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课文的美和大自然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带想象的朗读,品味诗歌的形式美和课文的内容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1.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趣,在对自然的观察、体会与思考中,感悟自然。2、????????? 激发学生说、写的兴趣,仿写诗歌。 想当一棵树引入 你们都见过什么树,能用一两个词语形容一下它留给你的印象吗?(指名反馈:如松树苍劲挺拔、榕树枝繁叶茂、白杨挺拔秀丽、柳树婀娜多姿…·”)
???松树苍劲挺拔榕树枝繁叶茂 白杨
挺拔秀丽柳树婀娜多姿引入??? 树虽然郁郁葱葱、姿态万千,但毕竟不像人,能说会走。可即便如此,新加坡有位女作家,她的梦想就是:
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板书:1、想当一棵树)。 想当一棵树??
想当一棵树
思考:
1、作者为什么想当一棵树呢?
2、作者让我们学习树的哪些品质呢?
3、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板书(见下页)
4、师:恩,非常棒,读完这首诗,我们发现平时默默无闻的树竟然有这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认真体会吧 !?作者为什么想当一棵树呢? (1)“想当/一棵树,先要学会/它的/沉默。”
(2)“想当/一棵树,先要学会/它的/姿态。”
(3)“想当/一棵树,先要学会/它的/雅量。”
(4)“想当/一棵树,还要学会/它的/幽默。”
全班齐读这些句子。、
(这些句子是诗歌的关键语句,其实是让学生通过这四句话的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感知,加深学生对诗歌中所阐述的树的特征的感知)
。字音:“姿”是平舌音,“炙”是卷舌音。
字形:“姿”是上下结构,下面是“女”,不是“贝”,注意和“资本”的“资”区别开;
“雅”的右边是四横;
“炙”的上面不是“夕”,比“夕”多一点; “炙”是一个会意字,“火”字上面是一个变形的“月”,即“肉”,“炙”指肉在火上烤。
“丫”是一个象形字,像树的枝杈。
“适、幽”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安排好字的结构。 “幽”字第一笔是中间的“I” 。
炙热:像火烤一样的热,形容极热。
姿态:词语有两层意思,一是姿势、体态;二是态度。课文既描述了大树的样子、体态,也暗示着“大树”那种为人处世的态度。
雅量:宽宏的度量。诗中指大树为了他人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一)第一小节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并回答:树的沉默体现在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说说对生活中的“少说大话,少闲聊,少哇哇叫”的理解。(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适当地引导:就是多做事情,少说些不符合实际的空话,要脚踏实地,不要多做点就哇哇叫,不要遇到点困难就哇哇叫)(一)第一小节2、老师模拟两个生活场景,看大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1)卫生大扫除, 清洁任务艰巨,大家会说些什么?
?(2) 考试取得了好成绩你会向同学炫耀吗?
大家觉得这么说合适么?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其实,要学会树的沉默就要像树那样,静静地,默默地、脚踏实地地工作或学习,多做事,少说话。 不要多做点就哇哇叫,不要遇到困难就哇哇叫,要少说多做。)
3、??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节。关于沉默的名言说话是银,但沉默是金。 ——克莱尔
即使当他是正确的时候也能保持沉默的人,离神最近。 ——佚 名
缄默有时就是最严厉的批评。 ——伯斯顿
虽然言语的波浪永远在我们上面喧哗,而我们的深处却永远是沉默的。 ——纪伯伦
沉默是最难驳倒的论辩。 —— J.B. (二)第二小节1、作者说学习树,先要学会它的沉默、姿态,那树的姿态是什么样的呢?请女生朗读第二小节,男生认真思考问题。(指名回答,老师给予评价与鼓励)
2、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两棵树,大家说说它的姿态是什么样子的?谁能形容一下呢?(学生自由回答,老师给予评价)
???(二)第二小节3、大家对比一下,歪歪扭扭的树和直挺挺的树,大家更喜欢哪种树?
4、男生女生朗读比赛(带着树直挺挺的姿态朗读)
5、同学们,树就这样直挺挺地立着,不管干旱,还是洪水,不管风沙,还是雨雪,树总是这样立着。这让你们想到了生活中的哪类人?(二)第二小节(指名反馈:正直、稳重、顽强不屈、不畏困难的人)
张海迪
海伦凯勒
霍金
狼牙山五壮士
6、通过学生举例,总结归纳树的姿态体现出树的意志坚定、百折不饶。
7、全班齐声朗读第二小节在朗读中感受树直挺挺的姿态 名人名言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荀子
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 ——王守仁
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 ——梭罗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作者的心中,树不再是一棵普通的树。
树的沉默,是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象征;
树直挺挺的姿势,是刚正不阿、顽强不屈的象征。
那么,树的雅量、树的幽默又象征着什么呢?我们下节课一起来探究。 (三)第三小节1、学习树的雅量
?师:上一小节我们学习了树的姿态,体现出树的意志坚定,可是这时炙热的太阳出现了
树能够经受太阳的考验吗?指名朗读第三小节。其他人思考雅量是什么意思。
引导感悟《想当一棵树》等诗文带给我们的启发。
(描写一样事物,不仅要观察,还要思考。如作者不仅认真观察了树的特点,还思考了怎样做人。
深刻的思考是这首小诗一个鲜明的特点。小诗表面写树,实际是写人。
在表达上,每一小节重复“想当一棵树”,各小节又以“先要……先要……先要……还要……”贯通起来,读来简洁明快,使诗歌有一种复沓的美感。) 1、学习了这么多树的品质,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到底该怎么做呢?请同学朗读第五小节,其他同学思考。
2、重点理解“心里想着树,自己就会像树。”
(请学生闭上眼睛心里想着树,睁开眼时,看看有什么变化)
并不是真的只要想着树就会变成树,而是要在学习生活中想着树的品质,这样长高长大才会拥有树的高尚品质。
3、点题,原本以为树是平凡的,普通的,但是它是高尚的。同时它也是值得赞扬,值得歌颂的,那么大家想不想当这样一棵树呢? (五)第五小节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始终没有离开过绿色,离开过树木。古老的诗歌中有树(《咏柳》),现代的诗文中更是有树 (《高大的皂荚树》《好大一棵树》《鸟的天堂》《白杨礼赞》)……白 杨 礼 赞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
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
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
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
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
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
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
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
“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
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
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
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象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
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
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
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
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
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
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
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
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
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
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
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
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
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
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
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
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
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我们
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
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成全一棵树 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就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是青春是挺拔。
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接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母亲望着巳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
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
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
他一下子怔住了。
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
了母亲的面前。
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
母亲的心!
