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人教版总复习 教案(5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三年级上人教版总复习 教案(5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7-17 11:3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 总复习
复习目的: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复习内容:
一、数与计算: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多位数乘一位(口算、笔算)
3、有余数的除法 4、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量与计量: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三、空间与图形:1、四边形 2、周长
四、统计与概率:可能性
五、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
六、实践活动
复习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物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
单元结束时
期 末
?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有余数除法
6%以内
8道/分钟
4%以内
10道/分钟
复习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第1课时:万以内的加、减法 P120 1、2 P124 1、2
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P120-121 3、4 P124 3、4
第3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 P121 5、6 P125 5、6
第4课时:四边形 P121-122 7、8 P125 7
第5课时: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P122 9、1 P125 8
?
(1)万以内加减法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 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难点:系统地整理出万以内的加减法竖式计算该注意的地方;熟练地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具体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 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展示:
?? 师:时间过的真快,我们已经把这本厚厚的数学书快学完了。同学们还记得你自己都学了些什么吗?
生根据课本目录会回答不同的内容。
师:学了那么多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二单元的知识。是什么呢?
生:万以内的加、减法
师:老师这里有几道题要来考考大家,看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⑴ 出示例题1题目:用竖式计算计算下列各题
?????????????? 175+162=?????? 310-207=???????? 259+148=
?????????????? 985-423=?????? 325+464=???????? 806-774=
师:老师先请同学来说说如果让你来完成你会怎么做?
多种回答:①口算
②竖式计算(引导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并及时板书)
师:三(1)班有三位同学已经把前面的三题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
出示错题:175+62=795???? 310-207=113?????? 259+148=
????????? 1 7 5??????????? 3 1 0?????????????? 2 5 9
????? ?+? 6 2?? ????????-? 2 0 7? ??????????+? 1 4 8
???????? 7 9 5??????????? 1 1 3?????????????? 3 9 7
学生评判并分析错因:题1数位没有对齐;题2没有退位;题3没有退位,横式上没有写结果。
师:你们能帮他们改正吗?
学生口答改正。
师:三(1)班的同学可真粗心,他们为什么没有发现自己做错了呢?
生:没有验算。
?? 师:我们在做加减法时可以通过验算来检查自己刚才有没有做对。一道加法题的验算方法有哪些?减法题的验算方法又有哪些?
生:加法题目:①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
② 和-加数=加数
减法题目: ① 被减数-差=减数
② 减数+差=被减数
?? 师:加、减法题分别有2种验算方法,在验算时同学们只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了。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把剩下的三道题完成在数学课堂练习本上,其中最后一题要求验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三位有问题的同学板演。
可能出现横式上写验算的结果。
师强调:验算是真正地再算一次,横式上应该写竖式计算的结果不能写验算的结果。
⑵ 出示例题2: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哪条路近?近多少米?
?看到题目集体回答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2条)
师:同学们反应可真快,哪位同学眼更尖已经看出哪条路近了?
生: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西村到北村的152米可以看成150米,北村到东村的534米可以看成530米,150+530=680米;西村到南村的455米可以看成450米,南村到东村的368米看成360米,450+360=810米。680小于810所以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
生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应给予肯定。
师:大家都是用估算看出来的,那到底近多少米呢?
学生独立完成:534+368=902(米)
????????????? 455+152=607(米)
????????????? 902-607=295(米)
集体交流,强调单位不要漏写。
⑶ 练习
填上合适的数字
□ 6? □????????????? □? 2? □?????????? 8? □? 9
+? 3? □? 4?? ????????-? 6?? □? 7? ???????+ 1?? 4? □?
?? 9? 0?? 7????????????? 2?? 4?? 1???????? 1 0?? 3?? 1

?
科技书
故事书
连环画
原有
674
907
715
借出
253
416
378
还回
137
245
169
现有
?
?
?
要求独立思考后完成在课本上。题②理解借出又还回。
(二).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展示
师:刚才大家一起回忆了加减法题,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口算题。
⑷ 出示口算题??? 25+10=?? 36+ 21=? ?50+50=
???????????????? 69-48=??? 86-54=??? 46-20=
???????????????? 6×7=???? 60×7=??? 80×3=
54÷9=??? 36÷6=??? 38÷8=
师:同学们先观察一下上面的口算题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行是加法题,第二行是减法题,第三行是乘法题,第四行是除法题。
师:原来这里的口算加减乘除都有了。口算题老师相信肯定难不倒大家的,不过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决。假如老师要请一个同学做2题,那老师需要请几位同学来做啊?
生:一共有12题口算,每人做2题,12÷2=6(人)所以需要6人来做。
开小火车的形式每个同学做两题,检查是不是需要6人。
师:看来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大家,确实是需要6人来完成。他是用什么方法把问题解决的?
生:除法。
师:上面的口算第四行中,大家找一下哪题挺特殊的?
