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向青春举杯光阴的故事断章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1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向青春举杯光阴的故事断章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1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05 13:2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断 章
一、语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看护/看管  消耗/奔走呼号 赴约/难以驯服
B.焦灼/着急 丞相/盛气凌人 冰雹/尖酸刻薄
C.寂寞/脉络 醒悟/恶贯满盈 衡量/横七竖八
D.寒鸦/压阵 孕育/晕头转向 谷穗/遂心如意
解析:B B项,zhuó/zháo,chéng/shèng,báo/bó。A项,kān,hào/háo,
fù/fú。C项,mò/mài,wù/è,héng。D项,yā,yùn/yūn,suì。
2.下列词语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琳琅 耗废 焦灼 幸灾乐祸
B.淘汰 迟钝 顿足 汗流夹背
C.谦卑 干瘪 彻悟 怨天尤人
D.落莫 刻薄 磕拌 望眼欲穿
解析:C A项,废—费;B项,夹—浃;D项,莫—寞,拌—绊。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为某些个体,人类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人类却是无知的莽汉。他们在把整个星球推向毁灭的边缘,却又沾沾自喜地夸耀……
②无论PM2.5浓度多高,雾霾持续时间多长,只要一刮风下雨,霾就立即销声匿迹,但是靠天治霾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优化能源结构才是
根本。
③开发商越界从农民的耕地上挖沟,并将污水引向鱼塘,本就理亏;农民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阻止他们继续破坏耕地,当然无可厚非。
④本届书画交流活动中,书画名家纷纷献艺,一幅幅书法力透纸背,一幅幅丹青意境深远,博得观众的连声喝彩。
⑤李密的《陈情表》将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娓娓道来,叙述委婉,辞意恳切,如泣如诉,悲恻动人,令人不忍卒读。
⑥每天清晨取柠檬一至两片,用温水冲服,空腹饮用,长此以往不仅能补充维生素,而且可排毒养颜。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解析:C ①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使用正确。②销声匿迹:形容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不合语境。③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此处应用“无可非议”。④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形容文章深刻有力。使用正确。⑤不忍卒读:意为不忍心读完,常用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使用正确。⑥长此以往:指长久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不合语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微电影,从关爱孤儿、帮扶贫弱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多个方面已广泛发挥作用,艺术的力量已日益增强。
B.钟南山院士关于雾霾的阐述十分清楚地表达了雾霾对人体具有诱发脑溢血、高血压等显著影响。
C.我国企业要建立健全工程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等管控体制机制,向创新管理要发展,确保工程质量,力争在出口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D.新时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时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的工作重点。
解析:C A项,介词残缺,应在“从关爱孤儿、帮扶贫弱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多个方面”前加介词“在”。 B项,成分残缺,应在“影响”后加“的观点”。 D项,中途易辙,“自从”应放到“新时代农民工”之前。
5.(2017·全国Ⅱ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①              ,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②              。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③               ,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要求填写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①处要关注下文“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此处应为“想变成什么颜色”的意思或者“身处什么环境”的意思。②处从“其实”二字看,此处为让步关系,表示对前面臆想的否定。③处后面列出了两种因素“温度”“光线”,又说是“决定因素”,很明显还有其他因素。
答案:①身处什么颜色的环境 ②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③还受其他因素影响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
远和近
顾 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6.诗中有几个意象,分别是什么?这些意象分别指什么?
?
?
?
解析:诗中有三个意象,可以分为两类:“你”“我”属于社会人员,“云”属于自然。
答案:诗中有三个意象,分别是“你”“我”“云”,这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于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
7.人与人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人和云的距离,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
?
解析:“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
答案:人与云之间的距离是真实的距离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心与心的距离,人世间充满了虚伪奸诈,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越来越让作者感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人与云之间的距离还远,两者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隔膜之深。
8.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
?
?
?
