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08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电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2008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电子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09-13 10: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课题 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
第一节 电是什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相关,通过阅读课本图13-1到图13-2的图示,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知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2)知道电荷有两种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述能力。在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时,让学生明白实验的过程和推理的逻辑性,在实验探索中能与他人合作。
(2)通过“交流与讨论”认识验电器,通过观察能说出验电器各部分的名称,通过“试一试”,归纳出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多少。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能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
教学难点:
(1)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2)归纳出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多少。
教学器材 玻璃棒、橡胶棒、细绳、纸屑、验电器、气球。
师生互动过程设计
(一)引入:电与我们的生活。
1.教师讲述: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电。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技术、信息科学、海洋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正在把人类带进一个崭新的高科技时代,这些高新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电。
2.你还能举出一些电与我们的生活相关的事例吗?
3.假如农村或工厂或一座城市完全断电将会发生什么?
4.引语:电是什么?让我们先来探究以下摩擦起电现象。
学生看图片:
图13-1电灯使城市的夜晚变得绚丽多彩
图12-2现代家庭的厨房里,有多少电器呀
师生共同举例。
(二)进行新课。
两种电荷。
实验探究
1.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做图13-3的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面:
(1)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 轻小物体。
(2)将摩擦过的塑料棒(或尺),靠近自来水细水流附近,水流将会 。为什么?
(3)将文具盒中的各种文具,如直尺、铅笔、圆珠笔、钢笔等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屑,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吸引或吸起 弯曲或靠近塑料棒
问:你能从上面这些实验中归纳出什么结论?
一个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参照图13-4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的现象。
(2)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的现象。
(3)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的现象。
问:①请大家猜想:玻璃棒与玻璃棒上的电荷是否相同?橡胶棒与橡胶棒上的电荷是否相同?玻璃棒与橡胶棒上的电贺是否相同?
正确答案应该是:相同、相同、相反。
1 你能从上面这些实验中归纳出什么结论?
讲师补充讲述结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它们各自所显示的电性不同,后来人们发现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并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负电荷。
③请填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思考并回答。
学生做实验并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然后填空:
排斥 排斥 吸引
学生填空: 排斥 吸引
信息窗
近代科学进一步揭示出原子核内部的质子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内的正电荷跟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总量相等,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是中性的。本来是中性的原子,当它失去一个或几个电子的时候,它的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它就显示出带正电荷;相反,本来是中性的原子,当它跟多余的电子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就显示出带负电荷。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是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电子可能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所以,摩擦起电实际上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交流与讨论
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可以制作一个检验物体是否带了电的仪器——验电器(图13-5)
1.你能说出验电器为什么能检验物体是否带了电吗?
2.试一试,用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用验电器还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吗?
加油站
静电感应
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心分布;异种电荷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导体另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图13-9)。
迷你实验室
“不友好”的气球
将两个气球充气后挂起来,让他们碰在一起[图13-7(a)]。
用毛织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接触的部分[图13-7(b)]。
放开气球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信息窗
人们对电的最初认识
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哲学家泰利斯无意中发现,用布摩擦过的琥珀,居然能把羽毛吸起来。
到了16世纪后期,英国物理学家吉尔伯特证实:琥珀经摩擦之后,会产生静电,玻璃等其他物体也可以摩擦生电。
美国的富兰克林把摩擦后的琥珀所带的电称为负电,摩擦后的玻璃所带的电称为正电。
后来,法国物理学家库仑总结出“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的规律。
这是人类对电的最初的认识。
(三)练习:P54第2、3题。
提示:吸引:带异种电荷或一个物体轻小;排斥:带同种电荷。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
(六)请提问:
1.为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使水流变弯呢?
