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2018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的新陈代谢
一、选择题
1.(2018 嘉兴)近年来,罗汉松逐渐成为城市进路绿化的新宠。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成活率,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 减弱光合作用 B. 抑制呼吸作用
C. 降低蒸腾作用 D. 预防虫害侵袭
2.(2018 嘉兴)卷柏是一种奇特的蕨类植物。在水分不足时,它的根会从土壤里“拔”出来,身体缩卷成一个圆球,随风而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会迅速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继续生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卷柏的生存环境仅限于平原与海滩
B. 卷柏的根只有吸收功能,没有固定功能
C. 卷柏的这种生存方式体现了它对环境的适应
D. 卷柏的根从土壤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吸收有机营养
3.(2018 台州)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俗称人工肺(如图),用于肺功能丧失患者的急救。使用时,先用一根 导管将血液从人体静脉引出,通过该装S后, 血液经另一根导管回到人体的动脉或静脉内。人工肺中的氧合器作用是( )
A. 可直接为人体提供能量
B. 为病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C. 过滤流经血液的含氮废物
D. 使流经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4.(2018 湖州)人体的摄食与呼吸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细胞提供(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营养物质 D. 能量
5.(2018 金华)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痛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2018 金华)10.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用曲线表示,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是O2含量的变化,b代表肺
B.若是CO2含量的变化,b可代表脑
C.若是尿素含量的变化,b代表肾脏
D.若是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b代表小肠
7.(2018 衢州)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B.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
C.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
二、填空题
8.(2018 杭州)如图表示甲、乙二人进食前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据图回答:
(1)乙曲线 BC 段血糖含量明显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时间段进行剧烈活动,容易影响胃肠器官的功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分析乙曲线,认为 CD 段人体内胰岛素分泌量是持续增加的,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___________;
(3)甲曲线中MN段血糖含量下降非常缓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8 绍兴)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D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完成了A和B的气体交换后,该处血管中的血液变成____________血。
(2)正常人肾小管中的D物质不可能是____________(选填“水”、“葡萄糖”或“大分子蛋白质”)。
三、解答题
10.(2018 嘉兴) 人体的各系统都由多个器官组成,每个器宮各具功能,协同完成相关生理活动。如图是人体部分器官组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器官甲、乙、丙、丁均属于人体___________系统。
(2)健康人在进餐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随后器官丁中内分泌腺分泌的___________也会增多,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元储存到___________(用图中器官编号表示),起到调节人体血糖浓度作用。
(3)图中器官甲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人体如因胆结石或胆囊炎做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短期内对病人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请你对病人的饮食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8 湖州)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医生把心脏看成一个水泵,并且已经能够区分出动脉和静脉。他们猜想,在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着更为细小的血管。此后,英国学者哈维(1578~1657)用实验方法证明了血液在体内循环的事实。在哈维死后的第四年,意大利生物学家马尔比基(1628~1694)终于用显微镜发现血液确实是通过毛细血管从动脉流入静脉的。请回答:
(1)为什么把心脏看成是一个水泵?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细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
(3)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再由肾静脉流出肾脏,是体循环中的一段路径。通过此段路径,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8 衢州)30.杨梅酸甜爽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它的保鲜期很短,通常只有1-2天。为延长其保鲜期,人们常常将杨梅放在保鲜袋中,扎口后再置于冰箱里冷威。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杨梅这样保存能延长保鲜期的原因。
13.(2018 绍兴)科研小组在研究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时,选取了大小、生长状况相近的同种植物若干,平均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置于适宜的相同环境中,测定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如图。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_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中进行的。
(2)科研小组开展上述研究活动的目的是______。
(3)若仅考虑光合作用,该种植物更适宜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__________的土壤中生长。
