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导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09-20 22:44:00

文档简介

§3.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执笔人:五井第二初中 马成红 审核人:五井初中 刘玉臻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能利用凸透镜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3、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
4、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重点及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探究过程。
二、知识准备
观察现象:通过金鱼缸的侧壁来观察缸中游动的小金鱼,会看到什么现象?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吗?
请用课桌上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提示:先观察书上的小字,然后在透过凸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观察现象后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生活中总结规律:
1、照相机照相时,物体 离照相镜头比较______,成的是_____、_____实像。
2、投影仪投影胶片时,胶片离镜头比较_______,成的是_____、_____实像。
3、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_______,成的是_____、_____虚像。
请你猜想: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否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凸透镜能够成像,那么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呢?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学习过程
实验探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准备:
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填在表格上方的横线上。
2、按照课本66页图3.3-1做实验。
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在光屏上,并尽量的让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心位置上?
思考后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2人一组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探究: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 和像距v。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u=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 之间,即2f >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4)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为什么?
(5)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按上述计划操作,并把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
透镜焦距f=_____cm
物距与焦距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实虚 大小 正倒
u>2f
u=2f
2f>u>f
u=f
u归纳和总结: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我们得到如下规律:
1、u>f时成____像,u2、u>2f时成____的实像,u<2f时成______的实像,________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3、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像距______,像变_______;物距增大时,像距_____,像变_____。
4、成实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____侧,成虚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____侧。
5、实像是______光线会聚而成的,可显示在光屏上,虚像是________的交点,不显示在光屏上。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还有哪些疑惑?
五、达标检测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10cm B 15cm C 20cm D 30 cm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第一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距/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距/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比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六、知识拓展
1、商家制作的泡有人参或海马的酒瓶为什么设计成较圆的凸形?
2、照相时,使用的长焦镜头有什么作用?
3、取两只老花镜片(凸透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镜片看前面的物体(两个镜片前后放置),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做做看。单元学情分析试题
执笔人:五井第二初中 马成红 审核人:五井初中 刘玉臻
一、选择题
1、若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放大镜 D显微镜
2、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认为下面的介绍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着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之外
C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实,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3、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实,要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则( )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烛焰到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观察到一个缩小的像,如果烛焰离透镜15 cm,那么烛焰经过透镜在光屏上( )。
A 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 一定等大的实像
C 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D 可能成虚像
5、在玻璃圆形鱼缸内游来游去的小金鱼,从侧面看起来比实际的大,这是因为( )
A 水的圆形凸起部分相当于凸面镜,起了放大作用
B 水的圆形凸起部分相当于凸透镜,起了放大作用
C 人看水中的物体时,总比实际的大
D 看到的是鱼的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了,视角大了,所以看起来变大了
6、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虚像能用光屏接收到
B 用眼睛观察到的像一定是虚像
C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能用光屏接收到
D 虚像的形成遵循反射定律,实像的形成遵循折射的规律
7、某人所戴的眼镜是500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焦距是0.2 m
B 该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焦距是0.2 m
C 该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焦距是0.2 m-1
D 该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焦距是0.2 m-1
8、小明将一个苹果从距凸透镜一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四倍焦距处时,则苹果所成的像的大小( )
A 不变 B 逐渐减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9、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先在屏上成了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像,然后用一挡光板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关于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屏上只有烛焰上半部分的像 B 屏上只有烛焰下半部分的像
C 屏上的像没有变化 D屏上仍是烛焰的全像但亮度减弱了
10、老师上课放投影时,想使屏幕上的影像大一些,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增大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增大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B 减小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增大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C 增大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减小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D 减小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减小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发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 时,凸透镜成正立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 时,成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cm 时,成放大的实像
B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 时,成缩小的实像
C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3cm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7cm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2、物距是20cm 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30cm 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
A 放大的 B 缩小的 C 等大的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3、在下列光学器具:照相机、潜望镜、幻灯机、穿衣镜、放大镜、牙医内窥镜,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二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
14、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_________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_________像。
15、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_______像。
16、粗心的小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发现烛焰的像成在了屏的上边缘处,经检查发现烛焰高度与光屏高度一致,这时他应将透镜向_______移一些。
17、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频闪摄影就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的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到运动员身上发生_______,又通过摄影机前的________镜形成_______像。
三、作图与分析题
18、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一些),在墙上能看到什么?这个实验与哪一个仪器的原理相似?
