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人教版第一单元《时 分 秒》单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三年级上人教版第一单元《时 分 秒》单元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7-17 11:2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五 册 第一单元 主题 时、分、秒 总课时3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课题
秒的认识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学习 目标
学生在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知道1分=60秒。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
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难点
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
辅助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或小闹钟。
互动教学预设过程
预习
导航
1.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 )。
2.仔细观察钟表,填空。
(1)钟面上有( )根针,分别是( )( )( ),走得最快的是( )针。
(2)分针走1小格是( )分,走1大格是( )分,走一圈( )分。
秒针走1小格是( )秒,走3大格是( )秒,走一圈是( )秒。
3.体验时间。
(1)你1分钟能做些什么呢?做一做,再记录下来。
跳绳( )个 做口算题( )道 能写( )个字 电脑打字( )个
(2)1秒可以做些什么?试着说一说。
设计
意图
首先复习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时、分,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钟表,加深对钟表的认识,让学生在预习中初步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秒,最后让学生体验1分钟和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反思与调整
交流 展示
一、预习导航。
通过预习,观察钟表交流对钟表的认识,完成预习1、2。
二、引导品学。
1.交流p59主题图,初步认识时间单位——秒。
主题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面是什么?倒计时中的10、9、8……是什么意思?
2.交流各种钟表上的秒。
组织学生分小组观察钟表、电子表、秒表等,交流怎样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呢?
3.交流体验1秒的长短。
4.交流1秒可以做些什么?
5.交流时间单位分和秒之间的关系。
组织学生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
电子表上表示秒的数,走到59后,看一看,表示分的数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6.交流体验1分的长短。
三、反馈拓展。
1.交流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题,组织交流。
2.交流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一、预习导航。
学生畅谈对钟表的认识。
二、引导品学。
1、学生交流倒计时中的10、9、8……是什么意思?
学生明确:计量很短的时间,要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学生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1)钟表上有三根针,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
(2)认识电子表上表示秒的数字。
(3)秒表可以记录赛跑的时间。
3、学生交流1秒到底有多长。
(1)秒针“滴答”一声就是1秒。
(2)拍一下手,大约1秒。
4、小组交流1秒可以做什么?然后全班汇报。
5、学生分组观察钟表和电子表。
汇报: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
1分=60秒
6、小组交流1分可以做什么?然后全班汇报。
三、反馈拓展。
1.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班上交流填什么时间单位适合。
2.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
意图
从学生感兴趣的录像入手,激发学习兴趣,提取秒的数学信息,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学生在观察、倾听、模仿、个性表达等多种活动中,充分体验时间单位秒。调动多种感观进行学习,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引导
品学
1.引导学生观察p59主题图,初步认识时间单位——秒。
引导学生说出主题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面是什么?倒计时中的10、9、8……是什么意思?
2.认识各种钟表上的秒。
组织学生分小组观察钟表、电子表、秒表等,交流怎样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呢?
3.引导学生体验1秒的长短。
4.引导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秒。
(1)引导组织学生跟着秒针走动拍手。组织学生跟着电子表数数。每秒数一个数。建立1秒。
(2)引导学生体验几秒。
5.引导学生探究时间单位分和秒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
引导学生观察电子表上表示秒的数,走到59后,看一看,表示分的数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6.引导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分。
