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高中语文(必修三)13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13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高中语文(必修三)13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13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11 10:50:57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课名:烛之武退秦师 学科:语文 年级:高一 版本:江苏教育出版社 烛之武退秦师“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谋攻篇》: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读准下列字音。氾南 佚之狐 
逢孙 夜缒而出
阙秦 共其乏困
不知 秦伯说 预习检测文化常识《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榖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 ,因此被称为“《春秋》三传”。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中常见文言知识。
2、把握人物形象,体会说话艺术。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氾南(fàn) 佚之狐(yì)  
逢孙(páng) 夜缒而出(zhuì)
阙秦(jué) 共其乏困(gōng)
不知(zhì) 秦伯说(yuè)
秦晋围郑形势图“考城人也,姓烛名武,年过七十,事郑国为圉正,三世不迁官。”
“须眉尽白,佝偻其身,蹒跚其步” 《东周列国志》:秦晋围郑形势图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文心雕龙》 烛之武退秦师
【设计说明】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全书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形象鲜明,语言优美,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体会烛之武游说的艺术。理解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3、领会文章的艺术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体会烛之武游说的艺术,领会文章的艺术技巧。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昨日的战争”单元,提到“昨日的战争”,你可能会想到铁马冰河、刀光剑影、攻城略地、流血牺牲......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告诉我们: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略地是最下等的方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战争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敌人降服退兵。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我们今天学习的《烛之武退秦师》就是其中之一。
整体感知
初读: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学生个读,教师正音。提醒学生重点关注关注生字、通假字,还有一些人名地名用字。如:
贰(èr)氾南(fàn)佚之狐(yì)夜缒而出(zhuì)共其乏困(gōng)逢孙(páng)
2、齐读,强化记忆。
三、研读内容,赏读文章。
1、解题:看到这样的文章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烛之武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退秦师?他是怎么退秦师的?他成功了没有?
这是写文章的思路,也是读文章要解决的问题。
2、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要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翻译这句话,思考这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
3、疾风识劲草,国难显忠臣。国家面临危机,忠臣报效国家的时机到了,这时候烛之武出场了吗?
4、烛之武没有直接请命,他的的出场是佚之狐引荐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烛之武答应了吗?从文中找答案。
6、先辞后许,这样写对人物想象的塑造起什么作用?
7、烛之武最后成功说服了秦伯吗?从文中那些词可以看出来?
四、体会烛之武的说话艺术。
1、默读烛之武说秦伯的那段话,翻译句子,理解内容。
2、为什么烛之武能说服秦伯,这些话里包含怎样的艺术技巧?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从文章中寻找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具体分析: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首先说我们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灭亡了,主动示弱,让秦伯放松警惕,还可以唤起人的同情心。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用郑国、秦国、晋国的地理位置分析出秦国帮助晋国灭掉晋国,自己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只是给对方增强国力。让秦伯这时清醒的看到自己的处境,让秦伯必须重新审视一下这一场战争的必要性。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在用利益诱惑一下秦伯,如果你放过郑国呢,我们郑国还会提供给你们国家的往来使者所缺乏的东西,潜台词就是既然灭亡郑国给你带不来好处,而且郑国还能帮助到你,和前文对比还是放弃攻打郑国比较划算。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这是以历史为依据提出秦国的同盟国也并不是那么忠诚值得信赖,用事实告诉秦国,以前晋国不就早上刚得到帮助,晚上就筑成拒秦。让秦伯和晋君之间产生隔阂。
⑤“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之。”进一步在点出晋国的贪得无厌,现在晋国得到的是郑国,不久的将来他得到的就是秦国,这时秦伯听了之后,也是大冒冷汗,后果确实不堪设想,彻底打消灭掉郑国的想法。
总结:他胸有成竹,审时度势,对秦、晋两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他见到秦伯,态度恭敬,承认灭亡,主动示弱,打消其防范意识。他站在秦伯的立场上,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态度诚恳。他了解秦的意图,知彼知己。他把握秦伯心理,以利相诱。他离间对方,瓦解其同盟。他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摆事实,讲道理,从历史和未来多层面分析,帮秦伯认清形势。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句句打动对方,让秦伯心悦诚服。
总结延伸
《左传》的文学价值很高,作者善于突出事物的重要环节,善于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过程。《左传》中有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这些对后代叙事、议论的文学影响甚大。本文中烛之武的话虽说是外交辞令,但说得透彻在理、实事求是、层层深入、简明得体、令人信服。与战国时代纵横家的危言耸听是不一样的。《左传》的作者能用少量文字把这些复杂曲折的意思记载得—清二楚,这种精炼的文笔很值得学习。
检测练习
【评测练习】烛之武退秦师
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10分钟
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本文选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与《 》《 》合称为“春秋三传”。
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每小题2分,共12分)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 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秦伯说,与郑人盟
6.失其所与,不知
二、解释加点的古今异义词(每个词2分,共8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若不阙秦阙秦以利晋
3、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4、与“许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敢以烦执事 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