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2 汽化和液化
【第二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设计从雨的形成导入。为了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习的乐趣,感受探究过程,采取学生活动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经过师生讨论交流得出雨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为了增强学生对液化放热概念的理解,本节课设计实验水蒸气液化时使水槽中的水温升高,从而得出液化放热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对诸如“被水蒸气灼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等一些问题就很容易解释。
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在模拟雨的形成过程中,水蒸气遇冷(金属盘中放置冰块)发生液化形成雨滴,因此学生能够理解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但对于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学生是想不到的。所以,设计通过实验提供真实的现象使学生了解这种方法。教材中用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活塞使针筒中乙醚消失,再推压活塞,注射器中又出现乙醚。这个实验简单易行,便于学生理解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最后,指导学生观察烧开水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引导学生尝试用液化方法来解释该现象。液化气是厨房的重要用具,本课通过简介液化气的制作方法,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教学流程图:
三、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液化,液化时放热,理解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
2、了解气体液体的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液化现象。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经历“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实验,加深对液化现象的了解。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态变化的现象,乐于探讨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道理。
四、教学重点:
知道液化放热,知道液化现象和液化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液化现象。
六、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瓶、铁夹、金属盘、火柴、冰块(教师保管)。
2、演示实验器材:试管、水槽、温度计、针筒、学生实验器材一套。
3、多媒体资源:江河湖海及下雨图片(见教学用书配套光盘)。
4、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食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七、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的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江河湖海及下雨图片。师:我们知道,雨水来自于江河湖海蒸发到大气中的水蒸气。那么,气态水究竟是如何变成液态水的呢? 激发学生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㈠活动: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1、【做一做】⑴如课本P39图2-19所示,指导学生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从烧瓶口部冒出。师:仔细观察瓶内和瓶口上方,你看到了什么现象?⑵在瓶口上方倾斜地放置一个金属盘,金属盘内放入一些冰块。师:仔细观察金属盘的底面,你看到了什么现象?⑶拿掉冰块,把金属盘放在酒精灯加热。再将金属盘放置在瓶口上方。师:观察金属盘底面,你还能看到水珠吗?2、【讨论交流】 师:为什么加冰块时盘底部有水珠出现而加热后金属盘底部没有水出现水珠呢?师:雨滴的形成要经历怎样的物态变化?需要什么条件?师:生活中还有那些液化?3、【演示】气体液化时放热如图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加热使烧瓶内水沸腾,通过导管将蒸气导入浸在水中的试管内。观察试管及水槽内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师:试管内出现什么?水槽内水温度怎样变化?师:水温升高说明吸收热量,热量是从哪儿来的?4、【小结归纳】(板书)(1)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过程与这个实验类似:水蒸气与热空气一起上升,在高空遇冷时,水蒸气就凝结成水。(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会放热。 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并观察现象。生:瓶内看不到,瓶口上方有雾气出现。生:金属盘的底部有水珠出现。生:金属盘底部没有水珠出现。学生交流后回答:加冰块时温度低,潮湿而暖和的水蒸气遇冷时,会出变成水珠;而金属盘加热后温度升高。生:液化,遇冷。生抢答补充。①水烧开时,揭开锅盖,上面有水滴下;②冬天,室外的人讲话呼出“白气”;③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室内,镜片会变“模糊”。请两位学生协助完成实验。生:试管内产生水;水槽内水温度升高。生:水液化时放热。师生讨论总结。 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分析液化产生的条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气体液化时放热。培养学生知识概括能力。
㈡、气体液化的方法 师:上面实验说明降温可以使气体液化。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吗?1、【做一做】课本图2-20,用注射器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当看不见针筒内的乙醚液体时,再推压活塞,观察注射器中是否又出现了液态乙醚。师:这个实验中采用什么方法使气体液化的?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哪些?2、【小结归纳】(板书)(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3、【解释应用】⑴师: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⑵师: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是怎样液化的? 学生观察。生:本实验采用压缩体积。⑴生:因为壶嘴处的温度很高,水蒸气无法放热,不能液化;而离壶嘴稍远的上面一段温度较低,水蒸气能够放热而液化成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形成我们看见的“白气”。⑵生:石油天然气在常温下是处于气态,通过不断向钢瓶充入石油天然气,增大了钢瓶内的压强(相当于压缩了石油气的体积),使之在常温下液化。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演示液化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气体液化的方法。尝试用液化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三、达标练习 [例1]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会儿,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答案: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镜面,液化成小水珠,使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后,镜面上的小水珠蒸发(汽化),使得镜面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变式1]有一种说法叫“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齐着水面的位置向下,发现了一层均匀颁布的小水珠。关于小水珠出现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水缸有裂缝,水渗了出来 B.是水的蒸发现象C.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是水蒸气附着在上面[例2]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的相同的两壶水放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的__甲__房间壶嘴的上方_小水珠_较多,判断出__乙__房间的气温较高.[例3]请你根据图所展现的情景,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简答。问题:他为什么看不清热锅中的食物?简答: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眼镜片液化,使镜片蒙上一层小水珠。问题:砂锅上方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呢? 简答:是由于热汤内温度高的水先汽化成水蒸气,然后遇冷而液化成小水珠。形成所谓的“白气”。
四、课堂总结 【总结】 ⑴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时要放热。⑵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⑶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
五、作业 课本P40:题5、6。
教学反思:
活动:
模拟大自然
中雨的形成
演示:
气体液化方法
达标练习
新课引入
课堂总结
做一做
讨论交流
演 示
小结归纳
做一做
小结归纳
解释应用
液态
气态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