(4)在一次给植物施以等量的同种肥料后,发现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反而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14.(2018 嘉兴)某兴趣小组仵学习酶的知识后,又开展了酶专一性的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
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
材料二:葡萄糖厲于还原性糖,它遇斐林试剂显砖红色。
【实验器材】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等。
【实验过程】(1)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甲、乙;
(2)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如下表一;
甲 乙
1%淀粉溶液 3mL
1%蔗糖溶液 3mL
淀粉酶溶液 2mL
蔗糖酶溶液 2mL
斐林试剂 2mL 2mL
丙 丁
1%淀粉溶液 3mL
1%蔗糖溶液 3mL
表一 表二
(3)实验现象:甲、乙试管内均显砖红色。
【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还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理由是____________。
【方案完善】为补充证据,淸你结合反思交流完成下列实验步骤的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
(1)另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丙、丁;
(2)实验分组如表二,请在表格中填写出应加试剂的种类及用量;
(3)预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
【讨论分析】(1)通过比较表二两组实验,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2)……
15.(2018 杭州)把等量的天竺葵和紫罗兰的新鲜叶片放在无色透明的封闭容器中,并将它们置于不同颜色的光照条件下(其他条件均适宜并相同)。经过 8 小时后,测量容器中氧气的增加量, 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氧气的增加(mL)
1 天竺葵 红 120
2 天竺葵 绿 15
3 紫罗兰 红 80
4 紫罗兰 绿 10
据表回答:
(1)该实验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
(2)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 2 条)
(3)除上表所示因素外,列举 2 条影响紫罗兰和天竺葵光合作用反应速率的因素:
_______ ____。
16.(2018 杭州)已知酵母菌中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小金据此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图甲为实验装置示意图。
注射器 A 注射器 B
实验组 1 体积分数的H2O2 溶液 5ml 2 质量分数的酵母菌液 2ml
对照组 1 体积分数的H2O2 溶液 5ml 待填
①选用 2 套图甲装置分别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将表中所示液体吸入相应注射器中;
②将装置恒温 10 分钟后,观察并记录各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
③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 A 中的液体缓慢推至 B 中后再夹紧止水夹,恒温 5 分钟后, 观察并记录注射器 B 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重复试验 3 次并取平均值;
④改变实验温度(温度设置:0℃、10℃、20℃、30℃、40℃、50℃、60℃),重复步骤①②③步骤。
在不同温度下,步骤②中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均为 0,步骤③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注射器
B 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写出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照组的注射器B中应吸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乙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氧化氢因其加热自分解的特性,一般不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小金认为在一定条件下, 过氧化氢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是可行的,请从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18 宁波)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把植物放在室外阳光下,有人喜欢把植物放在室内。太阳光与照明灯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哪个更有利呢 小科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作出假设】太阳光比照明灯光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材料准备】玻璃钟罩、量筒、同一品种的天竺葵、水、白磷和其它必需的器材。
【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好实验器材,并检验装置气密性。
②取6株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分别放入6套相同装置内,每套装置如图所示,平均分成两组。
③第一组装置放在阳光下,第二组装置放在密闭的黑色帐篷中(内有温控装置),用具有自动调光系统的照明灯照射。
④6小时后,用激光笔点燃足量白磷,待白磷燃烧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测得并记录量筒内水量的变化数据。
……
【交流与讨论】
本实验用自动调光系统的作用是调节照明灯的________。
(2)小科认为实验测得量筒内水量的变化数据,就是植物产生的氧气体职。你认为小科的观点是____________的。(填“正确”或“不正确”)
【评价与反思】
(3)从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为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应向装内提供____________。
(4)为增加证据的可靠性,小科认为还需改进实验设计。
18.(2018 温州)小明发现某植物园在阴雨天时会用红光和蓝光对植物进行照射,他认为阴雨天分别用这两种单色光照射植物都会促进光合作用,于是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1)植物光合作用强弱可以用释放氧气的速度进行比较,也可以用________进行比较。
(2)请利用下列器材帮助小明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器材:500毫升的烧杯、漏斗、50毫升的量筒各若干;新鲜金鱼藻(水生植物)若干:清水;功率相同的红光灯、蓝光灯各一只;天平;刻度尺;计时器。浙教版初中科学2018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的新陈代谢
一、选择题
1.(2018 嘉兴)近年来,罗汉松逐渐成为城市进路绿化的新宠。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成活率,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 减弱光合作用 B. 抑制呼吸作用
C. 降低蒸腾作用 D. 预防虫害侵袭
【答案】C
【考点】蒸腾作用;
【解析】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的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成活率:由于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和叶;尽量在傍晚或者阴天移栽;移栽的幼苗还需进行遮荫等;
