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孔子 课件 (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孔子 课件 (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05 23:1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21 孔子孔子生平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记录下来,作成《论语》。关于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的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涉及政治、哲学、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孔 庙 精 美 石 柱高雄孔庙英国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概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截至2009年12月份,全球已有87个国家建立了583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目标2012年达到1000所。孔子论学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准字音zhònɡ yù rú
仲尼 教育 儒家
hé lì liánɡ
核心 厉害 粮食
yuàn jì sì fù
抱怨 祭祀 翻来覆去注意一下下面的词语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隐晦:(意思)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愿意;勿,不要;施,加。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刻苦。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了孔子的几个故事。
读1.2段,思考:为什么孔子被称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要点: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样为人处世。因此,他被人们称为圣人。
2、他的著作《论语》,思想丰富,博大精深,可让人终身奉行,其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直到今天还被人们奉为经典。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人。圣 迹 图
(表现孔子讲学、众多弟子学习的情景)仔细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课文讲诉了孔子的哪几个故事?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第一个故事: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教育我们要做怎样的人?试着举例说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教育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做事要将心比心。遇到事情时能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对方的感受。为此,做人应有宽阔的胸怀、足够的爱心和对别人的尊重、体谅之心,能以平等之心对待别人。第二个故事:不喝“盗泉”水为什么孔子口渴得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孔子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所需,“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很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赞扬了孔子厌恶偷盗的精神。第三个故事: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认人不易”“弟子都饿得爬不起来了”,“子路向孔子抱怨”,孔子是怎样回答的?
“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第三个故事: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认人不易”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当颜回请孔子吃饭时,孔子是怎样说的?
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见了父亲。我想用这干净的米饭来祭祀他。”第三个故事: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认人不易”当孔子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时,孔子是怎样说的?
孔子不由感慨万分,对弟子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认为不易
赞扬了孔子敢于自省的精神。第三个故事: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认人不易”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体会?
可从两个方面来体会:1.孔子知错能改,有自我反省的勇气。如他所说:“吾日三省吾身。”“见其过而内自讼。”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只有不断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和进步,逐渐走向完美。2.认识、了解一个人,如果仅从表面看到的现象和一时产生的感觉,去作出判断,常常会出现失误。只有进行深入地观察和思考,得出的判断才可靠、结论才正确。推而广之,认识、了解一件事、一种物,也是这样的。第四个故事:晚年读《周易》孔子是怎样读《周易》的?
体会孔子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的“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于忘忧”的精神。孔子名言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小故事(1) 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
  “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孔子有一个学生,真的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他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帐,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帐,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从鲁国人被赎出来。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 孔子小故事(2)从现在流传下来的一些画像上看来,孔子始终是一幅温文尔雅、一团和气的样子,这里自然有许多理想化的儒家至圣先师孔子的成分,至于真实情况如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孔子应该有其威武的一面。他的学生颜回称其“威而不猛”,且孔子身材魁伟,当时被称为“长人”。关于孔子的形象,我们所能得到的信息大致如此。从《论语》和《史记》的关于孔子的记载中,我们还可以知道孔子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的人,有这样一些故事,足以展示孔子是一个活生生的“圣人”: ????? 孔子之喜:孔子在鲁国以大司寇行摄相事,面露喜色,门人责问:“君子祸至不喜,福至不忧”,孔子称是,对自己的态度如此解释:“我喜而笑,使下人也觉得尊贵,这样不好吗?” ????? 孔子之笑:孔子周游列国,形色匆匆,流落至郑,郑人谓子贡孔子的神色“若丧家之狗”,子贡如实告之,孔子朗然而笑:“说我象丧家之狗,是这样,是这样!” ????? 孔子之哭:孔子强调“哀而不伤”。颜回死,孔子哀哭而至于恸,门人开导,孔子曰:“不为这样的人哀伤而恸哭,又能为谁哀伤而恸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