……
(七)作业:P54第2题。
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应补充如下板书:
课题 第二节 让电灯发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路的组成。
(2)了解通路、开路、短路,认识短路的危害。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路的组成,形成电路的概念。
(2)通过实物认识电路元件及其符号,学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简单的电路,并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和学会画电路图,
(2)在科学探究能力方面,重点是经历从实验中归纳结论的过程,形成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识。
教学难点:画电路图。
教具准备:电池、灯泡、开关、导线。
师生互动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有了灯泡,晚上如同白昼,同学们看书也非常地方便。灯泡为什么能发光呢?
推出课题。
(二)进行新课。
一、电路的组成
1.什么是电路?
教师出示实际电路,问:要使灯泡发光,需要哪些器材?或者说电路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
答: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实际上,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通路就称为电路。
2.迷你实验室
请学生看附录内容。
3.交流与讨论
图13-10是一个最基本的完整电路,在这个电路里,电池是电路的电源,它能使电路保持持续的电流。电灯是用电器,它把电能转化成人们需要的能量(比如光能、内能)。关于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我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我知道的电源还有 ;
我知道的用电器还有
我知道的开关还有
我知道的导线还有
学生填空。
4.加油站:电池有“+”“-”极之分。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方向: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 ;电路中由电源正极经过导线、用电器流向电源负极。(请学生看P56附录中的加油站。)
5.信息窗
请学生看附录中的信息窗。
二、通路、开路和短路。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问:电路中是否有持续电流,此时用电器才工作?
答:有。
2、开路——在某处断开的电路。
问:开路中有没有持续的电流?
答:没有。
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短路时,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源和导线,在生产和生活中发生短路,轻则用电器不工作,重则会引发火灾。
问:短路为什么“电流很大”、“引发火灾”?
学生思考。
三、电路图
我们常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池、开关、用电器等电路元件,请学生看上上的几种常用的电路元件及其图形符号。
抽一些学生到黑板上画电路元件。
用规定的符号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就是电路图。你能画出图13-10的电路图吗?
教师补讲:电路图抽象、概括、简洁化。这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教师强调:画电路图时应注意:
1.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
2.要简洁、整齐;
3.横平竖直,画成矩形;
4.元件符号应大概位于各边的中央,不要画在拐角处;
5.电路图与实物图元件的顺序应一致
附录:
迷你实验室
实验桌上有一节干电池,、带灯座的小灯泡、开关和几根导线。请你试着把它们连接起来,让小灯泡发光,并能用开关来控制它的发光和熄灭。
注意:不要将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比一比,看谁最先让小灯泡发光?
如果做成功了这个实验,你就已经连接了一个虽然简单,然而却是完整的电路。
加油站
电池有正、负极之分。在电路中,电池的正极用“+”表示,负极用“-”表示。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物理学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根据这个规定,电源接入电路时。电流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导线、用电器等流入电源的负极。
信息窗
实际电路比图13-10所示的基本电路复杂得多。一个小收音机的电路中也有几十个电路元件,计算机电路更是像一个迷宫,连接着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个晶体管,这些电路大多运用高科技技术将其集成在一个小小的芯片(集成电路)上。
集成电路是很复杂的电路,是现代电子技术的核心部件。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芯片——“龙芯”,在其硅片上集成了4700多万个晶体管。但不论集成的电路如何复杂,它们仍然是基本电路构成的。
(三)练习:
(四)小结:
1.这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五)板书设计:
(六)请提问:
1、电灯为什么会发光呢?
……
(七)作业:P58 T2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三节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串、并联电路,会画串、并联电路图,理解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过程与方法:
尝试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选择实验器材根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交流与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串、并联电路,会画串、并联电路图。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或根据电路图,画出实物图或连接实际电路,尤其是连并联电路,学生往往感到困难,这在讲电路连接时需引起注意。
教具准备:电池、灯泡、导线、开关。
师生互动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在实际电路中,用电器常常不止一个,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不尽相同。图13-20、图13-21是最常见的两种连接方式。仔细观察、比较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请画出他们的电路图。
学生比较两种电路连接方式,思考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
画出实物图13-20、13-21对应的电路图。
从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讨论两种最基本的电路:串联、并联电路。
(二)进行新课。
一、串联和并联。
1.串联
三个灯泡连成一串后再接入电路,这三个灯泡的连接方式叫串联。
2.并联
三个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再接入电路中。这三个灯泡的连接方式叫并联。。
观察图13-22,想一想,家庭用的各种电器设备采取的是哪种连接方式?