2.(2018 嘉兴)卷柏是一种奇特的蕨类植物。在水分不足时,它的根会从土壤里“拔”出来,身体缩卷成一个圆球,随风而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会迅速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继续生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卷柏的生存环境仅限于平原与海滩
B. 卷柏的根只有吸收功能,没有固定功能
C. 卷柏的这种生存方式体现了它对环境的适应
D. 卷柏的根从土壤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吸收有机营养
【答案】C
【考点】根的功能;植物体内物质运输;
【解析】蕨类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A错误;
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卷柏的根有吸收功能,有固定功能,B错误;
卷柏的这种生存方式体现了它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
卷柏的根从土壤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吸收无机盐,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由上而下运输的,D错误。
3.(2018 台州)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俗称人工肺(如图),用于肺功能丧失患者的急救。使用时,先用一根 导管将血液从人体静脉引出,通过该装S后, 血液经另一根导管回到人体的动脉或静脉内。人工肺中的氧合器作用是( )
A. 可直接为人体提供能量
B. 为病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C. 过滤流经血液的含氮废物
D. 使流经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答案】D
【考点】人体内物质运输及交换;
【解析】人体在肺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经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之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根据图示血液经过人工肺后,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所以此过程类似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D正确。
4.(2018 湖州)人体的摄食与呼吸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细胞提供(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营养物质 D. 能量
【答案】D
【考点】呼吸作用;
【解析】呼吸作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来,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水+能量;
5.(2018 金华)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痛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考点】茎的结构;
【解析】由图可知,甲为树皮;乙为韧皮部;丙为髓;丁为木质部;由题干信息可知,松材线虫寄生在木质部,所以应该在丁;
6.(2018 金华)10.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用曲线表示,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是O2含量的变化,b代表肺
B.若是CO2含量的变化,b可代表脑
C.若是尿素含量的变化,b代表肾脏
D.若是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b代表小肠
【答案】C
【考点】体内物质的交换;消化吸收;
【解析】A、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交换的结果是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故A正确;
B、脑部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升高;故B正确;
C、肾脏是排除血液中尿素的器官,所以血液经过肾脏后尿素的含量会降低;故C错误;
D、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所以刚吃完饭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浓度会升高,葡萄糖含量也会增加;故D正确;
7.(2018 衢州)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B.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
C.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
【答案】D
【考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
【解析】A、吸收二氧化碳,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光合作用;故A正确;
B、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呼吸作用;故B正确;
C、c如果是水分,从茎中进入到叶片所需的动力是由蒸腾作用产生的;故C正确;
D、有机物是由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的;故D错误;
二、填空题
8.(2018 杭州)如图表示甲、乙二人进食前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据图回答:
(1)乙曲线 BC 段血糖含量明显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时间段进行剧烈活动,容易影响胃肠器官的功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分析乙曲线,认为 CD 段人体内胰岛素分泌量是持续增加的,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________ ___;
(3)甲曲线中MN段血糖含量下降非常缓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剧烈运动使得胃肠道供血不足影响消化;(2)不同意;(3)胰岛素分泌不足。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解析】(1)饭后食物被消化,淀粉被消化为葡萄糖,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血糖浓度明显上升。若在此时进行剧烈运动,则此时血液应该更多地分配给运动系统,供给胃肠器 官等消化器官,因而会使得胃肠道供血不足从而影响消化。
(2)随血糖含量降低,胰岛素分泌会减少。
(3)血糖浓度下降缓慢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
9.(2018 绍兴)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D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完成了A和B的气体交换后,该处血管中的血液变成____________血。
(2)正常人肾小管中的D物质不可能是____________(选填“水”、“葡萄糖”或“大分子蛋白质”)。
【答案】 (1). 动脉 (2). 大分子蛋白质
【考点】动脉血与静脉血;尿液的形成;
