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欧姆定律》教案
课 型:公开课 地点:三年级四班
教学内容:九年级物理十四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难点: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的简单计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 具:干电池2节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变阻箱1个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演示法、巩固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电阻的基本知识和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提问:影响电阻的因素有哪些?答略;我们在十三章中学习了电流和电压;电阻、电流和电压有什么关系呢?引入:欧姆定律(板书)
二、新课讲授
1、 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板书)
电路设计:(如右图)
2、实验研究(演示实验)
(1)R一定(R=5Ω)I跟U的关系。记录,分析数据,作出曲线图。
电压(V) 1 2 3
电流(A) 0.2 0.4 0.6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板书)
(2)U一定(U=2V),I跟R的关系。记录,分析数据,作出曲线图。
电阻(Ω) 5 10 20
电流(A) 0.4 0.2 0.1
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
我们把以上两个实验的结论综合起来即是欧姆定律。
3、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
(2)公式: I = U/R。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板书)
(3)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公式I=U/R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
说明: 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课后阅读信息窗关于欧姆研究欧姆定律的介绍)
4、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要求:画好电路图。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例题1:某同学用一只电流表与灯泡串联,测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0.28A,再用电压表测得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20V,试计算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
根据题意,在右面方框中画出电路图
已知:U=220V,I=0.28A
求:R。
解: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式公式,代入数据,可得
答: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为786(以上的解答板书)
三、巩固练习
P90、第1题
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①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②答题叙述要完整。“四、四解答”
③解释R=U/I的意义: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不能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的大小只与电阻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P85:1、2、3
板书设计: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一、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I = U/R。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公式的物理意义:略
三、欧姆定律的运用
已知:U=220V,I=0.28A
求:R。
解: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式公式,代入数据,可得
答: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为786。
A
V
R=10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