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 化学反应 单元测试卷
第 Ⅰ 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17秋 抚宁县期末)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入药品,固定仪器;③熄灭酒精灯;④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⑤③ C.②①③⑤④ D.①②④③⑤
2.(2017秋 望江县校级期末)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简要分为以下几步:①装药品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排水法收集气体④固定装置 ⑤加热 ⑥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⑦停止加热.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⑤⑥⑦ B.③①②⑤④⑥⑦ C.②①④⑤③⑥⑦ D.①④②③⑤⑦⑥
3.(2017秋 冠县期末)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4.(2017秋 安达市校级期末)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成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
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C.只有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D.过氧化氢和水的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5.(2017秋 铁力市校级期末)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加热碳酸氢铵 B.蜡烛燃烧 C.加热高锰酸钾 D.点燃红磷
6.(2016秋 农安县校级期末)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B.碳酸氢铵→水+二氧化碳+氨气
C.二氧化碳+石灰水→碳酸钙+水 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7.(2017秋 宿迁期末)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B.水→氧气+氢气
C.镁+氧气→氧化镁 D.氧化铜+氢气→铜+水
8.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则化学计量数之比:v(CH4):v(O2)等于( )
A.1:1 B.1:2 C.16:32 D.16:64
9.(2018 秦安县模拟)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质量/g 16 4 x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 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
10.(2018 岱岳区校级模拟)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
A.60g B.80g C.90g D.120g
11.(2018 路北区二模)工业上利用下列反应制取金属Hg:4HgS+4CaO=4Hg+3X+CaSO4.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
A.CaS B.SO2 C.SO3 D.CaSO3
12.Cu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CuSO4+H2O.氧化铜与氢反应后得到的Cu中常混有少量Cu2O.将以上10gCu和Cu2O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过滤得到9.5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含Cu2O的质量分数为( )
A.9.5% B.9% C.5% D.4.5%
13.(2018 邵阳县一模)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则该有机物中( )
A.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D.只含C、H两种元素,不含O元素
14.(2018 镜湖区校级自主招生)将一瓶盐酸分别倒入两只大烧杯中,将烧杯放在天平两边,并调节天平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间,然后在左盘的烧杯中加10g碳酸钙,在右盘的烧杯中加入10g碳酸钠,待烧杯中固体物质完全消失后,天平指针( )
A.仍在中间 B.偏向左盘 C.偏向右盘 D.无法确定
15.(2018 临沂模拟)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0克,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18克水,则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是( )
A.H2和N2的混合气体 B.O2和N2的混合气体
C.H2和O2、N2的混合气体 D.2克N2
16.(2018 黄浦区一模)在化学反应A+B2═2C中,已知20g 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g C.已知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C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20 B.32 C.48 D.96
17.(2018 河东区模拟)向质量为m克的CaCO3和KHCO3的混合物中,加入质量分数为a%的稀盐酸n克,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是w克.(已知:KHCO3+HCl═KCl+H2O+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的质量比一定是1:1
B.混合物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m+n×a%﹣w)克
C.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均为n克
D.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均为w克
18.(2018 禅城区一模)某反应2A+2B→2C,其中A和C有如图所示的质量关系。当有20gC生成时,消耗B的质量为(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 )
A.10g B.5g C.15g D.13g
19.(2017 河南)2.3g铁和M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0.2g氢气,则M可能是( )
A.镁 B.铝 C.碳 D.钠
20.(2017 黄州区校级自主招生)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后的废液50g,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他们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其中纵坐标m是实验得到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的是碳酸钠溶液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oa段表示生成的沉淀量
B.c点表示碳酸钠合好完全反应
C.与50g废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30g
D.最终产生气体的质量为5g
第 Ⅱ 卷(非选择题)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21.(2018 临沂模拟)色氧化剂”双氧水(H2O2),学名过氧化氢,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在加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不溶于水)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现在实验室常用此法代替氯酸钾制取氧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双氧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欲分离反应后得到的二氧化锰,用到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 .
(3)实验室用此法代替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请你简述其优点:① ;② .
22.(2018 临沂模拟)分析下列做法对实验产生的影响.(假定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
①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所制得的氧气质量 .(填“偏多”、“偏少”或“不变”,下同).
②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量筒读数为10mL,实际量取水的体积比10mL .
23.(2015 衡水模拟)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属于氧化反应的有 ,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有 ,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的有 .
A、镁十氧气氧化镁 B、硫+氧气二氧化硫
C、蜡烛+氧气二氧化碳十水 D、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十氧气.
