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新人教版必修1教案: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1-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新人教版必修1教案: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1-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7-09 18:12:04

文档简介

揭阳第三中学教案表
课题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型
理论课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l、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3、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具
准备
多媒体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哪几个概念?
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
教师提问: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我们是什么方法描述物体位移的?
学生回答:用坐标系。在坐标系中,与某一时刻t1对应的点x1,表示t1时刻物体的位置,与另一时刻t2对应的点x2,表示t2时刻物体的位置,则,就表示从t1到t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物体的位移与运动的时间有关。
教师提问: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二)进行新课
1、对“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以你骑自行车上学为例,假设你经过的某短路时平直的,你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
2、观察图1.3-1,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3、教材17页上“思考与讨论”中的两个问题应怎样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2、对“速度”概念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速度”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结合你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
2、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建立起速度的概念。
教师提问:对于同一个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也不是每时每刻都一样。我们用公式计算出的速度,能否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快慢?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后得出结论:不能。因为,只能反应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提问:怎样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呢?
2、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两部分,同时提出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说到的“速度”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观察图1.3-2,认识汽车速度计的表盘并练习读数。
2、指导学生观察18页表格,了解表格中常见物体的速度;
3、就课本19页“说一说”中讲述的故事,展开讨论,回答图1.3-3中的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P20“问题与练习”第1、2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以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只有掌握好这三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对于这三个物理量的掌握,速度和平均速度从定义式上即可解决。速度的大小为,方向为物体运动的方向,也为位移变化的方向。平均速度的大小为,方向沿位移的变化的方向,对平均速度应明确是哪段位移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选取不同时,平均速度往往不一样,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绘。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它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快慢程度。对它的理解可参考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可用“极限”的思想。我们可以把一段变速运动分割成足够多的小段,使质点在每一小段的运动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在每一小段中计算出的速度反映了质点在该时刻(或在该位置)的运动快慢和其运动的方向。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和速度相同。
(四)实例探究
☆对速度的认识
[例1]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一辆坦克。射击后,经过t1=0.6 s,在炮台上 看到炮弹爆炸。经过t2=2.1 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问坦克离炮台的距离多远?炮弹飞行的水平速度多大?(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s。,空气阻力不计)
分析: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音的速度,所以可以认为t1即是炮弹飞行的时间。t2即是炮弹飞行的时间跟声音从炮弹爆炸点传到大炮所在地的时间之和。因此声音传播的时间是t2 - t1。这样就可以求出所需的量了。
解:炮弹的射程就是坦克离炮台的距离x
x=v(t2 - t1)=340×(2.1-0.6)=510 m
所以,炮弹的飞行速度。m/s =850 m/s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应用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v是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进行判断。
解:平均速度不是速度平均值;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在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出枪口时的瞬时速度。
答案B
[例3]某同学星期日沿平直的公路从学校所在地骑自行车先后到甲、乙两位同学家去拜访他们,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试描述他的运动过程,在图2中画出他的速度时间图象。
解析(上午)9时,他从学校出发,骑车l h到达甲同学家,速度v1=15km/h;在甲同学家停留1h;11时从甲同学家出发,12时到达乙同学家,速度v2=15 km/h;在乙同学家也停留l h;(下午13 时返回,骑车l h,速度v3=30km/h;14 h 时回到学校。

