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升高语文衔接 专题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
传记以写人为主,阅读传记重要的是把握与传主相关的事件、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点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与评价等。
传记的分类
1.按照叙述人称划分,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自传是本人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的文字,多是回顾生活往事、人生阅历、兴趣爱好、思想轨迹,形式如同一般的散文形式,信笔写来,典型的“形散神不散”。他传是他人为传主撰写的传记文章。
2.按照表达方式划分,传记可分为叙传和评传
叙传以记叙为主,重在“叙”。评传是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思想、生活和贡献的文章。评传多用第三人称,重在“评”,一般是在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对传主的思想行为和成败得失等进行评述。
3.按照篇幅长短划分,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大传,又叫传略,即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传记。小传就是篇幅短小、扼要地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传记。
传记的特点
真实性
传记所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这些“人物”都是各个领域的名人(政治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内容真实准确,不允许虚构
文学性
传记是写人的,要表现出人的生命和情感;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通过艺术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塑造鲜明形象,增加艺术感染力的目的
概括性
传记要求选材精当、高度概括:一是对人物要有选择,选择那些代表性强、事迹丰富和极具性格特点的人物;二是对人物的事迹要有选择,要选择能够概括人物特点的事迹
通俗性
传记一般要求在表达上简明易懂,容易被读者接受。语言风格要求多样化,如介绍科学成就的语言可以简明、平实、朴素;描述传主多种才能与生活情趣的语言可以生动活泼、文雅诙谐
传记的表达技巧
1.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读者陌生的,但与主题的关系密切,能突出人物性格的材料,一般要详写;对读者熟悉的,但与主题的关系不密切的材料,一般要略写,甚至一笔带过。
表现传主的主要手法——描写
传记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描写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见的描写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描写方法
阐 释
肖像描写
描写传主的肖像(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表现传主的精神品格
语言描写
描写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传主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动作描写
描写符合生活实际,符合性格发展的逻辑,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显示传主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心理描写
描写心理活动,揭示传主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怨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
环境描写
描写活动环境,表现传主的性格。传主的个性形成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有利于表现传主的性格
细节描写
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生动地描写,能够使传主的性格更加鲜明
侧面描写
通过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传主
侧面表现传主的手法——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类型
作用
引用诗词
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引用故事
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
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语言特色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的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读文技巧——4要素,8问题
传记,是以写人为主的文体,其核心就是人和事,人物的品格精神、形象特点在他做事时的言行当中表现出来,有时还会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体现,阅读时只要抓住人和事,即可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品质精神。因此,阅读传记,要善于提取“4要素”,弄清“8问题”,抓住重点内容。
4要素
线
要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
事
要筛选出“事”,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成就”“经验”等
理
要清楚作者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人格等
情
要了解文中对传主的评价和情感
8问题
常考题型
题型一 概括传主人生轨迹中的典型事件
审清设问,知道考什么
(1)(2016·全国卷Ⅰ)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
(2)(2015·全国卷Ⅰ)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理清思路,明确怎么答
“2步骤”准确概括传主典型事件
题型二 概括传主的成就贡献
审清设问,知道考什么
(1)(2013·全国卷Ⅰ)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2013·辽宁卷)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
