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电压 电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十三章电压 电阻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09-14 21: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十三章电压 电阻
一、电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2)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重、难点:
1、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2、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课时:2时(1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读数及实验)
教学过程:
复习
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为新课做准备
引入课题:
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电压
进行新课:
1、电压:电压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
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 有电源
电路必须闭合
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1)、符号:U
(2)、单位:伏特,符号V,
还有千伏(kV)、毫伏(mV)
1kV=1000V 1V=1000mV
例:U=220V= kV= mV
2、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符号 V
(1)、电压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压表的使用:
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
电压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
量程,并进行试触。)
边讲边演示一遍
(3)、读数: 确定量程……选择示数
确定分度值……
读数,写上单位
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
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
3、动手做:
(1)、让学生连一电路,并连上电压表测电压。
(2)、读出电压的大小。
练习:课本后79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作业:
完成物理基础训练中的本节内容。
教学后记:
1、重点是电压表的使用,由于部分学生还是连错电路……串、并联混淆,教师可示范一遍或让学生先化出电路图。
2、读数应多练习几遍,学生使用的电压表量程有所不同,最好要提示一下。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2、过程和方法
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难点:
1、 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作出电路图。
2、 能用电压表测出各导体两端的电压,找出规律。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复习:
画出由两个灯泡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引入课题:
1、 在串联电路中(如上图),a、b、两用电器及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2、 在并联电路中(如上图),a、b、两用电器及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进行新课:
1、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1)、学生猜想: Ua=Ub=U总
Ua+Ub=U总
…………
(2)、设计实验: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a两端的电压Ua b两端的电压Ub 电源两端的电压U总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
的电压之和。 即U总=U1+U2+……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
2、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1)、学生猜想: U=U1+U2
U>U1>U2
…………
(2)、设计实验: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
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a两端的电压Ua b两端的电压Ub 电源两端的电压U总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即U1=U2=U3 =……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3、实例:上两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达标练习:课本后练习。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作业:
完成物理基础训练中的本节内容。
教学后记:
1、如何连接电路,从课后操作看来似乎还有较大问题,应该示范部分电路的连接。
2、部分学生不会从实验结果中找规律,应加强分析引导。
三、电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知道电阻的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2、过程和方法
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电阻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重、难点:
3、 电阻的大小因素。
4、 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阻丝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复习
导体……
绝缘体……
引入课题:
试验:课本86页图13.3-1示
结果:不同的电阻丝,灯泡的亮度不同。
进行新课:
一.复习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二.新课。
我们常见的导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为什么多数用铜或铝,而不用铁呢?我们学习了这节内容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导体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是“R”。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一种元件:电阻器,符号
2.电阻的单位:
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Ω)。
常用单位:兆欧(MΩ),千欧(kΩ)。
1Ω的含义:当导体两端电压为1V,通过的电流为1A,这段导体的电阻为1Ω
3.介绍常见的小灯泡、白炽灯灯丝的电阻、定值电阻。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实验2: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实验3: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实验4: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结论:
(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2)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少数导体如碳例外)
5.介绍电阻率的意义。
阅表P87,用途: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好(选择材料)。
6.想想议议。
小结:有关“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教学,最好采用实验探索的方法.先由学生猜测,再由学生做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这样做可使学生学到一些研究物理的方法,也可使学生加深对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理解.
练习:课本后练习。
课后作业:
完成物理基础训练中的内容。
教学后记:
1、如何连接电路,从课后操作看来似乎还有较大问题, 必要进行示范。
2、电阻的变化因素学生容易忘记,应想办法加深学生的印象。
3、滑动变阻器的大小判断应画示意图进行分析。
四、变阻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2)知道滑动变阻器上所标规格的含义。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3)知道电阻箱的构造,会读出电阻箱的示数。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试验、对比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电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变阻器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重、难点:
(1)变阻器的使用及其作用。
(2)理解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原理
教学器材:
学生电源一个,学生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一只,导线若干条。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导线电阻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2)"长导线比短导线的电阻大",这种说法对吗?应该怎么说?
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做演示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在不改变电源电压的条件下,在电路中串联了一个叫滑动变阻器的元件,移动滑片就能使小灯泡的亮度改变。这节课研究的课题就是变阻器。)
三.新课讲授。
1.分析刚才的演示实验:为什么?(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改变灯泡的亮暗。)
结果: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那么滑动变阻器是怎样改变电阻的呢?
2.介绍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
(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2)结构:电阻线是由电阻率大的合金线制成。
(3)铭牌:滑片上标出的数字“50Ω2A”,其中50Ω表示最大阻值,2A表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4)元件符号:
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1)串联在电路中,连接时要接“一上一下”的接线柱
(2)弄清滑片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阻线长度怎样变化,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电流怎样变化?
(3)使用前应将滑片放在变阻器阻值最大位置。
(4)使用前要了解铭牌。铭牌上标有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和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注意:接同上两个接线柱时,作导线用,电阻为0;接同下两个接线柱时,作定值电阻用,接入是的最大电阻。这两种接法都不能改变电阻。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演示,先让学生说出有几种接法,是否有相同的)
小结:在滑动变阻器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不但知道滑片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电流怎样变化?反之,给出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化或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也应会判定变阻器的滑片怎样移动?
练习:课本后练习。
课后作业:
完成物理基础训练中的本节内容。
教学后记:
1、如何连接电路,从课后操作看来似乎还有较大问题, 必要进行示范。
2、电阻的变化因素学生容易忘记,应想办法加深学生的印象。
3、滑动变阻器的大小判断应画示意图进行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