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单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件+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单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件+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7-16 19:35:10

文档简介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一、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认识废除宰相的原因;内阁制的出现和发展;了解清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知道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理解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加强了君主专制。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分析教材材料和补充的相关材料,学习从史料中获得有效信息,体会原始材 料对认识历史的作用。
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因为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统治者为了强化统治,大大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教法】 :讲述法、探讨式教学法、对比分析法、问题分析法。
【学法】 :归纳法、比较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材料《好了歌》
课件显示:《好了歌》内容
世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朝中有官管事好,就怕丞相专权了;地方有人管理好,又怕尾大掉不了;大权在握虽然好,事必亲躬累死了;温柔富贵享乐好,一不小心政昏了。
教师提问:从这首歌谣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含哪两大矛盾?其中围绕第一对矛盾,唐宋元三代在制度上做了哪些调整?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学生:君权与相权,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唐、宋和元三朝中央机构的变化:三省六部制、宋代三分相权和元代中书省,特点点出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的特点。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四课内容,明清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首先课程以一次跨越时空的历史考察展开。我们先把成员进行4个分组,明朝第一小组重点负责明太祖时期,第二小组负责明成祖、明宣宗和神宗时期;第三小组分别负责清朝康熙年间和第四小组负责清朝雍正年间。每小组推选出一个发言人,负责记录并报告考察结果。然后列出每小组的具体考察任务。
教师展示:第一小组的任务: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其原因、影响;(3分钟讨论)
第二小组的任务:政治机构的新变动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第三小组的任务:加强皇权的表现----原因、职能和影响;
第四小组的任务:强化皇权的措施----职能、影响。
给学生三分钟时间阅读教材,之后让每组的发言人做考察报告。
一 废除宰相制度
教师提问:先请明朝第一小组的发言人。
学生:通过报告的形式回答出明太祖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为废除宰相制度,原因是胡惟庸骄恣擅权,挑战了皇帝权威;宰相权力过大,妨碍了皇权集中。影响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教师略作总结,指出废相之前与废相之后政治机构运行模式对比图讲解废除宰相制度造成的影响,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教师出示资料:朱元璋废除宰相极大的加强了自己身的权利,但是废除宰相制度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展示资料
材料一: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6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391件事,即朱元璋平均一天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件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材料二:“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引导学生归纳出政务繁忙,推动了后来新政治机构的出现。
二 内阁的形成与发展
学生:明朝第二小组发言,归纳出明朝内阁的发展过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做侍从顾问,为内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明成祖让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决策,标志了内阁制的形成;明宣宗赋予内阁票拟权,使内阁地位提高;明神宗时期,大权尽归内阁,内阁势力达到全盛。)教师适当补充票拟与批红的知识,引入司礼监太监的作用,
教师提示,材料中讲到张居正地位几乎等同于宰相,让学生注意张居正其人,由此引入宰相与首辅能否等同的问题。展示材料
材料一: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材料二:(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史学家钱穆《国史大纲》
⑴材料一中内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所说的“大权”是指什么权力?为什么说“国家未正式与阁臣大权”?
⑶如果阁臣掌握了大权,那么权力从哪里来?在明朝以前,除了皇帝外,还有什么人有这种“大权”?
预设答案:⑴论思顾问,为皇帝提供政事的处理意见。⑵决策权。内阁只是内侍顾问机构,并非决策机构,本身并没有决策权。⑶皇帝、宰相。
由此进入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从职责大小、权力来源、任免及对皇权的影响四个方面比较得出结论:首辅不是宰相。教师补充说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废除了宰相,设置了内阁,但是皇权兼并相权之后使皇权失去了制约机制,结果加剧了明朝政治的黑暗。1644年,李自成推翻了腐败的明王朝,清军挥师入关,迅速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进入清朝第一小组的报告时间。
三 南书房
学生:学生报告得出康熙帝设南书房来加强皇权,设置南书房的原因是因为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权。职能是参与机要,起草谕旨。影响是集中了皇权。展示材料
(顺治年间)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诸王大臣签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提问: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预设答案:决定军国大事。限制了皇权。然后教师讲解:因为参与机要,所以分了议政处的权力,草拟谕旨又分割了内阁权力,因此使中枢机构出现了三足鼎立,互相牵制的局面,从而加强了皇权。
四 军机处
由清朝第二小组的成员做考察报告,有学生总结出军机处的职能在于“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影响是标志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教师由军机处的职能点出军机处没有决策权,然后以幻灯片来补充军机处的特点:
重点解释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虽日渐发展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核心机构,但它并没有议政处的决定权,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对皇帝的决定,军机大臣只能唯命是从,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从中央各部官员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到乾隆时议政王大臣会议撤消,国家一切政务均由皇帝一人独断。皇权得以大大加强。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教师总结归纳出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明朝废宰相,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特别是军机处的设置把专制主义推向顶峰,然后开展探究活动:如何评价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给出材料:
材料一:《故宫》图
材料二:清朝康熙皇帝主要政绩:削平三藩,统一台湾,反击沙俄侵略,平定蒙古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特别是准噶尔部叛乱 持续了康雍乾三代,直到乾隆时期才彻底解决。
材料三:1649年,在清廷入主中原后的第5年,英国资产阶级以“叛国罪”处死了他们的国王查理一世;1689年,在康熙帝设南书房加强皇权后的第12年,英国资产阶级颁布了《权利法案》来限制王权。
材料四:“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四个小组分别负责绝对君主专制制度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开展讨论。最后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给出参考答案。积极影响:①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建设和生产活动等;②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③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消极影响:①容易导致暴政和独裁 ②使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
六、结束语
比较同时期的东西方历史,我们发现:当我们中国还在封建主义的末路上艰难前行的时候,西方已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当我们中国的君主在加强皇权,建立绝对君主专制时,西方的资产阶级已经在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斗争;当我们中国还在坚持封建农业经济时,西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已展现了曙光,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命运已经开始确定。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知识的讲授难点较多,学生对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古代史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或扩充与教材有关的历史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是课堂成败的关键,本节课知识较为枯燥,要令课堂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关键。