解析:诗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都颠倒了。诗人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
答案: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同时,诗人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表达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的厌恶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9~11题。
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
有多少欣慰,
有多少鼓励,
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
带着多少叮嘱,
带着多少期望,
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
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
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
你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
去吧——!
勇敢的孩子,
向着明天,
谱写新生活的赞歌!
(节选自《献给老师的花束》,作者徐鲁,有改动)
9.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
?
答案:如“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理由:这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对学生的浓厚感情,同时也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无唯一
答案。)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离别之际想到了老师的点滴生活以及对老师的依依不舍和感激之情。
11.诗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
答案:“老师”是和蔼的,他一直鼓励学生,给予他们爱和知识,当他的学生要离开时,他会欣慰地笑,会在心中为他们祝福,老师把学生送向了光明,而他仍然无私奉献,永远守在自己的讲台上。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诗歌,完成后面相关题目。
新月弯弯
何其芳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12.第一节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
?
解析:“像”,表明第一节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比喻成小船生动形象,同时引出了后面的想象。
答案: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喻成小船,使内容形象生动;同时引出后面乘船回故乡的想象。(意对即可)
13.诗中写到“花香。夜暖”,是诗人的现实经历还是想象之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
解析:“花香。夜暖”是对故乡春天的想象性描写,故乡让人感到温暖。
答案:“花香。夜暖”是诗人的想象之事;这两句诗用“花香”“夜暖”两个短句,形象地写出了故乡春天的特点,让人感到温暖。
14.“你睡着了么”这里的“你”实指什么?诗中的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
?
解析:诗歌创设了一个人与故乡对话的情景,诗中的反问句正是这一特点的体现。
答案:这里的“你”实指故乡;诗中的反问句读来让人备感亲切,让人觉得诗人好像是在与故乡对话闲聊。
15.这首诗是如何展开想象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
解析:月亮是触发诗人思乡的媒介,船是诗人要回到故乡的凭借,“花香。夜暖”是诗人对故乡春天想象的画面的描写,由此可知,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念之情。
答案:诗人把眼前的月亮比喻成小船,然后乘船越过万水千山回到故乡;故乡花香夜暖,正是美丽的春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眷念之情。(意对即可)
三、语言运用
16.阅读下面的小诗,在横线上补写符合语境的句子。要求:第(1)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第(2)处和画线的内容句式大致相同。
灯亮着——
在晦重的夜色里,
它像一点漂流的渔火。
你可以设想我的小屋,
(1)             。?
但我并没有沉沦,
因为灯还亮着。
灯亮着——
(2)             ,?
回答四面八方的问候。
灯亮着——
它以这样轩昂的傲气,
睥睨明里暗里的压迫。
呵,灯何时有了鲜明的性格?
解析:第(1)句,要使用“比喻”的修辞,“修饰语”要恰当。第(2)句,“句式”要与“它以这样轩昂的傲气”相同,“内容”要结合上下文的文意来拟写。
答案:(示例)(1)像被狂风推送的一叶小舟 (2)它用这样火红的热情
17.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下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俗世的土壤中生长着真诚、善良、挚爱和梦想。我们不妨放慢追求的脚步,摒弃几分急躁,留住几分闲逸。在春雨中,细细地品味一杯温热的新茗;夏夜里清脆晶亮的蝉鸣,耐心倾听;悠闲地在秋野上仰望风轻云淡的天空;冬阳下,静静地卧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这何尝不是一种悠然?
?
?
解析:先分析画线的四个分句,看它们的句式特点;其次将某个分句的句式作为排比句的基本句式;然后仿照这个句式,调整其他几个句子,使之成为句式整齐的排比句;最后通读一遍,检查每个分句的字数是否相等。
答案:(示例)春雨中,细细地品味一杯温热的新茗;夏夜里,耐心地倾听清脆晶亮的蝉鸣;秋野上,悠闲地仰望风轻云淡的天空;冬阳下,静静地卧读自己喜欢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