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梳理情节、概括感情变化》教学设计
文体
小说
适用年级
九年级
教 学
目 标
1、明白情感类题目失分的原因。
2、掌握快速梳理情节、概括情感变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快速梳理情节、概括情感变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快速梳理情节、概括情感变化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启发式教学
教具运用
多媒体
课 时 安 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 生
教 师
分析学情、制作课件、设计教案和准备资料
教学思路
首先让学生通过活动交流阅读做题习惯,联系小说三要素,了解阅读小说时要从哪些方面去圈点勾画。
其次让学生进行活动一:“探究失分原因”,就《鞠躬》的学生答案进行探究,得出失分三大原因“审题不明”、“层次不清”、“概括不准”。
接着运用中考试题引导学生了解概括类题目的题型、特点,引导学生归纳答题技巧,得出答题步骤“审题干,明要求”、“ 定范围,理层次”、 “炼词语,精表达”和思考的角度、答题经验。
再接着,进行迁移练习,小组讨论,互相评改答案,进一步提高拓展运用试题的答题技能。
最后,布置作业,强化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以跟学生聊天的形式:阅读的好习惯,导出课题(《梳理情节、概括感情变化》),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明白情感类题目失分的原因。
2、掌握快速梳理情节、 概括情感变化的方法。
三、评判学生答题,分析错误原因
【任务与意图】小组合作,分析失分原因。通过对他人答案的判断,明确答案中的优缺点以及错误产生的原因。
1、PPT 展示同学的答案,小组合作分析失分原因。
2、请学生个别回答
板书:错误原因:审题不明、层次不清、概括不准
四、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任务与意图】
让学生了解小说故事情感类题目的常见题型,针对失分原因,掌握概括情感题目的答题技巧。
【过程与方法】
了解考纲要求,认识把握故事情节试题的常见题型,总结归纳出答题技巧。
(一)、了解题型:填空式和概括式。
【2008 年?广东】(《歪儿》)15.随着事件的发展,“对”歪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4分)
事件
歪儿坐庄
歪儿挨骂
歪儿扔
下铁罐
歪儿回来
感情
3.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发展经历了哪些变化?( 3 分) (《核桃压枝低》2014陕西中考试题)
(二)出示一组试题,讨论研究,归纳答题技巧
问题:研究《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第13题,《歪儿》第15题 ,思考:在审题、层次、概括这几个步骤中,我们如何更好地解决失误?
1、试题一:【20011 年?广东】(《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围绕“一条银色的裤子”,母亲对安东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口口——口口——口口
参考答案:拒绝(反对)——理解(支持)——自豪
2、试题二:【2008 年?广东】(《歪儿》)15.随着事件的发展,“我”对歪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4分)
事件
歪儿坐庄
歪儿挨骂
歪儿扔
下铁罐
歪儿回来
感情
参考答案:拿他取乐 有点不安 深感内疚 亲密快乐
(二)、课堂引导,归纳步骤和经验
归纳步骤
审题干,明要求
定范围,理层次
炼词语,精表达
板书:
错误原因 方法
审题不明 审题意:对象、结构……
层次不清 理层次:时间、地点、人物、线索、情节转折
概括不准 炼词语:原词、归纳换用、梯度感
五、学以致用
【任务与意图】
独立完成练习,小组互相评改,讨论并推荐最佳答案,订正本组同学答题中的错误。在运用中实现能力迁移,在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投入度。
【过程与方法】
(一)练习: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时月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情节
见儿子
迎接
听到哑鞭炮
决定建
新楼
心情
幸福
感动
闷闷
不乐
炫耀
满足
参考答案:
情节
见儿子迎接
听到哑鞭炮
见四平新楼
决定建新楼
建成新楼房
心情
幸福感动
忧郁难言
闷闷不乐
振奋灿烂
炫耀满足
2、小组讨论:互相评改答案,推荐最佳答案,指出本组同学答案中存在的问题,展示修改成果。
3、小组汇报。
(二)练习5. 请根据文章情节,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准备补课,被叫去翻地? ? ?
