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知道15℃空气中的声速.
3. 领略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乐于进行声现象的实验探究.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难点】:制定探究实验计划,实施探究活动得出探究结论
【学习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实验器材】:每小组分工合作准备:橡皮筋、塑料尺、竖笛、气球、口琴各一个。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课前完成、认真书写,小组长批阅)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蝉是怎样发声的?唱片是如何记录声音,又是如何还原声音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
3、什么叫声速?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完成课本P34、第5题)
二、合作学习:(课上完成,小组长注意分工合作)
1、探究声音的产生:
利用手中的器材,小组设计一系列活动证明声音是物体 产生的,总结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为: 。
〖请你分析〗:
(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 发生振动发出的
(2)吹口哨声是口腔内 振动产生的
(3)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 而产生的.
(4)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 引起周围空气的 而产生的.
〖动动脑〗:课本P34第一题,谈谈你们组的做法。
2、探究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声音怎样从发生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 、 和 都能传播声音, 不能传声。
〖你来解决〗: 课本P34第3题
3、如何测出声速?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
写出你们的实验方案:
三、展示交流:(小组派一到两名代表上台展示合作学习的收获与疑问)
四、达标测试
A: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
2.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这说明____可以传声.
3.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这是由于______.
4、.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 )A.闹钟的振动停止了 B.闹钟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C.只见闹钟振动,但听不到声音D.不见闹钟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5、图1是小明同学习了本节课后设计的实验方案,图甲中把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是为了探究 的。若按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乙图中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观察到小球被弹起,该现象说明了 。 在此实验中,小明同学把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容易观察的小球的振动,这种实验方法叫转化法。
5、课本P34第4题
B:
1.图1—1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嗽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________.
2.如图1—2,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振动引起的。的
3.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________.
4.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有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汽车和机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或者尺子、螺丝刀等)的一端顶在运转的机械外壳上,另一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地听到机械内部的异常杂音;间谍把铁块按在墙壁上,再将自己的耳朵贴在铁块上,就可以听到隔墙的谈话声.这些都是因为_________也能传声.
5.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这是因为__________.
6.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_________________.
7.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A.空气 B.水 C.酒精 D.钢管
8.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说法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也停止了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9.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
10.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为2.6,那么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m/s?
11.如何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小明在家中听音响时,忽然想到课本上说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以此把声音传播到远处.“我怎么看不见?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他想了一会儿,起身找来一个碟子、一段铁丝和一勺洗衣粉,用它们做了一个实验证明课本上的说法是正确的.假如你是小明,请写出你的实验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后记】:记下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体验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之一——骨传导。学会关心他人,尤其是关心残疾人。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学习重、难点】:(1)体验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双耳效应与立体声。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练习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不看课本做完一下问题)
1.声音的传播靠 , 、 和 都能传播声音, 不能传声。
2.声音在_____、______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_____m/s.
读课本上《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这节内容,试着做做下面的题目: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__________,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声音通过 、 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__________.
3.双耳效应是指人们依靠听觉能够确定发声体的 .声源定位的主要因素是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差异.
二、合作学习与展示交流(小组同学结合一下问题,共同讨论合作得出结论)
1、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有哪些?
(1)一是空气传导;即外界传来的声波→ → → → →听到声音
(2)二是骨传导;即外界传来声波→ 、 → →听到声音
〖想想做做〗:课本35页1~3分别是哪种传导方式?
〖你知道么〗:一般来说,耳聋分为两类。一类是神经性的,是由于 神经损坏引起的;一类是非神经性的,是声音的 发生了障碍引起的。 性的耳聋容易治愈,可以通过 等途径来修复。
〖生活·物理〗:
(1)、吃甜薄脆饼时为什么自己听起来很响而别人听到的声音却比较微弱?
这是因为:吃薄脆饼时,自己是通过 传导听到声音的,而别人是通过 的振动听到的。这说明骨传导比空气传导效果 。
(2)打雷或有巨大的声响时,我们经常用双手堵上耳朵或张开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是为防止强烈的 传到耳膜,把耳膜
2、把自己的一只耳朵塞紧,让其他同学在身后不同的位置讲话,试一试你能否准确地判断出讲话人的位置.不再塞耳,再试一次.把你感觉到的区别写在下面.
结论:人耳是利用 来准确判断发声体的位置的,堵住一只耳朵,只用另一只耳朵听声音, (能或不能)准确判断声音的位置。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测评
1.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3、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靠骨传导判断的 B.靠声源的音调判断的
C.靠双耳效应判断的 D.靠声源的响度判断的
4.你知道吗?蛇是没有耳朵的.不过,如果蛇将头贴在地面上,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见.蛇是利用_______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
5、用牙轻轻咬住铅笔的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的下端,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而用另一只手拿着铅笔并保持原来位置不变,手指用与前一次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敲击声,我们会发现______传声比______好.
