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精品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精品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7-16 11:45:11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设计
课题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单元 第一单元 主备人 时间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表达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能力目标 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异同。
知识目标 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和重要意义。
重点 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 原始农业的发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不同?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师:想一想:原始人采集和渔猎得来的食物总有吃完的那一天,那他们该如何生存呢?生: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师:那么,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开始过上定居生活的 原始农业、畜牧业是何时出现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二、阅读教材2-10页,完成课件中的表格内容,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三、学习新课1、师展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的分布》,让学生有一个知道我国原始农耕分布广泛,今天主要学习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我是小导游,带领其他学生参观半坡居民遗址展示展品,1号展品:半坡居民的生产工具(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被称为新时期时代。)2号展品: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半坡居民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3号展品:半地穴式房屋(播放视频《半地穴房屋》,学生思考:半坡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师生观察图片和视频,分析原因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取暖。说明半坡居民开始定居生活。4号展品:彩陶。也称陶瓷绘画,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在陶胚上描绘。(问:从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得出什么信息?半坡人的生活用具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彩陶丰富多样的图案,纹饰反映了半坡人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展示图片---尖底瓶。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因瓶腹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倒置于水中;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用它盛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容易漫出。
5号展品:陶陨、陶环、牙饰,(说明半坡人有很多装饰品,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并有少量的乐器)我是小老师,通过表格总结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见幻灯片15)我是小导游,带领其他学生参观河姆渡居民遗址展示展品:1号展品:磨制石器(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和耒耜)2号展品: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我国是世界上 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3号展品:水井(河姆渡居民已经挖掘水井,饮水方便。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4号展品:干栏式房屋(想一想:这样的房子有什么优点?通风防潮,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5号展品:陶器说明河姆渡居民学会制陶,开始原始手工业。6号展品:玉璜、骨哨、猪纹陶钵、双鸟朝阳纹牙雕(河姆渡人会制作玉器、陶器和原始乐器,还会雕刻技术)4、我是小老师,通过表格总结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见幻灯片24)5、合作探究:材料一 西安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冬季寒冷……材料二 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河湖泥沙沉积,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当地降水多,气温高……高温潮湿……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房屋建筑不同的原因?说明了什么 因为半坡人居住在黄河流域,风大、干旱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御寒保暖。河姆渡人居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湿热,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潮,还可以防蛇虫猛兽之害。说明了:不同的自然条件产生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6、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意义?7、拓展提高:想一想: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著名的古人类遗址?四、课堂小结: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骨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五、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我懂得了 。
布置作业 必做题
选做题
板书设计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陕西半坡:距今约6000年、黄河流域、种植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浙江河姆渡:距今约7000年左右、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干栏式房屋原始农业兴起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历史部编版 七年级上
原始人采集和渔猎得来的食物总有吃完的那一天,那他们该如何生存呢?
让我们来想一想 ……
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新知导入
原始
居民 距今时间 生活
地区 原始
农耕 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
手工业
河姆渡
半坡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的分布
陕西西安
半坡遗址
新知讲解
浙江余姚
河姆渡遗址
我是小导游
*
展品1号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
粟(谷子)性喜高温,耐旱
半坡人
展品2号---粟
半坡人主要种植粟
还种植蔬菜
思考:半坡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
展品3号-----房屋
名称:
原因: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取暖
说明半坡居民
开始定居生活
彩 陶
也称陶瓷绘画,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在陶胚上描绘。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展品4号-----彩陶
半坡遗址出土的尖底瓶
尖底瓶——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因瓶腹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倒置于水中;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用它盛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容易漫出。
半坡人
牙饰、蚌壳饰,骨针
陶环、石环
展品5号
说明半坡人有很多装饰品,
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并有少量的乐器
陶埙
*
距今年代
发现地区
生产工具
原始农耕
原始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原始生活
约五六千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磨制石器,骨制箭头等
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猪狗等动物
彩陶、纺线织布
定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我是小导游
展品1号
磨制石器
骨耜
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生产工具是
磨制石器和耒耜
展品2号----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
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展品3号----水井
木结构水井
河姆渡居民已经挖掘水井,饮水方便。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展品4号----房屋
名称:
优点:
原因:
干栏式房屋
江浙地区地势低,潮湿温热
通风防潮,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
说明河姆渡居民
开始定居生活
展品5号
说明河姆渡居民
学会制陶,开始
原始手工业。
*
展品6号
玉璜

骨哨
河姆渡人会制作
玉器、陶器和原始乐器,
还会雕刻技术
双鸟朝阳纹牙雕
猪纹陶钵
*
距今年代
发现地区
生产工具
原始农耕
定居生活
原始手工业
原始饲养业
约七千年
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磨制工具(石器,骨耜)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猪、狗、水牛……)
陶器、玉器和原始乐器,雕刻技术、使用天然漆
定居,挖掘水井,住干栏式房屋
河姆渡原始居民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房屋建筑不同的原因?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 西安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冬季寒冷……
材料二 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河湖泥沙沉积,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当地降水多,气温高……高温潮湿……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房屋建筑不同的原因?说明了什么
因为半坡人居住在黄河流域,风大、干旱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御寒保暖。
河姆渡人居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湿热,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潮,还可以防蛇虫猛兽之害。
不同的自然条件产生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1、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的发展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现,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2、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想一想
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著名的古人类遗址?
元谋人遗址
北京人遗址
山顶洞人遗址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良渚遗址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拓展提高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练习
1.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3.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①种植粟和水稻 ②饲养猪、狗等家畜 ③原始聚落的出现 ④火的使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D
A
D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4.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①陶器上的稻穗纹 ②鱼纹彩陶盆 ③半地穴式房屋 ④干栏式房屋
B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之人,借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白虎通》
①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生产的情况?神农为什么“教民农耕”?
②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
这段古文讲的是原始农耕生产的情况;因为“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长江流域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是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粟。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生产工具
时间及地点
生产生活状况
生产状况
时间及地点
生产工具
生活状况
原始农业的发展
过程
标志
意义
板书设计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总结
黄河流域有“半坡”,
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
副食蔬菜鱼和肉。
长江流域河姆渡,
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 [lěi sì]耕地种稻谷,
干栏房子共居住。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