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进一步学习集气瓶、酒精灯等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
结合氧气的化学性质,会写碳、铁、石蜡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能描述反应现象。
根据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定义,能区别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
能举例说明氧气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描述现象,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通过讨论与比较,区分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氧气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察氧气的性质实验,感受化学的美。
2、、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初步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
重点
重点:认识氧气主要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2课时
学情
分析
学生已学习“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21%,是能够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中也已知道氧气是人类、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除此之外,“氧气还是一种怎样的气体”正是学生心中的疑问,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氧气的心理需求和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曾经动手做过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等一些化学实验,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并且有动手操作的强烈愿望,因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能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化学实验。
教学过程
环
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1
目标:导课
养金鱼时要不断的换水,有时候还要给鱼缸里放一条管子,不断地冒出气泡,这是为什么呢?
2
2
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感到很有趣,积极回答问题。
2
新课
氧气的物理性质
活动1:观察一瓶氧气。
活动2;说出氧气有哪些
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后
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2举例补充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过观察回答氧气的物理性质。
2、听老师补充讲解。
3、归纳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做好笔记。
3
氧气的化学性质。
观察实验3-1 3-2 3-3
描述实验现象。
比较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铁丝、木炭、石蜡燃烧的不同现象。
归纳文字表达式。
演示实验并提问:氧气跟铁丝、木炭、石蜡反应有什么现象。
为什么铁丝要绕成螺旋状?
为什么集气瓶底部要装水或细砂。
归纳文字表达式。
记忆化学课研究的对象
4
三、练习巩固:课本72页1.2.3.4.5
练习完成后请举手回答。
学生练习
5
四、小结
今天有那些收获。
学生回答
6
作业布置
必做题:练习册19、20页1至15
选做题:16题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环
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1
目标:复习旧课。
氧气与铁丝、碳、石蜡反应的现象。
文字表达式。
1通
2
2
学生按要求回答问题。
学生板书。
2
新课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
1、概念是什么?
2、有什么区别?
刚才你们写出了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几个文字表达式,那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阅读教材后指出那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
谁能找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归纳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1、通过观察归纳相同点、不同点。
2、阅读教材理解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概念。
3、找出两种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3
二、氧气有什么用途?
氧气还有什么用途呢,阅读课本71页。
阅读并回答
4
三、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收获了什么?
学生小组归纳
5
四、小结
今天有那些收获。
学生回答
6
作业布置作业布置
必做题:练习册17题18题
选做题:18题第2问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学生已学习“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21%,是能够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中也已知道氧气是人类、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除此之外,“氧气还是一种怎样的气体”正是学生心中的疑问,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氧气的心理需求和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曾经动手做过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等一些化学实验,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并且有动手操作的强烈愿望,因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能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化学实验。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进一步学习集气瓶、酒精灯等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
结合氧气的化学性质,会写碳、铁、石蜡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能描述反应现象。
3、通过观察描述现象,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4、通过观察氧气的性质实验,感受化学的美。
5、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6、初步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重点
重点:认识氧气主要的化学性质。
难点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法学法
指导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感到很有趣,积极回答问题。
养金鱼时要不断的换水,有时候还要给鱼缸里放一条管子,不断地冒出气泡,这是为什么呢?
目标:导课
教
学
过
程
、通过观察回答氧气的物理性质。
2、听老师补充讲解。
3、归纳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做好笔记。
记忆化学课研究的对象
学生练习
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后
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2举例补充氧气的物理性质
演示实验并提问:氧气跟铁丝、木炭、石蜡反应有什么现象。
为什么铁丝要绕成螺旋状?