【解析】图为人体新陈代谢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包括消化与吸收、吸气和呼气、血液的功能、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等,字母A、B、C、D表示物质,其中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是葡萄糖、D是原尿;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其中①表示消化过程、②吸收过程;③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
(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B是氧气,甲细胞能运输B物质,因此甲细胞的名称是红细胞。在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故当人体完成了A和B的气体交换后,该处血管中的血液变成成动脉血。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正常人肾小管中的D物质不可能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三、解答题
10.(2018 嘉兴) 人体的各系统都由多个器官组成,每个器宮各具功能,协同完成相关生理活动。如图是人体部分器官组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器官甲、乙、丙、丁均属于人体___________系统。
(2)健康人在进餐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随后器官丁中内分泌腺分泌的___________也会增多,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元储存到___________(用图中器官编号表示),起到调节人体血糖浓度作用。
(3)图中器官甲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人体如因胆结石或胆囊炎做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短期内对病人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请你对病人的饮食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消化 (2)胰岛素 (3)甲 (4)建议少吃脂肪类食物。因为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胆囊切除后,肝脏分泌的胆汁无法在胆囊内浓缩和贮存,不利于脂肪类食物的消化
【考点】消化系统;
【解析】观图可知:甲是肝脏、乙是十二指肠、丙是胃、丁是胰腺。
(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大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小消化腺包括胃腺,肠腺。甲是肝脏、乙是十二指肠、丙是胃、丁是胰腺,所有图中器官甲、乙、丙、丁均属于人体消化系统;
(2)健康人在进餐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随后器官丁中内分泌腺分泌的胰岛素也会增多,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元储存到甲肝脏中,又称肝糖,起到调节人体血糖浓度作用;
(3)脂肪在人体内主要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储存在皮下,摄入过多可致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肝炎病人的肝功能受损,胆汁分泌不足,影响脂肪的消化。因此建议肝炎病人少吃脂肪类食物。因为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胆囊切除后,肝脏分泌的胆汁无法在胆囊内浓缩和贮存,不利于脂肪类食物的消化。
11.(2018 湖州)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医生把心脏看成一个水泵,并且已经能够区分出动脉和静脉。他们猜想,在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着更为细小的血管。此后,英国学者哈维(1578~1657)用实验方法证明了血液在体内循环的事实。在哈维死后的第四年,意大利生物学家马尔比基(1628~1694)终于用显微镜发现血液确实是通过毛细血管从动脉流入静脉的。请回答:
(1)为什么把心脏看成是一个水泵?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细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
(3)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再由肾静脉流出肾脏,是体循环中的一段路径。通过此段路径,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心脏昼夜不停的跳动,推动者血液在血管内流动
(2)管壁极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管径极细、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血流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3) 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考点】心脏的结构、血管、尿液的形成;
【解析】试题分析:肾脏作为一个一般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
(1)在人体内,血管和心脏构成了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其中,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心脏昼夜不停的跳动,推动者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所以,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是发动机。
(2)毛细血管的管壁极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管径极细、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血流最慢,这样的结构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3)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了过滤作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都能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由于肾小管不重吸收尿素,尿素随尿液流出,尿素不再进入血液中,因此从肾脏流出的血液(肾静脉中的)中尿素含量减少,同时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12.(2018 衢州)30.杨梅酸甜爽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它的保鲜期很短,通常只有1-2天。为延长其保鲜期,人们常常将杨梅放在保鲜袋中,扎口后再置于冰箱里冷威。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杨梅这样保存能延长保鲜期的原因。
【答案】①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②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中细菌的呼吸作用,减少细菌的滋生;③冷藏的低温环境减慢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杨梅中水分的散失;④扎口的保鲜袋制造缺氧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⑤扎口的保鲜袋减慢了杨梅表面气体的流动速度,减慢了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了杨梅中水分的散失。
【考点】呼吸作用;蒸发;
