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生物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课前预习课后练习随堂检测课堂探究导学目标【学习目标】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学习重、难点】
1.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3.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课前预习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实例(阅读教材P62~65)
1.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外因:
(1)内因:遗传和 ——生物进化的基础。
(2)外因: 的改变——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注: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2.实例: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 的变化而改变。
3.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1)保护色的概念:动物的体色与 的色彩非常相似。
(2)保护色的作用:利于 或捕食猎物。
变异环境环境周围环境躲避敌害课前预习(3)保护色的形成是“捕食者”对“猎物”进行选择的结果,即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自然选择(阅读教材P65~66)
1.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过度繁殖:生物的 很强,能产生大量的后代。
(2)生存斗争:生物之间必须争夺有限的食物和空间。
生存斗争繁殖能力课前预习 (3)遗传变异: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4)适者生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
3.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 而不断进化。
4.实例——长颈鹿长颈的形成:由长期自然选择和 逐代积累形成的。
自然选择遗传课堂探究探究点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实例
1. 阅读教材P62--6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图7-27和7-28后,请回答当地有几种桦尺蛾?1850年时哪种颜色的桦尺蛾占多数?1950年时哪种颜色的桦尺蛾占多数? 当地有深色和浅色2种桦尺蛾。1850年时浅色桦尺蛾占多数,1950年时深色桦尺蛾占多数。课堂探究(2)引起曼彻斯特两种桦尺蛾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要使浅色桦尺蛾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该怎么做? 周围变化的环境和鸟的捕食对桦尺蛾起到自然选择的作用。被污染的环境,使得浅色型桦尺蛾容易被鸟类捕食而处于选择劣势,深色型桦尺蛾具有保护色而处于选择优势。 治理环境,减少工厂排出的煤烟,使曼彻斯特地区的自然环境尽量恢复正常并得到保护。课堂探究探究点二: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2.阅读和观察教材P64---65的内容和图片,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第一代和第五代中,哪种颜色的纸片“幸存者”最多?这与纸片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2)通过上面的模拟实验,你能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吗?从中你能简单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吗?红色最多,这与纸片的颜色相同。 由于环境改变出现变异类型,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保护色。课堂探究探究点三:自然选择学说
3. 阅读以下材料,认真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1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
资料2有些细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能力,如果滥用抗生素,会对细菌的抗药性不断选择,从而催生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
资料3 在自然界中,噬菌体是细菌的天然“敌人”,一种噬菌体只攻击特定的细菌。科学家正在研发噬菌体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课堂探究(1)病毒性疾病能否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哪种类型的疾病?
(2)遗传物质的改变使细菌产生抗药性,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病毒性疾病不能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只能来治疗细菌性疾病。 这是一种变异现象。课堂探究(3)“超级细菌”的产生可以用哪种学说解释。
(4)综合以上资料,提出一个减少“超级细菌”的办法。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合理使用抗生素,不要滥用抗生素。随堂检测知识点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实例
1.18世纪的英国曼切斯特地区山清水秀,这里的桦尺蛾大多是浅色的,少数是深色的.100年以后,工业污染把树皮熏成了黑褐色,深色的桦尺蛾成了常见类型,浅色的却成了少数.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黑烟将桦尺蛾熏成了深颜色
B.浅色桦尺蛾迁出,深色桦尺蛾迁入
C.浅色桦尺蛾变成了深色桦尺蛾
D.自然选择D随堂检测2.现存生物中,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生物能( )
A.制约环境 B.影响环境
C.改变环境 D.适应环境
知识点二:自然选择
3.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取代.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
DB随堂检测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
D.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
4.下列各项与自然选择无关的是( )
A.长颈鹿长颈的形成
B.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非常相似
C.鱼的背部是深色、腹部是白色
D.一窝小猫的体色有黑、白和黄色
D课后练习夯实基础
5.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关键词能正确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一组是( )
①自然发生 ②物种不变 ③过度繁殖 ④环境污染 ⑤生存斗争 ⑥遗传、变异 ⑦适者生存.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 D.③⑤⑥⑦D课后练习6.现在人类滥用抗生素,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是( )
A.抗生素质量越来越差
B.细菌逐渐形成了抗药性
C.人类的体质越来越差
D.现在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7.下列说法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兔和狼之间相互选择
B.兔和狼之间存在生存斗争
C.兔和狼都有遗传和变异
D.强壮的狼所生后一代一定很强壮BD课后练习8.达尔文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
A.生存斗争 B.遗传、变异
C.适者生存 D.过度繁殖
9.(2017 广东)真菌使某森林中树干的颜色由褐色变成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数量变化结果是( ) BD课后练习10.公园里的菊花,千姿百态,吸引了众多游人,菊花的种类很多,其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环境变化的结果 D.为适应环境而产生变异
11.根据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变异定向,选择不定向
B.变异不定向,选择也不定向
C.选择是变异的原因
D.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BD课后练习12.下列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生物一般不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B.生物常常会为争夺配偶而发生生存斗争
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在生物的生存斗争中,体型较大的个体,肯定能获胜C课后练习13.狼和鹿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
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D课后练习能力提升
14.在某生态环境中有不同毛色的同种兔子,调查其数量如图甲,多年后再调查其数量如图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兔子不同毛色是相对性状
B.最不利于在此环境中生存的是白色兔
C.不同毛色兔子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浅色兔子为了适应环境发生了深色变异
D课后练习15.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B.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
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C.农药的使用使害虫发生了
定向变异
D.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
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C课后练习16.下列观点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是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B.同种灭蚊药灭蚊效果越来越差是灭蚊药质量下降的结果
C.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其长期努力吃高处树叶的结果
D.虫媒花与某些传粉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课后练习17.如表为英国曼彻斯特地区两个时期的栖息在树干上的桦尺蛾类型数量调查情况,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桦尺蛾有深浅不同的颜色,说明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 现象。变异课后练习(2)1850年,曼彻斯特村山清水秀,栖息在浅灰色树干上的桦尺蛾体色为 ,它们不易被鸟类发现而生存下来。
(3)1950年曼彻斯特被工业污染,煤灰把树干染成了黑色,这时候, 的桦尺蛾由于能适应环境而生存了下来。
(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 。
(5)桦尺蛾类型的变迁实际上是一个进化的过程, 与环境的改变是密切相关的。浅色深色生存斗争自然选择 生物课后练习18.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害虫,开始使用的一至三年效果较 ,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
。好差 课后练习(2)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以上的现象:
①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起来了
作用。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 ,即抗药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都是
(定向或不定向的)。
②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1年后的第六年,害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 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2时,害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 重新适应环境。选择变异定向自然选择有利变异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