理清思路,明确怎么答
概括传主的成就贡献的“3步骤”
题型三 概括传主的特点
审清设问,知道考什么
(1)(2016·全国卷Ⅲ)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来看,顾炎武治学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2014·全国卷Ⅰ)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理清思路,明确怎么答
“6抓法”概括传主的特点
题型四:分析性表达题
传记分析性表达题主要包括两大题型:一是分析原因,二是分析内涵。前者主要是分析传主成功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后者主要是分析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意。
题型一 分析原因
审清设问,知道考什么
(1)(2016·全国卷Ⅱ)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2016·全国卷Ⅰ)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理清思路,明确怎么答
“一抓、二看、三联”精准分析原因
分析概括传主做出贡献、成就的原因,或者其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需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入手。内因指兴趣、热爱(爱好)、理想、目标(高远)、志向等,态度(努力、勤奋、坚持不懈)、方法(借鉴、总结)或其他优秀品质等。外因指家庭支持、朋友关心、
时代背景(社会原因)、别人对传主的态度(帮助),借鉴别人的经验或教训,以及客观环境(条件)等。具体作答时,可用“一抓、二看、三联”的方法。
典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
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日战争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
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日战争,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
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
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
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
1942年5月26日,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瑞丽江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以马驮载。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20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
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属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日战争殉国将领》等)
相关链接:
①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
(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②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澜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
(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答案】
①超越党派利益,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②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③关爱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④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⑤英勇善战,指挥若定,治军有方,视死如归。
【解析】
赏析文本特色
传记作为实用类文本的一种,又有着独特的文体特色和表达技巧,如选材注意详略,写人常用对比(类比)、细节描写、引用等,赏析传记的文本特色,往往从考查文章结构(句段作用)和选材组材的技巧的角度设题,有时直接考查分析文本特点,如2015年全国卷Ⅰ。
审清设问,知道考什么
(2015·全国卷Ⅰ)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理清思路,明确怎么答
“4角度”赏析传记文本的特色
角度1:明类型,细分辨
明确传记类别,判断是自传还是他传,是叙传还是评传,然后根据不同类别的特点,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
角度2:品语言,初判断
品文本语言,看行文是自然流畅还是波折起伏;据传记类别,分析人物语言、叙述语言有什么特点,如自传用第一人称,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语言或幽默或自然,评传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素自然或文采斐然。
角度3:看材料,析特点
看选材、组材,分析为了表现传主的特点,选择了哪些典型材料,这些材料对表现传主、表达主题起什么作用;材料的顺序、详略是怎样安排的。
角度4:抓情感,悟褒贬
抓情感抒发,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露出来的对传主或传主成就的褒贬感情,或含蓄,或直接,或奔放,或细腻等。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典例二:(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朱东润自传
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
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
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
(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②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
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答案】