24.(2018 河南模拟)漂白粉可用于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5.(2018 平顶山二模)现有6.4g未知物和氧气充分反应,经测定生成4.4g二氧化碳,2.8g一氧化碳和7.2g水。则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是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26.(2016 郑州校级模拟)在A+2B→2C的反应中,若32g物质A和足量物质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6g物质C,则参加反应的物质B的质量为 .若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7.(2016春 淄博期中)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10g,点燃后恢复到室温,经测定还剩下氢气1g,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 g,氧气 g.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8.(2018 扬州)氧气是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氧气的研究如下:
I.氧气的制备: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写出用KMnO4制取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 ,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
II.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氧气的体积分数(%) 79.7 79.6 79.9 88.4 89.0 87.9 90.0 89.8 89.3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79.7 88.4 89.7
数据分析:
(3)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 。
(4)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
是 。
Ⅲ.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5)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6)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经研究表明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同时生成了某种气体,推测该气体是 (填化学式)。将燃烧后的黑色固体粉碎后,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原因是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29.(2018 静安区一模)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①利用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序号)。
A.蔗糖和水B.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C.白磷和空气
②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
③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从微观角度看,图中四种物质都是由 构成,从宏观的角度看,图示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中涉及的元素种类为 种。
④以下应用守恒思想解决相关问题,其中推论正确的是 (填序号)。
A.50mL 36% 的盐酸用50mL水稀释,根据溶质守恒推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
B.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元素守恒推出聚乙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为2:1,根据质量守恒推出水分子中H、O原子数之比为2:1。
30.(2018 如皋市一模)某品牌可乐由水、白砂糖、焦糖色素(使可乐乐显黑褐色)、磷磷酸(H3PO4)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压入二氧化碳配制而成。
(1)磷酸中H、P、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某同学为了定量测定可乐中磷酸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取可乐样品25mL,加入活性炭,浸泡、过滤、洗涤。
步骤2:将滤液煮沸10min,冷却,加入适量蒸馏水。
步骤3:继续往滤液中加几滴某指示剂,再逐滴滴入0.1%的NaOH溶液20g,恰好完全反应。(测测定原理:H3PO4+NaOH=NaH2PO4+H2O)
①步骤1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②步骤2中“煮沸10min“能除尽滤液中CO2的原因之一是“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溶解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计算1L可乐中磷酸的含量。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7分,第33题8分,共22分)
31.(2018 聊城)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请回答:
(1)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 都没有发生变化;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3)参加反应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2.(2018 乐山)某粗盐中除NaCl以外还含有少量杂质MgCl2,为了测定粗盐中MgCl2的质量分数。取固体样品50.0g完全溶解于150.0g水中,并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请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1)反应完全时,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 g;
(2)在粗盐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3.(2018 绍兴)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 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 克。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 化学反应 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②④⑤③。
【答案】A。
2.【解答】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④⑤③⑥⑦。
【答案】C。
3.【解答】解: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会造成瓶内压强增大,充气气球内的气体沿导管逸出,故会观察到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答案】D。
4.【解答】解:A、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说明过氧化氢在伤口处遇到了能使它分解的物质,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是只有二氧化锰能够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也可以是其它物质,如硫酸铜溶液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氧化氢和水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C。
5.【解答】解:A、一种物质碳酸氢铵反应后生成三种物质二氧化碳、水和氨气,属于“一变多”的分解反应,故A正确;
B、两种物质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二氧化碳和水,既不是“多变一”的分解也不是“一变多”的化合.故B错误;
C、一种物质高锰酸钾反应后生成三种物质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一变多”的分解反应.故C正确;
D、两种物质红磷和氧气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五氧化二磷,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故D正确.
【答案】B.
6.【解答】解: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碳酸氢铵→水+二氧化碳+氨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石灰水→碳酸钙+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答案】A.
7.【解答】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答案】B.