归纳总结1、从今天起,我们要在心中种下一棵小树,并且用大树的品格来浇灌,这样我们就会拥有树的品质。遇到困难时,少说多做;遇到挑战时,意志坚定;别人需要帮助时,乐于助人、无私奉献;遇到打击时,乐观风趣。
2、全体同学起立和老师一起朗读这首诗歌。 寄语??
?????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像一棵树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在生活中用树的品质鞭策自己,成为一棵棵在风雨中坚忍不拔,在坎坷中笑看生活,在顺境中平和的大树……拓展训练?????? 在大自然中并不只有树才拥有这么高尚的品质,只是因为作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写出了优美的诗歌来歌颂树,那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眼睛来观察生活,写出其他植物的品质么?那么请以《想当……》为题,仿写诗歌。(请同学发言,说说自己写的诗句) 补充故事(1) 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认为,象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 也许不会长久了,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
1970年,她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到莘县尚楼大队插队落户,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后来,她随父母迁到县城居住,一度没有安排工作。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现在她已是山东省文联的专业创作人员,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问世,又一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补充故事 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翻译文字说明,看着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张海迪便决心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知识。
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还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不记10个单词就不睡觉。家里来了客人,只要会点英语的,都成了她的老师。
经过7、8个年头的努力,她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以后,张海迪又不断进取,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海迪还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辅导下考取了中学、中专和大学,不少迷惘者在与她的接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变得充实和高尚起来。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补充故事(2)海伦凯勒的故事
凯勒小姐在出生后18个月的时候就失聪失明成了个聋哑人,然而却奇迹般地走完了一生。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一个聋盲人要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而从学会认字到学会阅读,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
海伦是靠手指来观察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她为了使自己能够发好一个词或句子,要反复的练习,海伦从不在失败面前屈服。
补充故事 在大学学习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手上,因此她在预习功课的时间上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当别的同学在外面嬉戏、唱歌的时候,她却在花费很多时间努力备课。
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
海伦幼年得病致残后,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她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伦什么,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她从不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补充故事(3)霍金――轮椅上的天才
在新的千年到来之际,美国白宫曾进行了一系列的演讲,其中以科学为主题的演讲是《想像与变革---下一个千年的科学》。它的演讲者就是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教授、“轮椅天才”斯蒂芬·霍金。
他患有严重的残疾,双手只有3个手指能动。这个极度残疾和极度聪明的科学家成了这次不同寻常演讲的理想人选。 外号叫“爱因斯坦” 20世纪90年代,谈论宇宙学渐成一种时髦,宇宙大爆炸理论虽不是新的理论,但在公众心中却非常新颖。特别是谈到霍金,人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称他是自爱因斯坦之后最好的物理学家。
霍金是英国人。他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一天恰好是意大利物理学家、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的纪念日,几天前还是牛顿的生日:1643年1月4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呱呱坠地的小霍金头上罩上了金色的光环。用霍金自己的话说:“我估计大约有二十万个婴儿在同日诞生”。 在研究学习期间,霍金得了一种怪病,是一种运动神经细胞病。这种病使行为本来就不灵活的霍金更加笨拙,而且这种病迅速恶化。霍金非常苦恼,以至于他认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
然而,霍金并未放弃正常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他在这时结婚了,5年后他成了3个孩子的父亲。 患病的霍金依然如故,甚至更加勤奋。他曾梦到自己被处死了,由此他希望,“如果我被赦免,我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
他认为,“我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拯救其他人”,要做点儿善事,以回报社会对他的恩惠。 勤奋的工作使霍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以黑洞的研究成名于物理学界。
由于霍金在天体物理学研究上取得的成绩,他获得1978年的爱因斯坦奖。1980年他又当上了三一学院卢卡斯讲座的教授。现在,霍金已快70岁了。尽管身体残疾,他仍经常旅行、演讲、著述。他的《时间简史》已发行几千万册,被译成40多种语种。由于霍金那富于传奇色彩的奋斗经历,他的《时间简史》还被搬上银幕。人们看到了黑洞和基本粒子的画面,听着霍金敲打计算机键盘和计算机合成后的声音,人们为现代物理和宇宙理论的深奥所震慑,为人类的智慧所感叹,并且更加佩服霍金在承受巨大的痛苦时仍在攀登科学高峰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