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9.2血液循环 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下册9.2血液循环 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7-14 16:0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血液循环
备课教师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课时
1
课题
第9章
第2节 血液循环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观察血管,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观察心脏,辩论心脏结构,说明心脏与功能适应的结构特点。
3、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认同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的健康。
4、描述血液循环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
重点
1、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2、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
4、血压与脉搏的概念。
难点
1、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心动同期与心脏功能的关系;
4、体循环、肺循环的气体交换;
5、血压、脉搏的形成;
6、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教学用具
ppt
教学环节
说 明
二次备课
复习
提问上节课内容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血液,了解到人体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的各个器官。人体的血液就像公路上行走的交通工具,血管是一条条公路,而这些血管有什么类型,又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节血液循环。请同学们先用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的内容。
课 程 讲 授
板书:第2节血液循环
(一)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
1、动脉:管壁原,弹性大,血流快。
2、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慢。
3、毛细血管: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红细胞单行通过。
(学生阅读后,先让一些学生进行回答血管的类型,分布的位置,教师总结)
教师强调:1、血管的类型,颁布的位置。
2、各血管的血流速度。
3、毛细血管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
板书:(二)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1、结构:有4个腔,上下相通,左右不能。
2、功能: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用多媒体展出心脏结构模式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回答,教师最后总结)
教师强调:1、心脏有四个腔,这四个腔的名称和特点。
2、左心室在这四个腔中,室壁最后,这与它的功能有关。
板书:3、生理
(1)心率: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平均值为75/min
(2)心输出量:是衡量心脏工作能力的一项指标
(3)心动周期:所经历的时间是由心率判定的
(教师通过在课室上的讲解,使学生明白心率的测算方法,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应强调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的健康。)
板书:(三)血液循环途径
1、概念
2、途径:1、体循环;2、肺循环,两条循环不同时进行
3、血液循环血液成分的变化
先给学生5分钟时间对课内知识进行了解,要求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总结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以及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学生回答后,再通过多媒体展出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对学生进行讲解,最后总结。
板书: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抟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教师强调:1、两条循环途径是同时进行,将其分开只是方便记忆。
2、左心房的血液流向左心室;右心房的血液流向右心室。
3、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板书:4、生理血压:收缩压/舒张压
生理正常值(12~18.7kpa)/(8~12 kpa)
脉搏: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率相同
5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介绍血液循环的生理这个内容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记好血压的标准和脉搏的测量方法。
小结
1、血管;。2、心脏;3、血液循环途径。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