①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②写生平与写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③行文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就像和老朋友闲谈一样。
【解析】
(3)从选材、组材上分析,即看材料,析特点。
传主既叙述了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又写了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略写工作经历,而详写了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和形成过程,体现了学术性质自传的特点。
(4)从情感抒发的角度分析,即抓情感,悟褒贬。
作者把自己的生平、学术研究和时代、国家命运的结合,凸显出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
小试身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而射电望远镜(FAST), 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人称“中国天眼之父”。而该工程核心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是他的学生,那么,他们造出来的“中国天眼”,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天眼?
首先我们还得追溯到望远镜的发明历史。我们知道天文望远镜,主要有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此外还有红外、X射线、伽马射线等望远镜。最初的天文望远镜是光学望远镜。1609年, 45岁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一根管子两端装了两个镜片,对着月亮一看,看到了环形山,从此有了现代天文学。早年的电视,收不到信号,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这是电磁波信号,包括来自太空的射电辐射。193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卡尔·央斯基,研究长途通讯中的静电噪声时,发现银河中心持续的射电辐射,从此有了射电天文学。格罗特·伯雷应聘贝尔实验室失败,1937年在芝加哥附近的自家后院,制造出第一台射电望远镜。这两个小伙子,取得如此重大成果时,都只有二十多岁。
天文学家都想要很大很大的锅盖。 以前屋顶上经常会看到“锅盖天线”,口径越大,电视画面越清晰。射电望远镜的“锅盖”,也是如此。所以世上的射电天文学家,都想有大口径“锅盖”,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当年伯雷制造的射电望远镜,抛物面天线直径是9.45米。美国上世纪60年代在波多黎各建造了阿雷西沃射电望远镜,口径305米, 在老大位置上坐了数十年。口径100米的射电望远镜,有德国波恩附近的埃费尔斯贝格射电望远镜,以及美国格林班克射电望远镜,而“中国天眼”FAST口径500米,抢到了老大之位,还能不能制造更大的锅盖呢?单个望远镜,要做得更大几乎很难了。不过办法是有的,用大量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阵列,分布在辽阔的地理空间,收到信号综合分析,就相当于一个超大望远镜了。比如国际天文学界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它的观测能力将是神级的。中国是SKA的首创国之一。
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分布在从非洲到大洋洲的辽阔空间,而美国的阿雷西沃望远镜,和中国的“天眼”,都造在偏远的山窝里一-喀斯特地形的注坑中。这有什么讲究?据专家说,好处不止一个。位置偏远,意味着受其他无线电信号的干扰最小;洼坑地形,是建造大锅盖的理想之地;喀斯特地形,即熔岩地形,排水畅通。建造“中国天眼”之前搜寻选址,找了300多个洼坑,南仁东拄着拐杖,亲自考察了平塘县的几十个候选台址。贵州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地形最理想,获得最高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西射电望远镜工程总工艺师王启明说:“望远镜反射面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尽管反射面板才1毫米厚,也用掉2000多吨铝合金。”他说,中国“天眼”有很多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都由国内顶级企业建造完成”。组成射电望远镜“镜面”的4450块反射面单元,每一块标准单元有两部分,铝合金背架、反射面面板。这个铝合金背架,是萧山企业东南网架制造拼装的。圈梁、索网和支撑馈源舱的6座高塔,用掉的钢材有1万多吨。美国阿雷西沃望远镜的馈源平台,1000多吨重,几乎固定在半空,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馈源的定位,却缩小了观测角度。王启明说:“如果我们按照阿雷西沃的方案,我们500米望远镜,馈源平台重量至少会达到几千吨。这样重的大家伙挂在空中,成本相当大了。”他说,中国“天眼”用了轻型索支撑馈源平台方案,馈源舱只有30吨重。
(《都市快报》2017年9月23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天眼”是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该工程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学生。
B. 随着卡尔。央斯基和格罗特.伯雷这两个天才小伙子的发现和发明,由光学望远镜进阶到射电望远镜,世界天文学向前迈进一大步,由此步入现代天文学。
C. 世上的射电天文学家,都想有大口径“锅盖”,这种追求使得抛物线天线直径从最初的9.45米到后来的305米口径再到“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望远镜的灵敏度也由此实现了大幅提升。
D. “中国天眼”FAST口径500米,已经到了单口径的极限,如果还想增加望远镜的探测力,就需要使用大量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阵列,国际天文学界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就是运用了这个构思。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早年的电视,胖幕上有时会出现密密麻的雪花闪烁,这是因为电视机没有收到外界。
B. 无论是射电电远晚还是平方公阵列望远德,选址尤为重要, 当初南仁东为了给“中国天眼”寻找理想地,亲自考察了多个候选台址才得以最终确定。
C. 美国阿雷西沃中远镜100多吨的债源平台 几乎固定在半空,如果我们按照阿雷西沃的方案,我们500米望远镜,馈源平台重量会是阿雷西沃的好几倍。
D. FAST“镜面” 有450块反射面单元,每一块标准 元由铝合 金背架和反射面面板这两个部分组成。