19、你有哪些方法鉴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0、画出图所示中的折射光线。
21、如图在各个方框中恰当的位置上画出合适的透镜。
四、实验探究题
22、下面是小红小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1)在探究前,小红将三个凸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和光屏间的距离,使太阳光在光屏上汇聚一点,量得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分别为48cm、15cm和4cm,小红选择了15cm的那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其他两个凸透镜则不在本实验中使用,你认为小红这样做有必要吗?
说出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凸透镜和光屏都是有支架的,凸透镜中心离桌面的高度约6cm,光屏中心离桌面的高度约7cm,还有一个蜡烛台,用来固定蜡烛的,小红将一支新买来的长蜡烛一下切成了两段,只把其中一段插在蜡烛台上,你觉得这样做有必要吗?
说出你的算法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能承接蜡烛的像,蜡烛、江屏、凸透镜应按怎样的顺序摆放在桌上进行实验?
(4)小红开始实验时,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可能远的位置上,此时光屏应大约放在什么位置上来承接蜡烛的实像?应该放在________________。
得到实像后,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一些,这时光屏应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重新承接到实像?应该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5)当烛焰移动到离凸透镜的距离只有12cm时,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对蜡烛而言),不管怎样移动位置都承接不到实像,这时把光屏放在蜡烛的同侧是否有可能承接到蜡烛的像?为什么?
(6)如果用眼睛来观察蜡烛的像,眼睛应在什么位置?

空气§3.4 眼睛和眼镜
执笔人:五井第二初中 马成红 审核人:五井初中 刘玉臻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
2、通过类比照相机原理知道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3、通过实验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重点:运用前面所学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难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二、知识准备
1、比较手中三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观察它们的焦距f与厚薄的关系,能得到什么规律?
规律:直径一样的三个凸透镜越厚,焦距越______,越薄,焦距越_____。
2、完成下列光路图,分析比较又能得到什么规律?
规律: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凸透镜的折光能力越____,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凸透镜的折光能力越_____。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
仔细观察课68页图3.4-1眼球的结构图,结合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眼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
2、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____________,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_,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______,对光的偏折能力______,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3、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
4、视网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我们的眼睛就是这样:光线由我们所观看的物体发出,经过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再由角膜及晶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镜头),再会聚在视网膜上(好像照相机的底片)。
【学点二】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阅读课本69页的相关内容,拣出近视眼及远视眼的成因:
思考:怎样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
教师点拔:
1、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晶状体过凸,从无穷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2、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晶状体过扁,平行光的会聚点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学点三】眼镜的规格
眼镜的规格通常不用焦距而是用“焦度”来表示,其数值等于焦距(以m为作单位)倒数的100倍。
注意: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例如:-300度镜片,其物理意义是:
(1)是凹透镜片,可作近视眼视力矫正用;
(2)焦距的大小是: Φ
f (m)
四、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还有哪些疑惑?
五、达标检测
1、下面关于近视的廉洁中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镜镜片能把太阳光会聚于一点
B 近视眼眼睛本身就是发散透镜
C “度数”越大的近视眼镜镜片凹面弯曲越明显
D 近视眼镜是发散透镜
2、人的眼睛与照相机类似,请将下列人眼结构与照相机的组成对应用线连接起来。
人 眼 照相机
晶状体 底 片
视网膜 镜 头
3、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中的哪一副________。
甲 乙 丙
六、知识拓展
1、琳琳过去使用的是-100度的眼镜,现在时常感到使用眼镜仍看不清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爸爸带琳琳到眼镜行验光后,工作人员说需改戴-300度的眼镜,请你帮助琳琳一同分析下面三个问题:
(1)琳琳配戴的是什么类型的眼镜?