(1)引导学生体验1分钟的长度,随着秒针移动数数,1、2、3、4……
(2)说明:1分钟可以做那么多事情,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交流展示二、1
交流展示二、2
交流展示二、3
交流展示二、4
交流展示二、5
交流展示二、6
设计
意图
让学生经历由猜想—观察、验证—总结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推理能力和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和建立时间1秒和1分的时间观念,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反馈 拓展
一、反馈拓展。
交流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题,组织交流。
二、全课总结。请你畅谈一下你的收获。
三、课外扩展。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交流展示三、1
交流展示三、2
设计
意图
通过填合适的时间单位,进一步加深对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认识,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梳理所知,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概括能力,最后布置课外拓展,进一步加深对时间观念的认识,同时懂得时间的珍贵。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1分=60秒
1时=60分
作业超市
作业:
口算题卡中相应的训练题。
②完成练习册相应的课时作业。
第 五 册 第一单元 主题 时、分、秒 总课时3课时 第2课时 主备人:
课题
时间的计算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学习 目标
通过预习导航、交流展示、反馈拓展的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和推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通过学习各种形式的经过时间的计算,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重点
充分体验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能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
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
辅助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或小闹钟。
互动教学预设过程
预习
导航
通过前面认识和学习钟表,谈谈你对钟表的认识?
填空:1分=( )秒 1时=( )分
早晨我是 离家去上学, 到学校的,从家到学校用了 分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或想的?
设计
意图
通过畅谈对钟表的认识,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看时钟说时刻的练习,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加强对钟表的观察,以便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反思与调整
交流 展示
预习导航。
1.通过前面认识和学习钟表,谈谈你对钟表的认识?
2.填空:
1分=( )秒 1时=( )分
3.游戏:你拨我读。
让同桌一个人拨钟,拨出不同的时刻,让你的同桌读出时刻。
二、引导品学。
1.交流展示例1:组织学生学习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出示解决要解决的问题:聪聪的数学日记:学习了时间的知识,我发现时间真的很宝贵,我决心改掉做作业磨蹭的坏习惯。原来周末完成家庭作业需要2小时,现在完成同样多的作业,用了110分。
想一想:聪聪有进步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交流完成教科书第62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题。
3.交流展示例2:学习有关经过时间的计算。
出示p62页主题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关于时间的计算吗?
4.交流学生早晨上学经过的时间。(预习3)
5.交流完成教科书第完成教科书第62页的“做一做”中的第2题。
①引导学生交流:还要等多长时间,是指从什么时刻到什么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②怎样计算从8:40到9:00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③拓展:如果这个同学到达商店门口时是9:40,那么商店已经开门了多长时间了?
三、反馈拓展。
1.交流完成练习十四的第2题,组织交流。
2.交流完成作息时间表相关问题。
3.交流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畅谈对钟表的认识。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让同桌一个人拨钟,拨出不同的时刻,另一个人读出时刻。
二、引导品学。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班上汇报:
a.用推理的方法想:1时等于60分,2时里面有2个60分就是120分
b、我是通过拨钟知道的,钟面上时针走了两大格,分针就会走两圈,就是120分。,
c、2小时是120分,110分钟比120
分钟少一些,所以说聪聪有进步。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让学生把换算的方法说交流一下。
3、①学生观察主题图,交流出:小明7:30离家去上学,7:45到学校,他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②学生组内探讨交流。
③交流汇报:
A、用数格子的方法,分针从6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
B、用到校的时间减去出门的时间:45-30=15,就是15分
C、也用到校的时间减去出门的时间:7:45-7:30=15分

