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声现象典型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声现象典型例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08-21 20: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北师大版八年级——声现象典型例题
  【例题1】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解析:有声音发出,则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消失。“余音不止”就说明声音并未消失,回声的效果与形容不符,所以选项A不对。传播介质只是传递声音的波动,并不能称之为“源”,声音源于振动的钟体,所以选项D不成立。选项C属主观臆测,没有物理意义。只有选项B正确。
  答案:B
  【例题2】1994年,苏梅克—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了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这是因为?
  A.彗星的碎片太小了,没有份量?
  B.爆炸产生的声音很弱,人们听不见?
  C.太空是理想的真空,所以声音不能传播?
  D.原因尚待考察?
  解析:彗星“碎片”并非 “纸片”,彗星碎片的直径以数千米计量,每一块撞击地球,足以造成毁灭性灾难,所以选项A错误。这么巨大的“碎片”撞击木星,这种振动是极其强烈的,所以即便距离地球很远,假设传播条件均满足,肯定能听到声音,并且声响巨大。但太空属于真空,没有传播介质,因而巨大的声响,在地球上的人们是听不见的,选项C正确。
  答案:C
  【例题3】《吕氏春秋·自知》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遂掩其耳”。后来常用成语“掩耳盗铃”来比喻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故事中盗贼所犯的错误。
  答案:当捂住耳朵时,因声波被反射或部分吸收而减弱,由于鼓膜没有感受到声波而未引起振动,因而盗贼听不到铃声。但声波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其他人照样可以听到铃声,因而盗贼是自欺欺人。
  【例题4】下列几种物质中,声音传播最快的是( )。
  A.煤油 B.空气 C.铁 D.大理石
  答案:C
  【例题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C.只要有发声体发声,就一定能听到回声
  D.宇航员在月球上谈话和在地球上一样方便
  答案:A
  【例题6】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450米/秒,若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出信号,经过4秒钟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深度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已知:v= 1450m/s t=4s
  求:h
  解:
  
  答:海洋深度是 2900m。
  【例题7】坐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内,距离主持人 17米的观众,跟坐在电视机前距离北京 30千米的观众,谁先听到主持人的声音(v1= 340m/s;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同:v2=3× 108 m/s)
  分析与解答:坐在剧场内的观众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听到的声音是由电磁波传过来的。由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米/秒,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3× 108米/秒,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得多,所以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反而比坐在剧场内的观众先听到音乐的声音。
  根据,就可得到坐在剧场内的观众听到音乐声音需要0.05秒,而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听到音乐的声音为:
  因此,电视机前的观众还是比坐在演播厅内的观众先听到音乐的声音。
  【例题8】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先后听到两次响声,其时间相差0.7s,试计算铁管有多长(声音在铁中速度为 5100m/s,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
  分析与解答:设铁管长为l
  根据 即
   也就是
  解得l= 255m
  【例题9】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请你帮他估算这个山谷的宽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米/秒)
  分析与解答:要计算山谷的宽度,关键问题是要搞清楚山谷宽度和时间的关系,设人离右边山崖的距离为s1,离左面山崖的距离为s2,则山谷宽度s=s1+s2,声音在时间t1=0.3秒传播的距离为2s1,在t2=0.5秒内传播的距离为2s2
   解:
  
   = 136m
  此题也可以这样考虑,人听到左、右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总共用了0.8s,在0.8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山谷宽度的2倍。
  【例题10】下列哪些声音是噪声( )。
  A.教室里老师讲课的声音     B.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
C.火车的鸣笛声  D.公园里悠扬的声音
答案: 解:A项中是学生上课要听的声音,不是噪声;D项中音乐声是乐音,且地点是在公园里。B、C项中的声音都是声源作无规则振动发出的,且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选B、C。
  【例题11】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在马路旁或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
答案: 解:A、B、C项分别是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D项是不可能做到的.
  【例题12】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烦燥不安,有害于健康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答案: 解:选B。乐器在不按要求弹奏时,发出的声音也可成为噪声,在妨碍他人时,也是噪声。点拨:噪声不只是机器发出的,各种声源发出的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
  【例题13】下面措施中哪一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
  A.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 B.在耳孔中塞一团棉花
C.在马路旁植树造林 D.换用噪声小的机器
答案: 解:A、D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选C。
  【例题14】一位同学晚上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
  A.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 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生声音
C.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 D.让家人把耳朵塞住
答案: 解:选C。点拨:A、B虽减弱了噪声,但达不到看电视的目的;D是不符实际的做法。故应排除。
  【例题15】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弱噪声( )。
  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
  B.科学家研制氟里昂的代用品
  C.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装消音器
D.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
答案: 解:A、B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D是制造噪声的根源,C是在噪声源处减弱噪声。选C。
  【例题16】为了消减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将噪声大的机械换成噪声小的机械 B.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
答案: ABC。
  【例题17】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 )。
  A.马路上车辆的鸣笛声
  B.自由市场喧闹的叫卖声
  C.音乐欣赏会上演奏的钢琴声
D.在沉静的夜晚突然有大声谈笑声
答案: C。
  【例题18】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在噪声声源外加个外罩
  B.砍掉马路和住宅之间的树
  C.带耳塞
D.使装有噪声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区
答案: B。
  【例题19】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图书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声
  B.上数学课时,听到音乐教室传来的歌声
  C.夜晚,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
D.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利的演讲声
答案: D。
  【例题20】蝙蝠通常在夜间出来活动、觅食,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击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这主要是因为( )
  A.蝙蝠有夜视眼
  B.蝙蝠靠嗅觉确定目标
  C.蝙蝠靠听觉确定目标
D.蝙蝠在飞行过程中靠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波确定目标
  答案:D
  【例题21】关于超声波的利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人体内脏器官的疾病
  B.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
  C.利用超声波可以直接清洗精密机械上的污垢
  D.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答案:A、B、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