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学习目标:
1、复习掌握已学文言知识。
2、积累巩固并能拓展运用。
预习题
一、写出下面的古今异义现象。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古: ;今: )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非常。古: ;今: )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学者。古: ;今: )
于是余有叹焉(于是。古: ;今: )
二指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1、?始舍于其址。 舍:
2、名之曰褒禅。 名: 。
3、有泉侧出。 侧: 。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
6、而其见愈奇。 见: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
8、火尚足以明也。 明:
三、翻译加点的实词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2、褒之庐冢也( )( )
3、有碑仆道( )
4、其文漫灭( )
5、有穴窈然( )
6、有怠而欲出者( )
7、则其至又加少矣( )
8、则或咎其欲出者( )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10、夫夷以近( )
1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12、何可胜道也哉( )
13、其孰能讥之乎( )
1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1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四、解释一词多义
1、以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险以远,则至者少( )
2、于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3、为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
4、夫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5、道
何可胜道也哉( ) 有碑仆道( )
6、缪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7、其
其孰能讥之乎(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则或咎其欲出者( )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
8、之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五、指出下面的特殊句式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2、此余之所得也!( )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 )以怠。( )
4、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
5、距洞百余步,有碑仆( )道( )
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 )
7、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六、解释重点句式
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 ( )
2、何可胜道也哉! ( )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
七、请提出一两个你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课外拓展:
翻译画线的句子。
甘茂之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请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1)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
(2)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
《游褒禅山记》课堂检测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
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g)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
2、对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可鼻, 则有荷叶之清香, 荷花之异馥 馥: 香气
B、既其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 责怪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 相互帮助
D、郦元之所见闻, 殆与余同 殆: 大概
3、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分别是
(1)例句: 舍相如广成传舍。(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屋舍俨然
C、退避三舍 D、四舍五入
(2)例句: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A、西门豹为邺令, 名闻天下 B、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C、以起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例句: 是我于花之未开, 先享无穷逸致也。( )
A、闲情逸致 B、玲珑别致
C、论天下事势, 致殷勤之意 D、专心致志
(4)例句: 与向之噌者相应, 如乐奏焉。
A、与民同乐 B、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C、闻水声, 如鸣佩环, 心乐之 D、金石丝竹, 乐之器也
4、下列各组句子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 与例句加线词相同的一项分别是( )
(1)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 险以远, 则至者少
A、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B、方是时, 余之力尚足以入
C、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寸 D、有志矣, 不随以止也
(2)例句: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A、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C、其如土石乎 D、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加少矣
(3)例句: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A、得双石于潭上, 扣而聆之 B、自以为得之也
C、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D、人之初, 性本善
(4)例句: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夫戟者, 所以攻城也; 镜者, 所以照形也。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我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亲贤臣, 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 古之人不余欺也。
A、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
B、故非笑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
C、唯余马首是瞻。
D、余方心动欲还, 而大声发于水上。
E、人莫予毒。
F、噌者, 周景王之无射也。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记年的。
C、“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某”代王安石。
D、“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对人的尊称。
7、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深昏暗使人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8、“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所得”的一项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9、下面对有关常识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 又叫“浮屠”, 此处是和尚的意思; 慧褒, 是唐代一个高僧的法名。“褒之庐冢也”, 庐冢, 圹墓。
B、古人的称谓办法较多, 称姓、称名、称字、称书斋名、称官职、称籍贯等等, 不一而足。不少时候是“兼用”, 如《游褒禅山记》文尾作者补记同游者时, 这样称呼朋友:“庐陵萧君圭君玉”, 庐陵, 是指此人的出生地; 萧, 是姓; 君圭, 是名; 君玉, 是字。
C、《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 相传为西汉桑钦所作(一说晋人郭璞)。《水经注》, 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所著, 该书对《水经》作注时将其内容作了很多的扩展和补充。
D、“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余自齐安舟行至临汝”, 元丰, 是用帝王年号纪元(年); 丁丑, 是以“干支”记日; 齐安和临汝都是当时安徽省的地名。“干支”指的是: 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戊、未、申、酉、戌、亥。
当堂训练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庐冢(zhǒnɡ) 何可胜道(shēnɡ)
B.盖音谬也(miù) 窈然(yǎo)
C.安上纯父(fù) 无物以相之(xiànɡ)
D.咎其欲出者(jīu) 瑰怪(ɡuī)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
3.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距其院东五里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火尚足以明也
6.下列句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预习题
一、写出下面的古今异义现象。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古:到了;今:表示另提一件事)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非常。古:不平凡;今:十分、很)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学者。古:读书人;今:做学问的人)
于是余有叹焉(于是。古:对这件事;今:后一事紧接前一事)
二指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三、翻译加点的实词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佛教徒)
2、褒之庐冢也(房屋)(坟墓)
3、有碑仆道(倒下)
4、其文漫灭(模糊不清)
5、有穴窈然(幽暗深远的样子)
6、有怠而欲出者(懈怠)
7、则其至又加少矣(更加)
8、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佐,帮助)
10、夫夷以近(平坦)
1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没有)
12、何可胜道也哉(完,尽)
13、其孰能讥之乎(谁)
1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1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
四、解释一词多义
1、以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为)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用来)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 险以远,则至者少(相当于“而”,并列关系)
2、于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对于)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对于)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在)
3、为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是) 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替)
4、夫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议论发语词)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指示代词,那)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那)
5、道
何可胜道也哉(说) 有碑仆道(道路)
6、缪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形容词,错误)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动词,弄错)
7、其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自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那)
则或咎其欲出者(那)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它,指山洞)
8、之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取消句子独立性)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结构助词,的)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取消句子独立性)
五、指出下面的特殊句式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 2、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句)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略句)
4、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句)
5、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省略句)
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状语后置,省略句)
7、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状语后置)
六、解释重点句式
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课外拓展
甘茂亡秦
甘茂自秦国逃出后,准备到齐国去。出了函谷关,遇见苏代(苏秦之兄),甘茂说:“您听说过江上女子的故事吗?”苏代说:“没听说过。”甘茂说:“在江上的众多女子中,有一个家贫无烛的女子。女子们在一起商量,要把家贫无烛的赶走。家贫无烛的女子准备离去了,她对女子们说:“我因为没烛,所以常常先到,一到便打扫屋子,铺席子。你们为什么吝惜照在四壁上的那一点余光呢?如果赐一点余光给我,对你们又有什么妨碍呢?我自认为对你们还是用的,为什么一定要赶走我呢?”女子们商量以后,认为她说得对,就把她留下来了。现在我没有才能,被秦国弃逐,把我赶出了函谷关,愿意为您打扫屋子,铺席子,希望不要把我赶走。”苏代说:“好,我将设法让齐国重用您。”
《游褒禅山记》课堂检测答案:
1、C(“胜”应读“shēng”。) 2、C(相, 帮助) 3、 (1)B (2)C (3)A (4)D 4、(1)D (2)D (3)D (4)D 5、C E(倒装句, 也叫宾语提前句) 6、D 7、C 8、D 9、A
当堂训练答案:
1、答案:B 提示:A.“胜”应读“shènɡ”;C.“父”应读“fǔ”;D.“咎”应读“jiù”。
2、答案:C 提示:C.观:景象。
3、答案:D提示:D项与例句中都是副词,反诘语气。A、B、C三项中均为代词。
4、答案:C提示:A项,十分之一/数词。B项,治学的人/学识渊博的人。D项,不同寻常/很,十分。
5、答案:A 提示: B.名词作状语, C.形容词作名词, D.形容词作动词。
6、答案:B 提示:B项与例句中的“观”都为景象,其余为动词,观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