(2)新配戴的眼镜的焦距是多少?
(3)琳琳的视力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为了保护好视力,请你提出两条好的建议。
2、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是10cm。
3
1
1
F
F
300
10000
Ф
1
f§3.5 显微镜和望远镜
执笔人:五井第二初中 马成红 审核人:五井初中 刘玉臻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望远镜和一个显微镜。
二、知识准备
1、我们学过的透镜有哪些作用呢?
2、医院化验科的医生是怎样看见人体血液里的细胞的?遥望太空中的星球是怎样一个个被人们发现的?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望远镜
1、展示望远镜,让学生观察它有几个透镜组成的?是什么样的透镜?什么叫目镜?什么叫物镜?
2制作望远镜,让学生操作。
3、教师点拨:有两种方法制望远镜。①凹透镜作为目镜,凸透镜作为物镜;②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物镜。
【学点二】显微镜
猜想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先用一个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
跟踪练习:
1、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 )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 )的大小不仅和( )有关,还和( )有关。
2、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物镜,可以做成( );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目镜,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作为物镜,可以做成( )。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2、你还有哪些疑惑?
五、达标检测
1、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B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C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
2、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目镜和物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
A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天文望远镜,其物镜到目镜的距离是( )
A物镜与目镜的焦距之和 B物镜与目镜的焦距之差
C任意距离都可以 D以上都有可能
4、用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请你通过判断,选择以下正确的说法(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是倒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是正立的
C 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都是正立的
D 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都是倒立的
5、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的成像情况是( )
A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D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3.2 生活中的透镜
执笔人:五井第二初中 马成红 审核人:五井初中 刘玉臻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的性质。
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4、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重点: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的性质。通过观察和制作,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难点: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等生活中的透镜的使用。
二、知识准备
1、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凸透镜可以成几种像?成像条件是什么?
2、怎样区分虚像和实像?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照相机
阅读课本60页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请先仔细观察实际照相机镜头的形状,对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再自学阅读课本62~63页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_的像。
2、请阅读课本63页中“想想做做”,然后自己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
要求:(1)两人一组动手制作,两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2)制作完成后,请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像是缩小还是放大?_______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_______
跟踪练习一:
1、照相机的核心构造中有_____、_____。想一想: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填“倒立的”或“正立的”)、______(填“放大的”或“缩小”)的实像。
2、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一个人照了一张半身像后,如果再用它照一张全身像,应该使( )
A 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暗箱拉长
B 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暗箱缩短
C 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暗箱拉长
D 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暗箱缩短
【学点二】投影仪
1、请先仔细观察投影仪,着重观察镜头,再自学新闻记者课本64页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
(2)螺纹利用外资相当于凸透镜,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投影仪成_____、_____的实像。实际像的正、倒与透明胶片(物)的方位____(填“有”或“没有”)关系。
2、做一做:拿出一张投影片,首先观察投影片上人物的大小程度,再把投影片放到投影仪上,放置时让投影片上的人脚朝向黑板,头朝向课桌。然后移开反光镜,使光线直接射到天花板上,调节镜头,直到天花板上成清晰的像,仔细观察后回答:
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和投影片上的人物相比)?______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以像上人物头脚朝向和投影片上人物头脚朝向比较得出)?_____
问题回答后,重新装好反光镜,把图案反射到墙壁上,进一步了解反光镜的作用。
跟踪练习二:
1、幻灯机与投影仪不同的是直接把像水平投到屏幕上,不需平面反射光。为了看到正立的像,应把幻灯片 ( )放。
2、幻灯机能把幻灯片上景物的像变成放大的实像。这时幻灯片不能解决拳距离u为( )
A u>2f B 2f>u>f C u<2f D u=2f
【学点三】放大镜
1、做一做: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请说出看到的情况:
字是放大还是缩小?_____
字是正立还是倒立?_____
2、思考: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
3、做一做:做一个水滴放大镜看书上的字。通过这个放大镜,你看到的字的特点是什么?
