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2016年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远古的传说你会获得哪些有效历史信息?观察发现第3课
远古的传说天 山讲故事女娲补天古老的传说反映了人类起源与早期社会的历史。 人物:炎帝、黄帝探寻历史想一想:以上这些传说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呢?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又是谁呢?探寻历史黄帝读图,并结合课文找出:炎帝、黄帝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什么样的历史时期?炎帝部落联盟时期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姓公孙,名轩辕。炎帝,上古姜姓部落首领,号神农氏。说一说:中国早期社会状况如何?中国早期社会状况(特点):1、部落攻伐、合并、联盟2、阪泉大战(黄帝打败炎帝)、涿鹿之战(炎黄打败蚩尤)3、华夏族形成(炎帝、黄帝——人文始祖)知识归纳材料研读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华夏族是远古各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融合而成。湖南炎陵县的炎帝庙河南新郑轩辕故里探寻历史找一找,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分别有哪些发明?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蔬菜;说一说炎帝的发明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3、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1、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说一说黄帝的发明2、发明弓箭和指南车;3、创造文字(仓颉),制作音律(伶伦),发明算盘(隶首),纺织缫丝(嫘祖);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你认为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 变化:出现了原始农耕生活,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思考探究有甘肃出土的中国最早的铜刀历史见证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河南龙山文化的陶觚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探寻历史山西临汾尧庙大禹治水像找一找,黄帝之后,中国早期社会又是如何发展的? 尧舜禹的禅让探寻历史找一找,说一说:什么是禅让?尧舜禹都是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又是怎样实行禅让制的? 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舜、禹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让位于禹。说一说,除禅让外,尧舜禹还有哪些事迹?探寻历史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禹接受治水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他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影响。问题思考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精神?克己爱民;
以身作则;
德才兼备,不畏艰难、公而忘私、同甘共苦、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等三、尧舜禹的禅让二、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远古的传说知识框架1、炎帝的发明2、黄帝的发明1、禅让制2、尧舜禹的事迹一、炎黄联盟1、部落攻伐、合并、联盟2、阪泉大战、涿鹿之战3、华夏族形成课堂练习C1、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关于人类起源和早期社会的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是:
A.女娲 B.后羿
C.炎帝、黄帝 D.蚩尤 2、相传,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激战发生在:
A.阪泉 B.涿鹿
C.仰韶 D.宝鸡一、选择题3、相传,曾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的部落首领是:
A.黄帝 B.尧 C.舜 D.大禹BD探究题材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他的发明有哪些?
2、相传在“轩辕”之后,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哪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是通过什么办法来推举部落联盟首领?黄帝造宫室、制衣、挖井、制船、指南车等尧、舜、禹禅让二、1、说说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课后活动 远古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
真实历史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远古传说一定程度可以反映真实历史;但它不是真实历史,有很大的虚构性;而真实历史是完全可以相信。课后活动2、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你对游客如何介绍黄帝的事迹?黄帝陵远古的传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远古传说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包括部落联盟和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基本知识,进一步理解原始社会晚期我国社会的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学会掌握和运用一定的历史思维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和热爱中华、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感;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并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树立和谐社会理念,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学情分析
1、从对象来看,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
2、从生理、心理特征来看,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更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故事。他们乐于参与教学活动,思维活跃,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如“讲故事”、“说一说” 、“找一找”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来采集信息,在学习中体验历史、感知历史、认识历史。
3、从学习情况来看,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于一些较为抽象和枯燥的知识,如“炎黄联盟”、“ 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等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因而,教师要用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图文信息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或通过小品等活动,变抽象为直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尧舜禹的禅让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有两个,一是华夏族的形成,比较抽象,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禅让制,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社会制度,理解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 .