答:并联。
初中只学习简单电路,这是学生学习电路的开始,能辨认出简单的实际的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会画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以及根据电路图来连接电路,这对刚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介绍并联电路中的干路、支路、分支点(分点、合点)。
注:教学中不宜引入混联电路,对串联、并联电路及并联电路的定义不必追求严谨,只需指出电路元件的连接特点。因为“一切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组合而成的”。
二、实验探究: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器材
在每个同学的实验桌上都有两三只带灯座的小灯泡、装有两节干电池盒、几个开关和若干段导线。
2、探究要求
请你用这些器材,用你想到的各种连接方式把灯泡和开关接入电路,让这些灯泡都可以发光,让开关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控制电灯泡的工作。比如,用一只开关同时控制几盏灯的通断,用一只开关单独控制一盏灯的通断(不影响其他灯的通断),以及其他你想到的方式。
请你把设计的电路画在规定的方框内。
3、连接实物电路
连接电路的步骤:(看、画、接、开)
(1)观察、认识仪器、仪表,阅读说明书,了解使用方法;
(2)画好电路图,确认电路图无误之后,再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3)连接电路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比如,可以先从电池正极开始,依次连接开关S、灯L1、L2,一直到电池负极;
(3)在接线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
4、分析
接通电路后,仔细观察并记录电灯通断的情况和观察到的其他情况。比如,在有些接法中电灯要亮一些,在有些接法中电灯要暗一些,这些情况可能你现在还解释不清楚,不要紧,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就很了不起!
5、交流与讨论
通过上面的实验,请你就实验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比如下面的这些问题)与同学交流和讨论。
①开关和用电器总是 联的。
②如果要使几个用电器在工作时互不影响,即任一个用电器的通断不影响其他用电器的通断,这几个用电器必须 联。
③在并联电路中,接在干路上的开关跟接在支路上的开关作用相同吗?
④用电器 联时,任何一只用电器开路则其他用电器都不能工作。
⑤你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用电器串联或并联的事例吗?
⑥串联、并联电路有什么区别?
启发学生思考:电流在电路中只有一条路径呢?还是在电路中可能分岔,有两条或多条路径?这是判断串联或并联的重要依据。教师可多举一些实例介绍。
学生回答:串联;并联;串联;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用电器相互影响。
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所在支路。各支路用电器不相互影响。
答案要点:①并联电路有分支点(分点、合点)【标志】。
②串联电路中的用电器同时工作或停止工作。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用电器可互不影响,单独控制
(三)练习:P61第1、2题。
(四)小结:
1、这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五)板书设计:
(六)请提问:
1、为什么有些电路需要串联?有些电路需要并联?
……
(七)作业:P61第3题。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三节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串、并联电路,会画串、并联电路图,理解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过程与方法:
尝试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选择实验器材根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交流与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串、并联电路,会画串、并联电路图。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或根据电路图,画出实物图或连接实际电路,尤其是连并联电路,学生往往感到困难,这在讲电路连接时需引起注意。
教具准备:电池、灯泡、导线、开关。
师生互动过程设计
(一)复习: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主要特点
练习:1.画出图1的电路图,S1和S2分别控制什么?