【学后记】:记下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声音的三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2.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学习重难点】:
1.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2.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学习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实验器材准备】: 钢尺、口琴、笛子、塑料梳子. 橡皮筋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读课本上《声音的特征》这节内容,试着做做下面的题目:
1.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越高,音调就越__________.
2.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越大,响度就__________.
3.不同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二、合作学习与展示交流
(一)、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做一做:〗
①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②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③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记录实验结论: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 ,音调 ;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 ,音调 .可见发声体 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7、38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 ,物理学中 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 ,符号是 .
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Hz到 Hz
5. 叫超声波, 叫次声波.大象的语言声音对人类来说是 波.
(二)、响度:指声音的
[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器材]钢尺
[实验步骤]:①
②
1.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
2.通过示波器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
1.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2.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
( 三)音色是指
阅读课本40页内容知道音色的相关内容
达标检测:A组:
一、填空题
1.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_________,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人失去听觉是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发生了障碍.
3.声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4.人如果将双眼蒙上,靠听觉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是因为_________
5.声音的音调是由_________决定的,_________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_________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6.声音的响度是由_________决定的.发声体的_________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7.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决定,不同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8.我们能够区分二胡和月琴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不同.
9.超声波是指频率_________的声音;次声波是指频率_________ 的声音;大象是靠_________进行交流的.
10.乐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所有的乐器发声的物理原理都是通过_________发出声音.
11.吉他上有六根粗细不同但长度相等的琴弦,分别拨动细琴弦和粗琴弦,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二、选择题
12.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13.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靠骨传导判断的 B.靠声源的音调判断的
C.靠双耳效应判断的 D.靠声源的响度判断的
14.晚上,你家门外有人叫门,虽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你仍能判断出他是否是熟人,这是因为( )
A.每个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C.每个人声音的大小不同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15.声音的音调决定于( )
A.发声物体振动的振幅大小不同 B.发声物体不同
C.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不同 D.发声物体的结构不同
16.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致为( )
A.20Hz~20000Hz B.60Hz~65000Hz
C.15Hz~50000Hz D.10Hz~150000Hz
17.欲改变弦乐器的音调,以下采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改变弦的粗细 B.改变弦的长短
C.改变弦的松紧 D.改变弦的振动幅度
18.声音从声源发出,在空气里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
B.声音的音色保持不变
C.声音的传播速度保持不变
D.在不同地方声音的大小相同
B组:
1.声音的特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学中用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的单位是______,单位的符号为______.
3.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____;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____.
4.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我们把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音叫______,把低于人类听觉下限的声音叫______.
5.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______.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越大,______,响度越小.
6.老牛的叫声和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老牛的音调____,蚊子的音调____;老牛的响度____,蚊子的响度____.
7.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电话时会很容易听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这是由于他们的____不同.
8.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提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和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9.“闻其声而辨其人”,最重要是因为各人声音的( )
A.音量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响度不同
10.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11.夏天买西瓜,常常捧起来要轻轻敲击它,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它们的好坏,这是利用了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以上因素都有
12.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三者都不同
13.家蝇飞行时每秒振翅147~200次,蝴蝶飞行每秒振翅5~6次,为什么你凭听觉能发觉飞行中的苍蝇,却不能发觉飞行中的蝴蝶?
【主体知识归纳】
1.声音的特性
定义 决定因素 听感表现
音调 声音的高低 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大,音调高;频率小,音调低 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音调低:声音粗犷、低沉
响度 声音的强弱 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大:震耳欲聋响度小:轻声耳语
音色 对声音音质的感觉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分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重要特征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Hz).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3.人的听觉范围:20 Hz~20000 Hz.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
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
4.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方法.音调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的波形不同.
阅读课文“音调、响度”这部分内容,说一说音调、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操作中,我们用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你知道这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吗?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小说明了什么?
实验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应使实验效果明显,使实验现象便于观察和比较. 本实验中,音叉发声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不易观察.但将音叉振动的幅度转换为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时.实验效果变得明显了,像这样把不易观察或不明显的实验现象变得易于观察的思想方法叫转换法.这是我们设计实验,显示实验效果的常用方法.
【同步达标练习】
1.发声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_.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决定的.__________音调越高;__________音调越低.
3.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________,响度越大;________,响度越小.响度还跟________有关系.
4.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为了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善声音的音色
D.减小噪音
5.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
6.人的听觉范围是________.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________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
7.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8.在接听熟人的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A.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9.人们在挑选瓷器时,总是要轻轻地敲敲听听,以此来判断瓷器的好坏.这是利用声音的哪个特性来分辨的?
【思路拓展题】
想一想
同学们已经用示波器观察了不同频率音叉声音的波形,也观察了男女同学声音的波形.请你把波形的区别描述出来.
在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可以用示波器来显示实验现象吗?若能,请简述实验方法.