【导入】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多媒体演示幻灯片"观察发现",指导学生观察图文信息,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学生活动:
认真观察,读取有关信息,议论纷纷。
教师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炎黄”、“始祖”,指出“炎黄”就是炎帝和黄帝,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然后设问“为什么说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国早期社会又是怎样发展的?”并指出要探寻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接着演示课题幻灯片"第3课远古的传说" ,导入新课学习。
【讲授】教学新课
2、教学新课
一、炎黄联盟
教师活动: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指出让我们先来讲一下故事吧。那么,讲什么故事呢,谁先讲,接着演示幻灯片“讲故事---古老的传说” ,让学生有选择地去讲其中一个故事。
学生活动:
学生气氛活跃,争先来讲。
教师活动:
教师有选择地让小组代表来讲故事。学生讲完后,教师对学生的活动作出评价,表扬学生收集了那么多资料,故事讲得非常好!接着用幻灯片演示设问 “想一想:以上这些传说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呢?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又是谁呢?” ,同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很好奇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阅读课文,边思考边回答。
教师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作出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进一步探寻有关炎黄的历史。接着演示炎帝、黄帝的图片及简介,让学生先来认识一下炎帝和黄帝,然后设问,如图示,“读图,并结合课文找出:炎帝、黄帝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什么样的历史时期?”引导学生进一步探寻相关历史知识。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认真查找课文,较为容易地回答出问题。
教师活动:
教师在评价学生活动后,通过演示幻灯片 “历史上传说中的部落分布”,结合图文信息引导学生探寻中国早期社会的历史状况,让学生说一说中国早期社会状况如何?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结合课文内容,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按课文内容来原文照读,不太会概括知识要点。
教师活动:
教师在评价学生活动后,通过演示幻灯片"知识归纳" ,帮助和引导学生概括知识要点,指出中国早期社会状况(特点)可以按上面演示分三个方面来掌握。接着演示幻灯片“材料研读” ,教师通过演示材料,指导学生研读材料,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华夏族形成的特点是远古各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融合而成,帮助和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华夏族的形成特点,从而突破本课难点之一。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听取老师的教导,掌握知识要点,并根据老师的引导展开小组讨论,并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研读材料后,指出炎帝、黄帝之所以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与他们伟大的发明创造是分不开的,从而导入下一目内容的学习。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教师活动:
教师边演示幻灯片 ,边指出让我们来到湖南炎陵县的炎帝陵庙和河南新郑轩辕故里,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历史,认识历史。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探寻历史知识,让学生说一说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分别有哪些发明。
学生活动: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查阅课文,较容易地说出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教师活动: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边表扬学生,边演示幻灯片两张“炎帝的发明”和“黄帝的发明”。通过演示幻灯片,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知识要点,掌握炎帝和黄帝的发明。接着又演示幻灯片“思考探究”: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你认为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 教师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进一步探究历史现象“当时人们生活的变化”;边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对其做出评价并指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变化有哪些。继而转入下一问题的提问“你认为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
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展开探讨,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
针对上一问题的提问“你认为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比较抽象和学生的回答,教师演示幻灯片“历史见证” ,用考古发现去印证先民的传说,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为直观,从中让学生感受历史,认识历史。同时指出传说与历史的区别与联系,从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学生活动:
学生一边认真听取老师的教导,一边欣赏文物。
三、尧舜禹的禅让
教师活动:
教师指出,大家欣赏了历史文物后,让我们又来到山西临汾的尧庙,一起去探寻尧舜禹的历史。接着演示幻灯片“探寻历史” ,设问“黄帝之后,中国早期社会又是如何发展的?”在学生思考和回答后演示尧舜禹的禅让,引出课文第三目的标题。接着进一步演示幻灯片 ,引导学生探寻相关历史问题“什么是禅让?尧舜禹都是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又是怎样实行禅让制的?”。
学生活动: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查阅课文,很快找到答案并积极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边表扬学生,边演示答案,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知识要点,掌握禅让制的相关知识。接着通过演示幻灯片 ,让学生查找并说一说除禅让外尧舜禹的事迹。
学生活动: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查阅课文,很快找到了相关知识,并积极作出回答。
教师活动:
教师表扬学生后,演示幻灯片“问题思考” ,设问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精神?”在学生探究问题后,演示上述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展开探讨,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指出,我们这节课学了哪些内容呢?我们能不能建构一个知识的框架呢?接着演示幻灯片“知识框架” ,帮助和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本课知识要点。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整理和归纳本课的知识要点。
【练习】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
教师演示知识框架后,通过演示课堂练习幻灯片两张,让学生进行课堂训练,巩固已学知识。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
【活动】课后活动
教师活动:
教师演示课堂练习后,通过演示课后活动幻灯片两张: ,指导学生开展课后活动。第一张“说说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老师演示的引导下进行;第二张“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你对游客如何介绍黄帝的事迹?”由学生自由发挥。
学生活动:
学生在认真听取老师的教导后,纷纷举手,争当做导游,积极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