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章燃料教案(打包7套)(新版)粤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章燃料教案(打包7套)(新版)粤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7-07 16:18:57

文档简介

洁净的燃料-----氢气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认识氢气







学生以前对氢气有一些认识,但对于氢气具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没有了解,本节课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和自己动手进一步认识氢气并知道可燃性气体在使用之前必须验纯等化学性质的具体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2.认识氢气的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知道氢气的燃烧过程及产物。通过实验操作初步学习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
3、通过实验操作,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重点
重点:氢气的物理性质及可燃性、氢气的验纯。
难点
难点: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的原因和方法
提炼课题
氢气的可燃性及验纯方法
教法学法
指导
实验法,讲授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阅读思考
出示问题:
1.氢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2.了解氢气的燃烧过程及产物。
3. 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
4.氢气燃烧的现象有哪些?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内容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下表p-132
观察火焰颜色。观察烧杯内壁有什么变化。用手摸烧杯壁,有什么感觉?
观察现象。
观察方法
演示【实验5-1】
演示【实验5-2】
点燃已经验纯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
演示【实验5-3】点燃氢气和空气的混合。
【实验5-4】检验氢气的纯度。
小结氢气物理性质
氢气的可燃性

解释爆炸的原因
学习验纯的方法






小结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洁净的燃料-----氢气
一、氢气的物理性质: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
三、氢气的验纯




必做:课本P128习题1、2、3




洁净燃料----氢气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认识氢气的化学性质







学生对于燃料并不陌生,但具体燃料燃烧后的产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没有深入的进行探讨,本节课通过氢气的热值和对其产物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能源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能。






1、通过阅读和观察认识氢气是理想的高能洁净燃料的原因
2、 通过阅读认识氢气做为高效燃料的优势
3、通过氢气的学习,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化学对人类生活的改变
重点
重点:燃烧反应的热值
难点
难点:燃烧反应的热值
教法学法
指导
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思考并回答
提问
复习氢气的化学性质




阅读
阅读
讨论
讲解
讲解
评价,讲解
什么是热值
氢气做为高能燃料有哪些优势
氢气有哪么多的优点为什么生活中没用?






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理想的高能燃料
优点




课堂作业:课本P128习题4、5、6
课外作业:必做:练习册选择题,填空题
选作做:综合提升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了解碳的几种单质的物理性质







通过氧气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但没有具体的运用过,本节课通过金刚石和石墨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并进一步对物质和组成元素体会,知道一种元素并不一定只有一种单质,并认识原子排列方式的改变也是化学变化。






1、了解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明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通过学习体会一种元素可以因结构不同而能组成几种不同的单质。
重点
重点:金刚石、石墨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难点
难点:金刚石、石墨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教法学法
指导
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回答
提问氢气有哪些化学性质?有哪 些用途?
回顾氢气的性质




阅读P129-130思考
1.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2.金刚石与石墨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3 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什么?
4无定形碳包括哪几种?各自性质和用途是什么?
5.C60和它的兄弟有哪些?
完成P129 从图中几种碳单质的的用途推知各物质有什么性质?
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认知上的误区作出指导
认识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
根据性质联系这两种物质的用途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碳的单质
金刚石
石墨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煤气中毒学生生活中常听说,但是怎样造成的?生活中应怎样注意取暖安全?这都是学生想要了解的,本节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能使学生积极进入课题的研究,使之进一步认识到生活和化学密不可分






1、认识碳的燃烧及其产物。
2、了解 CO 和 C02 的性质
3、初步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理解碳与一些含碳化合物的相互转变关系。
重点
CO的化学性质及CO与 C02间的转化
难点
碳、CO的化学性质及CO与 C02间的转化
教法学法
指导
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回答
提问金刚石和石墨有哪 些物理性质和用途?
回顾两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思考:1、碳在燃烧时,条件不同,产物有何差异?
2、煤炉中各层涉及哪些化学反应,有何现象?
3、写出煤炉各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CO有哪些性质
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联系生活实际,对煤燃烧进行分析。
认碳的化学性质
①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②碳的燃烧 :
氧气充分时完全燃烧 C+O2    CO2   热值 32.8kJ/kg
氧气不足时不完全燃烧 
2C+02    2CO     热值 9.2kJ/kg
③高温下碳能与某些氧化物
C+C02    2CO