为什么集气瓶底部要装水或细砂。
归纳文字表达式。
练习完成后请举手回答。
新课
氧气的物理性质
活动1:观察一瓶氧气。
活动2;说出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
1、观察实验3-1 3-2 3-3
2、描述实验现象。
比较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铁丝、木炭、石蜡燃烧的不同现象。
3、归纳文字表达式
三、练习巩固:课本72页1.2.3.4.5
小
结
今天有那些收获。
板
书
设
计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1、与碳的放应
2、与铁的反应
3、与蜡烛的反应
作
业
设
计
作业布置
必做题:练习册19、20页1至15
选做题:16题
教
学
反
思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1、初步认识化合反应,2、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学生在上节课已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复习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同时推出化合反应和用途,学生应该不成问题。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根据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定义,
能区别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
3、能举例说明氧气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4、通过讨论与比较,区分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氧气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重点
能区别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
难点
能举例说明氧气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法学法
指导
观察法、归纳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学生按要求回答问题。
学生板书。
目标:复习旧课。
氧气与铁丝、碳、石蜡反应的现象。
文字表达式
教
学
过
程
1、通过观察归纳相同点、不同点。
2、阅读教材理解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概念。
3、找出两种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阅读并回答
刚才你们写出了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几个文字表达式,那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阅读教材后指出那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
谁能找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归纳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氧气还有什么用途呢,阅读课本71页
新课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
1、概念是什么?
2、有什么区别?
二、氧气有什么用途?
小
结
今天我们收获了什么?学生小组归纳
今天有那些收获。学生回答
板
书
设
计
一、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定义
二、氧气的用途
作
业
设
计
作业布置作业布置
必做题:练习册17题18题
选做题:18题第2问
教
学
反
思
氧气的制取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迫切需要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氧气,这节课满足学生学生的这个心理需求,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课本上安排的实验过氧化氢制氧气实验虽然较简单,但是用了对照实验,通过对照实验层层深入的让学生知道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同时在此过程中很容易明白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这节课学习过氧化氢的制备装置原理为今后学习制取氢气、二氧化碳打下了基础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认识分解反应。
????(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5)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重点
1、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2、催化剂。3、分解反应
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2.催化作用。
教法学法
指导
演示法,讲解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学生举手回答。
说出氧气与木炭、铁丝、
石蜡的反应现象。写出文字表达式。
那么实验室的氧气是怎样制取出来的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目标:导课
巩固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
学
过
程
二、新课1、学生阅读教材观察活动,设计实验。展示实验设计。
2、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完成分组实验。
3、归纳并展示实验结论。
4、阅读教材“知识视窗”进一步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5、学生指出这个文字表达式箭头前面是一种物质,后面是两种。
三、拓展:
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
学生讨论各装置的优缺点
展示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1、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进行归纳,并讲解注意事项。
2、对分组实验进行指导。
3、教师总结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及指导学生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4、请同学们写出文字表达式,这个文字表达式的特点是什么?
5、讲解分解反应的概念。
播放多媒体视频“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实物展示其它装置让学生分析各装置的优缺点。
新课
怎样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什么是催化剂?
3、什么是分解反应?
过氧化氢制氧气实验室可用哪些装置?
教
学
过
程
小
结
今天有那些收获
板
书
设
计
实验室制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催化剂
作
业
设
计
作业
练习册必做题:21页1、2、4、5、6、7、8、9
选做题:3
教
学
反
思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的制法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迫切需要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氧气,这节课满足学生学生的这个心理需求,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认识分解反应。
?????(4)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6)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难点
认识分解反应
教法学法
指导
实验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
学生上黑板板书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请大家写出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室还有没有其它的药品制取氧气呢?今天我们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
学生上黑板板书。
教
学
过
程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示范制氧气的过程,边示范边讲解操作要领。边引导学生回答课本上的思考与讨论。
介绍氯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及原理。请同学们比较一下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异同点。
工业上是怎样获得较多的氧气的?与实验室制氧气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新课
1、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是什么?
2、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为什么要注意这些?
3、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是什么?
4、氯酸钾制氧气的方法是怎样的?
5、工业上怎样制取较多的氧气?
教
学
过
程
小
结
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步骤有哪些?
强调查、装、定、点、收、移、熄。
板
书
设
计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原理:
收集方法:
作
业
设
计
练习册22页
必做题:第11题
选做题:第10题
教
学
反
思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同时对生活中常见的燃烧与灭火的现象有进一步了解,并从本质上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为我们服务,一但遇到火灾,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火势,减少损失。本节课的实例都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为学生顺利的达成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认识燃烧所需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通过实验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讨过程。培养学生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学会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难点
1、燃烧条件探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学法
指导
实验探究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感到很有趣。
示 “圣火”点火仪式,60周年国庆晚会焰火,
煤炉烧饭,篝火晚会,你看到什么?