?回家拿书,给学生补课
2、小组讨论:互相评改答案,推荐最佳答案,指出本组同学答案中存在的问题,展示修改成果。
3、小组汇报,教师总结
(如果时间不够,可在课后完成)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巩固
1、学生与教师一起聊聊阅读习惯。
2、学生自己读目标。
3、学生讨论、分析错误原因
4、学生做题,研究规律
5、小组讨论,准备发言
在老师引导下归纳方法
学生完成练习,并圈划标注,后讨论、展示
学生再次回忆步骤和经验
课件内容
一、与学生聊天聊学习习惯。
二、课题
三、学习目标
四、探究失分原因
五、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六、学以致用
七、课后巩固
八、老师寄语
教后小结
课件17张PPT。课前活动:读书好习惯说说我的好习惯?我们还可以这样做课前活动:培养好习惯1、明确小说文体特点,重点圈划: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2、清楚考纲,重点圈划:
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感、
形象。
梳理情节,把握情感变化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专题 1、明白情感类题目
失分的原因。
2、掌握快速梳理情节、
概括情感变化的方法。
(重点、难点)学习目标课堂活动一:探究失分原因 读《鞠躬》,看答题,分析错误的原因1. 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张小花的心情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明语言概括出来。(4分)
闷闷不乐——( )——( )
——( ) ——( )心不在焉慌乱发酸惊讶激动敬慕感动课堂活动一: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技巧15.随着事件的发展,“我”对歪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4分)(广东2008《歪儿》)
3.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发展经历了哪些变化?( 3 分) (《核桃压枝低》2014陕西中考试题)
课堂活动二: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研究《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第13题,《歪儿》第15题 。
思考: 在审题、层次、概括这几个步骤中,我们如何更好地解决失误?课堂活动二: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技巧13.围绕“一条银色的裤子”,母亲对安东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2011)《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
口口——口口——口口拒绝(反对)——理解(支持)——自豪线索线索课堂活动一: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技巧15.随着事件的发展,“对”歪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4分)(2008《歪儿》) 拿他
取乐有点不安深感内疚亲密快乐课堂活动二: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技巧审题意,明要求
定范围,理层次
炼词语,精表达 归纳步骤课堂活动二: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技巧1、找准线索
2、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变化
3、事情转折经验(梳理情节):课堂活动二: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技巧1、关注情感态度的语句,选用原词
2、关注动作、神态、语言,归纳换用
3、词语要有梯度感,体现变化 经验(概括情感变化)课堂活动三:学以致用请同学们施展妙思、妙手,完成练习《炫耀》
(要求:1、独立完成,注意圈划。2、小组讨论、打分)。见四平
新楼建成新楼房忧郁难言振奋得意教学活动三:学以致用到自家地,发现地已翻仔细察看,找出翻地者翻三厢地,效率奇快回家吃饭,被骂翻错地准备补课,被叫去翻地 ?
?
?
?
?
回家拿书,给学生补课课后巩固请同学们施展妙思、妙手,完成练习《补课》。 读一篇好文章,就好比一次浪漫的旅行:我们可以欣赏春花秋月,冬雪夏蝉;我们可以看人间真爱,悟人生真谛;我们可以览历史长河,辨是非大义。让我们一边阅读,一边收获,一边成长!老师寄语 炫耀
①寒气切割着时月裸露的肌肤,他在一幢楼的铁栅门来回徘徊。时月傍晚离开楼房时,手里有了厚厚一沓钱。他拎着二万六千元,悬空的心落了下来——老板总算兑现了血汗钱。
②年三十的风很硬,但被鞭炮烟花软化了一些。时月进村时,家家忙着贴门第,上窗花,放爆竹。站在村口的儿子焦急张望着,见到熟悉的身影时飞也似的迎上来。时月有了幸福的感动,儿子长大了。
③洗漱后时月燃起香烟,菜已上桌。浓浓的亲情在酒香中弥漫,时月在淡淡的醉意中睡去。零点,睡得迷迷糊糊的时月催促儿子燃放鞭炮。不多时,门外的鞭炮声哑了。时月坐起来竖耳侧听,脸上露出忧郁的神情。
④年初一,阳光灿烂,驱散了时月阴郁的心情。时月在外是一个小工头,自家的二层楼房在村庄里是最好的。九点了,时月揣上两包高级香烟出门,见人就派烟问好。时月走到四平门前时,惊讶地发现原先破旧的楼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新三层洋楼,比自家的气派多了。四平笑吟吟迎出楼,敬烟让坐。A时月面露尴尬的表情,极不情愿地接过香烟匆匆离去,闷闷不乐地躺在床上。妻子见时月脸色阴沉,以为沿途劳累,中饭也没敢叫醒他。晚餐时,时月草草喝几杯酒后又睡去了。
⑤时月脸色越来越阴郁,妻子心中生出丝丝不安,不时催促时月到医院看看。儿子说:“爸爸也可能是累成这样的。工地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吃的差又睡不好。”妻子怔怔的,没有理出头绪。
⑥新年是喜庆的,可时月既没有喜庆的心情更没有串门走动的意思,整天昏昏沉沉的。他时而躺着望着天花板发愣,时而靠床低头沉思。年初六过后,打工者频繁外出,时月没有外出的迹象。妻子小心翼翼地察看着时月的表情。
⑦沉闷的正月在不紧不慢中走过了。
初八天刚放亮,时月早早起床洗漱一番,菜色的脸添了一丝红彩,凌乱的头发一丝不苟地趴在头上,皮夹克在洁白的衬衣下显得锃亮炫目。妻子精神抖擞,猛火烧水做饭,儿子不再迟迟缩在被窝里。天气格外爽朗,时月的灿烂给家人送来了明媚的阳光。时月春风得意的走出家门,皮鞋敲击着硬硬的土地。
⑧回家天已透黑,时月说:“先不出门打工了,在家歇三个月。”
⑨妻子睁大迷茫的双眼呆望着时月,半天说不出话来。
⑩时月笑着说:“看你那痴样。我这些日反复考虑这事,非做不可,不然我会心神不安的。”
妻子说:“怎么净说些没头没脑的话?”
