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南京市孝陵卫中学《物态变化》测试卷1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共17题,每题3分,共51分。)
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
A.人体的正常温度 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2、如图1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它的示数是8℃
B.它的分度值是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
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
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棍会冒“白气”
C.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后镜片上会蒙上一层水珠
D.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
4、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 )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5、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沸腾需要吸热,而蒸发不需要吸热
C.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D.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
6、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7、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 )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放热 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于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8、我们的校园里,美景各异,四季分明,下列描述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春天,花坛里冰雪消融 B.夏天,草地上露珠晶莹
C.秋天,操场上轻霜涂抹 D.冬天,树枝上雾淞洁白
9、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10、下列自然现象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
A.早春河面上冰的消融 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寒冬屋瓦上霜的形成.
11、某种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如图2所示,该图象可以反映
A.蜡的熔化过程 B.蜡的凝固过程
C.海波的熔化过程 D.海波的凝固过程
12、图3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13、如图4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 )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冰的熔点是0℃
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14、图5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凝固点也在降低
B. 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
C. BC段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经完全凝固
D.该图像可能是石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5、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
A.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 B.秋天花叶上的露珠
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D.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16、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冰花形成的过程是吸热过程
17、关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夏天,吃冰棒解热利用了熔化吸热 B.用久的白炽灯内壁变黑是钨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
C.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D.北方的冬天,人们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8、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体温计是根据 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图6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0C,请写出一点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 __________。
19、温度计的“自述”:我在沸水中,我的示数如图7所示,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_℃;如果水继续吸热,则我的示数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在炎热的夏天中午,取两只相同的茶杯,盛入等量清水,将A杯盖上杯盖,B杯敞开,如图8所示。将它们放在通风良好的室内桌上,经过两个小时, 杯中的水温较低,这是由于这杯水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更快所致。
21、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而在壶嘴处却没有“白气”冒出。这是由于这一高度处空气的温度与壶嘴处的温度相比,明显 (填“高于”或“低于”)水蒸气的温度,这样,来自壶内的水蒸气遇冷就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
22、如图9是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时间图象,其中 是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另一种物质的熔点大约是 ℃,在12分钟时,该物质处在 状态。
23、霜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白炽灯用久了会变黑,是由于灯丝钨先___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后凝华的结果。
25、一辆运输液态氨的罐车在途中侧翻,发生泄漏。短时间内,车周围出现“白雾”,这是由于液氨__________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形成的;消防队员赶到后,冒着生命危险,用湿棉纱堵塞漏口,惊现湿棉纱很快结冰将漏口堵住。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防队员疏散周边群众,因为氨是有害气体,它的__________现象,会对人们产生危害。
三、实验题(第26题3分,第27、29题各8分,第28、30题各7分,第31题6分,共39分。)
26、过去500年地表年平均温度变化如下表所示:
年份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地表年平均温度/℃ 12.8 12.9 13.0 13.2 13.5 13.9
若仅根据表中数据显示的地表年平均温度变化趋势,预测2100年地表的年平均温度约为 ℃。
27、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李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李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和 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10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 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这样做 (填“正确”或“不正确”)。
(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11所示。据此,你认为李丽的猜想 。
28、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⑴如图12(a)(b)所示,图 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⑵他的操作如图13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⑶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4所示,为 ℃,说明此时气压 (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⑷实验即将结束,细心的李利同学发现:移开酒精灯,水马上停止沸腾。这说明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 ____ ___,但温度___ _____。
⑸分析图15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29、如图16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小明选择的固体是冰块,采用图16(a)的实验装置;小华选择的固体是海波,采用图16(b)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写出两点)
;
。
(2)在对冰块或海波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海波,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 ___。
(3)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测量数据。
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时有着共同的特点,即:___ ___ __________;
在第6分钟时,海波的物态是_____ ____。
30、下表是小薇同学探究某种物质凝固过程规律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由于疏忽,她把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帮助小薇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
时间/mim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98 91 85 80 79 69 79 75 71 67 64 61
(1)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物质凝固后是____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新的规律,请你写出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我们经常听天气预报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
(2)干旱时,要实施人工降雨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天气条件?实施人工降雨时常向高空抛洒干冰,请问干冰的作用是什么?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8
图7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5
图14
图13
图16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