8.【解答】解:根据甲烷的可燃性可知,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实质是甲烷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按照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写、配、标、注”,书写出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其中的配平可根据最小公倍数法进行).进而得出CH4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答案】B。
9.【解答】解: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16g﹣8g=8g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增加了24g﹣4g=20克,是生成物;乙是质量减少32g﹣4g=28g,为反应物,故可知丙质量仍为5g,质量不变,可能为做催化剂。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为分解反应。
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正确;
B、由分析可知,丙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16g﹣8g):(32g﹣4g)=2:7,错误;
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32g﹣4g):(24g﹣4g)=7:5,正确。
【答案】C。
10.【解答】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和3A+2B=2C+D,生成C和D共140g,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和也为140g,而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故反应消耗B的质量是140g×=80g。
【答案】B。
11.【解答】解:反应前:Hg:4,S:4,Ca:4,O:4;
反应后:Hg:4,S:1,Ca:1,O:4;
故3X中含有3个硫原子,3个钙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aS;
【答案】A。
12.【解答】解:设原混合物中含Cu2O的质量为x
Cu2O+H2SO4═Cu+CuSO4+H2O 固体质量减少
144 64 144﹣64=80
x 10g﹣9.5g=0.5g
x=0.9g
则原混合物中含Cu2O的质量分数为×100%=9%
【答案】B。
13.【解答】解: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氧元素的质量为:4.4g﹣1.2g=3.2g;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6g××100%=0.4g,氧元素的质量为:3.6g﹣0.4g=3.2g;
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有机物,该有机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1.2g﹣0.4g=1.6g,
因此该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答案】B。
14.【解答】解:假设两物质质量均为mg,设mgCaCO3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质量为x,mgNa2CO3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mg x
解之得x=g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mg y
解之得 y=
比较可知等质量的两种碳酸盐完全反应,碳酸钙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多,质量的增加值偏小,则加入碳酸钙的天平端上升,偏向Na2CO3的一边。
【答案】C。
15.【解答】解:由题意可知,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0克,点燃时,氢气和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18克水,则剩余2g气体,由于氢气和氧气能反应,所以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同时含有氢气和氧气。由于在点燃时,氢气和氮气不反应,氧气和氮气不反应,所以剩余的气体中可能是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也有可能是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当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则剩余的2g气体就是氮气。所以,A、B、D有可能,C不可能。
【答案】C。
16.【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0gA和B2充分反应生成30gC时参加反应的B2质量应为30g﹣20g=10g;
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则
A+B2=2C
32 2x
10g 30g
x=48
【答案】C
17.【解答】解:根据CaCO3+2HCl═CaCl2+CO2↑+H2O、KHCO3+HCl═KCl+CO2↑+H2O这两个方程式可看到:
CaCO3和KHCO3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都是100:44。
A、所以只要混合物的质量不变,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就不变,故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的质量比可为任意比,故A错误。
B、反应后只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所以混合物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m+n﹣w)g,故B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质量比为100:73,而碳酸氢钾和盐酸反应的质量比为100:36.5,所以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
D、CaCO3+2HCl═CaCl2+CO2↑+H2O、KHCO3+HCl═KCl+CO2↑+H2O这两个方程式可看到:CaCO3和KHCO3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都是100:44,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均为wg,故D正确。
【答案】D。
18.【解答】解:由图可知:当参加反应的A约是15g时,生成的C的质量是20g,所以消耗B的质量为:20g﹣15g=5g;
【答案】B。
19.【解答】解:设生成0.2g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56 2
x 0.2g
x=5.6g
由提供信息可知,M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且生成0.2g氢气需要M的质量应小于2.3g
A.设生成0.2g氢气需要镁的质量为y,则
Mg+2HCl═MgCl2+H2↑
24 2
y 0.2g
y=2.4g>2.3g,所以不合题意;
B.设生成0.2g氢气需要铝的质量为z,则
2Al+6HCl═2AlCl3+3H2↑
54 6
z 0.2g
z=1.8g<2.3g,符合题意;
C.碳与稀盐酸不反应,不合题意;
D.设生成0.2g氢气需要钠的质量为m,则
2Na+2HCl=2NaCl+H2↑
46 2
m 0.2g
m=4.6g>2.3g,不合题意。
【答案】B。
20.【解答】解:A、图中oa段表示生成的气体质量,故A错;
B、b点表示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故B错;
C、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由图示可知10g碳酸钠与盐酸反应,20g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所以共消耗碳酸钠溶液30g,故C正确;
D、最终产生气体质量为1.1g,故D错。
【答案】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21.【解答】解:(1)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双氧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答案为:2H2O22H2O+O2↑;
(2)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根据过滤所需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外,漏斗,铁架台;由此可知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漏斗;故答案为:漏斗;
(3)用稀的双氧水加少量二氧化锰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比较其优点是:装置简单;不需加热,节省燃料;操作方便,节约能源且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
答案:①不需加热,节省燃料;②操作方便,节约能源且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
【答案】(1)2H2O22H2O+O2↑;(2)漏斗;(3)①不需加热,节省燃料;②操作方便,节约能源且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
22.【解答】解:(1)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二氧化锰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对反应的结果不产生影响,即使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所制得的氧气质量不会改变;故答案为:不变;
(2)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读数,由于此时视线低于凹液面的最低点,因此读数为10mL时,液体的体积已超过10mL,即则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大于10mL.故填:偏大.
