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透镜
想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如图所示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如图所示,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镜作用
D.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
4.如图是关于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某同学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将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从透镜处缓慢远离透镜,看到的像是( )
A.白纸上有缩小的光斑,且光斑的大小不变
B.白纸上有光斑,且一直变大
C.白纸上有光斑,且先变大再变小
D.白纸上有光斑,且先变小再变大
6.请完成凹透镜的光路图。
7.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
8.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 )
A.f B.L
C.f+L D.f-L
9.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
(1)他第1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___cm。
(2)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____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次数
1
2
3
材料
玻璃
玻璃
水晶
凸起程度
较小
较大
较大
焦距/cm
8.0
4.0
参考答案
第1节 透镜
1.D 2.A 3.D 4.B 5.D
6.
7.会聚 11.0
8.
所以凹透镜的焦距f′=f-L,故选D。
9.(1)10.0 (2)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面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 (3)蓝
第2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课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 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小明把光屏放在距离凸透镜30 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5 cm B.10 cm
C.20 cm D.30 cm
4.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倒立 __放大__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使烛焰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应沿主光轴向 __靠近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 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6.如图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示意图。在图中所标的O、a、b、c四点中,点____表示凸透镜的焦点。c是光源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光源S沿平行主光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c将沿__ __方向移动(选填“Sc”“ac”或“bc”),且像的大小将__ 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凸透镜位置固定不动)。
(1)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
序号
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无
正立、放大的虚像
(1)上表实验序号3中所缺的实验数据是__30__。
(2)当蜡烛从上图所示的位置远离透镜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
(3)小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
参考答案
第2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课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分层作业】
1.B 2.C 3.B 4.放大 靠近 5.A
6.a ac 变大
7.(1)30 (2)靠近 (3)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太阳光没有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凸透镜上)
第2课时 利用原理分析问题和如何求解焦距
(凸透镜成像原理应用之一)
1.如图所示,小聪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2.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 )
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
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
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 cm B.10 cm
C.15 cm D.18 cm
4.如图所示,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成的像是虚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C.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5.如图所示,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A点出发,沿主光轴经B、C到达D点,当它移动到B点时,所成的像正好与烛焰等大,已知AB=BC=CD=10 cm,蜡烛经过C点时烛焰成____像,到达D点时烛焰成____像。
6.某凸透镜焦距为10 cm,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 cm处,凸透镜成的像是____、____的____像。如果将它移向离透镜30 cm处,通过透镜成的是____、____的____像。
7.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 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
(3)当烛焰距凸透镜35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4)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____。
参考答案
第2课时 利用原理分析问题和如何求解焦距
(凸透镜成像原理应用之一)
1.C 2.A 3.D 4.B
5.倒立放大的实 正立放大的虚
6.倒立 放大 实 倒立 缩小 实
7.(1)上 (2)10 (3)缩小 照相机 远离 (4)调节光屏到某一位置,将光屏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时,像都会变模糊,此时光屏上的像最清晰
第3节 生活中的透镜
凸透镜成像原理应用之二
1.照相机是人们常用的拍照工具。下列有关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是由凸透镜制成的
B.遮住一半镜头,仍能照出完整物体的像
C.要使照出的像变大些,需要减小物距
D.照相机照出的像是正立的
2.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要使成在屏幕上的图像清晰变大,应采取的措施是:调节凸透镜向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同时将投影仪远离屏幕。
如图所示,透过放大镜,观察到邮票上熊猫成正立、放大的像,则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 )
A.大于放大镜的焦距
B.小于放大镜的焦距
C.位于一倍至两倍焦距间
D.等于放大镜的焦距
4.如图情景中,人眼能观察到的像是虚像的是( )
A.小孔成像 B.凸面镜成像
C.照相机成像 D.投影仪成像
5.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部件,可以成不同的像,凸透镜用在照相机中可成____(选填“实”或“虚”)像,应用在投影仪中可成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则成放大的、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6.使用幻灯机时,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应该怎样调节( )
A.同时缩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
B.同时增大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
