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准确定位黄土高原在祖国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了解黄土高原丰富到能源矿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3.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取得到成果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策略
采用“课堂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Power point课件、相应教学视频
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
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3分钟)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
提问:请同学们翻开音乐课本第32页,听音乐的同时,阅读黄土高坡的歌词,写出黄土高原特有的自然现象以及自然景观。(黄土、西北风、东南风、窑洞、牛、黄河)
听歌,思考、回答。
一、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0分钟)
1.呈现黄土高原的位置图
2.教师在黑板绘出“中国空白轮廓图”
1.要求学生:在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边界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请同学在黑板上的“中国空白轮廓图”上绘出黄土高原的边界并写出名称(太行山、乌鞘岭、长城、秦岭)。同学们对比、纠正后由教师补充、小结指出: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2.同学们观察地图,说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3.结合P19资料,说说黄土高原到主要地貌及特点。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地图中读出: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并在描绘出其在整个中国中的具体位置。
2.读出黄土高原跨越的: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3.学生回答: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
?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5分钟)
播放资料短片:“黄土高原景观”
教师讲述: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黄土川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
观看、聆听、思考发问: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黄土川是怎样形成的?
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来源
──“风成说”
(10分钟)
展示黄土高原形成的动画
1.提问: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说出证据。(教师通过叫学生回忆歌词中“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让学生认识本区盛行风向)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教师指出:“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其证据是: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2. 提问:既然黄土是从西北部“吹”过来的,那么,为什么黄土都在黄土高原上面堆积而不在东部的华北平原上堆积呢?
1.学生自由发言、
各抒己见。(这里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
2.学生通过对黄土高原边界的地形的了解,得出答案:山脉的阻挡作用。(老师可运用形象的比喻将太行山、秦岭的作用比作“垃圾铲”帮助学生理解)
二、
水土流失严重
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图片
提问:图片所展示的是一种怎样的现象?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后得出结论:水土流失。
?
(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播放老师实现录制好的实验,包括:1. 同样没有植物的两个花盆,土壤结实程度不一样,水土流失情况的对比。
2. 相同的水流下,不同植被的水土流失情况对比。
3. 相同植被,在不同的水流作用下,水土流失情况的对比。
1.为了使学生认识地更清楚,让学生观看实验。观看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
实验1中土壤的差异情况;
实验2中的植被差异状况;
实验2中水流的差异情况
各实验中,一次性水杯内水量的多少;
各实验中,一次性水杯内沙土的情况。
2.总结学生的讨论得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①土质疏松。
②植被覆盖率越低。
③降雨主要集中在7、8月且多为暴雨。
学生观看动画:“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以及“不同降雨量、相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
讨论水土流失与土壤性质、地表植被和降水的关系。很容易得出:
①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②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被覆盖率越低,水土流失情况越严重。
③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就越严重(降雨主要集中在7、8月且多为暴雨)。
?
(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
展示课本图8.7。
刚刚我们所观看到实验所展示的土质、植被、暴雨等都是黄土高原本身存在的问题。那么人类的活动有没有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象加重呢?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学生阅读图8.7的对话,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三)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呈现:黄土高原上聚落与耕地图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①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②让学生结合图“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大多的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黄土高原的哪些位置?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③黄土高原上的泥沙流向何处?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通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在此基础上作简要总结如下: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学生思考并回答:①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②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耕地减少,宜居地方不断减少。③大量的泥沙流入黄河,在下游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
三、生机焕发的黄土地
?
?
1.承转讲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恶性循环图上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如何解决?
2.让学生读P24“南小河沟”阅读材料,了解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呈现结论:
(一)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二)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学生思考作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生态建设。
边读资料边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出结论。
四、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展示黄土高原煤炭资源分布图
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找出大同、阳泉、平朔、准噶尔、东胜、神府等煤矿,说说它们分别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2)找出经过黄土高原的主要铁路线,说说它们对当地的能源开发及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小组合作,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课堂小结
?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以及丰富到能源等内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是因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因此必须进行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以实现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八年级(地理)(星球版上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达标测试
班级: 姓名: 审核: 序号: 得分:
课题
黄土高原
主备人
卞延猛
时间
一、选择题
读右面中国某区域地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是太行山脉,其以东是( )
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D、云贵高原
2、图中②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以北是我国南方地区。
B、其以南农田以旱地为主。