时月说:“初一我家鞭炮哑了。四平家那么漂亮的洋楼,把我家楼房逼到了角落。不把楼房做高做大,我是没有好心情,更不会有好运气的。”
妻子说:“四平家借了不少债,再说我家楼房才盖了四年啊。”
时月说:“借债也得盖。农村人靠楼房撑门面,在外拼死拼活不就是争个面子?吃好喝好别人是看不见的,有座好楼房,儿子找媳妇都容易。”
妻子说:“儿子正月十二就开学,先给点钱报名。”
时月说:“念什么念,书读得再多还不是挣钱?晚出不如早挣。楼房建好后就带儿子外出打工,好把房债还上。”
三个多月后,一幢洋楼在阳光下耀眼生辉。时月背着手,带着炫耀的满足,仰视着。
青苗挂着晨露。一个男人背着沉重的包袱,瘦长的少年拖着沉重的脚步亦步亦趋。中巴扬起漫天的尘土,罩着路旁的女人。B她雕塑似地久久站立,望着尘土弥漫,又消散了。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9期,有删改)
练习: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时月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情节
见儿子迎接
听到哑鞭炮
拜年见四平
决定建新楼
新楼落成
心情
幸福感动
忧郁难言
闷闷不乐
振奋灿烂
炫耀满足
2、.请在文中画线的A、B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4分)
我选择 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第二段第一句中加点词?请结合上下文作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不喜欢时月?请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 课
聂连新
①物理老师聂志刚准备利用双休日为班上的几个后进生补补课,没想到前脚刚跨进教室,后脚就被老婆桂花拽住了:“都什么时节了,人家的豆种早发芽破土了,咱家的地还没翻身。天气预报说了,明天有小到中雨。要是天黑以前没把三厢地翻完,你莫想进俺的家门。”不由分说,桂花粗壮有力的大手抓住聂志刚的肩膀就往外拖。聂志刚推了推眼镜,回头对着教室喊:“先回去吧,看情况今天是补不成了。下个星期再来,先回去吧。”
②农村教师就是这样的,一会儿教室讲台,一会儿田间地头;一会儿西装笔挺,一会儿赤膊挑粪。不过打聂志刚调到毕业班后,就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很少过问家务事了。桂花上要侍候七十多岁的婆婆,下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娃子,里里外外忙,也确实不易。
③回到家里,聂志刚顾不得换件衣服,掮了把锄头就出了屋门。A已是清明过后了,金黄的油菜花开得满坡都是,成群的蜜蜂在花朵间随意翻飞,和煦的阳光照得人直想打盹,两个歇脚的挑夫坐在草垛上点火抽烟:好一幅田园风光图啊!聂志刚走在地间的小路上,头一次觉得亲近大自然的感觉是这样爽。难怪晋代诗人陶潜明弃官归田,过得悠然自得,还写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
④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B聂志刚今天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锄头在他手里就像根拐杖,下锄、掀土、磕碎,似乎都不用费力气。两个时辰不到,三厢地就给他翻得只剩下晒席那么大一片了。照这样的进度,在天黑之前完成桂花指定的任务是不成问题的,甚至可以收个早工,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说不定还可以完成下星期的讲义呢。想着这些,聂志刚就嘻嘻地笑了。
⑤吃中午饭的时候,桂花给他又是端水,又是递毛巾,又是拍打身上的碎土。桌子上也特别地丰盛,甚至还摆了一小盅他最爱喝的杨梅酒。咳,女人的心就像天上的云,说变就变。刚才还是凶神恶煞一样,指手划脚,如今又侍候大老爷们似的,低头哈腰。聂志刚也不客气,摆开架式,边吃边喝。桂花这个那个的交代了一番,就风风火火地去接聂志刚的班。
⑥聂志刚吃第三碗饭的时候,桂花气急败坏地返回来了:“你这死脑筋,十足的书呆子!一百好几十斤的人,连自家的三厢地都认不出来。还不如趁早找块又尖又硬的石头,一头撞上!”什么?忙活了大半天,都做无用功了?聂志刚怎么也不相信有这么回事。河边的那块三厢地他是去过的。记得去年夏天的时候,他亲手给辣椒苗施的肥,今儿上午的时候,辣椒枯枝还竖在那儿呢。桂花气得跺脚:“猪啊,去年就你家种了辣椒?嫁给你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咱家的三厢地在河东知不知道?你去瞧瞧,你学雷锋帮谁做好事了?”难道真的弄错了?聂志刚被桂花放连珠炮似的一通臭骂,自觉理亏,底气明显降了下来,也不敢申辩,只一声不响跟了桂花往河边走。