C.增大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缩小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
D.缩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增大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
7.下列关于实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眼睛看到的像就是实像
B.眼睛直接看不到实像
C.实像也可以是实际光线所组成的像
D.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8.夜幕降临,岐江两岸华灯初放,火树银花。岸边1 000盏造型各异的路灯,勾勒出两条蜿蜒流淌的光带,璀璨的灯光倒映在水面上,波光粼粼,让人分不清哪里是水面,哪里是岸边,旖旎风光使游客流连忘返。乘客们纷纷举起了手中的照相机,想要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
(1)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在游船上用同一照相机对着前面的大楼摄影,其中大楼离相机较近的是____图,为了使相片更清晰些,此时镜头应该____(选填“往前伸”或“往后缩”)。
(2)假期到了,公园里游人如织,其中三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A、B、C相机,对着同一个亭子各拍的照片如图2甲、乙、丙所示。拍照时景物到照相机的距离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照相机2倍焦距;图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相当于____(选填“焦距”“像距”或“物距”)。照片甲是用____拍摄的。
参考答案
第3节 生活中的透镜
凸透镜成像原理应用之二
1.D 2.放大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下
3.B 4.B 5.实 放大 正立
6.D
7.D
8.(1)乙 往前伸 (2)大于 像距 A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1.如图所示,来自物体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要使B点的像靠近视网膜,A点应该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或戴一个合适的____透镜做成的眼镜也能使A点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某同学看远处的物体时,其光路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他的眼睛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他的眼睛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C.他的眼睛正常,无须佩戴眼镜
D.他的眼睛是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3.下面四个图中,哪个是正常人的眼睛( )
A. B.
C. D.
4.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镜子,如图四种镜子中,能够用来矫正视力(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
5.如图所示,一束来自于近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则该同学的眼睛是( )
A.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6.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7.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小明同学用水袋做成一个水凸透镜来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水或吸水量来调节。
(1)当该水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甲所示,可知此时该透镜的焦距f=____cm。
(2)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透镜、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的____像。
(3)向水凸透镜内____(选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选填“前”或“后”)方。
(4)若光屏不移动,要让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___透镜。
参考答案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1.左 凸 2.A 3.A 4.B 5.D 6.B
7.(1)10 (2)缩小 实 (3)注入 前 (4)凹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物镜使物体成____、____的像,目镜使“物体”成____、____的像。
2.在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甲、乙两位同学在视野中看到如右图物像。
(1)物像位置调节较好的是____同学。
(2)为使另一位同学也能获得较好的观察效果,我们建议他把装片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3.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 )
A.投影仪 B.放大镜
C.照相机 D.幻灯机
4.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
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
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
D.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
5.下列有关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物镜都成放大的实像
B.它们的目镜都成放大的虚像
C.它们的镜头都利用了凹透镜
D.它们都采用减小视角的原理
6.望远镜能对远处的物体进行视角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 )
A.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如图,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f=30 cm)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白纸,细盐粉,头发丝,昆虫翅膀等。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____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____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 mm,如图甲所示。
(2)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应该能成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不是这样,改变水滴与“箭头”的距离,或者改变水滴的直径),这是通过小水滴所成的一个____(选填“虚”或“实”)像。
(3)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若不调整与箭头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____(选填“厚”或“薄”),直至出现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 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mm。
(4)使凸透镜成为____(选填“物”或“目”)镜,与小水滴的距离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30 cm),通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____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是____的,且眼睛不要离太近,边观察、边微微调节凸透镜的位置,即可看到箭头被放大的____(选填“虚”或“实”)像。如图乙所示,比图甲中通过小水滴观察到的箭头要____(选填“大”或“小”)得多,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箭头顺时针转动,箭头的像将沿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5)再用这个显微镜观察头发丝、细盐粉,昆虫翅膀。
(6)若用眼镜代替凸透镜,在家里完成上述实验,应该选用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参考答案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1.目镜 物镜 反光镜 载物台 倒立 放大 正立 放大
2.(1)乙 (2)左 3.C 4.D 5.B 6.D
7.(1)凸透 物(2)实 (3)厚 6~12 (4)目 直线 水平 虚 大 倒立 顺 上 (6)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