[教师引导] 火是人类文明摇篮,火给人类带来光明,供给能量,但火使用不当,给人类来巨大损失和灾难,火是燃烧时的一种现象。
目标:导课
激趣
教
学
过
程
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感到很有趣。
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给与评价和鼓励,学生例举许多实例,木炭,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等。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1)根据生活经验对燃烧条件进行猜测。
(2)根据猜测制定方案,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学生分析并回答。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和前面所学的知识中,举例说明你见过那些燃烧事例?
[教师引导] 结合各种事例,你能发现燃烧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并尝试自己能给燃烧下个定义吗?
【讨论交流]? 发光,发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现象吗?举例说明
[讲解]要利用燃烧给人类造福,我们就要研究燃烧的条件。
【问题】根据生活经验物质燃烧应具备怎样的条件?
教师提供实验用品
总结交流——得出结论。
实验1结论:燃烧与物质本身有关,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实验2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3结论:(1)可燃物的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要最低温度(着火点)
?????????? (2)不同可燃物质燃烧时的着火点不同。
[问题]?? 燃烧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问题]?? 燃烧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实验验证]:?教师演示实验,
新课
燃烧的定义是什么?
燃烧需具备哪些条件?
教
学
过
程
小
结
今天有那些收获。(学生回答)
板
书
设
计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原理:
作
业
设
计
必做题:课本86页1、2、3、4、5
选做题:第6题
教
学
反
思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同时对生活中常见的燃烧与灭火的现象有进一步了解,并从本质上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为我们服务,一但遇到火灾,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火势,减少损失。本节课的实例都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为学生顺利的达成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认识防火,灭火的措施。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会科学的自救方法。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
如何运用燃烧条件、灭火原理进行防火、灭火。
难点
1、培养学生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学法
指导
演示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学生回答问题。
。
燃烧有哪些条件?
目标:复习旧课。
燃烧有哪些条件?
教
学
过
程
讨论——交流——总结方法]
学生1? .用水浇灭?
学生2。? 灭火器
学生3?? .把燃烧煤移开?
学生4.?? ?盖上炉盖,用土盖火
师生共同归纳灭火原理和方法
[学生练习 ] 课本 81页讨论与交流
学生思考、讨论激烈,方案很多,师生共同讨论,得出较科学的方案
认识一些和消防有关的消防图标。
[讲解]? 燃烧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会因火的使用不当而引起火灾。
[问题] 根据燃烧所需的条件,我们应如何灭火呢?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让煤炉火熄灭?
师生共同归纳灭火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者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离空气?
(3)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
[讨论]万一发生火灾时,你应采取什么措施?
多媒体播放;大型火灾现场逃生情况和注意事项。
介绍常见的几种灭火器
新课
灭火原理和方法。
爆炸的原理。
几种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及适用范围。
火灾逃生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小
结
今天我们收获了什么?(学生回答)
板
书
设
计
爆炸与防爆安全
:
作
业
设
计
必做题:练习册23页
教
学
反
思
物质组成的表示式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1、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三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包括“什么是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这三部分内容,它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双基”的重要部分教材首先讲述了化学式的概念,以学生最熟悉的纯净物——水为例,介绍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接着介绍化合价知识,并以推求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例讲解推求的步骤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化学式的读法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具有了有关元素符号的知识,用元素符号来表示某种元素,学生兴致很高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会说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2)学会读写单质的化学式;
(3)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重点
学会读写单质的化学式
难点
化学式的意义
教法学法
指导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什么是化学式?你知道的化学式有哪些?动手写一写 化学式定义:
注意:化学式只能够表示实际存在的物质的组成,用化合价法推算化学式,只 有在该化学式表示的化合物实际存在时才有意义。不能够根据化合价凭空臆造, 随意书写化学式。
引入
教
学
过
程
学生写出一些单质的化学式
创设情境: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有些单质的化学式直接用组成元 素的元素符号表示,如铝的化学式是Al,铁的化学式是Fe,碳的化学式为C,硫 磺的化学式为S,但是有些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的,如氧气的 化学式为O2,氮气的化学式是N2,你能够思考一下这些物质的化学的写法为什 么会有差异呢?
