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类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三】说明文、简单议论文 (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归类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三】说明文、简单议论文 (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11 22:5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说明文、简单议论文【考点提要】1.掌握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等。
2.明确说明文的特点:准确、严密、简明,然后结合句中的具体词句来体会,并从中掌握所描述事物的特点。
3.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4.阅读议论文,能从文章中找出或抓住重点词句归纳出论点。【训练要点】一、【考点:通过说明方法,结合重点语句了解事物特点】 月球闪耀“中国红”
“嫦娥”落月舒广袖,“玉兔”信步广寒宫。月球探测专家表示,除着陆器“落下去”和月球车“走起来”两大亮点外,“嫦娥三号”正在挑战人类月球探测史上的几项“第一次”,同样值得国人期待—— 巡天,通过月基光学望远镜,人类首次把“天文台”架到月球上;观地,通过极紫外相机,人类首次从月球“回望”地球等离子体层,获取三维图像;测月,通过“玉兔”号月球车“腹部”的测月雷达,探测月面下30米深土壤层的结构和100米深的次表层结构……
“嫦娥三号”着陆的月球虹湾区,其他国家从未勘察过。美国和苏联月球探测较多的地方是月球赤道附近。可以说,虹湾是月球研究的空白。自主避障,是“嫦娥”轻盈落月的最大亮点之一。“嫦娥三号”着陆点本身比较平坦,但右前方十多米处有一个直径20米、深度2至3米的大坑。着陆过程中,嫦娥三号成功自主避障,巧妙地把它绕开了。 “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宣告中国具备了独立进行地外天体探测的能力。月亮之上,“嫦娥”“玉兔”携带的两面五星红旗交相辉映。月球闪耀“中国红”,创新成就“探月梦”。舆论认为,中国如果没有长期实行的科教兴国战略以及正在实行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不会取得这些耀眼的成就。1.“嫦娥三号”挑战人类月球探测史上的几项“第一次”具体指(  )。
A.巡天、观地、测月
B.着陆器“落下去”和月球车“走起来”
C.巡天、观地、软着陆
D.“嫦娥”落月舒广袖,“玉兔”信步广寒宫A2.对“软着陆”理解正确的是(  )。
A.“嫦娥三号”成功自主避障,巧妙地绕开了月球坑而着陆
B.“嫦娥三号”着陆的月球虹湾区,其他国家从未勘察过
C.“嫦娥三号”着陆器“落下去”,月球车“走起来”
D.“嫦娥三号”着陆的虹湾区是月球研究的空白A3.第3自然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有(  )。
A.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
B.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C.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
D.作比较、下定义、列数字A4.结合阅读材料分析“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的原因。中国长期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以及正在实行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打下了坚实基础。二、【考点:说明方法,说明文用词的严密性】 中国石拱桥(节选)
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1.短文第2自然段中介绍的石拱桥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
3.短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出现得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打比方举例子4.“《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的“大约”“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因为建成的年代记载不是十分精确,删去后不能体现说明文用词的严密性。三、【考点: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找出论点】 换一种思路
有个摄影界的朋友,经常在大会上给人拍集体照。照着照着出了新问题,开会的人上了年纪,坐的站的,时间稍长,不免犯困,即使不是闭目养神,也不时会眨眨眼。几十号人,甚至上百口子,“咔嗒”一声照下来,就有睁眼的,有闭眼的。闭眼的看见照片,自然不高兴: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都睁着眼,你为什么偏让我亮一副没精打采的相?这不是歪曲我的形象吗?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拍照时喊:“一!二!三!”但坚持了半天以后,恰巧在“三”字上坚持不住了,上眼皮找下眼皮,又是作闭目状,真难办。
这位朋友换了一个思路,大获成功。他请所有与会者全闭上眼,听他的口令,同样是喊“一,二,三”,在“三”字上一齐睁眼。果然,冲洗出来一看,一个闭眼的也没有,全都显得神采奕奕,比本人平时更精神。皆大欢喜。
换一个思路,有趣,似也还有些耐人寻味之处。1.“耐人寻味”一词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本文“耐人寻味之处”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值得让人仔细体会,品味照相时,在喊“三”字时,一齐睁眼2.短文写朋友在大会上拍集体照,照完后发现人们____________。刚开始的解决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发现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换了一种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皆大欢喜。所有人都显得神采奕奕无精打采拍照时喊“一!二!三!” 又有人作闭目状喊“三”字时,让大家一齐睁眼3.本文是围绕着哪一个观点展开议论的?用“____”画出来。
4.阅读短文,用“√”选择题目的含义。
A.处理任何事情,只有不断改变思路和处理事情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
B.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要换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就可能会取得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