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咏雪作者·简介刘义庆,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作品·简介《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赞誉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准确读出下列生字。
俄而 雪骤
差可拟 无奕女 é zhòu
chà nǐ yì
字·词·音字·词·音子侄辈。内集:家庭聚会。儿女: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未若:比不上。讲论文义: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可拟:讲解诗文。准确读出句子节奏:
谢 太 傅 寒 雪 日 内 集
白 雪 纷 纷 何 所 似
撒 盐 空 中 差 可 拟
未 若 柳 絮 因 风 起
/ /
/ /
/ /
/ /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请迅速翻译下列句子。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的漫天飞舞。 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人的聪明才智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和实践获得的,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不断思考,不断积累,才能获得真知,才能有所成就。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fǒushě字·词·音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
曰:“待君久不至,已去。”约定中午时分不再等候就走了才年龄尊称,您的父亲通“否”等待离开嬉戏当时尊称,“您”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方元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期:
行:
日中:约定
出行
正午时分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舍:
去:
乃:舍弃,放弃
离开
才译: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时:
戏:当时,那时
嬉戏,玩耍译: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尊君
不:
待:
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通“否”
等待
彼此尊称,相当于“您” 译:“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便:
哉:
相:
委:就
语气词,表感叹
表示行为作用的对象,可指代一、二、
三人称。此处指代“我”
舍弃,丢弃译: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信:信用译文: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
引:
顾:惭愧
拉
回头看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表示友好),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文言文知识积累通假字:尊君在不 “不”通”否”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 古:
今:
2.太丘舍去 古:
今:
3.下车引之 古:
今:
4.元方入门不顾 古:
今:约定去,离开日期前去,前往拉引用回头看照顾或顾客文言文知识积累词类活用:陈太丘与友期
约定(动词)日期(名词)名词活用作动词课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尊君在不君与家君您的父亲
(对别人父亲的
一种尊称)您
(有礼貌地
称呼对方) 我的父亲
(谦词,对别人称
自己的父亲)“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参考:B: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
A: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
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之父。
古人称呼上的原则:称人时尊重对方,
对外人称呼自己人时谦逊有礼。称呼
(亲属)别人的父母:尊君,令尊
令堂,令母儿女:令郎,令爱妻子:尊夫人,贤内助自己的父母:家父,家母 儿女:犬子,小女妻子:拙荆,内人诚信礼貌 聪颖机智
有正义感 无信无礼
勇于自责友人:元方:诚信礼貌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