【解析】杨梅的保鲜主要是减弱杨梅的呼吸作用,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而呼吸作用是跟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冰箱能够达到低温的环境。
13.(2018 绍兴)科研小组在研究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时,选取了大小、生长状况相近的同种植物若干,平均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置于适宜的相同环境中,测定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如图。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_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中进行的。
(2)科研小组开展上述研究活动的目的是______。
(3)若仅考虑光合作用,该种植物更适宜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__________的土壤中生长。
(4)在一次给植物施以等量的同种肥料后,发现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反而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叶绿体 (2). 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 低 (4). 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考点】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原料;根的吸水;
【解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
(2)该实验是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据图可见:该种植物更适宜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的土壤中生长。
(4)分析可知,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在一次给植物施以等量的同种肥料后,发现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反而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四、实验探究题
14.(2018 嘉兴)某兴趣小组仵学习酶的知识后,又开展了酶专一性的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
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
材料二:葡萄糖厲于还原性糖,它遇斐林试剂显砖红色。
【实验器材】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等。
【实验过程】(1)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甲、乙;
(2)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如下表一;
甲 乙
1%淀粉溶液 3mL
1%蔗糖溶液 3mL
淀粉酶溶液 2mL
蔗糖酶溶液 2mL
斐林试剂 2mL 2mL
丙 丁
1%淀粉溶液 3mL
1%蔗糖溶液 3mL
表一 表二
(3)实验现象:甲、乙试管内均显砖红色。
【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还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理由是____________。
【方案完善】为补充证据,淸你结合反思交流完成下列实验步骤的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
(1)另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丙、丁;
(2)实验分组如表二,请在表格中填写出应加试剂的种类及用量;
(3)预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
【讨论分析】(1)通过比较表二两组实验,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2)……
【答案】 (1). 没有形成对照实验
(2).
丙 丁
1%淀粉溶液 3mL
1%蔗糖溶液 3mL
淀粉酶溶液 2mL
蔗糖酶溶液 2mL
斐林试剂 2mL 2mL
(3). 丙、丁试管内均不显砖红色 (4). 甲和丁
【考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解析】【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还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对照试验要求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除控制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甲乙两组具有两个变量,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和蔗糖酶溶液,所以理由是没有形成对照实验。
【方案完善】另取两支试管,编号为丙、丁,丙中加入3mL1%淀粉溶液,丁中加入3mL1%蔗糖溶液,再向丙加入2mL蔗糖酶溶液,向丁加入2mL淀粉酶溶液,然后分别加入2mL斐林试剂,其他均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丙和丁试管内的淀粉都未被分解成葡萄糖。因此丙、丁试管内均不显砖红色。
【讨论分析】(1)甲和丁两组的变量是淀粉,通过比较甲和丁两组实验,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15.(2018 杭州)把等量的天竺葵和紫罗兰的新鲜叶片放在无色透明的封闭容器中,并将它们置于不同颜色的光照条件下(其他条件均适宜并相同)。经过 8 小时后,测量容器中氧气的增加量, 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氧气的增加(mL)
1 天竺葵 红 120
2 天竺葵 绿 15
3 紫罗兰 红 80
4 紫罗兰 绿 10
据表回答:
(1)该实验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
(2)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 2 条)
(3)除上表所示因素外,列举 2 条影响紫罗兰和天竺葵光合作用反应速率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 小时内氧气的增加量;(2)8 小时内,紫罗兰在红光条件下比绿光条件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8 小时内,天竺葵在红光条件下比绿光条件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8 小时内,红光条件下天竺葵比紫罗兰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8 小时内,绿光条件下天竺葵比紫罗兰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3)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叶的幼嫩程度。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解析】(1)本题中的测量的是 8 小时内的氧气增加量,通过对应时间内氧气含量的变化
来表示光合作用的速率,故可以通过 8 小时内氧气含量的增加量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
(2)本实验的变量是植物的种类和光的颜色,从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因此,答植物种类 和光的颜色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3)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光的颜色、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植物