课件19张PPT。<好了歌>
世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官管事好,就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又怕尾大掉不了;
从中可看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含哪两大矛盾?其中围绕第一对矛盾,唐宋元三代在制度上做了哪些调整?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三公九卿制度,设丞相“佐天子,统百官”三省六部制度
(三省分权,同为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与财权以中书省代替三省,以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宰相制度的废除
内阁的出现
军机处的设立 我们今天来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考察,考察的核心内容是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和影响。为了考察的顺利展开,我们做了如下安排: 参加考察的人员将分成四个小组----第一小组重点负责明太祖时期,第二小组负责明成祖、明宣宗和神宗时期;第三小组负责康熙年间,第四小组负责雍正年间。每小组推选出一个发言人,负责记录并报告考察结果。第一小组(明太祖时期)第二小组(成祖、宣宗、神宗时期)任务: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其原因、影响具体考察任务任务:政治机构的新变动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三小组(康熙年间)任务:加强皇权的表现----原因、职能和影响第四小组(雍正年间)任务:强化皇权的措施----职能、影响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①丞相胡惟庸骄恣(zhi)擅权(直接原因)
②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因)
3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措施 :
影响:第一小组明朝时期 皇 帝 影响:废除宰相,改变了长期以来君主通过丞相管理国家的历史。此后君主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这样皇帝集皇权与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措施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6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391件事,即朱元璋平均一天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件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废除宰相带来的问题明朝时期第二小组内阁的出现奠定基础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
(参与机务决策)正式确立明宣宗票拟权地位提高明神宗张居正时期大权尽归内阁全盛票拟,批红 明朝皇帝为了抑制内阁,提高司礼监太监的地位,形成制衡 材料一: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材料二:(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史学家钱穆《国史大纲》⑴材料一中内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论思顾问,为皇帝提供政事的处理意见。⑵材料二中所说的“大权”是指什么权力?为什么说“国家未正式与阁臣大权”?决策权。内阁只是内侍顾问机构,并非决策机构,本身并没有决策权。⑶如果阁臣掌握了大权,那么权力从哪里来?在明朝以前,除了皇帝外,还有什么人有这种“大权”?动

筋皇帝、宰相内阁首辅=?=宰相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探究思路清朝时期第一小组南书房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使皇权受到限制职能:参与机要,起草谕旨影响:集中了皇权康熙帝 (顺治年间)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诸王大臣签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南书房内阁议政处清朝时期第二小组军机处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影响:加强了皇权,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没有决策权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发表意见)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问题:如何理解,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军机处虽是处理军政大事的常设机构,但它并没有议政处的决定权,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
2对皇帝的决定,军机大臣只能唯命是从,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从中央各部官员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
3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国家一切政务均由皇帝一人独断。皇权得以大大加强。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疑难突破材料一:《故宫》 材料二:清朝康熙皇帝主要政绩:削平三藩,统一台湾,反击沙俄侵略,平定蒙古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特别是准噶尔部叛乱 持续了康雍乾三代,直到乾隆时期才彻底解决。材料四:“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三:1649年,在清廷入主中原后的第5年,英国资产阶级以“叛国罪”处死了他们的国王查理一世;1689年,在康熙帝设南书房加强皇权后的第12年,英国资产阶级颁布了《权利法案》来限制王权。问题:明清绝对君主专制的影响?消极影响积极影响课堂
讨论明清绝对君主专制的影响?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建设和生产活动等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①容易导致暴政和独裁
②官场风气腐化,唯上是从。
?使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 比较同时期的东西方历史,我们发现:当我们中国还在封建主义的末路上艰难前行的时候,西方已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当我们中国的君主在加强皇权,建立绝对君主专制时,西方的资产阶级已经在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斗争;当我们中国还在坚持封建农业经济时,西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已展现了曙光,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未来中国的悲剧命运…… 这也是我们第四单元要讲述的内容。结束语挑战自己1、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 )
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B. 六部全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
C. 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
D. 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象
2、(2006·重庆)废除丞相制度以后, 明
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
A. 三司 B. 枢密院
C. 内阁?? D. 军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