跟踪练习三:
1、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_______。用它来观察物体时,物体必须放在它的_____。
2、观察课本64页图3-2-6利用放大镜看邮票,发现邮票的一部分被放大了。
想一想:利用放大镜能放大角度吗?(请你用放大镜做一做)
【学点四】实像和虚像
自学课本64-65页,回答以下问题:
照相机和投影仪成的像是( )像;平面镜和放大镜成的像是( )像。实像总是( )立的,实像和物体在透镜的( )侧;虚像总是( )立的,
实像和物体在透镜的( )侧。
跟踪练习四:
1、下列几种情况成实像的是( )
A 从平面镜中看到的物体 B 从河水中看到的游鱼
C 从幻灯机屏幕上看到的火车 D 从放大镜中看到的细菌
2、在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时,为了看得更清楚些,应尽可能让凸透镜离标本( )些,但这个距离不能大于( )。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2、你还有哪些疑惑?
五、达标检测
1、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要从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照相机镜头焦距为5厘米,则所成清晰的像与镜头的距离为( )
A 远大于15厘米 B略大于5厘米
C 略小于5厘米 D等于15厘米
2、老年人用放大镜看书,必须把书放在透镜的( )位置,才能观察到( )像。
3、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实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反射成的像是②⑤ D由于折射成的像是①③④
4、2008北京奥运会全部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0.5—1.2米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 )
A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c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cm
C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c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cm§3.5 《第三章 透镜及应用》单元复习
执笔人:五井第二初中 马成红 审核人:五井初中 刘玉臻
一、学习目标
1、能通过实例或实验,认识和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2、会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和集训生活中的透镜及其原理;了解利用外资的其他应用。
重点和难点:1、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二、构建知识网络
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
① 透镜分____和_____。中间厚、边缘薄的是_____;中间薄、边缘厚的是______。
② 主光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 ③ 光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焦 凸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两个____焦点
镜 点 凹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两个____焦点
⑤ 焦 凸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距 凹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 ⑥透镜对光 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 的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 透镜 凸 ① 当u>2f时,成____、_____、____像,如:______;
其 成像 透 ② 当f应 的 镜 ③ 当u用 规律 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虚像
生活 照相机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的 幻灯机、投影仪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镜 放大镜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眼睛 眼睛:晶状体相当于一个___透镜,成像原理________________

眼镜 眼镜:①近视眼:戴_______矫正;②远视眼:戴_______矫正
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 望远镜 望远镜
镜 成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 和
应 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 显微镜 显微镜
成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方法回顾:请你举出本章中与每种方法对应的概念或规律
1、比较法:就同类事物中辨别异同的方法。
例如:学习眼睛的成像时可与照相机进行比较。
本章还有:
2、分类法:就是根据事物的特点划分类别的一种方法。
例如:面镜可分为平面镜和球面镜;而球面镜又可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
在本章中学过的是:
三、实验探究、重点突破
利用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具座、光屏、刻度尺、火柴等器材及身边的物品可以进行很多光学实验。请选择器材,尽可能多地来研究本章的物理规律。要求说出:
1、实验研究的问题:
2、实验所需的器材:
3、实验步骤和分析结果:
四、考点训练、巩固强化
1、下图中,F为凸透镜的焦点,L1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L2为经过光心O的入射光线,请在图中划出L1、L2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L1/、L2/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的大小 (放大或缩小) 像的倒正
1 30 15 缩小 倒
2 20 20 等大 倒
3 14 35 放大 倒
4 10 / 不成像 /
5 8 / 放大 正
①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第5次实验中,从_________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_________一侧放大的像。
3、显微镜中物镜成像,目镜也成像,则( )
A 物镜成正立虚像,目镜成倒立实像 B 物镜成倒立实像,目镜成正立虚像
C 物镜、目镜均成倒立实像 D 物镜、目镜均成正立虚像
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离凸透镜10cm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所成的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实像
5、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
五、当堂达标
1、下列光学元件:①照相机、②潜望镜、③幻灯机、④穿衣镜、⑤放大镜、⑥牙医内窥镜。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1) 第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普通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一部普通照相机镜头焦距为40cm,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_____cm 时,底片上会得到一个______、缩小的、_____像(填“实”或“虚”)。
3、用幻灯机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的是正常画面,但若有一个小虫正好飞落在凸透镜片上,此时画面的影响为( )
A 几乎无影响 B 画面上有只小虫
C 画面上有小虫,但不清晰 D 画面变得模糊
4、如何测出一个凸透镜的焦距?
