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_________镜,它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___________通过焦点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_______________
3.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它放在凸透镜_________上。
4.让一凸透镜正对太阳,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白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最小、最亮的点叫凸透镜的________。光通过透镜后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____。
5.如图4一5一5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四点(b点为2倍焦距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1)烛焰放在_____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烛焰放在____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烛焰放在_________点时,屏上不会出现清晰的像。
(4)烛焰放在____________点时,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屏距凸透镜最远。
6.把一张透明塑料纸铺在桌面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个水滴(直径约为5 mm),双手平拿着塑料纸,透过水珠看报纸上的字是__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了的____________(填“实”或“虚”)像。
7.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距凸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cm。
8.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平常观察的大,这是露珠产生__________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____________像。
9.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人饮料瓶后对光的___________作用可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的 _______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10.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具座上的A,B, C三个滑块用于放里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图4-5-7所示,其中在B上应放里_________,器材装好后,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固定了B,无论怎样移动A和C,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原因是____________
11.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位于凸透镜前15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可以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虚像
12.一物体在凸透镜前20 cm处时,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13.无限远处的太阳光垂直射到凸透上,则( )。
A.成像在2倍焦距处 B.成像在焦点上
C.成像在焦点内 D.不成像
14..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烛焰由主光轴上距透镜40 cm处逐渐移动到30 cm处,则( )。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增大 B.像逐渐变小,像距不变
C.像先变大后变小,像距不变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15..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当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光心5 cm时,一定能得到( )。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6.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像一定是倒立的,虚像一定是正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小
D.成虚像时,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
17.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看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正立的像 B.观察到的像一定是虚像
C.观察到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像 D.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像
18.一物体在距凸透镜40 cm时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若将物距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时,则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为( )。
A.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可能成虚像 D.一定成实像
19.物体在距凸透镜30 cm处时,在光屏上成一缩小的像,把物体移至距凸透镜18 cm时,移动光屏,则( )。
A.光屏上一定能承接到放大的像,且像距变大
B.光屏上可能承接到缩小的像,且像距变小
C.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D.光屏一定能承接到像,且像距变大
20.如图4-5-6所示,一塑料薄膜组成的棚顶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的雨后,阳光穿过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对于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平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
B.透镜都是固体物体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
21.烛焰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果用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以下哪一种( )。
A.只有下一半了 B.只有上一半了
C.仍是完整的像,只有亮度变弱了 D.像大小变为原来的一半
22.如图4-5-8所示,分别从凸透镜的2倍焦距和1倍焦距处射向透镜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P是与透镜距离等于2倍焦距的位置)
20.在图4-5-9中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1.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张悦对李丹说:“我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发现物体距透镜30 cm时,在距物体4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李丹根据张悦的叙述,得出以下结论:
A.此像一定是正立的; B.此像一定是缩小的;
C.此像一定是实像; D.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在17 cm左右。
你认为李丹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结论前的字母)
23.如图4-5-1所示,L是凸透镜,OO′是它的主光轴,AB是垂直于主光轴的光源,P是垂直的光屏。当光屏和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相等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将AB向右移动任意一段距离后,再移动P,则在P上()。
A.总能得到缩小的像 B.总能得到放大的像
C.可能得到放大的像,也可能得到缩小的像
D.可能得到放大的像,也可能得不到像
24.图4-5-2所示为一束人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且AO<OB
(1)若AO=10 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f = 10 cm B. f = 5 cm
C. f = 8 cm D. f = 12 cm
(2)若在OB的中点处放一物,则该物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
A.一定是放大的实像 B.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C.能成放大的虚像 D.可能成等大的实像
25.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 cm。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_______________的焦距较大。
26.如图4-5-3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___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