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1

文档属性

名称 枣核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15 14: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枣 核
萧 乾武进区泰村实验学校 执教者:周 科枣 核
萧 乾蹊跷 山坳 胡同 掀起 潜艇 镶嵌 衣兜 种籽 枣核 嫣红 玛瑙 国籍 词语积累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的事。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纲举目张“枣核” 第一部分: (1) 枣核
第二部分:(2-4) 枣核
第三部分:(6-10) 枣核
第四部分: (11) 主题索


点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体悟情感 这位友人想在自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 (读7-10小节) “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语言) “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心理) 栽杨柳、养睡莲、堆假山,还想种枣树。(动作) 3、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而且她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有必要,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咬文嚼字1、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若改为“他放在手中,像比什么都贵重”,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若改为“这里过圣诞,我想旧历年”,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咬文嚼字3、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若“劈头”换成“突然”,句意有什么变化?)
4、“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若删去划线部分,句意有什么变化?) 以小见大 1、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1、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2、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3、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 1、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 爱国主义是个大主题,有些作家通过气势磅礴的重大事件来表现。本文作者却另辟蹊径,通过几颗小小的枣核来表现。对几颗枣核的盼望与爱惜,表现出海外游子的拳拳爱国之情。所以本文不是小题大作,而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见枣核国籍虽改感情不改依恋故土索枣核话枣核设置悬念加深悬念解开悬念拓展延伸 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我的中国心作业布置1、完成语文“补充习题”P15-18
2、完成语文“优化设计”练习
武进区泰村实验学校执教者:周 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