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张PPT。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路集初中 刘陈一、提出问题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利用凸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呢?
2、成像时物距、像距和焦距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把景物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物距,用u表示。
把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像距,用v表示。二、猜想与假设 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可能跟物距u、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你还有哪些猜想呢?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为了探究各种猜想,实验室里常用光具座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光具座上付有标尺和自由移动的支架座,支架座上课安装配件。配件有光屏、凸透镜、光源(蜡烛)实验步骤:
1、了解凸透镜的焦距f=——cm.如果不知道就用上一节活动2的方法进行测量。
2、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将蜡烛逐渐移近凸透镜,同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分别找到缩小或放大的清晰的烛焰的像。填写下表: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缩小倒立实像放大倒立实像放大正立虚像4、当物距(u)小于焦距(f)时,在光屏上会出现烛焰的像吗?请移去光屏直接用肉眼透过透镜观察烛焰,找一找像在哪里?
当u=2f时,你将观察到什么样的像?当u=f时,凸透镜还能成像吗?五、分析与论证(1)当物距u>f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形成_____立的实像
当物距u>2f时,像的大小比物体________;
当物距2f>u>f时,像的大小比物体________;
(2)当物距u六、分析与论证请同学交流一下实验研究的结果,看看得出的规律是否一致。倒小大同正虚二、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放大镜原理: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即体正立、放物距小于焦距时,对着凸透镜观察,就可以看到物大的虚像。通常选用焦距比较短的凸透镜作为放大镜。典型例题例1、[1996年] 当烛焰离凸透镜4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
A 50厘米 B 40厘米 C 30厘米 D 10厘米
分析: u=40厘米 f f<40厘米<2f 20厘米例2、[1999年] 一凸透镜的焦距在10—20厘米之间,当物体距透镜25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
A 缩小的像 B 放大的像 C 正立的像 D 倒立的像
分析:若f=10厘米,u=25厘米 u>2f 倒立缩小实像
若f=20厘米,u=25厘米 f 作业布置1、[2003年] 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
A 40厘米 B 30厘米 C 20厘米 D 10厘米
2、[2001年]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厘米处,在透镜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所成的像 ( )
A 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3、[2006年]在图4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