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透镜

文档属性

名称 3-1透镜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10-21 23:27:00

文档简介

§3-1透镜
教案设计者:李德颖 井根初中 2009年10月10日
教材分析:
“透镜”一节的主要编排目的是向学生介绍透镜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这是后续知识“透镜及其应用”的基础,因此它是本章的中心内容。“新课标”对本节的要求,它强调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从中领略自然界的美好和和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完成教材上的“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些实践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过程和方法:(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探究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真实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教学过程
一、认识透镜
1、透镜的分类: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1)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2)光心(O):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点,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
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师演示实验: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三、焦点和焦距
A
B
演示课件:
1、焦点(F):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
2、焦距(f=O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四、凸透镜和凹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作用
演示实验;演示课件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过同侧(焦点);
2、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欲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3、射向(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小结: 1、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类。
2、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
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5、光通过透镜总是向厚的地方折射。
附:板书设计 定义:中央厚、边缘薄。 凸透镜: 光学性质:对光有会聚作用。 光心(O)透 焦点(F)镜 定义:中央薄、边缘厚。 焦距(f) 凹透镜: 光学性质:对光有发散作用。
课堂练习
一、夯实练习:
1.透镜是根据光的 原理制成的。
2.透镜分为 透镜和 透镜两种。
3.近视眼镜是 透镜,老花眼镜是 透镜。
4.光线通过透镜 不改变传播方向。
5. 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6.焦点到 的距离叫焦距,焦距越小,即表面越凸,对光线偏折越大。
7.从 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可变成平行光线。
二、能力形成:
三、拓展提高:
1.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C、折射后光束比原来会聚一些 D、一定是发散光
2.凸透镜L1、L2它们的焦距分别是f1、f2,已知f1>f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行光经L1比L2经偏折得多 B、平行光经L1比L2经偏折得小
C、平行光经L1比L2经偏折得的一样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根据光线的传播情况,在方框内画上合适的镜。
A   B C
f
f
F f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