生:38÷8=4……6,因为它有余数。
师:对,现在我们不光会表内除法还会做有余数的除法了。那你们对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些什么?
生:在竖式计算时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⑸ 出示例题3
?? 26÷3=□……□?????? 35除以4,商????? ,余?????? 。
?要求独立完成。
⑹ 解决具体问题(区分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出示例题4:妈妈买了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还剩几个纽扣留作备用?
要求:先与同桌讨论,然后独立完成。
师组织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有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38里有7个5还多3,所以38÷5=7(件)……3(个).就是说可以钉7件衣服还有3个纽扣留作备用。
重点讲解商的单位是“件”,余数的单位是“个”。
⑺ 练习
练习二十六第3、4题。
要求独立思考后认真完成,两位同学板演。
(三)、课时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大家还会把它们给忘了吗?????
四、板书设计
总复习(1)
1万以内的、加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
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 竖式计算时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写
从个位算起???????????????????????? 余数﹤除数
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验算
五、作业设计
1. 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10-52=?????? 545+98=?????? △387+143=?????? △900-389=
48÷8=??????? 67÷9=
2 . 估一估,连一连
289+90????? 682-79?????? 420-308????? 624+128
?
???? 603???????? 802???????? 379????????? 112
3. 三(2)班一共有50本课外书,把这些书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本?还剩几本?如果要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最少需要增加几本?
?
?
?
(2)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爱心小屋”展示图、汇报表。
教学设计:
一、分类整理
1、学生自由出题。请全班同学每人出一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题,分排(或分组)全写在黑板上。[说明:每一位孩子都要出题、做题,突出了“面向全体”参与性强。]
2、计算。算出每题结果并板书。可由第二排学生做第一排学生出的题,其他依次类推。
3、分类。师:黑板上这么多题,咱们把它分分类,整理一下,好吗?可以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说明:让学生在自己分类的过程中学习归纳、整理,同时也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4、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并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分类。可能的分类有:
①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估算) 笔算(不进位;进位;有0的乘法)
②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估算、笔算
5、总结注意事项: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在做这些题目时,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吗?
[说明:引导学生总结注意事项,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提醒自己,比单纯的总结归纳效果要好。]
可能会这样提醒:我想提醒大家,做估算时要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把三位数看成整百数来计算。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是:在做“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可以用简便算法来计算。[说明:使学生体会到,只需要知道大略结果的可选择估算;能够口算的尽量用口算,只有自己不会口算,又需要知道准确结果的才用笔算。]
二、发展练习
1、用投影仪出示,书第89页上的三道题及小精灵的提问:“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2、组织学生讨论:各题应选择什么样的算法?并说明选择理由。
3、学生汇报并解答。
4、师小结:学习知识很重要,可学会运用知识更重要。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吗?
三、“用数学”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新的一年快要到了,希望小学准备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购买一些礼物。敬老院里有9位老人,分别住在3个房间里。几位老师到“爱心小屋”去选礼物,不知道买什么好。你愿意帮助他们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出示“爱心小屋”展示图。“都有哪些物品?价钱是多少?”“你准备为住在3个房间里的9位老人们买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你买的东西提一个有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问题?”(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可能的提问:买三台VCD需要用多少钱?买9束鲜花大约需要多少钱?……
根据同学们提问题的情况,适当给予评价。然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说明: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活动要求:
a、四人商量,选定1—2人问题,由小组长执笔进行记录。
b、讨论解决这一问题用哪种算法最合适。
c、列式解答。推出一名发言人准备向大家汇报。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可能汇报的情况有:我们想为老人们每人买一把舒服的椅子。我们提的问题是:买9把椅子大约需要多少钱?算式是……
我们想为老人们买3台电暖器,分别放在3个房间里。问题是:买3台电暖器需要多少钱?带1000元钱够不够?算式是……
4、检查黑板上提出的问题是否都解决完了,如果没有解决的,再集体讨论解决。
5、由学生评选出最佳小组,发小红旗。[说明:关注学生情感,使学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师小结:1、今天的活动你喜欢吗?2、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收获:如果希望小学准备用2000元左右的资金来办这件事,怎样做更合适?
