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水资源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1、知道地球上水的存在和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
2、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3、掌握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学生非常熟悉水,也了解水的作用,但由于本地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水质基本上也没有污染,所以对水资源的重要性及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认识不到,节水意识不足,因此需通过一些图片和事例来加深学生的认识,本节的知识内容很简单,关键是增强学生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及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知道地球上水的存在和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
2、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3、掌握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4、通过对水资源得了解,学习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5、通过对节约用水及水体污染的学习,学会调查与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6、增强学生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7、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
1、水资源的节约和防止水体污染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节用水的意识
2、水的净化、纯化方法,硬水的成分。
难点
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方法的操作。
教法学法
指导
阅读法、自学法等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体会水的重要性
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同样也离不开水。因为水和空气一样,都是人类及自然界各种动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导课
教
学
过
程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原因
出示学习目标及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P98—P103页的内容,阅读时注意:
1、水的用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地球表面约71%覆盖着水,为什么许多国家和地区还面临着缺水?
3、水是人及一切生物所必须的,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 ,另一方面要 。
4、举出几种你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和做的节约用水的方法。
5、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危害?怎样防止水体的污染?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纠错、补充、讲解、强调:
1、地球上大多数是海水,淡水很少,而且分布不均匀;淡水中大多数是无法利用的冰川和深层地下水;人类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量逐年增加;水很容易受到污染。
2、工业上“三废”的任意排放;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任意使用;城市生活用水的任意排放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水污染的危害:影响农业、渔业生产,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等。
3、水污染的防治: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不使用含磷洗衣粉等
1、人类离不开水
2、珍惜水资源
3、水污染及防治
归纳、总结
教
学
过
程
小
结
本节课我们学得了什么?
板
书
设
计
4、1我们的水资源
一、人类离不开水
二、珍惜水资源
三、水污染及其防治
作
业
设
计
1、教材P100页检查站; 2、4.1习题1、2
教
学
反
思
我们的水资源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1、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2、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学生非常熟悉水,也了解水的作用,但由于本地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水质基本上也没有污染,所以对水资源的重要性及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认识不到,节水意识不足,因此需通过一些图片和事例来加深学生的认识,本节的知识内容很简单,关键是增强学生知道净化水的简单方法及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水的净化、纯化方法,硬水的成分。
2、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方法的操作。
重点
水的净化、纯化方法,硬水的成分。
难点
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方法的操作。
教法学法
指导
演示实验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体会水的重要性
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同样也离不开水。因为水和空气一样,都是人类及自然界各种动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导课
教
学
过
程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并将实验现象填写在教材的空白处。
1、演示教材P 104 页实验4-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原因;
说明:自然沉降需要很长的时间,加入明矾可以加速沉降;
2、出示自制简易净水器,演示实验4-2,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每一种物品在净水中所起的作用。
补充: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思考: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处理后,可以去掉难溶性杂质,能去掉难溶性杂质吗?
3、引导学生观察教材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图,分析每一步所起的作用。
天然水 沉淀池(加明矾) 过滤池(砂层) 空气
氧化杀菌 自来水
思考:以上净化水的步骤中哪些属于化学变化?
过渡:自来水是干净的水可以饮用,但它是纯净水吗?如何得到纯净水?
水的净化
1、沉淀法:
2、过滤法:
3、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教
学
过
程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思考、体会
生活中的什么水是纯净水
演示实验4-3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
蒸馏水蒸干后没有留下固体残留物,是纯净水;
矿泉水、河水、井水、自来水等蒸干后留下固体残留物,不是是纯净水;
强调蒸发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制取蒸馏水
出示蒸馏装置,演示实验4-4,分析原理,引导学生思考蒸馏得到水是纯净水的原因。
提醒学生注意:蒸馏装置中的冷凝水进出的方向。
概念:
强调:(1)、“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2)、含“较少”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是“不含”。
(3)、河水、井水、海水都是硬水,而雨水、矿泉水、蒸馏水都是软水。
2、硬水与软水的鉴别:用肥皂水
教师演示实验
现象:泡沫多的是软水,而泡沫少或无泡沫的是硬水。
硬水的危害:
锅炉爆炸、降低肥皂的起泡功能。
硬水软化的方法:
(1)、加热煮沸;
(2)、蒸馏
水的纯化
硬水及其软化
小
结
1、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这些净水的方法中,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那种?最低的是那种?
板
书
设
计
饮用的水
一、水的净化 二、水的纯化 三、硬水及其软化
1、沉淀法:
2、过滤法:
3、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作
业
设
计
练习册:必做题:基础.达标;选做题:综合.提升
教
学
反
思
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认识水的组成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本节课的关键是做好电解水的实验,教师可采用课堂演示的形式,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最后与学生一起探讨试验的结果,以利于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水的定性和定量组成,推断出水分子构成和化学式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水的主要物理性质。
2、理解水的元素组成及水分子的构成。
3、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理解从微观的角度认识水的组成。
4、培养学生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能力
重点
水的组成和水的化学式
难点
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确定水的化学式
提炼课题
通过水的电解结果推出水的组成元素
教法学法
指导
实验探究法、归纳法等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思考水的组成元素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水是人类宝贵
的自然资源及水的净化和纯化,哪
么水有哪些性质及水由什么元素
组成的呢?
