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 (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 (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05 09:4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三颗。其他国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如下:
苏联──1949年8月29日;
英国──1952年10月3日;
法国──1960年 2月13日;
印度──1974年5月18日。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作者:顾迈南悼邓稼先词
(张爱萍)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学术秘书,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研究员、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邓稼先(1924.6.25-1986.7.9)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生于安徽省怀宁,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邓稼先简介 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70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规划新的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是中国核武器理论杰出的奠基者。1986年他因为患癌症医治无效去世,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邓稼先简介 题解:“‘两弹’ 元勋”指为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做出突出贡献的卓越人物。 作者:顾迈南——女,1931年11月29日生于山东章丘,1950年参加工作,1953年进入新华社,1962年起任专职科学记者,以大量新闻和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技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出版了专著《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光》、《华罗庚传》等。 体裁:人物通讯——人物通讯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教育读者的目的。 文学常识介绍元勋( ) 跋涉( ) 胆怯( )
抑制( ) 轮廓( ) 蓦地( )
浩瀚( ) 桓( ) 含辛茹苦( )
淦( ) 珩( ) 销声匿( )迹
臻( ) 豁( )达 豁( )然 xūn shè qiè yì kuò mò hàn huán rú gàn héng nì zhēn huō huò 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元勋:
惶恐:
胆怯:
抑制:
崭露头角:
销声匿迹:立大功的人。惊慌害怕。胆小,畏缩。压下去;控制。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事。不公开说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出现。匿:隐藏,不让人知道。词语解释含辛茹苦:
轮廓;
蓦地:
汗马功劳:
浩瀚:
风尘仆仆:
经受艰辛困苦。辛:辣。茹:吃。事情的概况。突然。指战功。后泛指大功劳。汗马:将士骑马作战,马累出汗。形容非常广大。形容旅途辛苦劳累。风尘:比喻旅途辛苦。仆仆:旅途劳累的样子。词语解释风餐露宿:
风刀霜剑:
寥寥无几:
水落石出:
宰割:
给予: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艰苦。寒风像刀子,霜像剑一样刺人的肌肤,形容气候寒冷,也比喻环境恶劣。形容数量极少。真相大白。比喻侵略、压迫、剥削。念“jǐyǔ”,给。也写作“给与”。词语解释1、归纳“引子”以及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三部分各侧重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 2、按小标题安排文章层次,可以以时间、空间为序,也可以以人物性格为序,本文的小标题以什么为序?它们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3、举例分析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4、找出本文环境描写的内容,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请思考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引出人物)?要放一个“大炮仗”:写邓稼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 侧重写他接受任务时的复杂心情,和妻子彻夜长谈的情景。表现了他崇高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感情。 艰苦创业的年月: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事迹。 这里就是战场: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事迹。?侧重表现他扎扎实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 侧重表现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哪里危险就出现在哪里的献身精神。讨论明确1、归纳“引子”以及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三部分各侧重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 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的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时间顺序)?不能互换,因为本文是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先写接受任务,再写研制原子弹,进而写到氢弹的研制。 讨论明确2、按小标题安排文章层次,可以以时间、空间为序,也可以以人物性格为序,本文的小标题以什么为序?它们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问一:问二: 作为人物通讯,对人物的描写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对人物的描写方法主要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本文对人物的描写主要特点有: 一、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最典型的在“这里就是战场”部分中“地下核实验”一事中就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写就细腻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境界。如:
“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充分的表现了邓稼先卓越的领导风范,崇高的责任感,忘我工作的精神。 二、注重细节表现,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组合起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最典型的在“艰苦创业的年月”部分。讨论明确3、举例分析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研究院开始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30几度的严寒、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社会环境),都是异常的艰苦困难。? 作者写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讨论明确4、找出本文环境描写的内容,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②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①对祖国、对人民鞠躬尽瘁、无私奉献。③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平易近人。④搞科研有超凡的创造才能,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事例加以说明吗?1、本文主要表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总 结~ 2、 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叙述了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愿做无名英雄,献出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总 结~② 1975年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次发射就成功。①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③1980年成功发射第一枚洲际导弹。④1982年第一枚潜地导弹从潜艇上成功发射。⑤1984年第一枚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发射成功。⑥1999年7月宣布掌握中子技术,11月至2005年10月“神州”系列飞船六次发射成功。⑦克隆、转基因……我国除了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以外,还研制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 知识拓展 人物语言、行动的具体描写,都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伟大精神。 这是邓稼先把调动工作的事告诉妻子时所说的话。质朴的语言,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平静中透露着无限的喜悦。 (一)分析下列句子的人物描写方法及所体现出的人物性格、品质。
1、“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2、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课堂练习 这并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交代,更是强调了时间之短,可见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成效,可以想见他们工作的投入。 突出了邓稼先的的爱国主义精神,揭示了他一切行动的思想情感的基础。 (二) 简答题。
1、“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1950年他同二百多位中国留学生一起,冲破种种阻挠回到祖国。”这句话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2、“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这一句话中的“1959年”,只是在交代时间吗?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