4、学生交流汇报自己上学经过的时间。
5、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然后在班上汇报。
还要等多长时间是指从8:40到9:00之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B、如果用列式的方法计算经过的时间,应该用60-40=20,还要等20分钟。
三、反馈拓展。
1.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班上交流比较方法。
2.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汇报交流。
3.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
意图
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性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引导
品学
二、引导品学。
1.引导组织学生学习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学习例1.
想一想:聪聪有进步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完成教科书第62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题。
3.引导组织学习有关经过时间的计算。学习例2.
出示p62页主题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关于时间的计算吗?
4.引导学生计算早晨上学经过的时间。(预习3)
5.引导完成教科书第完成教科书第62页的“做一做”中的第2题。
①引导学生交流:还要等多长时间,是指从什么时刻到什么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②怎样计算从8:40到9:00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③拓展:如果这个同学到达商店门口时是9:40,那么商店已经开门了多长时间了?
交流展示二、1

交流展示二、2
交流展示二、3
交流展示二、4
交流展示二、5
设计
意图
在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和推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得能力,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反馈 拓展
一、反馈拓展。
1.交流完成练习十四的第2题,组织交流。
2.交流完成作息时间表相关问题。
二、全课总结。请你畅谈一下你的收获。
三、课外扩展。
找几个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把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记录下来。完成教材p64页第7题。
交流展示三、1
交流展示三、2
交流展示三、3
设计
意图
巩固加深对时间单位间换算方法的掌握,利用本校冬季作息时间表,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共同探讨本校冬季作息时间表,加深对时间观念的认识,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的方法。同时使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习惯。
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例1:2时=(120) 秒
例2:45-30=15,
3个大格是15分。

作业超市
1、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的第4、5题。
2、家庭作业:
①口算题卡中相应的训练题。
②完成练习册相应的课时作业。
第 五 册 第一单元 主题时、分、秒 总课时3 课时 第3课时 主备人:
课题
时分秒(练习课)
课型
练习
授课时间
学习 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1时=60分,1分=60秒及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
2、通过进一步学习各种形式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重点
充分体验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
辅助
互动教学预设过程
预习
导航
1、填一填。
1时=()分 1分=()秒 3时=( )分 8分=( )秒
120分=()时 125秒=( )分( )秒 3分15秒=( )分
2、写出你每天的作息时间。
起床
吃早饭
上学
放学
吃晚饭
睡觉
3、估计一下,做好下面每件时间你要用多少时间?
穿衣服( ) 洗脸、刷牙( ) 吃早饭( ) 整理书包( )
4、在钟面上播出两个不同的时刻,然后计算出经过的时间?
5、找几个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把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记录下来,完成教材第64页第7题。
6、一场电影从晚上8:20开始播出,晚上10:00结束,问这场电影播放了多长时间?
设计
意图
本节课是练习课,在预习中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填出自己的作息时间和估计完成一些事的时间,进一步加深对时间的认识,然后通过练习题求经过的时间,掌握其方法,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反思与调整
交流 展示
预习导航。
1、交流“预习导航”1。说说你是怎么填的?复习时间单位时间的换算方法。
2、交流“预习导航”2。每天的作息时间。
3、交流“预习导航”3。估计一下,做好下面每件时间你要用多少时间?
穿衣服( ) 洗脸、刷牙( ) 吃早饭( ) 整理书包( )
4、交流“预习导航”4。在钟面上播出两个不同的时刻,然后计算出经过的时间?
5、交流“预习导航”5. 完成p64页第7题。
6、交流“预习导航”6.一场电影从晚上8:20开始播出,晚上10:00结束,问这场电影播放了多长时间?
二、引导品学。
1.交流完成练习十四的第4题。
2.交流完成练习十四的第5题。
3.交流完成练习十四的第8题。
三、反馈拓展。
交流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一、预习导航。
1、学生交流是怎么算的或想的?
2、小组交流各自的作息时间。
3、小组交流做这些事需要的时间,明确
不能浪费时间,要节约时间,把自己的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
4、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拨的时刻和经过的时刻。
5、学生交流节目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然后计算出经过的时间。
6、同桌交流你的想法或计算方法。
A. 10:00-8:20=1时40分
B.推理的方法:8:20到9:00是40分钟,9:00到10:00是1小时,共是1小时40分。
二、引导品学。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填法。然后汇报总结。
2、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交流一下。
3、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重点交流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最后全班汇报。
三、反馈拓展。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
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多一些成功的体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性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引导
品学
二、引导品学。
1.引导完成练习十四的第4题。
2.引导完成练习十四的第5题。
3.引导完成练习十四的第8题。
交流展示二.1
交流展示二.2
交流展示二.3
设计
意图
在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和推理的方法,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得能力,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反馈 拓展
一、全课总结。请你畅谈一下你的收获。
二、课外扩展。
阅读教材p66“你知道吗?”
交流展示三、1
设计
意图
进一步梳理所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通过课外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
时、分、秒(练习课)

11:20————11:45

作业超市
作业:
1、口算题卡中相应的训练题。
2、完成练习册相应的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