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同步练习
一、正确流畅地写出汉字。
gǔ xī tài jué
(鼓)琴 峨峨(兮)若(泰)山 乃破琴(绝)弦
二、填空。
1、成语?“__________”?出自《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人物______是_________是知音,从(课文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可以看出。
?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山流水”比喻_____或_____,也比喻_______。人们把“知音”比作__________的人。??????
4、《伯牙绝弦》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_____的来历。请举一个事例,写出来,用上这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我们感受出他当时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用一个成语概括),可见二人之间的感情__________(用成语概括)。?
?6、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辩词组词。
鼓( )诲( )泰( )峨( )
彭( )悔( )秦( )蛾( )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的划线的意思。
1、伯牙善鼓琴( )。
2、洋洋兮若江河( )。
3、伯牙绝弦( )。
4、终身不复鼓( )。
认真读一读,再体会完成练习题。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诗歌中,“破琴绝琴,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表达伯牙知音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1)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鼓琴 峨峨兮若泰山 乃破琴绝弦
二、1、“高山流水?” 伯牙 子期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知音难觅
3、知音 知己 乐曲高妙 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
4、高山流水 ?他琴弦轻拨,便弹奏出一段高山流水般的美妙乐曲。???
5、悲痛欲绝 深情厚谊
6、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再弹琴了。
三、略
四、弹 宽广 断 弹琴
课后能力提升
五、1、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2、来的时候充满期待,回去的时候何等的哀愁,看着江面上的云彩,都好似为我而愁。
和你再见面的机会没有了,这里借用“曲子”来说自己的思念,我的心就死了。
3、俞伯牙得知钟子期这位知音去世后的消息时悲痛欲绝的心情,他们之间真挚的友谊。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文言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所选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体现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本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一个知音难求的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停顿、节奏。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4.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3.通过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伯牙和子期友谊的真挚。?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的丰富意象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1.《高山流水》歌曲。
2.课件。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请欣赏《高山流水》。
2.说说你都感受到了什么??
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曲子叫《高山流水》,传说是伯牙的作品。?出示:“伯牙,姓伯,名牙,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斜”,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
3.你明白题目的意思吗?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要求:自由读三遍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注意把握好停顿。
2.伯牙绝弦的意思是什么?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
3.在课文里画出停顿,跟读课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翻译课文
1.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翻译课文。大家两人一组互相翻译给对方听,找出你不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向老师求教。
2.课文中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请同学们翻译句子,一人翻译一句,先把句子朗读一遍,然后解释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最后翻译整个句中。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善于,擅长。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太好了。“峨峨”,高。“兮”,啊。“若”,好像。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说:“太好了!简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
(3)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广大。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4)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所念”,所想到的。“得”,懂得。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5)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谓”,觉得。“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破琴”,把琴摔碎。“复”,再,重新。
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
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反复朗读,思考问题: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二)换位体验:
1.如果你是子期,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
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你会怎么赞叹?
姣姣明月 徐徐清风 袅袅炊烟 潇潇春雨 ······
2.伯牙鼓琴,志在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志在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
清风徐徐 明月姣姣
芳草萋萋 杨柳依依
春雨潇潇 白雪皑皑
云雾蒙蒙 ······
滚滚波涛 淙淙流水 绵绵春雨 隆隆雷声 袅袅炊烟 萋萋芳草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
志在(竹叶),钟子期曰:“善哉,(萧萧兮若竹叶)!”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知我者,子期也!
4.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世间无知音”
钟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没有了知音,再也没有人能真正欣赏自己的音乐,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他决定“绝弦”。同时他的举动也是对知音的悼念。
5.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6.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课堂总结: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到底是怎样的一首曲子呢,让我们闭目聆听这首古曲,感受伯牙子期的这段友谊的千古绝唱。(课件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六、布置作业:
1.把《伯牙绝弦》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用心欣赏其它音乐,感受其中的情感。
略。
课件23张PPT。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导入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导入 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曲子叫《高山流水》,传说是伯牙的作品。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作者简介
? “伯牙,姓伯,名牙,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斜”,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
《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
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现在的琴曲《高山
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停顿、节奏。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4、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
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翻译课文
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翻译课文。大家两人一组互相
翻译给对方听,找出你不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向老师
求教。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善于,擅长。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太好了。“峨峨”,高。“兮”,啊。“若”,好像。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说:“太好了!
简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洋洋”,广大。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所念”,所想到的。“得”,懂得。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谓”,觉得。“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破琴”,把琴摔碎。“复”,再,重新。
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
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一)反复朗读,思考问题: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
哉,洋洋兮若江
河!”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二)换位体验: 如果你是子期,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 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
你会怎么赞叹?姣姣明月 徐徐清风 袅袅炊烟 潇潇春雨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
志在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清风徐徐 明月姣姣
芳草萋萋 杨柳依依
春雨潇潇 白雪皑皑
云雾蒙蒙 ······滚滚波涛 淙淙流水 绵绵春雨 隆隆雷声 袅袅炊烟 萋萋芳草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
伯牙鼓琴,志在( ),
钟子期曰:“善哉,( )!”试着写一写:明月姣姣兮若明月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知我者,子期也!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
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
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世间无知音”
钟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没有了知音,再也没有人
能真正欣赏自己的音乐,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他决定
“绝弦”。同时他的举动也是对知音的悼念。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
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写下了一首短歌,
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
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堂总结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
到底是怎样的一首曲子呢,让我们闭目聆听这首古曲,感受伯牙子期的这
段友谊的千古绝唱。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布置作业1、把《伯牙绝弦》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用心欣赏其它音乐,感受其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