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叫做杠杆和杠杆的平衡。
②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平衡条件研究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基本的物理原理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三、教学难点: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四、教学用具:支架、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跷跷板、大象、小象、钉锤、天平等;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六、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滑轮组及功等知识的基础,是力学的重点内容。教材并没有详细分析杠杆的基本概念,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上。所以,在教学中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方法。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老师給大家带来一个玩具跷跷板和两只象,一大一小,他们也想玩跷跷板。大象上去后,跷跷板不平衡,小象放在哪里跷跷板才能平衡呢?谁来表演一下? 生:表演、思考、回答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跷跷板上,两只象的重量和位置有什么特点吗 生:大象重,距中间近;小象轻,距中间远。
提问: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跷跷板水平的定性关系,如果要深入研究,你们觉得应该研究什么问题? 生:物体的重量和物体到中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师:那么我们就来研究它们之间到底有一种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定量关系)。 思考 引入新课,板处课题:探究跷跷板的平衡条件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问题:我们怎样才能研究出它们之间到底有一种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需要什么仪器? 生:测物体的重量,量物体距中间的距离。用到弹簧秤和刻度尺。 仪器的选择
1、【提出问题】如果大、小象重分别为F1和F2,距中间的距离分别为L1和L2。F1、F2 、L1、L2四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猜测一下。 思考、猜测、回答 教师鼓励学生去大胆猜测、去探究。
2、【猜想与假设】 学生猜想: 讨论、大胆猜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利用所给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4、【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分工、设计表格并进行记录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分析与论证】讲述:杠杆的定义和五要素。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对猜想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培养学生析、归纳、推理、并作出判断的能力。
6、【评估与交流】:①在探究过程中,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些?有何经验和教训?②你还想知道什么?③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杠杆?举例说明。④演示: 撬杠、压水井、羊角锤.⑤介绍古人使用杠杆的事例 分析试验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生:撬杠、剪刀、压水井、羊角锤起钉等。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唤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1、 什么是杠杆? 2、 杠杆平衡的条件; 思考、回答 巩固内容
课外活动 观察家里的杆秤或压水井,找出支点、动力臂、阻力臂,分析杆秤的工作原理?
板书设计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概念: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木棒。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提出问题:请问杠杆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评估与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