⑦到了河东桂花认定的那块地,两口子都傻了眼:也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家的三厢地已叫谁翻过了,平平整整地躺在那里,泥土磕得细碎。从又湿又松的泥土可以看出,这地刚翻过不久。咦,这就奇了,他聂志刚错翻了别家的地,自家的地又莫名其妙被别人帮着翻了?难道是那块地的主人回报他聂志刚慷慨行为的结果?不可能,都是乡里乡亲,为什么不直接打声招呼?聂志刚东瞧瞧西看看,终于在土埂边缘找到了五六个大小不一的脚印。脚印都不大,三十六七码长。聂志刚想起来了,一定是他们——班里那几个后进生——那母亲疯了的黄小东,那从小就父母离异、由爷爷带管长大的聂芒,那上山打柴时不小心摔断了胫骨的李中中,还有……聂志刚想着想着,眼圈里就有一股温热的液体溢出来。
⑧聂志刚没有说什么,回到家里,从书桌上挑了两本教科书,径直向其中一个后进生的家里走去……
5. 请根据文章情节,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准备补课,被叫去翻地( ( (
( 回家拿书,给学生补课
6.请在文中画线的A、B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4分)
我选 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说最出人意料的情节是什么?这样设计情节有什么好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先回去吧,看情况今天是补不成了,下个星期再来,先回去吧。”当教室里的几个学生听到老师的话,他们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请联系下文,任选其中一人,合理想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情节
见儿子迎接
听到哑鞭炮
见四平新楼
决定建新楼
建成新楼房
心情
幸福感动
忧郁难言
闷闷不乐
振奋灿烂
炫耀满足
2、A
B
3.参考答案:“硬”写出了当时风大、风强、风冷的自然环境(2分),“软化”写出了时月拿到工钱的满足,团圆的喜悦、幸福的心情。(2分)
4.答案示例:不喜欢。时月不顾妻子反对,借钱也要把建好几年的房子推到重建,虚荣心(攀比心)很强;时月为了还房债,让儿子辍学打工,目光短浅,耽误孩子的未来。因此,我不喜欢他。
喜欢。时月在工地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吃喝不好,都无一句怨言,是个勤劳的人;时月盖房子也是为了家里人在村里有地位,为了儿子更容易娶到媳妇,一心为家。因此,我喜欢他。
5、A句:运用了环境描写(1分),描写了聂老师去翻地时见到的美丽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景色(2分),表现了聂老师轻松、愉快的心情(1分)。
B句:运用了比喻,把锄头比作拐杖(1分),抓住聂老师的几个动作描写(1分),写出了聂老师翻地时的轻快动作和轻松的心情(2分)。
6、最出人意料的情节是:聂老师和桂花来到自家地里,发现三厢地都已经翻好。(2分)
作用是:(1)使小说的故事情节有悬念,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1分)。(2)能表现出聂老师的美好品质(1分),使小说的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突出,更好地表现主题(1分,答出一点1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合理也可以酌情给分。)
7、参考示例:“老师为了我们的学习,把自己的休息时间都用了。上次我打柴摔断了腿,他还去我家里给我补课,把自己家里的农活都耽误了。反正现在也不能补课,不如去帮老师翻地吧。对,问问他们,约他们一起。”(根据当时的情况,符合人物身份、情理即可。语言通顺没有错别字给1分。)
鞠躬
郭永明
①这几天,张小花一直闷闷不乐,心里仿佛有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压着,想掀又掀不掉。
②晚饭时,张小花捏着筷子心不在焉,好几次把饭拨拉到了嘴角。“花儿,你想什么呢,不好好吃饭。”妈妈关切地问,“是不是和同学闹矛盾了?”张小花回过神来,强装出一丝笑意,摇头说:“没有,没有。”“有什么事,一定要说实话,不许瞒着父母。”爸爸深陷的眼窝盛满慈祥的目光,直愣愣地注视着她。
