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2019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课件(共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2019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课件(共5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7-15 20:0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8张PPT。学习探究课
探究课题一

贝:在我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夏、商、周三代的重要物品货币。以朋为计量单位。小贝十枚为一朋。 天然贝币骨贝 骨贝 石贝玉贝 玉贝 陶贝 骨贝
公元前770-476年
包金贝人工贝币人工贝币金贝 包金铜贝银贝 铅贝 铜贝 1、收集不同种类的海贝实物,与文物图片相对照,讨论贝在当时可以作为等价物的原因。
2、请同学们写出几个带有贝字旁的汉子,看看这些字 的含义有哪些相通之处。 珠、玉、龟、贝作为货币,所具备的支付和流通职能是很有限的,随着商品生产的逐步发展,两千多年货币流通史中真正的主角===铜铸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先秦时期流通的铜铸币大致分为三大体系,即刀币、布币和蚁鼻钱(一说圜钱)。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蚁鼻钱 蚁鼻钱,又称“鬼脸钱”,是一种带铭文的铜仿贝,也是贝币的最高货币形态。该币形制相同,轻重不已,最重达5.4克。君字币 各六朱(俗称蚁鼻钱) 贝字币(俗称鬼脸钱)鬼脸钱合背鬼脸钱范65枚布(钸)钱: 又名铲币,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的一种。形状取象于钱(铲状农具)。 原始布:?商周时期,铸于黄河中游地区,呈铲形,分大型,中型和小型,通长10--22.4cm,重105.克--146克,罕见. 银首布:春秋战国时期,铸于楚国和韩国,呈铲形,圆銎,平肩,平足,分短型,中型和长型,通长10--15.7cm,重162.7克--188.1克,罕见. 探究议题二

1、货币铸成刀、铲的形状说明了什么问题?2、形形色色的货币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收集一枚清朝的铜钱,与秦的圆形方孔钱比较,看看两者的异同,想一想秦钱为后世所沿用的原因?
货币的演进 秦统一中国,也统一了货币。半两钱在战国秦铸行,初为圜钱,旋即改为方孔圆钱。秦统一以后,将半两钱推行全国。自此,方孔圆钱这种货币形制一直沿用了两千余年。 “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圆形方孔”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青铜币上的“半两”二字为小篆文字,是由秦国著名的李斯所题写;它表示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故称“半两钱”。 西汉、东汉时期都铸五铢钱。
五铢钱大小轻重适宜,深受欢迎。一直沿用七百余年,成为我国历史上最长寿的货币。
九枚五铢钱
清初钱币 古铜钱化学成份分类 古铜钱中使用最多的是青铜(纯铜cu与锡Sn的合金),其次是紫铜(又称纯铜,古代含铜量约在96%至99%,呈紫红色 )。明清时期使用黄铜钱(含锌3-40% )。古代俗称的白铜钱实际上是含锡量多些而矣,基本上不是有意生产砷白铜钱,明代以后就可生产铜镍合金 。 五铢钱 北宋通宝太平天国通宝北宋纸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探究议题四 “交子”是中国最早的兑换纸币。
北宋真宗时(998~1022年),四川用铁钱,流通不便,遂以楮纸作券,名为“交子”。
每交一缗,三年更新称一“界”,每界发行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缗,以铁钱三十六万缗为储备。出自由发行,后由富商十六家主持。
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设立益州交子务,改由政府发行。
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改交子为“钱引”,面额分一贯,五百文两种。