做一做
用剪刀在距吸管一端4 cm处剪一刀,使吸管几乎被剪断,但还得连着一点儿边,不要让吸管断成两截.
仔细地使吸管弯曲,使得被剪开的开口处形成一个如图1—8所示的直角.
图1—8
在一个杯子里装大约3/4的水,把弯曲的吸管稍长一端插入杯子(被剪的开口在水面上方).把嘴唇放在吸管的另一端,轻轻地往管中吹气.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如果没有产生哨音,试一试捏住吸管开口的顶端.产生稳定的声音之后,改变吸管插入水中的深度,声音有什么变化吗?试着解释这一现象.
读一读
次声和超声
地震爆发前,许多动物往往有异常反应,如老鼠逃出洞,牛马不入圈,鸡犬不宁等.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由先于地震爆发来到我们身边的次声波引起的.
次声广泛地存在于我们身边.飞机的飞行、火车、汽车等车辆的奔驰,鼓风机、打夯机、发电机等机器的运转,以及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地震、台风、雷电等等,都在发出可以听见的声波的同时,不断发出次声波.
虽然人耳听不到次声,但对人会产生危害.人“听”次声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恐惧、恶心、眩晕等症状.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建筑物也有很大的破坏性.
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次声的特性以防止次声对人体的损害.另一方面,次声探测方法已作为检测方法成为监测大气层核爆炸的主要方法之一;地震前的次声波使动物产生的反常行为也已被作为预告地震的参考依据;次声波还是预报台风的信使,人们通过监测台风产生的次声波,可随时预报台风中心的位置、移动路径及强度.
超声波和普通声音有很多相似的性质,但由于频率非常高,又有不少独特优点,使超声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超声波对液体和固体有较强的穿透力,可以探知物体内部情况.医院中的B型超声波诊断仪(简称“B超”)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用于人体内部器官的检查.医生通过荧光屏能清楚地看到跳动的心脏、母腹中胎儿的活动,还能准确地诊断器官的病变,是医生看病的好助手.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超声波、次声波的知识?请大家一起来交流.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找.
【学后记】:记下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与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一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学习过程:
【预习形成】
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由于物体做( )振动产生的;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凡是(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人们以( )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
3.控制噪声可以从( ) ( ) ( )三方面入手。戴上耳罩是从( )减弱噪声;无声手枪是从( )减弱噪声;城市道路两旁建隔声板是从( )减弱噪声。
【合作展示】
1. 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采取什么控制措施、与班里的同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2.噪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方便,假如你是一位城市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三.检测反馈
1.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 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令人烦躁不安,危害人的健康
B 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 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D 从环保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都叫噪声
2.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的目的的是( )
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 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 高架道路两旁建起透明板墙
3.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由于________杂乱无章的_______而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_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4.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dB;为了保证休息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dB.
5.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_________减弱;在________________减弱,在_________减弱.
6.下列所给出的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
A剧院里悠扬的乐声 B 公园里人们的轻声交谈
C 教室里老师朗读课文的声音 D 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
7.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
A 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 B 在公路上和住宅间植树造林
C 用外罩把发出噪声的物体罩起来 D 戴上防噪声耳塞
8.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从_________减弱噪声,从乐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
9.“无声手枪”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城市的某些街道上有“禁止鸣笛”的指示牌,这是为了在________减弱噪声;城市居民楼要装双层真空玻璃窗,这是为了在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射击队员戴着耳塞是为了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0.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是( )
A 在汽车底盘下要装减震弹簧 B 在宾馆地面上铺厚地毯
C 在特工手枪上安装消声器 D 给噪声大的及加上外罩
11.现代城市里常在主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6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_,但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_________(选题“增大”、“减小”或“不变”)
12.小宇同学计划为某高噪声车间的工人们制作消声耳罩,请你根据要求选择材料.
(1)外罩起反射声音的作用,选下列哪种材料好( )
A 软橡胶 B 塑料泡沫 C 硬塑料 D 硬纸板
(2)填料要能吸收声音,选用下列哪种材料好( )
A 碎钢块 B 硬纸片 C 泡沫塑料 D 木屑
(3)“衬里”紧贴耳朵,要求触感舒适,选用下列哪种材料好( )
A 纸 B 皮革 C 木板 D 绒布
13.电影院和剧院的四壁和屋顶常用蜂窝煤状的材料做成,这是为了( )
A 美观,起装饰作用 B 增强声波的反射 C 减弱声波的反射 D 增强声波的响度
14.下面是初三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课外做“减弱噪声的方法”活动时记录的内容
器材:铁盒、纸盒、木盒、玻璃钟罩、又厚又重的铁筒、一块棉絮、小闹钟
步骤:①分别用铁盒、纸盒、木盒……把小闹钟罩住,聆听它响度的变化,发现铁筒罩住小闹钟隔声效果好;②把小闹钟用纸盒罩住,再扣上大铁筒,双层罩的隔声效果更好些③小闹钟罩上两层罩子,钟的响声还是会通过桌面传出来,这时先在桌面上放一块棉絮,把小闹钟放在棉絮上,外边再扣上一个纸盒和一个铁筒,听到的响声就很小了.
