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逆推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65-66页智慧广场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在列表、画图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倒推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2、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体验互助合作的乐趣,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教学难点:在正确运用策略的过程中感受“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感知策略
上新课之前,老师请大家来解决两个生活和数学中常见的问题。
1.春天到了,到处花红柳绿,姹紫嫣红,我们想从薛城火车站上凤鸣湖游玩,谁能说一说去的路线?
回来的路线呢?
学生回答完后,教师用课件出示:
2.填空:
找学生直接回答,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3.揭题:
通过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感觉到,解决这两个问题时都分别使用了一些方法,这些方法之间有没有什么相同之处呢?(板书:倒过来推想)
这种“从结果出发,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在数学上是一种逆向思维,我们把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者方法叫做-----倒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使用,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通过“填数”和“返回路线”两个已有经验的唤醒,为倒推策略的探索提供了清晰地新旧知识间的“联络点”,促进新认知的有效建构。】
二、初步体验,建立模型
教师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信息。
◆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要求原来有多少豆浆?怎么办?
◆提示:我们能不能用刚才的倒过来推想的办法解决吗?
可以用画示意图或者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思考。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组内交流,小组长负责整理。
◆班内交流汇报,教师用课件动态出示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让学生列式解答。
◆检验:我们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如何来检验?
(顺着事情的发展推算一下知道了。)
追问:要求原来的情况,我们是从哪儿开始想起呢?原来的变化过程是已经卖了一半,又加上10升,现在桶里有28升。倒推时是怎样变化的?(强调板书:变化过程相反)
【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适时启发和点拨,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在看图、填表等操作过程中感受、体会“倒推”的策略,体会它对解决问题的作用。当学生面对静态的教材产生困惑时,我就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借助多媒体,真实、动态地呈现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倒推的策略。】
◆ 回顾反思:
(1)回想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我们先算的是什么?我们是从哪里开始倒推的呢?
(2)小结:看来当我们知道现在的量,要求原来的量时(板书),我们就可以用倒过来推想的方法来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有什么小技巧吗?先倒推哪一步?
(3)点题:倒过来推想就要从现在的数据出发,根据各自发生的变化往回推算出原来的数据,也可以简称倒推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信息,再启发学生进行逆向推想,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突出了倒推的思路。让学生说不同的解法是为了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最后根据求出的答案顺推过去看结果是否正确,既是对解法及其结果的检验,又反衬了倒推的解题思路。】
三、练习与拓展
1、处理课本66页第1题
温馨提示:先让学生对题目的信息进行梳理,然后进行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推理的。
2、处理课本66页第2题。
本题的处理方法与上题类似,练习后,注意指导学生怎样进行检验。
3、处理课本66页第3题。
在处理的时候提醒学生若果遇到困难,可以画图帮助理清题意。
4、数学与生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生活中,人们利用倒推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两个故事吧!
故事一:小八路闯关 故事二:克里特岛迷宫的传说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安排不同类型题目的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5.你知道吗?
其实我们今天研究的这类问题,在古代早就有人研究了,一千多年前唐代数学家张遂就以大诗人李白喝酒为题材,编写了这样一个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结束时,引入我国古代数学家编写的数学问题,既富有情趣,又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思考本节课的解题策略,继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四、总结概括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倒推问题,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倒推?
倒推法就是从结果出发,倒推过程,求出开始。用通俗的话讲就是:送我的还回去,拿我的还给我。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首诗结束今天的课:我爱邻居邻爱我,花香满园庭。我爱邻居邻爱我,庭园满香花。
【设计意图:小结最后的还原诗,拉近了数学和文学的距离了,和谐地体现了数学的人文关怀。】
五、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那些问题或者事件可以用倒推的策略去解决?
设计说明:
1、亮点:
(1)教学素材的选取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通过“填数”和“返回路线”两个已有经验的唤醒,为倒推策略的探索提供了清晰地新旧知识间的“联络点”,促进新认知的有效建构。初步体会倒推法的策略在生活中的价值,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选取合适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自主建构。
这节课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建构,灵活运用教材,更有利于解决问题模型的建立。在教学时,我没有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而是先教例题再巩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明确此类问题的特点,有利于解决问题模型的建立。
(3)启发思考,引导探索,促进师生互动。
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也就是说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在教学例题及相应的练习中做到有目的、有层次地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解疑,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直到掌握能够独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困惑:
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不能正确画示意图和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对这部分学生采取怎样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
泥沟镇中心小学 蔡宏
课件12张PPT。解决问题的策略——逆推一、情境导入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已经卖了一半,又
加上10升,现在桶
里有28升。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已经卖了一半,
又加上10升,
现在桶里有28升。 桶里原来有多少升豆浆? 二、合作探究桶里原来有多少升豆浆? 示意图 继续 线段图 用画图的方法,先整理一下条件和问题,再解答。试试看!已经卖了一半,
又加上10升,
现在桶里有28升。 二、合作探究卖出一半 加入10升 桶里原来有多少升豆浆?已经卖了一半,
又加上10升,
现在桶里有28升。 示意图:( )二、合作探究我们试着从结果出发,倒着想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原有?升 ÷2 卖了一半 现有28升 +10 从哪儿开始想起呢?事情发生的顺序是:再倒过来进行推算:28-10×2= 18×2= 36 (升)答:桶里原来有 36 升豆浆。原来?升 二、合作探究卖出一半 加入10升 现在28升 桶里原来有多少升豆浆?已经卖了一半,
又加上10升,
现在桶里有28升。 线段图:二、合作探究我们试着从结果出发,倒着想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原有?升 ÷2 卖了一半 现有28升 +10 事情发生的顺序是:再倒过来进行推算:28-10×2= 18×2= 36(升)答:桶里原来有 36 升豆浆。原来?升 卖出一半 加入10升 现在28升 三、自主练习 原来( )张( )还剩18张 ( )( )( )( )+20 -32 +32 50 -20 30 ?1.张军原有一些卡片,后来又收集了20张;送给李明
32张后,还剩18张。张军原来有多少张卡片? 18 + 32 -20= 50 - 20答:张军原来有 30 张卡片。 = 30(张)三、自主练习 2.307路公交车到达A站后,下去8位乘客,又上来12位乘客,
这时车上有24位乘客。到达A站前车上原有多少乘客?答:车上原有 20 位乘客。 原来( )位( )还剩24位( )( )( )( )-8 +12 -12 12 +8 20 ? 24 - 12 + 8= 12 + 8= 20(位)三、自主练习 3.一个抽屉里放着若干玻璃球,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
这样重复操作3次,这时抽屉里还剩5个。抽屉里原
有多少个玻璃球? 5 × 2 × 2 × 2 原有( )个( )( )( )÷ 2 20 × 2 40 ?( )( )( )÷ 2 10 × 2 还剩5个( )( )÷ 2 × 2 = 20×2 = 10 × 2 × 2答:抽屉里原有 40 个玻璃球。 = 40(个) 三、自主练习4.小东、小刚、小华共有36张贴画。如果小东给小刚5张,小刚再给小华6张,那么他们三人的贴画同样多。小刚原来有几张贴画?小东小刚小华36张36 ÷ 3 + 6 – 5= 13(张)答:小刚原来有 13 张。 三、自主练习你知道吗? 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唐代
数学家张遂就对“逆推”这种策略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还以当时
著名诗人李白为题材作了“李白
喝酒”的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
可以查阅相关资料研究一下。评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