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课件 (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望天门山》课件 (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A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14 20:4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清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想象,领悟诗意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
隆人。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
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
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画像欢迎进入生字拼音对对碰duàn kāi chǔ jiāng gū fān 聪明的小朋友,谁能够来准确地来朗读这首诗呢?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清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正确的读法:记住哦: 朗读这首诗时,一定要感情地读出“磅礴,雄壮,充满阳刚之气。” 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古诗词题解: 初步感知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说出你的新发现1.作者笔下的天门山有什么特点?聪明的你知道吗?
2.谁能够说说这首诗里描绘了多少种事物?小注释!1.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涂县 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凉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欢迎欣赏长江美景查一查: 1、望----
2、开----
3、至----
4、此----
5、回----
6、孤----
7、帆----
1、望----看,往远处看。
2、开----断开。
3、至----到。
4、此----这里。
5、回----回旋。
6、孤----单独。
7、帆----船。
欢迎进入诗句赏析1、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碧水东流至此回“碧水”写出了长江流水之澄清 ,“东流”是写长江总的流向 ,“回”字力度很强,极富动态美,既写出了长江到天门山处江水曲折回荡、漩涡丛生的奇险和壮美,又突现了天门山一段江水流向的陡然转变。正是从一个“回”字中,我们才更加深刻地领会出天门山扼江回流的雄伟气势。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第三句是正面刻划天门山的山势“两岸”指出了天门山与长江的关系 。“相对”二字,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天门山隔江兀立、崖峭如削、对峙如门、巧夺天工的雄姿,给人以只可仰观的高峻感。一个“出”字,出神入化,化静为动,令人感到郁郁葱葱的天门山生机盎然,更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感。末句是诗人顺着天门山远眺一幅远景“孤帆一片”是想以背景的单纯突现“孤帆”之高大 。“日边”写出了长江远景浩瀚迷茫,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一个“来”字,又给远景注入了活泼新鲜的色彩和血液 ,使画面顿显活跃,具有不断变幻的美感。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想一想:体会断、开、回动词的意境!

1、断、开这两个动词描绘出江水的声势浩大。 2、回字写出了江水回旋湍流而激荡,气势不可阻挡。 2、猜想第三和第四句的诗意! 1、初步了解体会一下,第一和第二句的诗意!小资料袋:
1、2句的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湾,向北流去。
3、4句的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请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这般雄伟壮观的美景下,作者看着这滔滔不绝的江水, 偶尔有一两叶孤舟在江面上航行,作者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呢?会想些什么呢? 聪明的小朋友们,谁能够准确地背出这首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