C、大致是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D、大致是我国4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 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 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④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 ⑤把地承包给个人栽培果树建立水果基地。
二、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是 ,该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请列举其一说明:
。
(2)、图中B所处的高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使得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为了治理此问题人们采取 等生物措施和 等工程措施。
(3)图中C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的原因是 。
(3) 如图中B省区的传统民居是??????。
学习体会
课件59张PPT。课程名称:第三节 黄土高原学科:地理年级:八年级下册版本:星球地图出版社主讲教师: 工作单位: 窑洞安塞腰鼓壶口瀑布秦始皇陵兵马俑第三节 黄土高原
学习目标1. ?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3.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以及水土流失的危害。
4.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的意识,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任务一:认识全球最大的黄土区1.位置说一说黄土高原属于我国哪四大域区之一? 位于第几级阶梯? 北方地区第
二
级在p18图上找出太行山、秦岭、乌鞘岭、长城,说说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2.范围乌鞘岭长城秦岭太行山黄土高原的范围黄土高原位于:
( )山脉以西 ( )以东
( )以南 ( )以北
太行乌鞘岭长城秦岭3.黄土高原所跨的省区黄土高原所跨省区山 西陕 西宁 夏甘 肃河 南太原西安银川兰州郑州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主要包括 省(晋)、 省(陕或秦)、 回族自治区(宁)、 省(甘或陇)以及 自治区(内蒙古)、
(豫)的一小部分。
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河南农业:从 向 过渡 农耕区牧区地形:从 向 过渡平原高原、山地4.看以下几幅图、从地形、气候、植被、农业生产等方面讨论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过渡性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气候干湿区:从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过渡 植被:从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过渡 森林草原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5.阅读资料,思考作为全球最大的黄土区,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戈壁沙漠黄土高原太行山中亚、蒙古顺着风向,从戈壁—沙漠—黄土,颗粒越来越小。风成说经过长时间的沉积、侵蚀,黄土高原形成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地貌景观与地表特征,你能说出来吗?黄土塬由厚厚黄土组成、面积较大,顶部平坦,是良好的耕作区任务二:说出黄土高原地表特征
与地貌景观黄土墚黄土塬受流水侵蚀后,分割出长条状塬地,成为墚地黄土峁墚地再被沟谷切割分散孤立,成为峁.黄土川下切在黄土区
中的河谷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景观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黄土川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地表特征?为什么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任务三: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植被有什么特点? 植被稀少,地表裸露 这与水土流失有何关系?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特性? 土质松散,极易被流水侵蚀 这与水土流失有何关系? 土质松散,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降水有何特征? 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这样的气候与水土流失有何联系? 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地表坡度如何? 地表坡度大这样的地形与水土流失有何联系? 地表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采矿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重水土流失陡坡耕种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1.地形2.黄土特性3.气候4.植被地面坡度大土质松散,易被侵蚀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稀疏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采矿等任务四:探究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1.水带走了大量肥沃的表层土,
对农业产生的影响?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2.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产生什么危害?汇入黄河 地上悬河威胁两岸人民的
生命财产安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实验一 植被稀疏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实验二 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实验三 坡度大小黄土松散,易溶于水实验四 黄土易溶于水任务五:探讨水土流失的治理的措施工程措施(缓坡修建梯田)修建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工程措施(修建堤坝)打坝淤地有什么作用?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优良工程措施(修建水库)生物措施(恢复植被)有机结合任务六:如何开发黄土高原1.黄土高原的主要资源?2.找出主要煤矿并说出煤炭资源最多的省份?3.煤炭外运的运输方式?主要铁路线?说说其对当
地的能源开发 以及经济开发有何促进作用?5.矿产资源的开发,是否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4.山西的煤炭外运,常出现铁路运力不足,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这样做有什么好处?1.找出大同、阳泉、平朔、准格尔、东胜、神府等煤矿,说说它们分别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
大同、阳泉、平朔——山西
准格尔、东胜——内蒙古
神府——陕西
2.找出经过黄土高原的主要铁路线,说说它们对当地的能源开发及经济发展有和促进作用。
陇海线、包头——西安的包西线。
促进当地煤铁资源开发利用,把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电力煤化工 减轻陆路运输的压力,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浪费及造成的环境污染;优化能源输入地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环境污染;能源运输不受时间、自然条件的限制。P23 思考 想一想,与把煤铁路或公路运输相比,将煤转化成电力和煤气送出去,有什么优势?1、范围:
2、跨越省区:
3、黄土的形成:
4、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
5、主要的黄土地貌景观:
6.水土流失严重: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治理措施
7.能源开发与利用:传统方式、新方式课堂小结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 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甘肃、宁夏、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南风成说千沟万壑或沟壑纵横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川智慧比拼1.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的地形区是( )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2.关于该区域(阴影部分)地貌特
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破碎,千沟万壑
B.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C.河网密布,绿洲点点
D.沙漠广布,植被稀少
3.图中数字与对应的山脉名称正确的是( )
A.①-大兴安岭 B.②-天山
C.③-乌鞘岭 D.④-南岭DAC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根据歌词,回答4、5题。
4.下列哪一省区的人们对歌词感触最深( )
A.河北人 B.山西人
C.新疆人 D.山东人5.下图民居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BD6.外出旅游的小华,拍摄了很多地貌景观,四幅作品中不是在黄土高原拍摄的是( )
7.关于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的成因,目前支持率最高的
是(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 D.地壳运动8、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现象是( )
A.人类耕作形成的 B.战争破坏造成的
C.流水侵蚀形成的 D.风力作用形成的
CBC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_ (高原)
B.________ (山脉)
C._________ (山脉)
D._________ (河流)
(2)写出数字代表的城市。
①_________②_______
③_________④_______
⑤________ 内蒙古高原太行山脉秦岭黄河 太原呼和浩特郑州西安兰州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