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碳的化学性质
①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②碳的燃烧 :
氧气充分时完全燃烧 C+O2    CO2   热值 32.8kJ/kg
氧气不足时不完全燃烧 
2C+02    2CO     热值 9.2kJ/kg
③高温下碳能与某些氧化物
C+C02    2CO








二氧化碳的制取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1、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2、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二氧化碳有哪些途径可以产生,学生都有一些了解,但实验室怎样来获得纯净的二氧化碳,用什么装置学生还不了解,通学对氧气制法的方法对比,使学生对选取制气的的装置做到心中有数,再通过对二氧化碳制取反应原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达到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目的。






1.知道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2.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
3.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装置的比较,找出异同点;了解应用“比较法”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性质决定制法的实验设计思想。
重点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本节教学程序是通过学生回顾和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并运用 以上思路和方法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法学法
指导
对比法,实验法,讲授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指导]:
1、回忆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从哪几个方面讨论的?
2、提醒学生到实验室去练习操练粉末状、块状的药品的取用及液体药品的滴加等技能。
3、回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4、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多少种化学获得方法(写出化学方程式)
1、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步骤、装置等;
2、到实验室操练粉末状、块状的药品的取用及液体药品的滴加等技能;
3、尝试写出二氧化碳化学获得方法的化学方程式
使相关旧知识清晰起来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准备;使相关旧技能熟练起来;明确学习心向——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通过以上探究索思考—下: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哪些药品?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这种装置如何检查它的气密性?
实验室如何收集二氧化碳?收集气体须考虑哪些因素?
[投影]几种仪器图:
大试管、烧杯、锥形瓶、酒精灯、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导气管、玻璃片、集气瓶、水槽等。
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如何检验CO2气体是否集满?
阅读P140-P142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所需要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哪些因素?从两个方面考虑:
(1)反应的条件。
(2)药品的状态。
学生讨论并回答。
收集气体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和在水中的溶解性,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解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根据所给的仪器图选择实验室制取CO2所需的仪器。
回答:大试管或锥形瓶
边讨论,边观察教师展示的仪器装置图。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写出化学方程式)。
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危害
为仪器、装置的选择做辅垫;
复习以前学过的方程式。
培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善于思维、善于联系旧知识进行对比。
联系物理学的知识使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联系物理学的知识使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有关仪器的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复习有关实验基本操作。
温故知新






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二氧化碳的制取
实验室制法: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反应原理:
CaCO3 +(稀)2HCl==CaCl2+H2O+CO2↑
工业制法:反应原理
高温





作业:必做:练习册45页基础达标1、2、3、4、
选作做:练习册45页基础达标5、6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能结合实际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性质和制取》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同时,它又是中考中常设计的内容,因此,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学情分析: 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会很难。又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演示与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1、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2、 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进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
提炼课题
如何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法学法
指导
实验探究法
教具
准备
课件及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猜谜语
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猜一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引入课题




1、学生观察瓶中二氧化碳气体并结合生活实际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观看课件
3、学生观察实验并 回答问题
4、学生思考并回答
1、每组发一瓶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瓶并观察颜色、状态。
2、出示“干冰”的形成及用途
探究实验一:
1、向放有高低不等燃着蜡烛的烧杯里倾倒水
(1)大家看到什么现象?(2)烧杯里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为什么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了什么?
2、向放有高低不等燃着蜡烛的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
(1)烧杯内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2)为什么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3)据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3、思考:(1)意大利的“屠狗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进入山洞或久未开启的地窖等地方应先干什么?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让学生自己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让学生了解“干冰”及用途
3、让学生通过直观得出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4、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观察回答问题并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生回顾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观看
探究实验二:
1、演示用白醋滴入装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里,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并解释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才变为红色。
2、向学生观察过的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瓶中倒入少量水后盖上瓶盖,让学生边摇边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3、取出少量饮料瓶中的“水”,加入装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说明什么?饮料瓶里还是水吗?
4、把变红的紫色石蕊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另一份不加热,观察现象。说明什么?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 = H2CO3
碳酸不稳定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H2CO3= CO2+H2O
探究实验三: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CO2+Ca(OH)2==CaCO3 + H2O
氢氧化钙 碳酸钙
思考:建筑上常用石灰浆抹墙,为了使石灰浆〔Ca(OH)2〕抹的墙干得快,常常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更潮湿?(因为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跟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因为有水生成,墙壁开始反而更潮湿
利用课件展示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三、知识巩固
四、二氧化碳的用途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一、物理性质
无色 无 味 的气态,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固态的二氧化碳称为“干冰”
二、CO2的化学性质
(1)不可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CO2能与水反应
(3)CO2能与石灰水反应
三、CO2的用途:灭火、工业原料、光合作用的原料、人工降雨等。