2 小结:单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1)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a金属单质 b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 c稀有气体单质 (2)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数字(一般加2) 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氯气(Cl2)、溴(Br2)、碘(I2)
单质的写法
教
学
过
程
小
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单质的写法、化学式的意义。)
板
书
设
计
3、4物质组成的表示式
一、化学式的定义
二、化学式的意义
三、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
作
业
设
计
必做题:练习册第24页基础达标1至9题;
选做题:练习册第25页综合提升10至15题;
教
学
反
思
物质组成的表示式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在上一节的基础上,介绍化学式的读法;最后是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具有了有关元素符号的知识,用元素符号来表示某种元素,学生兴致很高;那么,对于物质能否用专门的符号来表示呢?学生对此的求知欲望很强。但最基本的元素、原子团化合价的记忆却又是那么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试编口诀、讨论交流、活动探究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效率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合物的化学式;
(2)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重点
学会读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难点
利用化合价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教法学法
指导
讲授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学生回答
. 提问:什么是化学式
引入
复习:化学式的概念
教
学
过
程
本83页例题 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氧化铝的化学式 (1)写出组成氧化铝的元素符号:Al O
查出组成元素的化合价:Al(+3) O(-2)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确定原子数:2个Al原子 和三个O原子 (4)写出氧化铝的化学式Al203
练习:读出下列化学式 (1)N2O 、N2O5 (2)H2O、H2O2 (3)AlCl3 、 FeCl2 (4)H2S 、 NH3 、 (5)Na2SO4 (NH4)2SO4 (6)Fe(OH)3 Cu(OH)2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呢? 讲解课 尝试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氧化钠、氧化钙(2)硫化氢(3)氧化铁(4)氢氧化钾、氢氧化钡(5)碳酸钙、硫酸铵(6)碳酸、硫酸
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有没有更加简单的方法呢? 教师介绍十字交叉法书写化学式
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 提问:为什么碳元素和氧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请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 5、简单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1)、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两种元素中间用“化”连接; (2)、化学式中元素的名称从右往左读,与化学式的写法刚好相反; (3)、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元素之前先读出; (4)、含有复杂原子团的化合物,要根据其特征来称呼,不需读出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 注意:当化合物中Fe显+2价时,读作 ×× 亚铁 当化合物中Fe显+3价时,读作 ×× 铁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化学式的读法
教
学
过
程
小
结
化合物的化学式是怎样写出来的(学生总结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板
书
设
计
3、4物质组成的表示式
一、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二、化合物的化学式的读法
作
业
设
计
练习册
必做题:第6题
选做题:第8题;
教
学
反
思
物质组成的表示式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具有了有关元素符号的知识,用元素符号来表示某种元素,学生兴致很高;那么,对于物质能否用专门的符号来表示呢?学生对此的求知欲望很强。但最基本的元素、原子团化合价的记忆却又是那么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试编口诀、讨论交流、活动探究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效率。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3)通过自编化合价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重点
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难点
常见元素化合价的记忆
教法学法
指导
讲解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学生回答问题。
。
巩固练习(一):(多媒体展示)
说明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1、CO2(1、 2、 3、 4、 5、 )
2、KCl(1、 2、 3、 )
3、O2(1、 2、 3、 4、)
4、Cu(1、 2、 3、 4、)
5、2H2O( )
目标:导课
教
学
过
程
学生记忆:
一价氯氢钠钾银 二价氧镁钙钡锌
二三铁 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硅是正四铝正三 铜汞二价最常见
1、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指出上述化合物分别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其原子个数比分别是多少?
讨论:这些元素在组成这些化合物时其原子个数比是固定不变的吗?
说明:研究表明,这些元素在组成这些化合物时其原子个数比是固定不变的。这是元素在相互化合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鉴于此,作了一个规定H(+1)、O(-2)、Cl(-1)、N(-3)这些数值叫化合价。
2、说明:化合价用带有“+、-”号的数字来表示,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化合价只有在元素相互化合时才表现出来,它是元素的性质之一。
3、问题探索: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与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有什么区别?