六、知识拓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注意用眼卫生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学生的近视率已超过50%。在你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你一定积累了不少保护眼睛有经验。能写出其中的两点做法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1
F
L2
O§3.1 透 镜
执笔人:五井第二初中 马成红 审核人:五井初中 刘玉臻
一、学习目标
1、能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通过实验知道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了解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知道利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4、能完成特殊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
5、利用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知道透镜对光的作用及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难点:完成特殊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
二、知识准备
1、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将_______;若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若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时,光线将_______。
2、完成下列光路图:
图1 图2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阅读课本60页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凸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凹透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主光轴,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光心。
3、怎样画凸透镜和凹透镜,请在下面分别画出一个凸透镜和凹透镜,并在透镜上画出主光轴并标出光心。
【学点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三棱镜是光学中常用的器材,请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1)图甲是一束光线水平射入三棱镜,请画出该光线进入三棱镜后再进入空气中的光路。
(2)运用三棱镜进行组合,探究如何达到图中乙、丙两图要求的目的。
(3)针对对图乙、丙中组合的情况加以总结:
图乙中的三棱镜组合从外形上看,它与什么透镜相似?你能否判断出平行光线经过该透镜后怎样偏折?
图丙中的三棱镜组合从外形上看,它与什么透镜相似?你能否判断出平行光线经过该透镜后怎样偏折?
2、做一做:
(1)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凹面镜
要求:请你把这些器材进行分类,并说出你的分类标准。
(2)用激光灯发出的光线分别照射在凸透镜和凸面镜上,你有什么发现?(与其他同学交流,看其他同学是否和你判断的相同)
(3)用激光灯发出的光线分别照射在凹透镜和凹面镜上,你有什么发现?(与其他同学交流,看其他同学是否和你判断的相同)
(小组内讲座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有何不同?对光线分别有什么作用?与以前学过的凸面镜和凹面镜有何异同?)
4、总结:
根据上述实验,发现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对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理解:
对会聚作用的理解:折射后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靠拢了一些,最终的光线可能交于一点,也可能不交于一点。(如图3所示)
图3 图4
对发散作用的理解:折射后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发散了一些。(如图3所示)
跟踪练习:
1、为了防止森林大火,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为什么?
2、如下图所示,根据光的折射情况,在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透镜。
甲 乙
【学点三】焦点和焦距
1、阅读课本51页的相关内容,了解焦点和焦距的概念。
2、做一做:如何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相关器材实际测一测,然后写出实验步骤)
跟踪练习:
1、请总结出区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2、实验1: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尺测量光斑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10cm,换用另一个较凸的凸透镜重复上面的实验,得亮点到镜之间的距离是5cm。
实验2:拿一个凹透镜重复实验1的过程,发现:没有在纸上形成亮斑。(动手做一做)
(1)实验1中最小、最亮的光斑物理名称是_____。直尺测得的距离叫_____。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中纸上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3、如右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0为透镜的光心,请按照实际尺寸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F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四、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还有哪些疑惑?
五、达标检测
1、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2、夜晚,把桌子放在电灯下面,在桌面放一张白纸,然后再把凹透镜放在白纸上。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通过 凹透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移动而逐渐变_____,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______(全部选填“大”、“小”)。
3、(1)如图所示,已知两条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画出两条对应的入射光线。
(2)如下图所示,画出两条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F
光心
o
F
o
F
F
o
F
S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