答:电路图如图3B所示;S1控制整个电路,S2控制支路L2。
2.图2中S1和S2分别控制什么?图3中能表示图2的连接情况的是( )
参考答案:A;S1控制支路电路L1,S2控制支路L2。
(二)典型例题
例1.(2009年长沙中考)小轿车上大都装有一个指示灯,用它来提醒司机或乘客车门是否关好。四个车门中只要有一个车门没关好(相当于一个开关断开),该指示灯就会发光。下图为小明同学设计的模拟电路图,你认为最符合要求的是( )
参考答案:C。
例2.(2009年株洲中考).与图4所示实验电路相对应的电路图是图5中的是( )
参考答案:D。
(三)达标练习
1.按图6中甲电路图将乙器材连成电路。
2.按图7中甲电路图将乙器材连成电路。
(四)作业:P61T5
课题 第四节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类比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
(2)知道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会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和正确读数。
(3)理解串联电路各处电流关系和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电流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交流与合作的探究能力,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与实验方案,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会正确使用电流表和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教学难点
关于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
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电流表等。
师生互动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问:串、并联电路有什么显著的区别?
答案要点:①并联电路有分支点(分点、合点)【标志】。
②串联电路中的用电器同时工作或停止工作。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用电器可互不影响,单独控制。
2、水管中的水,向一定方向流动,形成“水流”。与此类似,导体中的电荷向一定方向移动,就会形成电流。电子表中的电流和晶体管中的电流,其大小强弱是不一样的。如何表示电流的大小呢? 类比法引入电流的概念。
(二)进行新课。
一、电流。
1、概念
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的量来表示电流的强弱,叫做电流。
2、符号
电流用字母I表示。
3、单位
单位名称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比安小的单位有毫安(mA)和微安(μA)。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A=1000mA 1mA=1000μA
注意:I是表示电流的符号,A是表示电流单位安培的符号,初学者易混淆,应注意区别。
请学生看书图13-31,一些常见电器的电流大小。学生看书图13-31。学生阅读记忆。
使学生对单位的大小有粗略的认识,把日常生活与教材有关联系实际的内容结合在教学中,学生印象会更深刻。
二、怎样使用电流表。
1、测量电流大小的工具
我们通常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的大小,图13-32是在实验室里常用的电流表。
2、符号
电流表在电路中的图形符号是。
3、实验探究
(一)探究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观察电流表并对照阅读使用说明之后,请和同学就下面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1)怎样读取电流表所指示的电流值?
(2)表盘上示数的单位是什么?
(3)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与表盘上的两排示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你所使用的电流表表盘上的分度值是多少?
(5)读取数据的正确顺序是:先确认你使用的 ,然后明确该量程对应表盘上哪一排示数,再根据 在这排示数上所指示的 读数。
答:量程;指针,位置。
图13-33(a):量程为 A,刻度盘上每大格表示 A,每个小格表示 A,指针示数为 A。
答:0—3A,1,0.1,2.5。
图13-36(b):量程为 A,刻度盘上每大格表示 A,每个小格表示 A,指针示数为 A。
答:0-0.6,0.2,0.02,0.5。
请学生归纳读数方法。
学生归纳出电流表的读数方法:①看清量程和分度;②看清指针;③读数。
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一定要注意一些不正确的接法。
(6)怎样才能把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呢?对照图13-34进行讨论。
(二)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①猜想与假设
(1)在图13-35中,从电流的流向看,A点的电流可能最大,B点的电流小一些,C点的电流最小。
(2)由于串联电路的电流只有一个通道,A、B、C三处的电流大小相同。
(3)其他猜想: 。
学生关于(3)的其它一些猜想可能是:Ⅰ、与正极相连的导线电流大,与负极相连的导线电流小;Ⅱ、通过L1、L2电流不一样。
启发学生看探究点拨。
②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按图13-35进行实验,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然后进行比较。
③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将电流表分别串接在A、B、C三处(图13-36),合上开关后,请将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④记录数据
⑤得出结论
学生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I1=I2=I)
⑥交流与合作
把本小组的实验数据和结论与其他小组相比较,看看有无异常现象发生。如果发现某小组实验结论与其他小组相差较大,就要共同研究原因。
(三)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电流间有什么关系?