③张小花感到一阵慌乱,心里发酸,不争气的泪水就溢满了眼眶。她怎么说得出口呢,这不是十几块钱能解决的问题。况且,即便是十几块钱,她又怎么能花得心安呢?爸爸艰难地起身,要走到张小花的身边。张小花赶紧起身去扶爸爸:“爸爸,你慢点。”爸爸甩开张小花的手:“花儿,什么事,你说呀!你要急死我呀。”说完,爸爸剧烈地咳嗽起来。妈妈在一旁说:“赶紧告诉爸爸呀,看你爸都急成这样了。”
④张小花后悔自己没有把秘密隐藏好。“明天,明天是教师节,班里好多同学都给吴老师准备了礼物,我……”张小花的声音小得连自己也听不见。爸爸沉吟了片刻:“教师节,是该给老师表示表示,咱花儿可不能让人瞧不起!”“是啊,想买什么,花儿你说,妈给你钱。”妈妈说着就要转身去拿钱。“不用了,妈。”张小花一把扯住了妈妈的胳膊,“我看,咱们就不送了吧,再说,谁规定了教师节一定得给老师送礼物呢。”“不行,教师节不表示,同学会怎么看你,老师会怎么看你?”爸妈有点急了,“家里再困难,也不能让你在外面受委屈呀!”
⑤“笃笃笃。”有人敲门。张小花过去开门,出现在门口的人让张小花惊讶得捂住了嘴巴。
⑥“是谁呀,怎么不请人家进来?”爸妈说。
⑦“是……是吴老师,还有校长!”张小花激动地叫了起来。
⑧校长进门就握住了张小花爸妈的手,诚恳地说:“我们早该来看看你们,对你们关心不够,是我们的失职啊!明天是教师节,借此机会,我们……”妈妈打断校长的话,搓着手说:“教师节到了,我们还没来得及给老师准备礼物,明天一定……”“小花妈您听我说,”校长认真地说,“往年一到教师节,家长学生忙着给老师表示,劳民伤财,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不良影响。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不能让金钱财富腐蚀了纯洁的师生之情。”“所以,今年学校规定老师不准收受学生的礼物。而应以教师节为契机,多到学生家里走一走,看一看,和家长多接触,更多地了解学生。”吴老师补充说。校长、吴老师坐下来和张小花爸妈聊起了天,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战胜困难,还称赞张小花是一位聪明好学的好学生。
⑨临别时,校长和吴老师把带来的生活用品交给张小花的爸妈。妈妈赶紧推让。“这是我们一点小小的心意。你们现在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说着校长起身告辞。
⑩“哎,老师怎么就走了,水也没喝一口啊。”妈妈焦急地说。张小花追到门口,校长和吴老师已经走了。她身体肃立,朝着他们离开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
(选自《福州日报》2014年09月13日期 第A5版,有删改)
文章出处:http://mag.fznews.com.cn/shtml/fzrb/20140913/124011.shtml#
1. 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张小花的心情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明语言概括出来。(4分)
闷闷不乐——( )——( )——( )——( )
2.结合作品具体内容,说说校长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
3.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①晚饭时,张小花捏着筷子心不在焉,好几次把饭拨拉到了嘴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②爸爸深陷的眼窝盛满慈祥的目光,直愣愣地注视着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
4.文章结尾写道“她身体肃立,朝着他们离开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联系全文内容,请你说说张小花鞠躬的原因。(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
[美]凯瑟琳·比恩 洪帆 译
一天下午,我正在厨房做饭,16岁的儿子安东尼以最快的速度冲了进来,我警惕地抬起头。安东尼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最近我们每次见面气氛都很紧张,争吵随时一触即发。这次他又会有什么问题?音乐?朋友?我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妈妈,比利·寇根有一条银色的裤子,我也要一条。”
“为什么?”我搞不懂他的这种追星行为。
“妈妈,比利·寇根是‘碎南瓜’乐队的主唱。‘碎南瓜’是我最喜欢的乐队。”他瞪大眼睛看着我,似乎在跟一个外星人讲话。这些天来,我俩正为了这个“碎南瓜”乐队闹得不开心。
安东尼跟我说好话,央求我,我全都置若罔闻。看到我不为所动,他一屁股坐下来,把脸扭到了一边。