3.根据文章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为“中国天眼”下一条定义。字数不超过80个字(包括标点符号)。
【答案】
1.C
2.A
3.“中国天眼”是由南仁东发起并投入建设,以贵州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为台址,大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和最高灵敏度的球面射电望远镜。
【解析】
2.题干是“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偷换概念,原文中说“收不到信号”应该是指收不到视频信号,但可以收到外界电磁波信号。
3.题干是“根据文章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为‘中国天眼’下一条定义。”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概括的的能力。要求:字数不超过80个字(包括标点符号)。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概念认真分析、筛选、整合其内涵。有效的词句如下:“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拄着拐杖,亲自考察了平塘县的几十个候选台址。贵州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地形最理想”,“国际天文学界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它的观测能力将是神级的。中国是SKA的首创国之一。”“‘中国天眼’FAST口径500米,抢到了老大之位”“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综合上述内容给“中国天眼”下定义为:“中国天眼”是由南仁东发起并投入建设,以贵州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为台址,大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和最高灵敏度的球面射电望远镜。给“中国天眼”拟写百科词条时,要有发起人、设置点、特点这些要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蒋梦麟与《新教育》
马 勇
1917年6月,蒋梦麟结束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生涯,以《中国教育原理之研究》顺利获得博士学位,为著名教育哲学家杜威在中国的主要传人。
在国内,蒋梦麟也有非同寻常的人脉资源。1915年,随农商部代表团赴美考察的黄炎培获得蒋梦麟全程热情照顾,这为蒋梦麟回国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黄炎培利用自己的关系,将蒋梦麟安排至当时经营状况相当不错的文化机构商务印书馆,一再叮嘱商务主持人张元济、高梦旦尽量照顾。与此同时,黄炎培又让蒋梦麟在自己主持的江苏教育会、职业教育社兼办社务。
蒋梦麟与北大最年轻的明星教授胡适是同门师兄弟,因而教育学出身的蒋梦麟在新教育界也拥有相当分量。1919年初,在黄炎培的倡导支持下,以江苏教育会为主并联合北大、南京高师等单位创办的《新教育》正式发刊,这对于现代教育理念的传播,尤其是杜威教育哲学的推广贡献巨大。
在蒋梦麟主持下,《新教育》竭力宣传杜威的教育思想、民主理念,认同孟子的性善主义,以为教育只是让儿童的本性得到正常发抒,让人类本有的善良因教育而得以呈现、发展。
《新教育》的思想理念非常契合国内正在流行的新文化新思想,因而《新教育》也就与新文化的中心北京大学有着一种知识上的亲近、认同、合作,蒋梦麟在《新教育》发刊不久,去北大兼任了一个教育学的教授。
就职业选择而言,蒋梦麟极端享受《新教育》时代的生活,他以留美博士的身份,时常在一些公开场合演讲。蒋梦麟本人虽以中国传统文化立身,但他似乎更加“西方化”一些。他那时的言论,大概都在强调西洋文化优长之处及其根源,并拿来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批评中国文化与教育的不足。蒋梦麟曾自我评价,说自己平生做事全凭“三子”:以孔子做人,以老子处世,以鬼子办事。所谓鬼子者,洋鬼子也,指以科学务实的精神办事。蒋梦麟的这一套理论受到一部分中国人的欢迎,当然也就为另一部分人所不欣赏。那时有一张报纸画了一幅插画,一个戴博士方帽、面庞瘦削的人,满口吐出来的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两个西洋名字,以此讽刺蒋梦麟言必称希腊,言必称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这种讽刺似乎对蒋梦麟也有刺激,他开始意识到言必称希腊这条路可能走不通,因为中国人的理智、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似乎都还不够。所以蒋梦麟渐渐改变演讲策略,强调中国要富强,就要先发展工业化,而发展工业化,就必须讲究工程学,因为工程学对于工业发展太重要了。而工程学也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要根据科学。工程学只是应用科学,是要以理论科学或自然科学做基础的。正如蒋梦麟在其自传《西潮与新潮》中所说:“西方列强的兵舰政策不但带来了货品和鸦片,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科学文化的种子。这在当时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后来这些种子终于发芽滋长,使中国厚蒙其利——这也是历史上的一大讽刺。”这样的解释,不再出现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那几个希腊哲学家的名字,但其效果似乎比原来还要好,因为这更符合中国文化“重实用”的原则和传统。
(本文选自《博览群书》2016年5月期,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4月30日午后,杜威夫妇带着他们的女儿一起乘船抵达上海。蒋梦麟、胡适、陶行知等前往码头迎接,并将他们护送至沧州别墅住下。此后数天,他们几人陪同杜威全家在上海参观游览,并陪同在江苏教育会等处正式开讲。
(选自《博览群书》2016年5月期)
②蒋梦麟对新思想的宣传,只是言论上的,并没有付诸行动,但是也必须承认,蒋梦麟以及《新教育》对新思想的宣传,极大地激活了青年学生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选自《博览群书》2016年5月期,有改动)
③蒋梦麟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弱点是:1.无系统;2.太重应用;3.太重古文字,知识不易普及。
(摘自“360百科”)
④我常常听见人说,学生是中国的主人翁,若是学生是中国的主人翁,那谁是中国的奴隶呢?教育不是养成主人翁的。又有人说,教育是救国的方法,所以要小学生知道中国的危险,激发他们的爱国心;痛哭流涕的对小学生说,中国要亡了,这般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也不知道中国是什么东西,只听得大人说“不好了”“要亡了”这些话,也就悲哀起了;弄得正在萌芽、生气勃勃的小孩子,变成枯落的秋草!
