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学习计算变力做功的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猜测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科学预测的能力。
(2)体会计算拉力做功的方法,体会微分思想和积分思想在物理学上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类比与逻辑推理的乐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弹性势能公式的过程和所用方法。
难点:如何进行合理的类比和推理;推导拉伸弹簧时,用微分思想和积分思想求解拉力所做功的表达式。
三、教学用具
弹簧,弹弓,小物块,教师演示用多媒体及其课件。
四、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一)引入新课1、观看视频——“弹跳跷”,提出里面涉及到的能:弹性势能。你能否利用生活中的例子举出曾经感受到过弹性势能?教师以实物向学生展示某些物体2、分析这些具有弹性势能物体的共同特征,试着给弹性势能下一个定义。3、导入: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应该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观察。思考并举例:体会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给出定义。 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增长见识。
(二)进行新课1、猜想:(1)、弹簧的弹性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2)、弹性势能与劲度系数k及形变量l有关,那么具体是、、、还是等等关系呢?2、弹性势能表达式的推导:(1)、如何求弹性势能?有没有值得参考和借鉴的东西呢? (2)如何求弹力所做的功?弹簧的长度为原长时,它的弹性势能为零,弹簧拉长或被压缩后,就具有了弹性势能,我们只研究弹簧拉长的情况。如何把变力转化为不变的力?(3)、如何计算变力做功的求和式? A、怎么求?受什么启发? B、总结变力做功的方法。3、对得到的弹性势能的结果进行评价。 思考后回答回忆弹性势能的得出过程,类比出弹性势能的求解方法。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单位制的好处通过知识的迁移(类比),找到探究规律的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匀变速中通过微分,把变速转化为匀速,这里通过知识的迁移,更体会了利用微分把变转化为不变的思想在物理中的应用。类比匀变速求位移中v-t图象下梯形的面积来代表位移;这里利用图象下的面积来代表功,可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通过学生探求变力做功的方法,初步形成微分及其图象法等物理思想方法。
(三)课堂总结结合这节课,让学生概括科学探究应具有的过程和可能用到的方法。 交流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并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更深入地了解。
(四)作业1、在本节“说一说”中提到“能不能规定弹簧的任意长度势能为零势能?”的问题,有能力的同学课后可以小组讨论一下。2、橡皮筋拉长时也有弹性势能,那么它的弹性势能表达式应该这样进行计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