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时间 年 月 日 总课时
课 题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认识水的组成,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重点
认识水的组成
难点
教 法
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互 动
情景导入
实验:
交流讨论:
一、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我们知道水既普通又宝贵。那么,水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电解水
现象:正负两极都有气体产生,体积比约为2:1
提问:两极上产生的都是什么气体?
2、分别用带火星的和燃着的木条来验证两极气体
3、 氢气的燃烧
水氢+ 氧气
(H2O) (H2) (O2)
氢气 + 氧气水
(H2) (O2) (H2O)
1、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的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在上述这个变化的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有无变化?
3、上述实验说明水的组成是怎样的?
提问:什么是化合物和单质,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通过氧气和氢气的性质判断是氧气和氢气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互 动
演示
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是用氧气饱和的、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师: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什么现象。生: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师: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生:两支玻璃管里汇集了无色气体,液面降低,其中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师:片刻后,用准备好的划有刻度的纸,比较两支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生:接负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大约是按正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两倍。
1.复习元素、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概念和氧气的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水的组成。3.巩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认识。4.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板
书
设
计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二、单质是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教
学
反
思
年 月 日
教 案
时间 年 月 日 总课时
课 题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 认知目标: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重点
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
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教 法
学案导学、问题导思、实验探究、动画揭示微观的直观教学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互 动
【导入
部分】
一、分子的真实存在。
【激趣】请同学们分组实验,滴一滴医用酒精在纸上、手上或衣服上,并注意观察现象。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过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绢花
【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
【演示】一小堆糖,用药匙先取出一点,再一分为二,再分面四分之一……想一想,最后分成了什么?
【讲解】糖就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粒子构成的。很多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粒子——分子构成的。
【提问】你能解释为什么酒清挥发了吗?你能解释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花的香味吗?
【指导阅读】教材P47第一、二自然段
【组织讨论】1.为什么水会减少?2.解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拓展】请猜想一下,品红在什么情况下可扩散得更快一些?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过渡】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我们肉眼看不到但我们借助先进仪器不仅能看到,而且我们还能移动它们。
【指导观察】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很小;
【指导阅读】“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一段话。
【提问】教材上哪些数据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哪些数据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
三、分子的基本性质 2.分子的运动
【过渡】从品红的扩散,我们猜想分子是在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动手实验,在衣服、纸上、手上等处滴一滴医用酒精。
回答:酒精挥发了
回答:闻到了花的香味,但看不见这种物质。
阅读教材。
分组讨论并表达交流。
回答:在热水中,分子运动加快。
回答: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
观察,猜想它的大小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互 动
【组织讨论】
【提供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氨水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演示】取一只试管,倒入2毫升氨水,滴2滴酚酞试液。
【提问】有什么现象?
【提出问题】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提供实验仪器】浓氨水、酚酞溶液、大小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棉花、滤纸条,锥形瓶、橡皮塞等。
【提出要求】设计实验,探究氨分子的运动。
【板书】分子的运动。实验探究过程等。
【引导分析】方案一,烧杯A与烧杯B哪些条件相同,什么条件不同?为什么这样设计?
【引导学生归纳】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
如果改变温度会有什么影响?
四、分子的基本性质 3、分子间有间隔
物质为什么有固(s)、液(l)、气(g)三态的变化?
【演示实验】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O2和NO2两种气体,口对口放置,抽去中间的毛玻璃片后,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1.为什么一滴酒精滴在纸上,过一会儿就消失了?
2.手上消失得快,还是纸上消失得快?为什么?
3.从体积上来说,1+1=2吗?为什么?
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的固、液、气三态转化。
小结
回答:酚酞遇氨水变成了红色。
讨论: 1.可能根据氨水易挥发的性质,再利用氨气的易溶于水。
2.必须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才能完成。
学生先分组动口讨论,再动手实验。几分钟后,表达交流。介绍自己实验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
归纳: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学生回答: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结合刚学过的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年 月 日
教 案
时间 年 月 日 总课时
课 题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会做沉淀、过滤实验,培养实验能力。
重点
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过滤操作的原理及实验。
难点
硬水的蒸馏
教 法
实验探究式、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互 动
导入
展示自然界中的清澈的水和污水实物图,自然界的水是纯净物吗?
讲解:自然界中天然水含有许多不可溶的杂质、可溶性的物质、细菌等。
设问:我们每天喝的水从哪里来?
这节课我们一起做自来水厂的工作人员,把它净化成自来水!
设疑:想把河水净化,需经过哪些处理?实际净化前先加絮凝剂,为什么?
指导并检查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
展示过滤操作示意图。
实验中,如果滤液出现浑浊,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处理?