南宋时两淮曾使用“淮交”。交子与钱引 北宋的交子 会子 会子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印造。中统元宝交钞 咸丰钞票(银票) 清代银两探究议题五从1949年建国,新中国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我国的人民币概况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第3套 人民币第4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硬1元、1角主要特征硬1元色泽为镍白色,直径为25mm,正面为“中国人民银行”、“1元”和汉语拼音字母“YIYUAN”及年号。背面为菊花图案及中国人民银行的汉语拼音字母,材质为钢芯镀镍,币外缘为圆柱面,并印有“RMB”字符标记。硬1角色泽为铝白色,直径为19mm,正面为“中国人民银行”、“1角”和汉语拼音字母“YIJIA0”及年号。背面为兰花图案及中国人民银行的汉语拼音字母。材质为铝合金,币外缘为圆柱面。2004年新版1元人民币 趣味欣赏 钱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反映人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内容的重要实物。象在我国境内发现的古于阗国铸造的汉佉二体钱(俗称“和田马钱”)、古龟兹国铸造的汉龟二体钱、回鹘钱、察合台钱币、波斯银币、东罗马金币、阿拉伯金银币及贵霜钱币等都记录着 当时东西方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方圆之中融入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是时代和社会政治生活的“晴雨表”,蕴含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信息。 “丝绸之路”是古代联系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正是因为东西方之间及沿线各绿洲点(贸易中转站)对彼此商品贸易差价巨额利润的追逐,才保证了丝绸之路的贯通,并使之不断地发展下去。因为是贸易之路,就存在商品交换,就有货币流通,换言之,凡是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充当了交换媒介的货币就应是“丝绸之路货币”。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枚珍贵的铜钱:“招纳信宝”,真实再现了历史上的一次军事斗争。《宋史?刘光世传》载,1131年,南宋军队与金兵交战,隔江相峙,御前巡卫军都统制、浙西路安抚大使刘光世获悉金兵不少士兵是强征来的老百姓,思乡厌战,便在镇江特铸“招纳信宝”背“使”铜钱一种,每当俘获敌兵,优厚款待,劝其解甲归乡,释放时给足路费,并携带“招纳信宝”秘密散发给其他同伴进行策反,只要手持这种钱币就通行无阻,实际上这是一种招降证或通行证,虽非正用品,却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谁能相信,一枚小小钱币,竟瓦解敌兵数万,迫敌退兵。  北宋仁宗年间,1053年大将狄青率兵征讨广西侬智高政权,因军队不习惯南方气候,人地生疏,士气不振,军心不稳.狄青急中生智,他利用士兵相信迷信的习惯,当众卜卦,对全军将士声明“如果苍天保佑我们取得胜利,那么我抛向天空的十数枚钱币落地后,有文字的一面全部朝上,否则我们就尽快退兵”,狄青将钱抛向空中,落地后果然全部钱文向上,狄青叫人用钉子把钱钉在地上,待胜利回来再来取这些钱.将士们群情振奋,奋勇向前,大败敌兵.回师时经过此地,将士们才知原来都是合背钱-两面都是钱文.狄青利用将士们的迷信心理,成功地鼓舞士气,赢得了胜利.合背钱的妙用 《孙子兵法》历经二千多年的传播,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军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孙子兵法》的原理原则历久而弥新,其价值不但影响中国的军事思想,也受到世界军事家、政治家的认可,已成为世界军事宝库的一颗明珠。目前其应用研究内容已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指桑骂槐钱币
原典: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译文:强大的慑服弱小的,须以警戒的方法来诱导。刚强适度,可以获得拥戴;坚毅果敢,可以令人信服。解析:“指桑骂槐”,“并战计”之第二计。春秋时齐将军田穰苴辕门斩庄贾,就是成功运用“指桑骂槐”的典范。农民起义钱 中国历史上有过大大小小许多次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起义,也建立过许多农民政权,但是由于起义仓促,执政短暂,以及其它种种原因,多数没有铸造发行自己的钱币,因此少数几个农民起义政权的钱币就成为钱币收藏中的珍稀品。 据载,最早的农民起义钱是北宋初淳化年间李顺所铸的应运元宝。李顺是四川人,于公元993年与王小波一起率众起义,王牺牲后,成为起义领袖,自称大蜀王,建元应运,铸行应运元宝铜钱和应运通宝铁钱。据考李顺大蜀国还铸行过应感通宝和建国元宝钱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