为向右运动时,气泡将向 移动,如果使向右运动的水准仪突然停下来时,气泡又将向 移动。
图2
解析:当水准仪突然由静止向右运动时,管中的水由于惯性要保持静止,因而落后于水准仪,气泡被水挤向右方;当向右运动的水准仪突然停下来时,由于管中的水有惯性,仍要保持向右运动,就把气泡挤向左方。
答案:右;左
易错分析:在本题的解答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认为水准仪突然由静止向右运动时,气泡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相对于水向左移动,这里应该注意到玻璃管中的气泡的惯性与水的惯性相比小得可以不考虑,这是解本题的关键。
[例7] 如图3所示,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1和F2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F1=5N,F2=3N,那么物体B上下表面所受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
A. 5N,2N B. 3N,0N C. 0N,2N D. 5N,8N
图3
解析:以A研究对象,A在水平向右的力F1的作用下,匀速向右运动,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它受到B上表面对它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其大小为5N,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的上表面受到的摩擦力为5N,方向向右。再把A,B看成一个整体。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了三个力的作用,即水平向右的力F1,水平向左的力F2和桌面给整体水平向左的摩擦力,这三个力相互平衡,则有:
答案:A
方法提练:把连在一起的几个物体分开,对单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这种方法叫做“隔离法”。是解答力学题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本题中我们就是把A,B隔离开,选定A为研究对象,对它进行受力分析,最后求出A对B上表面的摩擦力。我们还可以单独以B为研究对象,同样可以求出桌面给B的下表面的摩擦力也为2N,同学们可以自己做一做。
[例8] 在测定液体密度时,有一同学测出了液体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做了两次,记录如下:
液体体积/cm3 5.8 7.9
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g 10.7 12.8
试求:
(1)液体的密度;
(2)容器的质量。
解析:测量液体密度的常规作法是用天平测出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或量杯)测出液体的体积,然后根据求出液体的密度。但是这里由于两次测量都没有测出容器的质量,因而无法求出液体的质量。在这里我们可以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建立方程组,求出容器的质量,再求出与液体体积相对应的液体的质量,最后求出液体的密度。
答案:设容器质量为m0,液体密度为,根据和题给条件可得方程组:
解上列方程组得,
即:液体的密度为;容器的质量为。
方法提炼:数学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和工具,物理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模型去研究处理,这样可以解决一些单靠常规物理方法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
[例9] 有一质量为5.4kg的铝球,体积是3000cm3,试求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已知)
解析:解答本题的方法很多,这里我们可用比较密度的方法判断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算出铝球的密度小于铝的密度,说明铝球是空心的;如果算出铝球的密度等于铝的密度,说明铝球是实心的。
答案:由,由于铝球的密度小于铝的密度,所以该铝球是空心的。
铝球若是实心的,则铝球的实际体积
则空心部分的体积
方法提炼:判断一个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还可以用比较体积的方法或比较质量的方法,即用铝球的质量和铝的密度算出铝球的体积跟铝球的实际体积比较,或用铝的密度和铝球的体积算出铝球的质量,比较算出的质量与铝球的实际质量。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思路和解法,也就是一题多解,在学习中多进行这种方法的训练,是提高我们解题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例10] 一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小孩用力推它但木箱仍静止,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木箱受到的推力小于木箱受到地面的阻力
B. 木箱受到的推力等于木箱受到地面的阻力
C. 木箱受到的各个力的合力为零
D. 木箱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解析:木箱受到小孩用力推它,木箱具有了运动趋势,但仍然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木箱所受各个力的合力为零,答案C正确;木箱在水平方向只受到了推力和地面的摩擦阻力,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推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阻力相等,答案B正确,而答案A不正确;同理答案D也正确。
答案:A
易错分析:在本题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认为木箱未推动,是因为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于推力,这样木箱才不会被推动,认为答案A分析是正确的。水平地面上的木箱所受推力与摩擦力是同时存在的,当木箱处于静止时,摩擦力随推力增加而增大,但它们每时都是相等的,直到木箱刚刚开始运动时,这时的摩擦力才是最大摩擦力。
【模拟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B. 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 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 力的存在离不开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
2. 下列现象中最能表现出惯性现象的是( )
A. 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B. 草地上滚动的小球越滚越慢
C. 汽车起动时乘客向后倒 D. 人推车的力大小等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3. 一台起重机的挂钩上吊着一箱重的货物,当这箱货物处于下列四种不同情况时:① 静止不动;② 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③ 以1m/s的速度水平匀速右移;④ 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则连接货物的钢丝绳承受的拉力( )
A. 在①种情况下最大 B. 在②种情况下最大
C. 在③种情况下最大 D. 上述四种情况时都相等
4. 在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当在右盘里加一个10g的砝码后,右盘下沉,则下一步操作合理的是( )
A. 取出这个10g的砝码,试放一个5g的砝码
B. 取出这个10g的砝码,试放一个1g的砝码
C. 再加放一个10g的砝码
D. 再加放一个10g的砝码,并调节游码