①猜想与假设
在进行实验前,请先猜想一下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
我的猜想是 。
学生关于①的一些猜想可能是:Ⅰ、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Ⅱ、因为并联电路至少有两条支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仿照实验探究2,设计出实验探究的电路图,并画在右面的方框内。
③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将电流表分别接入L1所在支路、L2所在支路和干路中,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图13-37)。
④记录数据
⑤得出结论
学生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
⑥交流与合作
信息窗
(a)液晶显示电子计算器130μA左右
(b)晶体管收音机10~100mA
(c)30W普通照明日光灯130mA
(d)47cm彩色电视机约200mA
(e)70W家用电风扇约320mA
(f)家用电冰箱1.1~1.7A
(g)500W家用电熨斗约2.3A
(h)普通电动机9.5~16.4A
图13-33一些常见电器的电流大小
电流表的使用说明
(1)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不允许将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
(2)电流表接进电路时,应当使电流从其“+”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3)注意观察电流表的量程(允许测量的最大电流),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4)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探究点拨
当发现问题后,应该根据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假设,推测可能的实验结果,由此提出自己的猜想。
进行猜想与假设时,应打开思路,敢于设想,敢于预测,但同时也应让猜想于假设有根有据。
在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时,进行的猜想要有针对性,最好对电路中的一些特殊点进行猜想。例如,在图13-37中,可以对A、B、C这三个有代表性的点的电流大小进行猜想。
数据记录表1
电流表的位置 电流表的示数I/A
L1所在支路
L2所在支路
干路
数据记录表2
电流表的测量对象 电流表的示数I/A
A处
B处
C处
(三)练习:P68第1题。
(四)小结:1、这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五)板书设计:
(六)请提问:
1、科学猜想有什么作用?
……
(七)作业:P68第2题。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五节 测量电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一些常见电压及我国家庭电路电压。
2.知道电压表的用途、符号,会正确将电压表接入电路中,并能正确选择量程和读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在探究过程中,能选择实验探究需要的器材,经历从物理实验中探索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学会电压表的使用及其读数。
教学难点
对“电压”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
各种电源、电压表、灯泡、导线、灯座。
师生互动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我们知道,水在水管中流动时,水管两端必须要有一定的压力差,简称“水压”。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类比电流与水流。
(二)进行新课。
一、电压。
1、概念
同样,电荷在电路中定向流动时,电路两端也需要电压。闭合开关,导体中的正电荷就在电压的作用下作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2、提高电压的装置
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不同的电源在电路两端提供的电压不同。
3、符号
电压用字母U表示。
4、单位
电压的单位名称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比伏小的单位有毫伏(mV)。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V=1000V,1V=1000mV。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一般是1.5V,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
要求学生记住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和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
要求学生记住对人体的安全电压。
图13-41几种常见的电压值。
二、怎样使用电压表。
1、电压表的符号
电流表是测量电流大小的仪表。电压表是测量电压大小的仪表,它在电路中的图形符号是。
要求学生把外形相同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区别开来。
主要区别是看表盘上的标志是A还是V。
2、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对照电流表的使用规则,仔细观察电压表和阅读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了解电压表的使用规则。要特别注意电压表的量程,读数方法和连接方法。图13-42是实验室常用的电压表。
电压表的连接方法是什么?答:电压表的连接方法是: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
电压表的读数方法是什么?