“你到哪儿去买?”我没好气地说,“可能全城都没有卖的。”
“那我就自己做,但你要借钱给我。”
“忘了它吧,儿子。这辈子你大概就只穿一次。”我断然拒绝。
但是,我心底有一个声音在说:“这有什么,凯瑟琳?就一条裤子嘛。”然而,我最终还是近乎顽固地拒绝了。
令我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下午安东尼提着一个白色的大包走进家门,看着他把那个大包扔到桌子上,我知道我将要输掉这场战争了。“一米布6美元98美分,”他嘻嘻笑着说,“我向朋友借的钱。”原来,安东尼不但买了布料,连做衣服所需要的别针、纸样、衬布、拉链等也全都买齐了。“妈妈,现在,我该怎么做呢?”他迫不及待地问。
安东尼13岁时,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我教过他缝纫,那时,我还是他心中的偶像。学会缝纫后,他自己亲手缝制过一条当时流行的裤子。
“你只需要告诉我怎样开始就行了,妈妈。”他的眼睛盯着我。
我暗暗叹了一口气,不情愿地在旧餐桌上铺开了那块闪闪发亮的银色布料,然后,我们一起摊开那几张纸样。 “我想把拉链露在外面,不要盖边。”他说。
“这个我可不会做。你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安东尼耸耸肩,自己就做起来了,而且速度还不慢。第二天中午,他就开始缝裤兜了。看着他低头忙碌的样子,一丝温柔悄悄地潜入我那赌气的心。我不由自主地给他指导,参与缝制。安东尼抬起头,我们相视一笑。我讲起一些往事:有一天你玩得太累了,在饭桌上睡着了,一头把脸扎进了意大利面条里;3岁时,你卖了收集来的木瓦片赚了你的第一个一美元……安东尼听了大笑起来。
一针一线,把布料缝成了裤子,也把“碎南瓜”乐队的崇拜者和他爱管闲事的老妈的心重新连在了一起,把我们处于边缘的关系再次缝紧。四天时间,我们紧张的关系得到了彻底的修复。
安东尼在周末前就穿上了那条银色的裤子,他没有只穿一次,而是经常穿。他的几个朋友也很喜欢这条裤子,纷纷拿钱给我,要我帮他们做。“那是安东尼自己做的。”我自豪地告诉他们。
以后的日子里,虽然安东尼还会惹我生气,但每当我想起和安东尼在旧餐桌上度过的这段美好时光,心里很快就会原谅他。
(选自《齐鲁晚报》2010年4月12日,有删改)
13.围绕“一条银色的裤子”,母亲对安东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口口——口口——口口
歪儿 冯骥才
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不单需要快速、机敏,还带着挺刺激的冒险滋味。它的玩法又简单易学,谁都可以参加。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可是就在他四处去捉住那些藏身的孩子时,冷不防从什么地方会蹿出一人,'啪'地将罐儿叮里当啷踢得老远,倒霉,又得重新开始……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 他歪儿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像是父子俩。他母亲是苏州人,四十岁才生下这个有点畸形的儿子,取名叫“弯儿”。我们天天都能听到她用苏州腔呼唤儿子的声音,却把“弯儿”错听成“歪儿”。也许这“歪儿”更像他的模样。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 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要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是就为我发明的--我的个子比同龄的孩子高一头,腿也几乎长一截,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谁也甭想逃脱我的追逐。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蒙?的暮色里去听它叮里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操着纯粹的苏州腔朝他叫着骂着,扯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的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选自冯骥才《灵魂的巢》,作家出版社2005年9月版。有删改)
15.随着事件的发展,“对”歪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4分)
事件
歪儿坐庄
歪儿挨骂
歪儿扔下铁罐
歪儿回来
感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