一、课堂练习: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干冰汽化吸收热量
2、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 )
A 本身不燃烧 B 不支持燃烧
C 能溶于水 D 密度比空气大
3、如何鉴别氢气、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这四种气体,简述操作步骤和现象
4、大家都猜想雪碧中含有没有二氧化碳?请你们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猜想。
5、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的内壁往往形成一层白色不容物质,该物质是________
写出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作业:必做题:绩优学案92页巩固训练1、2、3题;
选做题:4、5两题。




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2、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对于煤、石油、天然气学生非常熟悉,但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大多数学生都不清楚,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道什么是化石燃料,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2)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绿色能源的重要性。
  (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重要性,知道煤和石油综合利用和一些主要产品。
  (4)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意义。
重点
化石燃料对人类的重要性、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
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其污染。
教法学法
指导
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分析能源和燃料
燃料的分类:
  1.根据状态分
  2.根据能否再分分
展示学生调查资料和调查报告思考,
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入课题




〖新课讲解〗
  一、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的形成:分析课题,播放影片
  (影片)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
  (思考)为什么说化石燃料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
2、我国化石燃料状况分析
  (投影)表格:98年化石燃料储量及年产量
  (思考)分析上述资料,你想到什么?
  (投影)化石燃料储量有限,不可再生,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
  (投影)化石燃料储量有限,不可再生,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投影)案例
  (分析)污染来源
  (讨论)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表现在哪些方面?思考我们应更多的使用哪种燃料?
  (讲述)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阅读)
  (投影)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投影)受污染环境图片
  (设问)你有什么体会?
  (思考)针对目前化石燃料所面临的处境,我们的出路何在?
  (投影)1.开发新能源
2.积极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3.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观看影片,思考化学燃料如何形成
 
估算
分析资料,发言
 
 
看案例思考环境污染对生活的影响
思考化石燃料燃烧产生污染的原因,并进行对比、讨论、发言
观看图片,听讲
思考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危害
思考解决方案并发言
 
观看,思考有关问题,并发言
?
 
 
 
观察,
个别学生帮助实验
从现象得出结论并发言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通过估算感受化石燃料储量有限,从而使学生明白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引发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
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意识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引发学生思考“我们的出路何在”
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验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探究煤油灯的使用方法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
概括实验结论
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播放影片:提出问题(1)煤是怎样综合利用的,其产物有哪些?(2)石油是怎样综合利用的,其产物有哪些?
1.煤的干馏及其产品用途
2.石油的分馏及其产品用途
3.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有什么本质区别?
(小结)1.煤的综合利用
2.石油的综合利用
3.不同燃料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状况比较
  (实验5-9)比较石油常见馏分的某些性质
在四个蒸发皿中,用滴管分别加入10滴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观察颜色、流动性及其燃烧现象,并给出能反应这些性质和馏分沸点范围相互关系的结论
  (总结)
4.同种燃料在不同条件下燃烧状况比较
  (实验5-10)煤油的燃烧
  点燃一盏煤油灯,通过调节灯芯或掩蔽空气进入孔的办法,观察煤油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现象,并说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总结)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能力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意义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一、化石燃料
    二、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必作课后习题
2.选作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