答:电压表的读数方法是:先确认使用电压表的量程;然后根据量程确认刻度盘上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最后根据指针稳定后所指的刻度读出被测电压的大小。
教师补充电压表指针调零的知识。若无法调到零位置时,读数要计入这个差值。
请填空:图13-43所示电压表使用的量程为 V,刻度盘上每大格表示 V,每小格表示 V,指针表示 V。
填空:0-15V、5V、0.5V、11.5V。
图13-44所示电压表使用的量程为 V,刻度盘上每大格表示 V,每小格表示
V,指针表示 V。
填空:0-3V、1V、0.1V、2.3V。
3、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异同
请大家分组讨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异同。
答:共同点:①都要选择量程;②都要弄分度值后再读数;③都要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不同点:①电流表是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电压表要与被测电
路并联;②电流表的两在接线柱不允许直接连到电源的两个极上,而电压表可作这样的连接。(只要电压不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三、用电压表测电压。
图13-45是一些供实验选用的器材,用它们来进行下面的实验探究。
1、用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压
用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池两端去测电池的电压(图13-46),为什么可以这样,同学们学过第14章后就明白了。
请同学们测一测1节1号干电池、1节5号干电池、1节7号干电池和1个纽扣电池的电压。
1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
再分别测一测两节干电池串联,3节干电池串联后的总电压。可知: 。
测得1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分别为3V和4.5V。
答:串联电池组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池两端的电压之和。
2、测串联电路的电压
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B之间,C、D之间,A、D之间的电压(图13-47),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UAB/V UCD/V UAD/V
通过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和它的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是: 。
答: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U=U1+ U2)
强调:“两端”。
3、测并联电路的电压
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B之间,C、D之间,A、D之间的电压(图13-48),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UAB/V UCD/V UAD/V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
并联电路中各并联支路的电压: 。
答: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等于电源电压。(U1= U2=U)
你明白为什么家用电器要并联起来吗?
答:可保证各家用电器两端的电压都能达到220V。
附录:
电压表使用说明
(1)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要测哪部分电路的电压,电压表就和哪部分电路并联;
(2)电压表接进电路时,应当使电流从其“+”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3)注意观察电压表的量程,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信息窗
世界各国生活用电压不完全相同,下表给出了部分国家的生活用电压。
国家 生活用电电压U/V 国家 生活用电电压U/V
中国 220 英国 240
美国 120/110/115(不同州生活用电电压不同) 德国 220
日本 100
(三)练习:P73第3、4题。
(四)小结:1、这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五)板书设计:
(六)请提问:
1、用电压表能否测电流?
……
(七)作业:P62第1、2题。
课后反思:
电是什么
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性质
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检验物体带电:①验电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②吸引轻小物体
③使氖管发光
毛皮
橡胶
弱:失去电子,缺少电子,带正电
束缚电子本领不同
电子转移
强:得到电子,多余电子,带负电
排斥:带同种电荷
吸引
带异种电荷
一个带电,一个轻小不带电
让电灯发光
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通路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开路:在某处断开的电路
短路:电源两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通的电路
电流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导线、用电器等流入电源的负极
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连接串联电路
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元件连成一串,再接入电路中的方式
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分支);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所在支路。各支路用电器不相互影响。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用电器相互影响
并联:电路元件两端分别连在一起,再接入电路中的方式
连接电路的步骤:看、画、接、开
连接串联电路
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元件连成一串,再接入电路中的方式
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分支);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所在支路。各支路用电器不相互影响。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用电器相互影响
并联:电路元件两端分别连在一起,再接入电路中的方式
连接电路的步骤:看、画、接、开
串联和并联
电路的电流
并联电路电流: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
串联电路电流:各处的电流都相等。(I1=I2=I)
电流:1秒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符号I。
单位:安(A)。1A=1000mA,1 mA=1000μA
测量:电流表。元件符号
量程:0-3A(+、3)分度0.1A;
0-0.6A(+、0.6)分度0.02A;
读数:一看量程二看指针三读数。
使用:“二要二不”。要“串联”;要“+”进“—”出;
不超量程;不“短接”。
测量电压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等于电源电压。(U1= U2=U)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U=U1+ U2)
串联电池组两端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池两端的电压之和
电压:形成电流的必要条件。
单位:伏(V)。1kV=1000V1 1V=1000mV
测量:电压表。元件符号
量程:0-15V(+、15)分度0.5A;
0-3V(+、3)分度0.1V;
读数:一看量程二看指针三读数。
使用:“二要一不”。要“并联”;
要“+”进“—”出;
不超量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