【答案】不变;偏大.
23.【解答】解:A、镁十氧气氧化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硫+氧气二氧化硫,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蜡烛+氧气二氧化碳十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但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十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A、B;A、B、C;A、B;C.
24.【解答】解:根据所给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比左边多出了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种类不变和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知多出的原子全部来自1个X分子中,即X的化学式为CO2.
设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 (+2)+[x+(﹣2)]×2=0,解得x=+1.
【答案】CO2;+1.
25.【解答】解:氧气质量为4.4g+2.8g+7.2g﹣6.4g=8g;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答案】8g;1:1。
26.【解答】解:此反应中32g物质A和足量物质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6g物质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则参加反应的物质B的质量为:56g﹣32g=24g.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2B→2C
32 2x
32g 24g
x=12.
【答案】24g;12.
27.【解答】解:设混合气体中含有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2H2O
32 36
x 9g
∴32:36=x:9g,
解之得:x=8g;
∴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的质量为:10g﹣8g=2g.
【答案】2,8.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8.【解答】解:(1)①是酒精灯,常用作热源;②是铁架台,常用于固定、支持实验装置。
故填:酒精灯;铁架台。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故填:2KMnO4K2MnO4+MnO2+O2↑;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
(3)根据实验1、2的操作可知,实验2延长了氧气收集的时间,从而使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有所提升,所以如果想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以采取延长收集时间的措施,故填:延长收集氧气的时间;
(4)如果各项操作没有问题,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用排水法收集会形成水蒸气留存在集气瓶中;故填:集气瓶中含有水蒸气;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故填:3Fe+2O2Fe3O4;
(6)日常生活中的钢铁制品都含有少量碳杂质,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炭粒生成的CO2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
将燃烧后的黑色固体粉碎后,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原因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故填:CO2;Fe+2HCl═FeCl2+H2↑。
【答案】(1)酒精灯;铁架台(2)2KMnO4K2MnO4+MnO2+O2↑;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3)延长收集氧气的时间;(4)集气瓶中含有水蒸气;
(5)3Fe+2O2Fe3O4;(6)CO2;Fe+2HCl═FeCl2+H2↑。
29.【解答】解:①A、蔗糖和水是溶解过程,是物理变化,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白磷燃烧有气体参加反应,且产生大量的白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故选BC。
②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为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从图示看出,6.2g表示反应前固体的质量,就是红磷的质量,14.2g表示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是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则14.2g﹣6.2g=8g就表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③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图中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据图可以看出,A是氨气,B表示的是二氧化碳,C是尿素,D表示的是水,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物;该反应中涉及的元素种类为四种。
④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然后乘以100%,水的密度为1g/ml,50 mL水的质量为50g,而盐酸的密度大于1g/ml,50mL盐酸的质量不是50g,故稀释后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是18%,故错误;
B、反应物为聚乙烯和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聚乙烯中肯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后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故反应前氢氧原子个数比也为2:1,故正确。
【答案】①BC;②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4P+5O22P2O5;8;③分子;BD;四;④C。
30.【解答】解:(1)磷酸中H、P、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3):31:(16×3)=3:31:48。
(2):H3PO4+NaOH=NaH2PO4+H2O)
①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步骤1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
②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③设25mL可乐中磷酸的质量为x。
H3PO4+NaOH=NaH2PO4+H2O
82 40
x 20g×0.1%
解得:x=0.041g
1L可乐中磷酸的含量是:0.041g×=1.64g
【答案】(1)3:31:48.(2)①吸附;②变小;③1L可乐中磷酸的含量是1.64g。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7分,第33题8分,共22分)
31.【解答】解:(1)由催化剂的定义可知,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都没有发生变化;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70g﹣68.4g=1.6g
(3)设产生1.6g氧气需要H2O2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解得:x=3.4g
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5%。
【答案】(1)质量和化学性质;(2)1.6g;(3)参加反应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是5%。
32.【解答】解:由图可知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5.8g
设样品中MgCl2的质量为 x,生成NaCl的质量为y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58 117
x 5.8g y
==
x=9.5g
y=11.7g
MgCl2的质量分数=×100%=19.0%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100%=17.4%
【答案】(1)反应完全时,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 5.8g;
(2)样品中MgCl2的质量分数为19.0%;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7.4%。
33.【解答】解:(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80.00g+90g﹣167.80g=2.2g;
(3)设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x=5.3g
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53%。
(4)用100g15%稀硫酸进行实验,相比90g10%的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答案】(1)酸 (2)2.2 (3)53%
(4)用100g15%的稀硫酸进行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