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导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10-22 22: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简单组成和用途;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
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
应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热爱科学,愿意主动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
学习重点: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及照相机的原理。
学习难点: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
知识链接: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u) (v) 实像或虚像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像、物同侧或异侧
u>2f
u=2f
2f>u>f
U<f
学法指导:本节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等单镜头光学器件;另一部分为显微镜和望远镜。前者与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相对也较简单,因此,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不仅要求了解其简单组成和用途,而且还可以与凸透镜成像原理相联系作原理性介绍并开展一些活动。至于后者,其成像原理、内部构造也较复杂,这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而不做原理结构的分析。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收集信息:
查阅有关显微镜和望远镜种类和用途的资料,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3.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学习过程:
1、 放大镜
活动1:做一做
1、用擦镜纸垫着摸镜面,它中间__________、边缘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镜。
2、用凸透镜观看课本上的字,并不断改变字体与凸透镜的距离,
思考:
(1)你看到的字体有什么变化:(注意比较像的大小、倒正、虚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字离凸透镜多远才观察到放大的像?
填一填
放大镜的原理:当物距_________时,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像。
二、显微镜
活动2:阅读教材第73页内容并观察图4-58,了解显微镜的知识,并把你课前收集的关于显微镜的种类和应用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填一填
常见光学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_________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生物、细胞等人眼无法看见的物体。
三、望远镜
活动3:阅读教材第74页内容,了解望远镜的知识,并把你课前收集的关于望远镜的种类和应用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填一填
__________能使很远的物体成像在眼前,就象物体被拉近了,其跟显微镜相似,也是由______镜和______镜组成。
四、照相机和投影仪
活动4:阅读教材第75页内容并观察图4-63,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照相机;
1.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__。
2. 工作原理是: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___之外时,成______、_______的____像。
投影仪:
3. 投影仪上有一个用_______镜做的镜头,屏幕相当__________,投影片作为__________(物体、像)。
4.工作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_ 时,成______、_______的____像。
达标测试:
1.显微镜和望远镜中都有两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靠近眼
下的凸透镜叫做______,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叫做______。
2.显微镜的物镜作用是得到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被观察的物体必
须放在物镜的焦点以______ (填“内”或“外”),并且离焦点很近的地方。
3.用放大镜接近细小的指纹,可以观察到指纹的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用放大镜看窗外较远的树,可以看到树的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4.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5.关于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人眼从目镜观察的是虚像
B. 显微镜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C.镜成的是放大像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积
6.放大镜中间__________、边缘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镜。 放大镜的原理:当物距_________时,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像。
7.__________能使很远的物体成像在眼前,就象物体被拉近了,其跟显微镜相似,也是由______镜和______镜组成。
8.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__。工作原理是: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___之外时,成______、_______的____像。
9.投影仪上有一个用_______镜做的镜头,屏幕相当__________,投影片作为__________(物体、像)。工作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_ 时,成______、_______的____像。
10.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少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少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11.用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先把凸透镜紧贴书本上的字,看到的字是放大的吗 _______;让凸透镜逐渐远离书本,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字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当继续远离时,还能看到字吗?_________;当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字被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时,测量出凸透镜与书本之间的距离U跟凸透镜的焦距f的大小进行比较,关系是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及同步学习
教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