导课
教
学
过
程
阅读教材P108 页内容,思考归纳水的主要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思考并将现象
和结论填写在教材的空
白处
观察,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水的主要物理性质。
强调水反常的两点性质:
1、4oC密度最大(1.0g/cm3);
2、冰的密度比水小。
1.介绍电解器,引导学生观察接通电源后电解器正、负两极的现象。
2.提问:
(1)注意观察,两支电极上有什么现象?(2)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
3.引导学生观察,接负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大约是接正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两倍。
4.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是同一种气体吗?产生的气体又是什么?我们接着来验证。
5.演示: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有较少气体的玻璃管,慢慢开启活塞。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思考这种气体是什么。
水的物理性质
水的组成
教
学
过
程
6.演示:有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的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提醒学生观察现象)提问:有什么想象?
学生回答后补充:对,这种气体能燃烧,但是它不同于氧气,它是氢气。
7.引导学生得出电解水后的生成物,并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化学式。
8、解释:
(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水在电解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原因。
(2)、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的原因
小
结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是由两个氢原子氧原子构成,水的化学式为H2O
板
书
设
计
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二、水的电解
作
业
设
计
练习册:(必做题:基础.达标;选做题:综合.提升)。
教
学
反
思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释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定律,在前面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反应,研究物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变化,但还没有接触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关系,本节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所以本节的知识显得格外重要,通过两个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守恒的原因;
2、通过质量守恒原因的学习,能运用它解释一些现象;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法学法
指导
实验探究、归纳法等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思考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
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是否发生的变化?是增加?减
小?还是不变?下面我们通过实
验来探究。
导课
教
学
过
程
将实验的现象及数据填写教材P111页上的空白处。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体会理解
思考质量守恒的原因
[演示实验4-7、4-8、4-9]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强调天平使用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思考:实验4-7、实验4-8有什么不同?用小气球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P112页讨论与交流
[归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
强调:(1)、“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等关键词;
(2)、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
验中,如果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气
体,实验装置必须是密闭容器;
(3)、适用于所有化学反应。‘
以P109 页电解水为例,用分子-原
子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总结:在化学反应前后:
“五不变”:元素种类、元素质量
(宏观),原子种类、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微观)
“二变”:物质种类(宏观)、分
子种类(微观)
“一可能变”:分子的个数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教
学
过
程
小
结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原因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是九年级化学最重要的计算,也是中考的必考点,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的,化学方程式完整正确的书写和计算的格式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一是学生不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二是不注重书写格式,考试是很容易失分。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理解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及意义;
2、会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提炼课题
怎样去配平化学方程式
教法学法
指导
讲解、练习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思考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
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
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
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回
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
引课
教
学
过
程
思考问题
练习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O2
书写的原则
1、尊重客观事实,不能主观臆造;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定律。
讨论:以下三个式子是化学方程式吗?
(1)、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P+O2 P2O5
(3)、P+O2 PO2
【过度】怎样才能使P+O2 P2O5变成化学方程式呢?
(1)、写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 P+O2 P2O5
(2)、配平(最小公倍数法) 4P+5O2 ======= 2P2O5
(3)、注明反应条件 4P+5O2 ======= 2P2O5
教师讲解“+”、“===”、“ ”、“ ↑”、“↓”符号表示的意义及适用的范
围
课堂练习:写出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
二、书写的原则
三、化学方程式书写
步骤
教
学
过
程
学生练习
质的意义: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各是什么物质;
量的意义: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以C+O2=== CO2为例说明。
化学方程式的三种读法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
意义及读法
小
结
板
书
设
计
4.4 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
二、书写的原则
三、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四、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及读法
作
业
设
计
练习册34页基础达标必做,35页综合提升选做。
教
学
反
思
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是九年级化学最重要的计算,也是中考的必考点,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的,化学方程式完整正确的书写和计算的格式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一是学生不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二是不注重书写格式,考试是很容易失分。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和思路
2、能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解题的格式规范
提炼课题
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和思路
教法学法
指导
讲解、练习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P117-P118页例1,认真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
在设未知量的步骤中,设的未知量是否有单位?
在找相关量的步骤中,本题的相关量是什么?
在计算的过程中,相关量的质量是否代入单位进行计算?
本题是否可以求出水的质量?如何求?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纠错、讲解补充。
当堂训练一:学生模仿例1完成例2,两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强调说明:
要按照计算的六个步骤的顺序进行计算;
设未知数不能代单位,而计算过程中有单位的必须代入单位计算;
化学方程式必须书写正确,要配平后才能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
的计算
教
学
过
程
学生完成
根据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互求,完成例3
教
学
过
程
小
结
板
书
设
计
4.4 怎样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一、根据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二、根据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三、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质量互求
作
业
设
计
练习册36页基础达标必做,综合提升选做。
教
学
反
思
第四单元
教
材
分
析
本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章通过了解水资源,探究水的组成等,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自然规律的特点,为下一步学习燃料、金属、酸碱盐的有关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
学
情
分
析
本章难点知识较多,学生不容易掌握,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不容易记忆,很容易写错,因此学好本章至关重要。
教
学
目
标
了解珍贵的水资源,水的污染与防治;了解水纯化和净化的方法,知道什么是硬水和软水及鉴别方法;
认识水的元素组成和对水的化学式的推论;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微观解释;
4、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初步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和解题方法
教
学
措
施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分析,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到宏观的思维素养
2、以探究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
教
学
反
思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不太理解,特别是用微观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不会,大多数同学不会配平化学方程式,在一点上还要下大力气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