(1)标注位置 (2)“+、-”号的顺序 (3)数字为1时是否省略
4、多媒体展示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请同学们阅读此表,观察一下化合价有何特点。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1)元素的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金属元素通常只有正价;而非金属元素一般既有正价又有负价。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教
学
过
程
(2)许多元素有变价。
5、同学怎样来记忆化合价呢?我给同学们编了一个口诀。
活动与探究:
请同学们计算思考1中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你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讨论: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又是多少呢?
说明:化合价只有在两种不同的元素相互化合时才表现出来,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小
结
学生总结化合价的规律
板
书
设
计
化合价
顺口溜
:一价氯氢钠钾银 二价氧镁钙钡锌
二三铁 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硅是正四铝正三 铜汞二价最常见
作
业
设
计
练习册
必做题:第四题
选做题:第十题
教
学
反
思
物质组成的表示式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三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包括“什么是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这三部分内容,它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双基”的重要部分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从化学式的意义出发,掌握化学式的三种基本计算:
(2)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4)能利用基本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5).?通过合作探究的练习学会化学式的三类基本计算
?(6)?通过合作探究总结化学式计算的基本关系。?
(7)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
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难点
常见元素化合价的记忆
教法学法
指导
讲解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学生计算。
让学生阅读教材
目标:导课
教
学
过
程
二、学生阅读课本84页——85页相关内容????答:三种
??问: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有哪几种??
三、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边示范边解释说明?(1)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又叫式量)?
?
?????将化学式中所有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加,即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例如:CO2的式量=12×1+16×2=12+32=44?
H2O的式量=1×2+16×1=2+16=18?
注意:必要的文字说明不能省略,必须分别乘以原子个数?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即各原子相对原子量的总和之比)?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积之间的比值?
例如:二氧化碳(CO2)中,m(C):m(O)=(12×1):(16×2)=12:32=3:8?
水(H2O)中,m(H):m(O)=(1×2):(16×1)=2:16=1:8?注意:不同元素之间必须加括号,比的结果要为最简比?(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的质量分数(ω)=该元素的质量/总质量×100%=相对分子质量
×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00%?
例如:计算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ω(C)=12/12+16×2×100%=27.3%?
注意:必须乘以100%,结果要用百分数表示,除不尽结果一般保留一位小数?(4)推导补充计算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在物质中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的类型
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2)许多元素有变价。
5、同学怎样来记忆化合价呢?我给同学们编了一个口诀。
活动与探究:
请同学们计算思考1中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你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讨论: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又是多少呢?
说明:化合价只有在两种不同的元素相互化合时才表现出来,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小
结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写出根据化学式计算的公式
板
书
设
计
根据化学式计算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计算组成化合物
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素
作
业
设
计
练习册
必做题1、2、3、4
选做题第5题
教
学
反
思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教
材
分
析
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 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氧气的制法。???? 物质构成的奥秘:元素;元素符号及其意义;元素的简单分类;认识元素与人类的关系;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 化学与社会发展: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灭火、防火、防爆炸的方法和措施。???? 科? 学? 探? 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简单方法;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探究。
在第二章学生已经学习过空气,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供给呼吸。本章进一步对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氧气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究,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制取氧气和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三节,最后安排了表示物质的组成的化学式及分子式这一节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学
情
分
析
。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浓,但是动手动脑的能力都较差,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在学习化学式时学生容易有畏难情绪,应该注意练习的梯度通过对它们的认知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教
学
目
标
1.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知道氧气的主要用途,并能说出用途与性质的关系。2.能正确书写碳、铁、石蜡等物质跟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能说出这些反应的实验现象,能说出这些反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能用氧气的性质解释和说明某些现象。4.知道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能根据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说出常见反应是否氧化反应。认识什么是化合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化合反应。?
5.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6.能记住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7.通过练习连接仪器,熟练基本操作。8.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9.通过实验探究,记住氧气的一些主要化学性质。
10.使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l 1.能了解化学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初步掌握并运用化学语言——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
12. 知道并熟练记忆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l 3.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教
学
措
施
1.做好演示实验引学生学习氧气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懂得用实验探究物质性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2.通过氧气性质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3.通过讨论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和讨论的习惯,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
5.能根据物质化学式进行如下计算: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教
学
反
思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口头上说出氧气的性质,但写不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运用化合价写化学式较困难,利用化学式计算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掌握的不好。在后面的教学中要加强复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