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设疑: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经过不同程度处理的水,有什么不同?
小结:沉淀、过滤这两种方法主要除去什么样的杂质?
多媒体展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
介绍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设疑:用活性炭进行过滤有什么优点?
板书:吸附(除杂质、除异味、除色)
设问:现在我们得到的是自来水吗?缺少什么操作?
设疑:常用于水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示意图!
多媒体展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设问:家中的水壶长时间烧水后,内壁有什么现象?
解释:这是因为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这样的水叫硬水,在加热或长时间放置时,这些化合物会生成沉淀(水垢)。
什么样的水叫软水?
设问:如何检验硬水和软水?
设问: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哪些麻烦?
思考、回答。
实验1:向两个盛有河水的烧杯中加入明矾,和另一杯河水对比,观察现象,讨论加明矾的作用
实验2:各组成员根据生活经验设计过滤装置,分工合作进行过滤操作。
根据实验成败,讨论总结过滤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
实验3:各组动手自制简易水过滤器;
各组展示过滤器并互相评价
用简易水过滤器得到的天然水,没有消毒。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互 动
小结
设问:怎样使硬水软化?
讲解:1.加入化学试剂除去硬水中的钙、镁离子;
2.加热煮沸。
设问:水壶盖上的蒸馏水是经历了哪些过程得到的?
设疑:能利用桌上的仪器组装一套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吗?
选出其中一组较好的装置进行实验。介绍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原理及注意事项。
设问:制取蒸馏水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和评价。
小结:水的几种净化方法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净化;通过了解自来水制取过程,渗透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思想。
设疑:是不是饮用越纯的水就越好?
课后作业:
收集一些资料,从卫生、健康角度对如何正确选择饮用水(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提出自己的看法。
实验4:把肥皂水分别加到盛有软水和硬水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阅读教材并回答。
实验5:
通过迁移水壶盖上的蒸馏水的得到过程,讨论设计组装仪器。各组展示设计的蒸馏装置。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年 月 日
教 案
时间 年 月 日 总课时
课 题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 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现状
2.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3. 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4. 初步学会一些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5.初步学习书写规范的调查报告
重点
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难点
学生汇报:语言准确性的把握、节奏的控制
教 法
多媒体展示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互 动
[引入]
(投影)请问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图标?
我们为什么要节水、爱水?
[过渡]一切生命活动都起源于水。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连坚硬的骨骼里也含水22%。(展示ppt图片)
在地球上,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水资源储备情况怎样呢?北京水资源总量又是多少呢?请阅读书P58~59
补充资料:北京水资源
(见ppt板书1)
[设问]这有限的水资源是否都能用来孕育生命呢? 请听刘卓周小组的研究汇报。
[设问]看来水质直接影响到生命质量,那么我们周边的水质情况怎么样呢?陈子悦小组对此进行了调查,下面请听他们的汇报:
中国节水标志
生命离不开水。
感受:失去了水,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
通过看书、阅读补充资料分析水资源现状
学生汇报
ppt展示研究论文《几种化学日用品对小麦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对比了清水、盐水、洗衣粉液、电池液对小麦萌发和生长的影响,通过持续一周的细心观察得出结论:水质直接影响生命质量。
学生汇报
ppt展示研究论文《昆玉河的水污染调查报告》。重点调查了昆玉河水质,分析了与此相关的垃圾问题、生态环境问题
学生汇报
ppt展示研究论文《水价上涨后,服务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互 动
[设问]面对岌岌可危的水资源、不容乐观的水质,政府企业、普通居民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林亦清、苏亦煌小组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分析,下面请听他们的汇报:
[小结]本次研究性学习总结,
详见ppt板书2
行业用水情况调查》。该小组在分析了北京市近十年水价的变化趋势后,提出了他们对水价上涨原因的思考,并对游泳馆、美发店、洗车行、居民社区等地进行了实地采访。
学生认真倾听,从老师的总结和其他小组的特色中吸取精华学生汇报
ppt展示研究论文《家庭用水调查与探究》。针对居民用水情况精心设计问卷,并在分析中发现问题,又进行了再调查。
板
书
设
计
一.? 水是生命之源
二.水资源现状——匮乏
三.水质现状——污染
四.节水、爱水人人有责
【ppt板书1】
按照节水型城市的标准,北京只能支持1700万人口。据2003年底的统计,北京常住人口已突破1400万,但每天滞留在北京的人口已达到1700万。
【ppt板书2】
本次研究性学习总结
1. 同学们对爱护水资源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意识到了节水要从我做起。
2.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我们做好节水宣传员工作的好帮手。
3. 活动中同学们运用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反思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