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 声音是什么 课件+教案+导学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 声音是什么 课件+教案+导学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7-15 23:52:55

文档简介

№1-1.声音是什么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通过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二、课前预习导学:
㈠、声音的产生:
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_____________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
2.声源: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声源。如固体、液体、气体。
㈡、声音的传播:
1.介质: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介质,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
2.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3、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们叫做____________,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______________回来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___;区分开回声与原声的时间差为_____________,当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使声音更________________.
㈢、声速
1.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物质的传播声音的速度_________,在固体中传播最_____,在气体中传播最____。在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
2.影响因素:(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探究导学:
引题: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对于声音,同学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⑴想想做做:
①同学们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有什么感觉?
②请同学们用一根橡皮筋、一把直尺、一杯水,一张纸、一张硬纸片和木梳,试着使它们发声,同时观察这些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通过观察和体验,你能发现声音产生时有什么共同特征?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⑵敲鼓时,鼓面的振动不易观察,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演示鼓面的振动。
⑶①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你能看到音叉在振动吗?请设计实验来演示音叉的振动。想一想,你有几种办法?
②你们有办法让音叉的声音马上停止吗?
⑶以上实验说明固体是靠振动发声的。液体、气体也能振动发声吗?请举例说明。
知识链接:你知道动物是怎样发声的吗?除了下面列举的例子外同学们知道那些?上网查一查。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情景创设: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靠什么传到人耳中的?
猜 想:
提示:闹钟响时,铃声是通过什么传入你们的耳朵的?假如没有空气,你们也能听到铃声吗?
家中练兵:用喇叭和蜡烛演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情况(在家中的音响前放一点燃的蜡烛,放开音量,仔细观察有声音和无声音时蜡烛的火焰摆动情况)。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探究:固体能否传播声音?提示:同学们
想办法在课余时间进行或利用如图所示的方法,
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方法。
实验探究:液体能否传播声音?(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你一定能发现
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当然你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其它方法进行。)
将两块石头放入水中→用力碰撞→能听到石头碰撞时的声音吗?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能总结出声音的传播条件吗?
课堂小练兵:①水上芭蕾选手的头部潜入泳池中时,为何仍能随音乐起舞?
②有大陨石撞上月球时,地球上的人能否听到撞击声?
③在月球上宇航员们不能直接听到对方的声音,有办法让他们交谈吗?
3、声音的传播速度
想一想:①夏天的雷雨天气,同学们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这说明了什么?
②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时,在哪种介质中传播得最慢?
观察右面的声速表,你能从中发现什么们的规律?
知识链接:回声和人耳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回声,只有当反射回来的回声与原来的声音的时间间隔超过0.1S时我们的耳朵才有分辨开来。
2、人耳的构造
四、学习目标检测(课时训练):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
2.声音必须靠__________传播,它在_______不能传播.
3.1标准大气压下,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
4.铁路工人为了尽快听见远处的火车,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在铁管的另一端敲击铁管,出现的现象是( ) A.只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B.只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C.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后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D.先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后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6.在运动场上举行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精确计时,应该 ( ) 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的听觉灵敏 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 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 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较快,而声音的传播速度要慢得多
7.在较狭小的岩洞中说话,听起来比野外洪亮得多?这是为什么?
能力拓展:
1、被誉为“亚洲第一井”的科学钻井工程,正在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进行,这是一口设计直径为156 mm、深5 000 m、用于地下科学研究的深井,若在工程进行中测量钻井深度,从井口向下发射平均速度为340 m/s的声波,20 s后接收到回声,则井的实际深度为多少?