取出发时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为v1、 v2为正,v3为负;10~11时、12~13时速度为0;据此作v-t图,如图2所示。
☆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及应用
[例4]下列对各种速率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匀速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解析 平均速度指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矢量,方向为位移方向,平均速率指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标量,没有方向,所以不能用平均速率表示平均速度的大小,而瞬时速度的大小可用瞬时速率表示,匀速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且等于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答案BCD
★课余作业
1、书面完成P20“问题与练习”第3题。
2、阅读教材P19“STS”《速度与社会》短文,写出自己的感想,并在小组中交流。
★“问题与练习”(P20)参考答案
1、(1)9.46×1015 m (2)1.33×108 s
2、(1)前1s的平均速度为9 m/s;前2 s的平均速度为8 m/s;前3 s的平均速度为7 m/s; 前4 s的平均速度为6 m/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 m/s;9 m/s最接近于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它比瞬时速度要小
(2)最后1s的平均速度为1 m/s;末速度是0
3、(1)T107列车由北京西站开出直至到达聊城站,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2)由聊城站开出直至到达菏泽站,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3)在9时30分时,列车停于聊城车站,瞬时速度是0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归纳出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速度: 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当Δt非常非常小时,我们把成为物体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
教学
反思
揭阳第三中学教案表
课题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2)
课型
习题课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具
准备
多媒体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复习回顾】
一、速度
下表中有四个运动的物体,请大家尝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运动物体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20
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10
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
500
30
125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
500
10
2500
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理意义:描述物体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4、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___。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等。1m/s=_________km/h
5、 速度是_______量。 大小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___ 它的方向跟___________方向相同。
思考: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速度”,现在学习的“速度”与初中学过的“速度”的定义 有什么区别?
二、平均速度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理意义: _________(“粗略”或”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4、平均速度是_____量,它的方向就是________的方向。
三、瞬时速度
1、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__________或某一__________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常称为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___________,有时简称速率,它是_______量。
2、物理意义:_________(“粗略”或”精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是矢量。
3、瞬时速度是________量,其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_____________相同。
【典例分析】
1、关于速度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B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C物体向东匀速运动,若物体发生的位移大,则速度就大
D物体向东匀速运动,若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大,则速度就大
2、一人骑自行车在第一个5s内位移为10m,在第二个5s内位移为15m,在第三个5s内位 移为12m,请分别求出他在每个5s内的平均速度以及在这15s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3、下面提到的速度中,哪些是平均速度?哪些是瞬时速度?
A.百米赛跑运动员以9.5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B.经提速后列车的速度达到150km/h
C.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m/s
D.子弹以800m/s的速度撞击墙壁 E.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
【当堂检测】
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 )
A、在这一刻之前0.1s内位移一定是1m
B、在这一时刻起1s内位移一定是50 m
C、在这一时刻起10s内位移可能是50 m
D、若从这一刻起开始做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 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s
2、下列所说的速度中不是瞬时速度的是( )
A.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郑州到开封”这一路段
B.汽车速度计指示着速度50km/h
C.城市繁华路口速度路标上标有“15km/h注意车速”字样
D.足球以12m/s的速度射向球门
3、某学生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7s末的速度为9m/s,12.5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
4、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C.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它表示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D.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为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B.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程,v是指瞬时速度
C.瞬时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平均速度
6、做直线运动的一质点经过P点时的瞬时速度为3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在经过P点后的1s内的位移是3m
B.它在经过P点前的1s内的位移是3m
C.它在以过P点的时刻为中间时刻的1s内的位移是3m
D.若从P点开始匀速行驶1s,它在1s内的位移是3m
7、为了传递信息,周朝形成了邮驿制度.宋朝增设了“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金牌”一昼夜行500里,每到一个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金牌”的平均速度是( )
A.与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相当 B.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 C.与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相当 D.与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相
8、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
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 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
D.小球第3 s末的速度是6 m/s.
9、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开始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1/4,接着以速度v行驶其余的3/4的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6m/s,则v等于( )
A.18m/s B.36m/s C.15m/s D.17.1m/s
10、下面是某品牌电动自行车的铭牌如下:
车型:20吋(车轮直径:508 mm)
电池规格:36 V 12 Ah(蓄电池)
整车质量:40 kg
额定转速:210 r/min(转/分)
外形尺寸:L 1800 mm×W 650 mm×H 1100 mm
充电时间:2~8 h
电机:后轮驱动、直流永磁式电机
额定工作电压/电流:36 V/5 A
根据此铭牌中的有关数据,可知该车的额定时速约为( )
A. 15 km/h B. 18 km/h C. 20 km/h D. 25 km/h
11、某一施工队执行爆破任务,已知导火索的火焰顺着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 cm/s,为了使点火人在导火索火焰烧到爆炸物以前能够跑到离点火处120 m远的安全地方去,导火索需要 m才行。(假设人跑的速率是4 m/s)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速度: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平均速率:
瞬时速率: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