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一、选择题
3.(2017·济宁)某同学为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设计了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故选:C.
5.(2017·西宁)根据右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盐酸有挥发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B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B烧杯内发生了置换反应
【答案】D
5.(2分)(2017?重庆)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分子的是( )
A.2H B.2CO C.SO42﹣ D.SO2
【答案】B
10.(2017·北京)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A.2H B.2H2 C.H2 D.2H2O2
【答案】B
9.(2分)(2017?重庆)妈妈烘培蛋糕时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A.分子体积很小 B.分子间间隔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C
10.(2分)(2017?重庆)氯化钠由什么粒子构成?四位同学分别给出以下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离子 B.分子 C.原子 D.中子
【答案】A
3.(2017·赤峰)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汞 B.干冰 C.金刚石 D.氯化钠
【答案】B
10.(2017·苏州)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氯化钠 C.铁 D.水
故选:B.
12.(2017·青岛)下列物质中, 由离子构成的是 B
A.铁 B.氯化钠 C.二氧化碳 D.金刚石
3.(2017·扬州)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Al B.H2O C.CO2 D.NaCl
故选:D.
7.(2017·南京)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锌 B.硫酸铜 C.C60 D.金刚石
故选:C.
12.(2017·苏州)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
C.分子在不停她运动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故选:B.
8.(2017·邵阳)如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能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B. C. D.
答案:A
6.(2017·怀化)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答案】C
(2017·荆州)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D
(2017·广州)4.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干冰升华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
【答案】D
7.(2分)(2017?重庆)加压或降温可将氧气变成液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氧是一种氧化物
B.液氧中的分子停止了运动
C.加压使分子间间隙减小
D.氧气和液氧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答案】C
5.(2017·烟台)2017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将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C.金属氢不能导电
D.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发生了改变
【解答】选A.
(2017·江西)5.金刚石和石吕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A.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原子大小不同 C.原子种类不同 D.原子数目不同
【答案】A
(2017·武汉)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A
6.(2分)(2017?枣庄)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体积扩大 C.分子间隔变大 D.分子个数增多
选:C.
(2017·襄阳)4.吸烟让自己受到伤害的同时,也造成周围的人“被动吸烟”.对其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由原子构成
故选:A.
7.(2017·成都)下来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电解水得到氢气
水中有氢分子
B
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
分子在不停运动
C
一滴水中有 1.67×1021 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
碳
【答案】A
4.(2017·雅安)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个数增多
C.分子间间隔变大 D.分子体积变大
【答案】C
6.(2017·潍坊)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事实是
A.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3个水分子 B.空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
C.2L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后体积小于2L D.满架蔷薇一院香
【答案】B
4.(2017·德州)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是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C
A.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在氧气中硫接触到氧分子的几率大
B.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H+和OH-结合成水分子
4.(2017·南充)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能装入溶剂为40L的钢瓶中
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能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D
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H+
【答案】C
3.(2017·临沂)氧气能被压缩在钢瓶中贮存,说明 D
A.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B.氧分子可以再分
C.氧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D.氧分子之间有间隔
11.(2017·青岛)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 错误的是 B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 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3.(2017·聊城)李涛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C
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 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
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
11.(2017·河北)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D.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C
3.(2017·怀化)为防止师生吸“二手烟”,教育部下发通知:凡进入中小学校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不得吸烟。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来看,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质量小 B.分子体积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D
7.(2017·湘潭) “端午粽飘香”的现象说明分子( )
A.大小改变 B.间隔改变 C.不停运动 D.质量改变
故选C.
5.(2017·长沙)2016年12月16日第一批“共享单车”进入长沙,方便了长沙市民的绿色出行: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停止运动
B.分子质量变大
C.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
D.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故选:D.
13.(2017·益阳)在物质状态的变化中,伴随分子之间的间隔的变化,同时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数量 B.分子大小 C.分子种类 D.分子能量
故选D.
10. (2017·本溪)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吹胀气球,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
8.(2017·海南)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
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答案】B
4.(2017·营口)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车胎在阳光下爆裂——分子体积变大
B.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C.闻到不远处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A
4.(2017·娄底)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
D.在原子中,原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故选B.
4.(2017·邵阳)2017年4月22日,湖南省首届芍药花节在邵东县斫曹乡芍药花基地举行,引来无数游客,走近基地,芍药花香扑面而来,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不断运动 B.分子很小
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分子间有间隔
故选:A.
9.(2017·泰州)下列有关微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B.水蒸发,分子间隙增大
C.氯化钠晶体有分子构成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一定不变
答案:C
9.(2017·南京)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B.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
C.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 D.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故选:D
4.(2017·泰州)科学家最近研发出用铝稼合金制备氧气的新门艺.稼原子的质子数为31,相对原子质量为70.则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1 B.39 C.70 D.101
故选A.
(2017·来宾)7.下列各种粒子,带负电荷的是(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故选A.
4.(2017·新疆乌鲁木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效=核电荷数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C
11.(2017·浙江衢州)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 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生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9.(2017·威海)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解答】选C.
3.(2017·呼和浩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B.KMnO4和K2MnO4中有相同的原子团
C.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
D.和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C
3.(2017·聊城)李涛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C
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 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
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
11.(2017·临沂)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21.(2017·巴中)雄伟壮丽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2万多块钛(Ti)合金板,已知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iO2中含有氧分子 B.Ti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
C.Ti4+核外有26个电子 D.CaTiO3属于金属氧化物
【答案】B
13.(2017·自贡)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4 B.58 C.82 D.140
【答案】B
16.(2017·青岛)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4.(2017·沈阳)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答案】B
8. (2017·本溪)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具有可燃性 B.均具有导电性
C.均由碳原子构成 D.均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8.(2017·长沙)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硬度最大的物质
故选:D.
3.(2017·威海)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原予核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③分子既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④电子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选C
4.(2017·威海)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对于两者中的二氧化碳分子的比对结果,正确的是( )
A.分子运动速率相同
B.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相同
C.化学性质相同
D.分子之间的间隔相同
【解答】选C.
(2017·来宾)16.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D.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
故选C.
二、填空题
21.(2017·怀化)下列是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B粒子核内有_________个质子;
(2)其中阳离子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3)ABCD四个粒子都具有________结构。
【答案】(1)10;(2)C;(3)相对稳定(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析】(1)B粒子核内有10个质子;(2)阳离子为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的微粒,故选择C;(3)ABCD四个粒子都具有8电子的稳定结构。
28.(2017·邵阳)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CD (填序号);
(2)A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MgCl2 ;
(3)B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 (填“得”或“失”)电子.
15.(2017·西宁)右图A、B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l)若A是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填字母序号)。
A.8 B.10 C.11 D.12
(2)若B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______。
(3)若A中x=12,则A、B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名称为______。
【答案】(1)a;(2)7;(3)氯化镁
(2017·安顺)7.(4分)加热某种暗紫色固体A,反应后生成固体B和其它两种物质,固体A、B的组成元素相同。请写出A、B相应的化学式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1)A的化学式______、相对分子质量______;
(2)B的化学式______、相对分子质量______。
【答案】(1) A: KMnO4 158 ;(2)B: K2MnO4 197
21.(2017·临沂)下图为某化学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
(1)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2)结合上图,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可分,而______不能再分。
(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3.(6分)(2017?福建)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右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x的数值为_______。
②“11”指的是_______。
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_______(填离子符号)。
(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________。
【答案】(1)①8;②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或其他合理答案);③Na+
(2)①BC;②分子种类(或其他合理答案);③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或其他合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