“主人翁”“枯落的秋草”两件东西,可算是我国办教育的出产品。
我们向来读书的宗旨却是要把活泼泼的人,做成枯落的秋草。科举的功效,读书的结果,把有用的人都变成了书呆子。这不像枯落的秋草么?
(蒋梦麟《我所瞩目的好教育》)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蒋梦麟与北大最年轻的明星教授胡适是同门师兄弟,他们曾同陶行知等友人一起陪同杜威在上海游玩和讲学。
B. 《新教育》的理念与当时国内的新文化新思想合拍,因此也便与当时新文化中心北京大学有了知识上的认同。
C. 有人在报纸上刊登了蒋梦麟头戴博士方帽、面庞瘦削的插画,旨在讽刺蒋梦麟“西学为主”的文化身份。
D. 蒋梦麟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的一些缺点,他批判了不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体制对孩子天性的戕害。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蒋梦麟有着不寻常的人脉资源,对黄炎培赴美期间的热情照顾使他得以直接被安排到当时经营状况相当不错的文化机构商务印书馆。
B. 蒋梦麟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是杜威在中国的主要传人,因此,他对于现代教育理念的传播,尤其是杜威教育哲学的推广贡献巨大。
C. 《新教育》竭力宣传杜威的教育思想、民主理念,认同孟子的性善主义,这与国内正在流行的新文化新思想是非常契合的。
D. 在学术主张方面,蒋梦麟以留美博士的身份,在公开场合演讲时,将西洋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以批驳中国文化的不足之处。
E. 部分国人讽刺蒋梦麟言必称希腊的做派,于是他改变演讲策略,强调中国的富强与工业化的联系,这种改变似乎取得了一定效果。
6.蒋梦麟“西方化”的倾向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4.C
5.CE
6.①实践上,按西方科学务实的精神办事;②理论上,受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影响深;③批评了传统文化的一些不足之处。
【解析】
4.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旨在讽刺蒋梦麟‘西学为主’的文化身份”错误,锁定第6段的信息区位可知,“蒋梦麟本人虽以中国传统文化立身”,可见蒋梦麟是以“传统文化立身”。从“那时有一张报纸画了一幅插画,一个戴博士方帽、面庞瘦削的人,满口吐出来的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两个西洋名字,以此讽刺蒋梦麟言必称希腊,言必称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这些内容可知,应是讽刺他“西方化”的特点。
6.题干问的是“蒋梦麟‘西方化’的倾向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传主形象的把握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要找到设题区域,在文章第六段,文中说“蒋梦麟本人虽以中国传统文化立身,但他似乎更加‘西方化’一些”,答案应在下文,如“他那时的言论,大概都在强调西洋文化优长之处及其根源,并拿来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批评中国文化与教育的不足”“以孔子做人,以老子处世,以鬼子办事。所谓鬼子者,洋鬼子也,指以科学务实的精神办事”“满口吐出来的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两个西洋名字,以此讽刺蒋梦麟言必称希腊,言必称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