2、在一雷雨夜,小明在看见闪电后6s听到雷声。求闪电位置与小明相隔的距离。
《声音是什么》教案
一、教材
㈠、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并学习物理。对于物理而言对他们来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但学生对于声音并不陌生,而且学习的方法和知识都相对简单,而学好这一章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㈡、教学目标
本节课由“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能”和“声音的传播速度”四部分内容构成,主要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声音”猜想到声音的产生条件和传播条件,并能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必要方法,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本校学生实际,确立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②、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③、知道声音具有能量、回声及简单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②、通过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②、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习科学家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后永不言弃的可贵精神。
㈢、教学重点、难点
本本节课“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能”和“声音的传播速度”四部分内容构成,依据教学目标及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教学重点为:
①、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②、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教学难点为:
①、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②、通过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二、教法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声音”猜想到声音的产生条件和传播条件,并能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必要方法,依据教学目标及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确立以下教法:
1、对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教学,主要通过课堂引入时的动画及一个小小的演示实验以及学生的亲身体验、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和体会。
2、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教学,也是主要通过一个小小的演示实验视频以及学生的亲身体验、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和体会。。
3、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的教学主要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入手来学习。
4、对于实验探究结论的交流与评估的过程中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方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
5、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练习来解决即练习法
6、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启发式、问题解决法来教学。
三、学法指导
鉴于学生还没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只能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相对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性的学习,来充分发挥初中学生的好动性和好奇性,较为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自我发展,我也试着做一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分享者,但学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我应用多媒体动画、图片等为学生创设情景、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从而达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本节课的教法,结合学生实际,确立以下学法:
1、资料收集法(声音的产生和回声)
2、实验探究法(“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
3、转换法(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有关教学)
4、练习法(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5、问题解决法(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6、讨论法(难点教学)
四、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新课引入、新课讲解、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四个环节组成。
㈠新课引入
创设情景:“同学们从小就喜欢妈妈讲故事,那你们可否知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我们步入这个世界的第一时间,带给这个世界的是什么吗?”,播放有关声音的一段视频,Flash动画演示几个声音,引入新课。
㈡、新课讲解
通过启发式、问题解决教学方法,主要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对本节课的内容予以学习和传授。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通过具体的发声情景以及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物体发声时在振动(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亲励学习的过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体验物理学的学习方法[实验探究法,转换法、资料收集法],感觉物理的奇妙,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通过视频实验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亲自设计的实验来验证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会传声而真空不能会传声,以具体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2、关于声能,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通过演示让学生加认识,并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自然过渡到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3、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通过生活中的闪电和雷声的经历以问题的形式自然过渡到声速的教学中,而对于声速的测量并不是在课堂中能解决的,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以前辈们测量的数据为抓手,旨在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分析物理问题和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法总结出声速的影响因素和不同介质中声速的一般规律。
4、关于回声以介绍的形式进行教学,旨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课后学习物理的习惯,同时希望学生能用今天老师教育的学习方法学习物理。
5、课堂练习只利用导学案上有层次和梯度的三道题检测学生对本堂课的理解,其余的题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实际上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已经基本上把其它的题做好了),而拓展的旨在让学生知道物理的实用性,而且希望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解题方法,重要的是要与数学计算相区分。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
1.我们学会了那些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法、转换法,数据分析法、资料集法等
2.我们学会那些物理知识和规律?
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③.声音具有能量。
④.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关系:v固>v液>v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小与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四、布置作业:1、完善导学案
2、完成课件中的能力拓展
课件21张PPT。泾源高级中学 蒙高亭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通过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想想做做:
请同学们用一根橡皮筋、一把直尺、一杯水,一张纸、一张硬纸片和木梳,试着使它们发声,同时观察这些物体发声时有共同什么特征? 结论: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学法指导:
同学们发现敲击鼓面发出声音时鼓面的振动不容易观察,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在鼓面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将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方法在物理学里叫做转换法。今后我们还在不同的实验中用到,同学们要学会用这种方法学习物理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一、声音的产生二、声音的传播声源振动时,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起来,这表明声音具有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例如:超声清洗、超声洁牙、超声雾化、超声碎石等实验说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实验探究:固体、液体能否传播声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我们把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
真空不能传声。二、声音的传播观察上面的声速表,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样的规律?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知识链接与拓展: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回声,只有当反射回来的回声与原来的声音的时间间隔超过0.1S时我们的耳朵才有分辨开来,如果时间间隔在0.1S以内回声和原声会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而听起来更响亮。
例如:我国的建筑回音壁、蛙音塔、五音桥就很好的了回声。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具有能量。4. 声音的传播速度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铁路工人为了尽快听见远处的火车,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轨是固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2.在运动场上举行百米赛跑时,
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精确计时,
应该 ( ) 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的听觉灵敏 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 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 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较快,而声音的传播速度要慢得多D3.在较狭小的岩洞中说话,听起来比野外洪亮得多?这是为什么?
在狭小的岩洞中说话,声音被岩壁反射回来,再传入人耳,就产生了回声。由于岩洞狭小,回声与原声几乎同时到达人耳,两者相差不到0.1秒,人耳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这时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因此,在岩洞中说话听起来比野外洪亮,在屋子里说话比屋外说话响亮,也是这个原因。能力拓展:
被誉为“亚洲第一井”的科学钻井工程,正在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进行,这是一口设计直径为156 mm、深5 000 m、用于地下科学研究的深井,若在工程进行中测量钻井深度,从井口向下发射平均速度为340 m/s的声波,20 s后接收到回声,则井的实际深度为多少? 作业:1、完善导学案
2、完成课件中的能力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