5. 某同学测出几个长方体的质量和体积,并求出了每个长方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数据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铁块1 79.0 10 7.9
铁块2 157.5 20 7.9
松木块1 6.0 10 0.6
松木块2 24.0 40 0.6
A. 同种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其质量也增大几倍
B. 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比值是个定值
C. 单位体积所含物质叫密度,则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不相等
D. 同种物质,体积变化,其单位体积所含物质也变化
6. 九龙渊国际龙舟赛中,红星龙号上的20名划桨手奋力整齐地划着桨,追赶着正前方的第一名,如果每把桨对水的作用力为80N,水对船的阻力始终为400N,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在划桨时,船所受合力大小为1600N
B. 在划桨时,船所受合力大小为1200N
C. 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是桨对水的推力
D. 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是人对船的推力
7. 香港摩托车飞车演员柯受良骑摩托车成功地跳越了长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托车飞越长城是靠惯性
B. 摩托车飞越前必须助跑,提高速度,目的是为了增大惯性
C. 摩托车腾空时,仍受到向前的冲力
D. 飞越成功后,当摩托车静止不动时,没有惯性
8. 某同学站在台秤上,在下列几对力中,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
A. 人的重力与台秤对人的支持力
B. 人对台秤的压力和台秤对人的支持力
C. 人的重力和人对台秤的压力
D. 台秤的重力与人对台秤的压力
9. 锤头松了,小樱从爸爸手中接过来,把锤柄的一端在地面上撞击了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爸爸问小樱这是为什么?小樱的解释是:① 锤柄着地后,因地面撞击而停下;② 锤柄和锤头在撞击地面前共同处于运动状态;③ 锤头由于惯性要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④ 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解释这个现象的合理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②①④
10. 体积相等的两个铁球A,B,已知,则下列说法中完全正确的是( )
A. A球一定是实心的 B. B球一定是实心的
C. A球可能是空心的 D. B球可能是空心
二. 多选题
11. 奥运会上,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擦些镁粉,且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杆又不能太紧,其目的是( )
A. 前者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 前者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C. 后者是为了增大摩擦 D. 后者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12. 一个瓶子正好装满了1kg的酒精,关于这个瓶子能否装下1kg的水,以下四位同学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
A. 在体积一定时,水的密度大,水的质量就大,故装满水后,水的质量大于1kg
B. 一千克的酒精与一千克的水,质量相等,水的密度大,故水的体积小,装得下
C. 这个瓶子能装下等质量的水和酒精,却不能装下等体积的水和酒精
D. 这个瓶子能装下1kg的水,同时它也能装下1kg的汽油
13. 一位同学用水平力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汽车但未推动,则此时( )
A. 人推车的力与车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B. 人推车的力与车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人推车的力大小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D. 人推车的力大小等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三. 填空题
14. 重为50N的物体悬于氢气球下匀速上升时,气球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N,当悬绳突然断开后,物体的运动情况为 。
15. 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它的 变小, 变大, 不变(填“质量”或“体积”或“密度”)。
16.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并不是直接由实验总结得到的,也不是靠单纯理论推导得出的,而是在大量 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 概括出来的,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 的检验,是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17.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 的工具,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 。
18. 一人用10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着一个木箱在水平地板上匀速前进时,箱重250N,则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 N,如果人所用力变为120N后,则木箱所受摩擦力是 N。
【试题答案】
一.
1. D 导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C 导解: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 D 导解:四种情况货物在竖直方向上都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A 导解:砝码太大时,减小应逐渐减小。
5. D 导解:同种物质当体积变化时,单位体积所含物质不会变,即密度不会变。
6. B 导解:桨对水的作用力为1600N减去水对桨的作用力400N。
7. A 导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车腾空后再不受动力作用。
8. A 导解:平衡力一定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9. B 导解: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10. C 导解:由题设条件知B球不可能是实心,就一定是空心,故B,D不对,A球可以是空心也可以是实心。故选C。
二.
11. AD 导解:人吊在单杠上靠手与单杠的作用力与人的重力平衡,这时需再增大摩擦力;人做回环动作时又需要减小手与单杠的摩擦力。
12. AB 导解: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能装下1kg酒精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水。
13. BD 导解:以推车的力与车对人的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会平衡,车未推动,车在水平方向受合力为零,故A,C不正确。
三.
14. 0;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下降
15. 密度;体积;质量
16. 事实;推理;实践
17. 力;测量范围
18. 100;100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