种类、叶的幼嫩程度等。
16.(2018 杭州)已知酵母菌中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小金据此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图甲为实验装置示意图。
注射器 A 注射器 B
实验组 1 体积分数的H2O2 溶液 5ml 2 质量分数的酵母菌液 2ml
对照组 1 体积分数的H2O2 溶液 5ml 待填
①选用 2 套图甲装置分别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将表中所示液体吸入相应注射器中;
②将装置恒温 10 分钟后,观察并记录各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
③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 A 中的液体缓慢推至 B 中后再夹紧止水夹,恒温 5 分钟后, 观察并记录注射器 B 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重复试验 3 次并取平均值;
④改变实验温度(温度设置:0℃、10℃、20℃、30℃、40℃、50℃、60℃),重复步骤①②③步骤。
在不同温度下,步骤②中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均为 0,步骤③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注射器B 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写出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照组的注射器B中应吸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乙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氧化氢因其加热自分解的特性,一般不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小金认为在一定条件下, 过氧化氢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是可行的,请从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2ml 蒸馏水(清水);
(3)在 0℃ : 30℃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 30℃~60℃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30℃左右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最强;60℃时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
(4)0℃ : 60℃时,对照组注射器 B 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都为 0,没有酶的作用时,双氧水在保温时段内未发生明显的自分解。
【考点】酶的催化作用;
【解析】(1)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催化剂写上过氧化氢酶;
(2)实验组为酵母菌液 2ml,对照组不放酵母菌液,用等量的蒸馏水或清水;
(3)随着温度的升高,产生的气体量先变大后减小,在 30℃的时候最高,说明过氧化氢酶对双氧水有催化作用,并且在 30℃时催化效率最高;
(4)对照组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双氧水并没有分解产生氧气。
17.(2018 宁波)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把植物放在室外阳光下,有人喜欢把植物放在室内。太阳光与照明灯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哪个更有利呢 小科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作出假设】太阳光比照明灯光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材料准备】玻璃钟罩、量筒、同一品种的天竺葵、水、白磷和其它必需的器材。
【实验步汉】
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好实验器材,并检验装置气密性。
②取6株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分别放入6套相同装置内,每套装置如图所示,平均分成两组。
③第一组装置放在阳光下,第二组装置放在密闭的黑色帐篷中(内有温控装置),用具有自动调光系统的照明灯照射。
④6小时后,用激光笔点燃足量白磷,待白磷燃烧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测得并记录量筒内水量的变化数据。
……
【交流与讨论】
本实验用自动调光系统的作用是调节照明灯的________。
(2)小科认为实验测得量筒内水量的变化数据,就是植物产生的氧气体职。你认为小科的观点是____________的。(填“正确”或“不正确”)
【评价与反思】
(3)从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为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应向装内提供____________。
(4)为增加证据的可靠性,小科认为还需改进实验设计。
【答案】 (1)光照强度与太阳光强度的变化相似(或光照强度或灯泡亮度) (2)不正确 (3) 二氧化碳
【考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解析】(1)调光系统,可以根据室内亮度变化进行自动调光,保证室内有一定的亮度。自动调光系统的作用相当于调节照明灯的光照强度或灯泡亮度。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白磷燃烧会消耗氧气。量筒内水量的变化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植物产生的氧气体积。小科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3)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从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为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应向装内提供二氧化碳。
18.(2018 温州)小明发现某植物园在阴雨天时会用红光和蓝光对植物进行照射,他认为阴雨天分别用这两种单色光照射植物都会促进光合作用,于是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1)植物光合作用强弱可以用释放氧气的速度进行比较,也可以用________进行比较。
(2)请利用下列器材帮助小明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器材:500毫升的烧杯、漏斗、50毫升的量筒各若干;新鲜金鱼藻(水生植物)若干:清水;功率相同的红光灯、蓝光灯各一只;天平;刻度尺;计时器。
【答案】(1)相同时间内产生有机物的多少(相同时间内消耗二氧化碳的多少)
(2)①取三个洁净的500毫升烧杯,分别标为甲、乙、丙,各装入400毫升清水和10克新鲜的金鱼藻,将三个相同的漏斗倒扣在金鱼藻上,取三支量筒装满水,倒扣在漏斗管口。
②选择阴雨天(光线较弱环境),甲组、乙组分别用红光灯和蓝光灯在等距离处照射,丙组不做处理。
③光照相同时间后,比较三组量筒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④多次重复实验。
【考点】光合作用;实验设计;
【解析】实验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验变量的控制及不变量的控制;要考虑实验现象的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