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归类复习 古诗文阅读 长春版 (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归类复习 古诗文阅读 长春版 (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10 20:5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古诗文阅读1.理解古诗时,运用相关的工具书或资料,从不同角度把握古诗内容,如抓住诗题、当时的朝代背景、作者的境遇、重点的词、句等,更有效的方法是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场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并通过反复地诵读,较好地领会作品的意境。
2.在阅读中,有些字往往与现在的意思不相同,要重点掌握;古诗的语言精练,而且常常采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在阅读中要认真体会,分析,增进对作品的感悟。
3.注重古诗文的积累。古诗文,简单地说就是指用古时候的语言写成的文章。
一、古诗。
【阅读提示】一、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在六年的学习中,你一定积累了很多首古诗词吧?试试看,你能根据要求把古诗词写正确吗?
1.刘禹锡的《竹枝词》一诗中,含有反义词的两句是:        ,       。【题型训练】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2.《渔歌子》这首词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集中表现“渔夫乐而忘归”的一句是:  。斜风细雨不须归3.漫步在江南大地,听黄莺在欢快地鸣唱,看绿树映衬着红花,酒寨的招幌随风招展,你想到的诗句是: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4.走进鲁迅,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        ,        ”就是他在《自嘲》中的真实写照;鲁迅还是一个珍惜时间的人,因为他认为“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  ”。无异于谋财害命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二、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卜算子”是词牌名。(  )
2.《出塞》和《凉州词》这两首古诗描写的都是边塞生活。(  )√√三、诗海泛舟。
1.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秋天景色的一项是(  )。
A.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D2.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梅花的一项是(  )。A.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D.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D四、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填空。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杏出墙来。
2.山外  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  千  总是春。
4.白日依山尽,  河入海流。
5.月  雁飞高。红青紫红 黄黑五、读下列古诗词,填动物或花的名称。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头。
2.草长  飞二月天。
3.柴门闻  吠,风雪夜归人。
4.两岸  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  先知。蜻蜓莺犬猿鸭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
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    始盛开。桃花梨花菊花荷花1.对词的理解,我们可以运用理解诗歌的方法。另外,还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如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从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来理解。
3.我们可以在初步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和联想,扣住画面,抓住形象。二、词。
【阅读提示】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题型训练】
六、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1.结尾两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所描绘的秋天的景色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  )。
A.凄凉悲凉    B.沉郁浩荡
C.明丽斑斓 D.轻快自然
2.在这首小令中,以动感打破画面沉寂的句子是(  )。
A.孤村落日残霞 B.轻烟老树寒鸦
C.一点飞鸿影下 D.白草红叶黄花CC3.下列对这首小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这些景物中透着冷清萧瑟的氛围,着力渲染了秋日黄昏的冷寂。
B.第三句“一点飞鸿影下”是写空中一群哀鸣的鸿雁,增添了秋日的凄凉感,“一点”说明远、高,“影下”说明速度快。
C.最后两句作者用青、绿、白、红、黄五色,由远及近,多层次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色,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D.作者眼中的秋景是萧瑟、冷清、孤寂的,透露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可是摆脱这些,再看着明朗的秋日又分明有着无限的美好与活力。B三、文言文。
【阅读提示】
首先要通览全文,初步领会文章的大意;然后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字逐词地推敲句意;最后结合上下文和贯穿的句意,理解全文的大意。重点要掌握个别词、句的意思。七、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练习。
赵 人 患 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盍:何不。②若:你。③垣墉:泛称墙。④病于:病,有害。于,比。【题型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乞:       予:    
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 
 凡事都有两面性,要抓住其主要矛盾。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要有取舍。求,讨给予如果没有鸡,只是不吃鸡罢了,那么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你为什么(还)要赶走那只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