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可知:(1)密实、厚重的材料的隔声效果________(填“好”或“差”)
(2)有空气夹层的双层隔声结构,比同样的单层结构隔声效果要____(填“好”或“差”)
(3)如果在声源和它的传播途径之间放上具有弹性的物体,其减弱噪声的效果______(填“好”或“差”)
15.一场大雪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较少,噪声减小
B 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 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 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学后记】:记下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
第五节 声音的利用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2、知道回声现象,能进行简单的计算。3、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并能熟练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4、知道声的利用,能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
〖学习重、难点〗回声计算、声音特性
【知识网络】
〖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1、声音是由于 而产生的。一切 的物体都在振动, 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要靠 传播,一切 、 、 物质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3、声音在 、 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 有关。
4、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 。
5、人耳是利用 来准确判断发声体的位置的,堵住一只耳朵,只用另一只耳朵听声音, (能或不能)准确判断声音的位置。
6、音调是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 。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 ;频率越低,音调 。
7、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跟发声体的 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还受 的影响。
8、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 不同。
9、从物理角度看, 噪声。
10、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 、 和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 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1、控制噪声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 、 、 。
12、日常生活中利用声传递信息的实例有: 、 、 。
13、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实例: 、 。
二、自主学习:(一)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
1、通常称月球上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附近 。
2、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利用回声进行计算:探测船上装的“声呐”发出的超声波以每秒1450m的速度射向海底,海底再将超声波反射回来,经7.2s后声呐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试求海底深度。
(3) 声音的特性:1、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音调变低,可采取的方法是( )
A、拉紧弦线B、增加发声部分弦的长度C、改换较细的琴弦D、用更大的力弹拨琴弦
2、俗语“震耳欲聋”、“声音刺耳”、“闻其声知其人”,分别反映声音的哪种特性?
、 、 。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音的 较高。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会逐渐改变B、音调会逐渐改变C、响度会逐渐改变D、音调、响度和音色都要改变
(四)声的利用: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象利用人们听不见的超声波进行交流
B、人们利用听得见的次声波获得信息,来预测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发生。
C、玩具“激光器”发出的是超声波 D、核爆炸、火箭发射、化学爆炸能产生次声波
2、蝙蝠在黑夜能发现要捕食的昆虫,是( )
A、借助于超声波B、借助于复眼C、借助于红外线D、借助于紫外线
3、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 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A.大声呼救B.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来营救C.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D.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三、达标测试:
A组
1、2003年我国已进行了载人航天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到月球上考查。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月球上,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的环境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2、如图a所示,小明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d、e是他研究获得的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形可知,图______是噪声的波形。
a b c d e
3、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他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A.(1)(2)B.(2)(4)C.(1)(3)D.(3)(4)
4、几个相同的玻璃杯中盛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这是由于声音的( )不同。 A、振幅B、频率C、音色D、响度
5、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 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少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6、 人无法听到飞翔的蝙蝠发出声音的原因是( )A、蝙蝠没有发出声音B、蝙蝠发出声音的频率太高C、蝙蝠发出声音的频率太低D、蝙蝠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7、在汽车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m/s的速度向前行驶时,鸣笛一声。2秒钟后听到鸣笛的回声,问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多远?
B组
1、春节晚会上,一群聋哑青年用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乐队却能分辨出是何种乐器发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所发声音的 是不同的。
2、下列事例不是利用回声的是( )
A、发出声波探测鱼群的位置B、发出声波探测冰山与船的位置
C、发出声波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D、发出声波测量海底的深度
3、助听器是利用了—————的原理使部分因耳聋障碍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
1、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 )
A.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三个特征全都有。
2、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3、老鼠的叫声与狮子的吼声相比,除了音色不同外, 的响度大, 的音调高。
4.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你按下列要求各举一实例: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有 ;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的有 .
5、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创作的,在这一声音传递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通过空气进入耳朵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B、琴声通过木棒经过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C、琴声通过木棒,通过头骨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D、上面说法都是错误的
【学后记】:记下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
甲 图1 乙
振动快慢决定_______,振动的快慢用_____表示,且频率越大,______越高.频率越小,______越低
由物体振动产生
自然界中的声
振动幅度决定_______,且振幅越大,______越大,振幅越小,____越小
物体材料、结构决定_______,不同的发声体的_______不同,这是我们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通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做介质传播靠出来
人不能听到的声
人能听到的声
乐音
噪声
超声波
次声波
应用和危害
控制办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特性:
______
______
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