(3)四边形复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1-122页四边形 教学目标: ??? 1、会判断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初步的运用。 ??? 3、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激发他们对后继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 学生在第三单元中已经初步认识了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初步有了估计意识和能力。本节课是对这些知识的复习和整理,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不错,而且复习的知识点不多,所以本节课特地设计了后面的拓展部分,不要求学生全部掌握。 教学过程: ??? 一、引入:省公务员考试题引入,公务员招考这么火爆,而最后录取得人又那么少,考试题目一定很难吧,其实不然,我也摘了一题目,是让我们按规律填图,我发现我们同学真还可能会做 ??? 二、展开:(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有关图形的知识,刚才这些图形,全部分解后,出示上题中所有的图形,)分类板书(引导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 平面图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 三、回顾、整理: ??? 1、我们学习过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四条边、四个角) ??? 2、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和四个角有什么异同点(板书) ??? 根据边和角的特点,小结三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可让学生举例说明) ??? 3、画一画 ??? 根据上面说的特点,在点子图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 4、说一说 ??? 出示点子图中画的平行四边行、正方形和长方形,像这样的长方形、正方形在我们教室里很多,平形四边形较少,但他在生活利用它的特性,用处很大,在哪里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还能知道它们的什么? ??? 5、什么是周长,(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 6、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 (1)点子图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样吗? ??? (2)要算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标出各边的长) ??? (3)学生口算算周长的算式 ??? 7、根据这个方法求出刚才画在点子图上的两个图形的周长。(做完后同桌互改) ??? 四、实践提炼 ??? 1、求老师长方形手机的周长: ??? (1)出示老师的手机,估计长方形的周长,怎么估计的,(引导先估计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 (2)要准确求应怎么办,师量出长和宽的厘米数,学生计算 ??? (3)把这个手机翻开求周长(有什么方法) ??? 2、出示一长A4纸,介绍A4纸的长和宽,怎样在这张A4纸中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学生拿生上的练习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电脑也出示这长A4纸的长和宽 ??? 3、剩下长方形的周长 ??? 4、求剩下的长方形中还可能剪几个最大的正方形,(引导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答) ??? 五、小结
(4)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整理和复习
全面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充分体现知识的全面性、完整性,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内容:P122、 9 10 P125 8
教学目标:建立时、分、秒时间观念,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吨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它们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教学过程:
一、重建知识结构
出示一系列不完整的动物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请看!
①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不能飞,但奔跑迅速,一步可迈出8( )。
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重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 )。
③刺猬熟睡时,几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里,过30( )的时间再捞上来,它仍然睡着,一个冬眠期能睡200多( )。
2、看完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你们有什么想法?(补充完整)。
3、小结并揭题:所有的量都可以用一定的单位来计量,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二、突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本节课复习的概念多、涉及的面广,给知识的系统整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1、整理:①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分别有哪些?
②怎样整理?
③对刚才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吗?
2、感受大小
①这些时间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呢?说说什么时候用时间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质量单位?
②分别感受1个单位的大小。
③找一找,生活中1个单位大小的实例。
④强化:(估计、估测)
1小时、1分钟、1秒钟你能分别做些什么?
什么东西的长度约是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什么东西的重量约是1吨、1千克、1克?
3、进率
①填写:
时—→分—→秒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吨—→千克—→克
②强化记忆:如妙用左手五个手指“直观法”巧记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③单位换算
3千米=( )米 2分米=( )厘米
8000m=( )千米 40毫米=( )厘米
5000千克=( )吨 2小时=( )分
4吨=( )千克 7分=( )秒
4、应用
①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我的身高是15( ),体重是15( )
茶杯的高是10( ),书本的厚约( )厘米
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 )
大象的体重约( )吨,小明大约每天睡10( )
②计算:3千米-200米=( )米 7000千克+5000千克=( )吨
2分-20秒=( )秒
③书本作业
④选几个单位名称,让学生写数学短文。
三、探究生活问题
1、目测指定实物的长度、重量?
2、说说时间单位的应用?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并熟记了它们之间的进率。
(5)分数的初步认识
?学情分析:? ???在第七单元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有了初步认识,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并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相信大部分学生学得较好。但毕竟是初次学习分数,可能会存在一些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不清晰,对比较分数大小等知识点混淆等现象。所以,在复习时既要照顾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稍欠的学生,又要考虑让已经掌握较好的学生的发展,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2、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1、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课件展示:? 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读、写分数? 比较大小?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二、基本练习? 1、看图说一说能否用分数表示,能的说出分数。? ?2、抽取其中一个分数说一说各部分名称。? 3、比较大小? 问:你能比较题1中哪两个分数的大小?(生自由比较)? 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 练习:从小到大排一排? ??①2/10???8/10???6/10? ②1/5????1/10???1/7? ③1/8????3/8????1/16? 4、加减法? 1/4+2/4=????????8/10-1/10=??????????2/5+3/5=??????????1-8/10=?????? ?1/8+3/8+2/8=????????8/9-2/9-5/9=? 说一说:计算这些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练一练:数学书126页第9题、第10题。? 5、解决问题? ?①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做幸运星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②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二,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五,还剩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没喝?? 三、拓展练习? 1、完成123页第12、11题? ??指导第11题? 先问:你觉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数?? 练习并校对? 可能有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8分之4,教师可问:这几个分数的大小是怎样的?? 2、说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①(见课件)? ②完成123页动脑筋? 3、爬山坡比赛? 丁丁用了八分之一小时,东东用了八分之二小时,明明用了二分之一小时,谁跑得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